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山西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山西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发布时间:2020-12-31 19:34:39

1、(19分)读我国山西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6

(19分)
(1)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2分,只要合理均给分);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2分);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分)。
(2)该省中部为河谷(汾河谷地),地势低平,城市主要集中在中部,大多沿河分布,或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2分)。
(3)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任答2点得4分)
(4)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分)
措施: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2分)
(5)赞同(1分) 发展水电可把资源优势转变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2分) 或反对(1分) 开发水电易诱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移民安置难度大。(2分)(注:只答出赞同或反对,而没有解释的不得分)

2、黄土高原的自然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城市人口民俗500字

概况: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不利於水利化和机械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黄土高原地区蕴藏著丰富的煤炭、石油、铝土矿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
地理:
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 和豫西山地等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吕梁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七省(区)46 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全区总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 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 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富含可溶性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水文: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河水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陕西黄土高原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全区地表水资源105.56亿立方米,人均536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泾阳、富平、蒲城一带亩均不足100立方米。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在0.4以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黄土丘陵沟壑区输沙模数达20000~30000吨/年·平方公里,窟野河下游最大年输沙模数在40000吨/平方千米;以上,最大含沙量高达1700千克/立方米;。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繁。陕西黄土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陕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1.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6.43亿立方米。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延河及渭河某些河段的水质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气候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 毫米,中部300~400毫米,西北部100~200毫米。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1 中部半干旱区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晋中、陕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 00~600毫米,干燥指数1.5~2.0,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草原带大体一致。2东南部半湿润区主要位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部、山西南部,年均气温8~14℃,年降雨量600~800毫米,干燥指数1.0~1.5,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雨热同季。该区的范围与落叶阔叶林带大体一致。3 西北部干旱区主要位于长城沿线以北,陕西定边——宁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温2℃~8℃,年降雨量100~300毫米,干燥指数2.0~6.0。气温年较差、月较差、日较差均增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风沙活动频繁,风蚀沙化作用剧烈。该区的范围与荒漠草原带大体一致。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水年的降水量为枯水年的3~4倍;年内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每年夏秋季节易发生大面积暴雨,24小时暴雨笼罩面积可达5~7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龙门、泾洛渭汾河、伊洛沁河为三大暴雨中心。形成的暴雨有两大类,一类是在西风带内,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形成强对流而导致的暴雨,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如1981年6月20日陕西省渭南地区的暴雨强度达267毫米/60min。另一类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压的扰动而形成的暴雨,面积大、历时较长、强度更大,如1977年7、8月,在晋陕蒙接壤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暴雨,笼罩面积达2.5万平方千米;,安塞(7月5日,225毫米)、子洲(7月27日,210毫米)、平遥(8月5日,365毫米),暴雨中心内蒙古乌审旗的木多才当(8月1日)10小时雨量高达1400毫米。
经济社会概况:
黄土高原地区总人口1.08亿,其中农业人口7333人,占总人口70%以上。据 2008 年统计,国民总产值1.85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6元。人口密度为167人/ km2,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2.9%。黄土高原地区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多民族交汇地带,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也是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在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592个重点县中,黄土高原地区占到 115 个。
大概是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3、描述山西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折叠位置境域
山西地势图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全境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
折叠地形地貌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内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晋城阳泉、寿阳、襄垣、黎城等盆地。
折叠气候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气温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夏季短而炎热多雨,盛行东南风,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而干旱,蒸发量较大;秋季短暂,气候温和晴朗。[6]
折叠水文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591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丹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公里,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公里。

4、开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植被,历史文化,外貌特征,特色小吃是怎样的?

(摘自网络,具体的可以去看,这种问题完全不用提,很容易找到的)
地理位置

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黄河冲积扇平原的尖端。海拔69米至78米。东临商丘市,西连省会郑州市,南接许昌市、周口地区,北靠黄河,与中原油田隔河相望。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东距亚欧大陆桥东端的港口城市连云港500公里,西距省会郑州72公里,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气候环境
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佳旅游时间:9、10月间,此时天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
开封坐落于广袤的豫东平原之上,境内无山,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开封的河流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涡河、惠济河、贾鲁河等32条。城区拥有龙亭、铁塔、禹王台三大园林风景区,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积占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据1999年统计资料,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4.4%,境内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为57.2分贝,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88.7,饮用水质达标率大于95%,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树木以桐树、柳树、槐树为主。黄河滩区、柳园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的天然栖息地。农作物以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为主。石油、天然气、地下矿泉水资源储量也比较丰富。

开封经济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开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通讯、商业、旅游业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开封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在保护和完善老城区的基础上,努力向新兴的现代化城市迈进。位于老城西侧的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己初步建成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区。开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580家,形成了以化工、 机械、轻纺、食品、医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开封地处豫东平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水利发达,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林、牧、渔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属五县均是全国商品粮和小麦生产基地,也是全省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的重要产区。开封商业同古都悠久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消费性、服务性、集散性。目前,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经营网点4万多个,各类市场315个。开封地处内陆与沿海之间,境内交通、通讯便利。

自然资源
开封市土地总面积为628,240.2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34,732.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20%;园地面积10,456.84公顷,占1.66%;林地面积24,026.26公顷,占3.8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3,750.85公顷,占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顷,占2.84%;水域46,964.21公顷,占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顷,占1.67%。
开封所辖区域地下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气,预计石油总生成量为5.6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85亿立方米, 现已大量开采利用。煤炭资源埋藏较深,预测可靠储量为77.9亿吨。此外,地下还有丰富的石灰岩、岩盐、石膏等矿藏。
开封市境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8.3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其中地表水为3.51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2%,地下水4.8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58%。

交通状况
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从市内穿过,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左右为邻,北京广州的106国道和天水至连云港的310国道在此交汇,开(封)洛(洛)、开(封)商(丘)高速公路成为横穿河南的黄金通道,黄河公路大桥使得天堑变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开封北距北京580公里,东至连云港530公里,郑汴洛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和郑州海关50多公里。开封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枢纽城市,同时又是沿亚欧大陆桥东西双向开放、外引内联的对外开放中心城市,具有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行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广阔前景。

历史文化
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都城。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而显赫于世。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北宋也是继唐代以后科技、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创造了一代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图强变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开封留下光辉的足迹,他们的丰功伟绩,作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传颂。
开封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时,一批犹太移民经天竺(印度)迁徙到当时繁华宋都东京,宋皇帝御旨:“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古代开封犹太人同汉、回民族保持着和睦的关系,按照本民族习俗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绵延700余年。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开封犹太人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独特令人回味悠长的历史。右下图为开封龙亭。
kflt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北宋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明代,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清代设开封府,清末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1948年10月24日开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称开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国初期,开封为河南省会;1954年10月省会迁郑州,开封为省辖市。1982年开封被国务院首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悠悠文化宋都情
河南开封。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时常让人品味不尽。汉代文学家司马迁,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苏轼等都写过赞美开封的诗赋。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从中能够想象那时的开封是何等的壮观美丽。
日月如梭,岁月留痕,历史上在开封建过都的有七个朝代。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和金。据考证,五千多年前开封城附近就有先民居住,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主要以农牧为主,过着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到了夏商时代,这里居住的人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时代,这里是郑国的地方,郑国公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的意思,命名开封。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此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时的开封水运十分兴隆,贯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条,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当时汴河一路,每年从江南运往京城的粮食就有五百万石到七百万石之多。宋神宗时,由于宋朝开始导洛入汴水利工程,从汴口往西开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与伊洛河相互沟通,东西横贯全河南省境内,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从开封向北,可通辽国的南京(今北京);从开封往西,经郑州、西京、陕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经许吕、邓州、襄阳、江陵,直达湖南和两广;往东可达山东沿海各地。那时的开封是一个开放的都市,宗教文化门类多、规模大、知名度高。久负盛名的历代皇家寺院大相国寺、建于北宋供奉佛舍利的开宝寺铁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观之一的延庆观、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兴国寺塔、大云寺塔、东大寺、古观音寺、天主教河南总修院以及建于民国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宝珠寺等,宗教门类齐全。尤其是相国寺是开封历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国许多优秀的古典小说,如《水浒》、《西游记》等,都曾编写过有关相国寺的故事,历经千年,至今香火不断。
北宋开封的繁华盛景,除了文字记载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它像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八百年前北宋东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北宋时各种社会风情和人文历史的珍贵史料。在开封的历史链条中,名人众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颢、钟嗣成、王延相等在开封写下了各自的一页。“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唱词唱响了大江南北,一代清官包拯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户晓。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张伯行、虎门销烟林则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近代又哺育了范文澜、冯友兰、尹达、邓拓、姚雪垠、穆青等,令人敬仰。
古都开封经历了兵、火、水患,曾经失去了灿烂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河南因地处上海天津、汉口三个帝国主义侵略据点势力范围的交叉地带,成为这三大据点的原料供给基地和外国商品倾销的市场。开封是当时河南省的省会,首当其冲受到这种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开封被日军占领,沦陷达七年之久,受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开封城下13米共埋藏着6座古城,其“城摞城”奇观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开封一度沉寂过,她累了,躺在中原的腹地上沉睡了很长时间,几乎被人们忘却。但时代的步伐也把开封惊醒了,这个历史古都展现出了新的风采。开封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包公湖、杨家湖等许多湖泊留下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动人传说又开始在人们心中荡漾起来。古代巍峨雄伟的宫宇殿堂经过精心修缮,形成了独特的宋代特色。走进开封,耳边是那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委婉明丽的汴梁音韵,朱仙镇的年画,在明清时最盛,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齐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线条流畅,粗犷简练,是中国木版套印艺术的珍品。开封的汴绣独树一帜,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绒彩夺目,丰神宛然,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成为国内外游人必买的佳品。开封种植菊花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时期就已经驰名全国,明清尤盛,绵延至今。“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来开封赏菊时亲赋诗词,留下“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开封禹王台,至今还留有乾隆的咏菊诗碑。每到秋季,古城开封,秋风送爽,菊花飘香,到处繁花似锦,蔚为壮观。“花以景衬,景以花容”,人们置身于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如今焕发出新活力的开封享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等美誉之称。
在开封,能看到舞狮、盘鼓、高跷、旱船、唢呐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徜徉在开发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开封府、大梁门,龙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区。流连于灯火辉煌的夜市,身边是国内外如织的游人,耳边是“中不中”、“得劲的很”醇厚的乡音,让心不禁热起来,七朝古都开封在时代的浪涛里,再谱写出新的篇章,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地方特色
民风民俗
庙会、灯会、鸟市、菊花、夜市、风筝、斗鸡、 盘鼓
特色景观
龙亭、包公祠、清明上河园、铁塔、大相国寺、翰园碑林、开封府等。
传统名菜
开封小笼包子、鲤鱼焙面、套四宝、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等。
风味小吃
小笼包子、桶子鸡、第一楼包子、马豫兴桶子鸡 、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开封套四宝、鲤鱼焙面、菊花火锅、大京枣、烩面、双麻火烧 、芝麻翅中翅 、红薯泥 、花生糕、 五香风干兔肉、黄焖鱼、锅贴 、羊肉炕馍、炒凉粉、冰糖熟梨 、 杏仁茶、江米切糕等。

土 特 产
汴梁西瓜、杞县酱菜、五香豆腐干、花生糕 。
民间艺术
汴绣、官瓷、木板年画等。

5、太原的聚落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的关系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东部山地通称东山,是太行山的延续,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主峰罕山海拔1591米;西部山地为吕梁山东翼,海拔1600米上下,主峰北云顶山海拔2659米,为本境最高峰;北部系舟山。海拔1800米,是汾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也是忻定、太原两盆地的界山。其间的石岭关与天门关,号称“北门锁钥”,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西山之间是太原盆地,海拔在 800米左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发达。
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由静乐入境自西向东至上兰村南折流经太原市城区。此外还有支流潇河、屯兰河、大川河、柳林河、凌井河、杨兴河等。山麓地带泉水较为丰富,尤以晋祠和兰村泉水流量最大,境内较大湖泊六处,以晋阳湖为最。汾河两岸沟渠纵横,给工农业用水带来很大方便。
太原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有雪不严寒,夏季多雨无酷暑,春季多风干燥,秋季温和晴朗。年均气温 9.5℃,一月零下6.4℃,七月 23.5℃。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40至190天,年降雨量500毫米。
太原市矿藏丰富,以煤最多,其储藏量在250亿吨以上,其次有大量的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铁矿及少量的锰、铜、白云石、石英砂等

6、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理位置又起怎样的作用?

你说的都是自然地理问题中常用的要素(还有土壤方面),想要看他们的相互作用情况,必须要首先考虑地理位置,尤其是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定位。定位后可以先确定当地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大致知道当地土壤、河流、植被类型、地貌等情况,地形可以具体查阅地形图。具体联系有:气候对地形:多雨区,多流水侵蚀堆积为主的地貌,干旱区以风力作用地貌为主(地貌的概念和地形类似);气候对河流:降水要素:河流流量及流量和水位的季节(有没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和年际变化,一般降水多的地方多是外流区,降水少的地方多是内流区(该项注意特殊情况)。热量要素:看最冷月平均气温是否在0℃上,若大于0℃,无结冰期,反之有结冰期,且纬度越高时间越长。气候对植被:对植被类型:一般每种气候对应固定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物种:湿热地区水热条件组合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植物生长期:一般看热量条件,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农业复种指数高;对植物生长周期:一般看热量,维度热量低生长周期长,但作物质量好,例如东北大米;降水方面,降水多区域植被茂密,400㎜以上适合森林生长。
地形对气候:对降水,迎风坡多、背风坡少(需要考虑盛行风向),山谷地区主要多夜雨(如巴山夜雨)山坡主要白天下雨;对气温: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阻挡寒冷气流、纬度接近地区谷地气温高于平原且气温年较差小(但日较差大)。地形对河流:考虑地势方面,影响河流流向,如盆地是向心状水系、我国大河东流;河流流速、水能,落差大、流速快(如果水量大,则水能资源丰富);山区河流含沙量大。地形对植被: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变化;降水较少的地区阴坡植被茂密霍出现森林;降水多的地区,多是阳坡水热条件好植被茂盛。迎风坡的植被种类、覆盖状况优于背风坡。
水文情况(包含河流)对气候:大湖、临海或是人工大量蓄水,提高当地空气湿度,降低昼夜温差、气温年较差,降水增加(需要看情况,水体面积要足够大)。对地形:塑造地貌,侵蚀,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堆积:河口三角洲。对植被:临近水源
植被对气候:森林对气候,(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需要考虑植被面积),降低昼夜温差、气温年较差;植被削弱风速,干旱地区可以防风蚀土壤。对地形土壤,植被覆盖率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对河流:植被覆盖率高,可以降低含沙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以上是个人见解,供参考,要是有不足的可以再补充

7、中国的 地形,气候,河流的自然环境

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 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气候: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水系: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中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中国河流总水量的5%。

8、读我国山西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 _

?

9、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北的内陆地区。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深居内陆,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冬季断流,夏讯、河流靠夏季冰川融水补给。
植被:植被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与山西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