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卡拉巴拉气候

卡拉巴拉气候

发布时间:2021-03-05 05:31:08

1、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的自然特征

(1)概览。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比邻发源後在上游随即分道扬镳,其间相距最远之距离约为402公里(250哩)。中游逐渐拉近距离,形成一个主要由贫瘠石灰岩沙漠组成的杰济拉(阿拉伯语「岛屿」之意)的三角。两河在岩石中切割成深邃永久的河床,以至其河道自史前以来只经历过微小的变化。底格里斯河沿著杰济拉的东北边缘流经古代亚述雨水滋润的中心地带,而幼发拉底河则沿其西南界限穿越地道的沙漠。
在巴格达以南,两河具有一些明显对比的特点。底格里斯河,特别是在与充满泥沙的迪亚拉河汇合後,水量大于幼发拉底河,切入冲积平原,形成曲折的河道,而且即使在现代也有巨大的洪水并随後形成自然冲积堤。底格里斯河只是在库特(Al-Kut)以下才流到平原上,河道高到足以允许引流灌溉。相对而言,幼发拉底河河床水平颇高于冲积平原,在整个历史上一直被用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的主要水源。
(2)幼发拉底河地形。幼发拉底河的源头为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上的穆拉特(Murat)河与卡拉苏(Korasuyu)河。20世纪时由于控水工程而发生相当大的变动,在埃拉泽(Elazig)附近的凯班(Keban)合流後形成幼发拉底河,1974年完工的凯班坝跨越一深邃的峡谷。河流冲出托罗斯山脉,穿越80年代建成的卡拉巴亚(Karakaya)坝和阿塔图克(Ataturk)坝,降到科马吉尼(Commagenes)古王国(今内姆鲁特达吉〔Nemrutdagi〕地区)。阿塔土耳克坝向一浩大的灌溉工程供水。幼发拉底河这一河段西距地中海仅161公里(100哩),继续向南和东南奔流,进入叙利亚一个相对贫瘠的地区,其可耕氾滥平原不过数哩宽。幼发拉底河坝(1973年完工)在革命城(Madinat ath-Thawrah)上方蓄水形成阿萨德(Al-Asad)湖这一巨大水库。在坝的下方,遽减的水量得到拜利赫(Balikh)河与哈布尔(Al-Khabur)河的补给。这两条支流北段丰沛的降雨,使得古代主要城市得以建立,而维系著集约农业。
幼发拉底河从与哈布尔河汇合起至阿布凯马勒(Abu Kamal)止,流经一个辽阔的农业省。河流在与伊拉克交界後再次变狭,成为石灰岩断崖之间的一条冲积带。在希特(Hit)以下,河流开始变宽,灌溉能力增加。
就在拉马迪(Ar-Ramadi)以下河的南面有哈巴尼耶(Al-Habbaniyah)湖和米勒赫(Al-Milh)湖,两湖均为巨大盆地,过剩的幼发拉底河水通过受控排水渠被导入盆地中。一条水渠连接哈巴尼耶湖与河流北面的塞尔萨尔(Ath-Tharthar)湖,适时将来自底格里斯河的溢流输送过来。河流在欣迪耶(Al-Hindiyah)分为希拉(Al-Hillah)河与欣迪耶河两支。希拉支河分为众多渠道,并延长使沙漠地区东部和南部的农耕得以进行。基夫勒(Al-Kifl)以下的欣迪耶河原先难以驾驭,往往流散为片片沼泽,现已得到控制并维系大规模的水稻生产。在纳西里耶(An-Nasiriyah)以下,幼发拉底河流入沼泽後在库尔纳汇入底格里斯河,形成阿拉伯河。
(3)底格里斯河地形。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埃拉泽东南一个小山湖哈札尔(Hazar)湖,得到一些小支流的补给,在土耳其东部拥有广阔的流域。在流到迪亚巴克尔(Diyarbakir)令人难忘的玄武岩绝壁下方後,在叙利亚边界附近的吉兹雷(Cizre)接纳东哈布尔河之水,于费什哈布尔(Faysh Khabur)上方数哩处流入伊拉克。就在摩苏尔(Mosul)以上的河谷中,多数地段现为一水库,供阿法尔-辛贾尔(Afar-Sinjar)山地区灌溉之用。
底格里斯河在摩苏尔附近流经其左岸叙利亚3个古都中的两个——尼尼微(Nineveh)和卡拉(Calah,今尼姆鲁德〔Nimrud〕)——的废墟。第三都亚述(今阿什-舍尔加特〔Ash-Sharqat〕)的废墟还要再往下游,位置相应于左岸大札卜(Zab)河与小札卜河河口之间,从右岸俯视著底格里斯河。在3∼4月间的汛期两条札卜河使底格里斯河水量加倍,但水量得到拜赫迈(Bakhma)坝和杜坎(Dukan)坝的控制。费特哈(Al-Fathah)峡谷的激流险滩阻碍航运。
底格里斯河在阿拔斯时期(750∼1258)一个大帝国的都城萨迈拉(Samarra)附近流入冲积平原。沿这一河段的一座拦河坝和一条可控排水渠构成对河流的现代主控设施;过剩的水可被导入西面塞尔萨尔湖这一盆地,进而穿越幼发拉底河注入哈巴尼耶湖。由塞尔萨尔湖反馈底格里斯河的工程也已建成。在萨迈拉以下,河流接纳欧宰姆(Al-Uzaym)河之水。
在巴格达及其郊区,底格里斯河两岸筑有人工堤岸;在偶然受幼发拉底河及迪亚拉河威胁的地区,同样筑有人工堤岸。迪亚拉河就在首都下方汇入底格里斯河。在巴格达下游约322公里(200哩)处的库特,有一座拦河坝,盖拉夫(Al-Gharraf)河水道叉出流向南部。盖拉夫河在古代是底格里斯河的主河道,今为其在纳西里耶下方流入沼泽并注入幼发拉底河之前大量引流灌溉的水源。主要分支阿马(Al-Ama)河分为数条水道,将河水散布于两岸水稻产区和广阔的沼泽。
在库尔纳,主水道延伸到现由上述那些沼地溢流补给的幼发拉底河的一条古河床,形成了阿拉伯河。在巴斯拉(Basra)上方的卡尔马特阿里(Qarmat Ali),主流接纳幼发拉底河经哈马尔(Hammar)湖过滤的更多水量。水量大减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仅向阿拉伯河提供一小部分水量,水的主体来自在霍拉姆沙赫尔(Khorramshahr)汇入的伊朗最长河流卡尔黑(Karkheh)河。沿阿拉伯河两岸分布的农业带均不超过5公里(3哩)宽,为世界海枣种植最丰饶的地区。
(4)水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状态主要取决于托罗斯山脉和札格洛斯山脉的冬季降雨和春季融雪。从山区流域到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冲积平原的拉马迪这一点,幼发拉底河流经距离比底格里斯河长出许多。幼发拉底河在其穿越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漫长而坡度平缓的路途中流速大减,而只接纳两条小支流拜利赫河与(西面的)哈布尔河,两条支流均为泉水补给且都由左岸汇入。随著拦河筑起若干大坝建成巨大水库和相关灌区,河流蒸发率增加到高达50%。相对而言,底格里斯河沿一漫长的多水道集水区边缘流下,得到大、小札卜河,欧宰姆河与迪亚拉河这4条水量巨大的支流的补给,所有这些河流均从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3国的库尔德斯坦(Kurdistan)的融雪获得水源。底格里斯河支流的湍急水流使其比幼发拉底河易于出现短期洪水氾滥,并使其年汛期提早1个月。
在现代拦河坝控制之前,底格里斯河年平均流量约为1,240立方公尺/秒(43,800立方呎/秒),泥沙量接近每秒1吨。这些估计数字粗略等于幼发拉底河经计算得来的数字的两倍。在汛期,两河1日之内从高原一共挟带多达300万吨的被侵蚀物质。然而,流经巴格达和拉马迪的水和泥沙的约90%永远不会到达海湾,水不是蒸发就是在广阔的灌溉区和沼泽被吸收,而泥沙则沉积在阿拉伯河以上地区。阿拉伯河中的水和沉积物主要来自发源于伊朗的左岸支流卡尔黑河与卡伦(Karun)河。
(5)气候。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使得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之一可以居住且有物产。这一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降雨稀少。在河流上游所在的高海拔地区,冬季风小而变化无常。大量降水为雪,在有些地方可积存半载。在冬季,山间平均气温远低于冰点,于是农业停顿,交通受限。随著春季雪融,河水猛涨。3∼5月间达到高峰的季节性降雨,又在中游补充了两河已经在不断增加的水量。在两河位于冲积平原上的下游,冬季也可有倾盆大雨,但通常不超过200公釐(8吋)。雨对于灌溉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补充,而自古以来,只是由于灌溉才使得这一地区农业出现传奇似的丰产。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最典型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酷热,白天气温可高达60℃(140 ℉)。昼夜温差往往达到22℃(40 ℉)。多数地区湿度只有15%。终年皆可发生的尘暴在夏季特别频繁。只是偶然会有真正的沙暴,从西面的沙漠携来物质。
(6)植物。在古代,栎树、阿月浑子属(Pistacia)和梣林覆盖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游流经的山脉和丘陵。新的造林,特别是在土耳其,补充了这些今日已经零散残馀的森林。在山脉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乾草原带,一些植被可终年繁茂,但在多数非灌溉区,生长期十分短暂;春季出现的野花和其他植物在5∼6月间的炎热中纷纷枯死。植物最茂密的群落可见于河流沿岸和沼泽之中。幼发拉底河杨树和一种柳树生长在河渠边狭小的地带;杨树为建筑和造船提供结实的木材,为工具提供手柄。海枣为地区所固有。5蕊柽柳和牧豆树沿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及其支流形成树丛,直到海拔约1,006公尺(3,300呎)的高度。欧甘草非常丰富,可以出口。
(7)动物。野猪在沼泽中随处可见,并已扩展到冲积平原其他地方新植的桉树丛中。沿伊拉克南部河流可见到胡狼、鬣狗和獴,多种印度丛林猫据报导依然栖息在僻远的柽柳丛中。最後沿底格里斯河看到狮子是在1926年。狐、狼和羚羊在冲积平原寻常可见,其中一些分布到安纳托利亚这样最北部的地方。在小动物中还有几种沙鼠、跳鼠(沙漠大鼠)、野兔、鼩鼱、蝙蝠、猬、河獭及巴克斯顿(Buxton)鼹形鼠,後者用泥土丘掩护自己在河岸洞穴的入口。
有几种蝰蛇和一种小眼镜蛇以及各种无毒蛇。蜥蜴可长近0.6公尺(2呎)。河流与沼泽中富有蛙、蟾蜍和龟。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水系淡水鱼中鲤类为主。

2、小林隼人的相关信息

隼人·小林之搭乘机体一览
隼人·小林虽然是居住在SIDE7的民间少年,但因为学会了钢坦克的操纵,而逐渐成长为战士。
虽然常因为阿姆罗·雷或雪拉·玛斯这些新人类的光彩而被掩盖,但是他还是有着以旧型机就成为王牌驾驶员的技术。
另外他在后方补给上也有独特的才能,只花了半年就配备了和上层组织同等级的兵器,并加以运用。
RX-75
一年战争时最初搭乘的机体。度过了北美的激战,而成为王牌驾驶员。
RX-77
在贝尔法斯特之后搭乘的机体。以C-109的编号参加了大键琴及星一号作战。
G-SKY EZ
据说在敖德萨的战斗中使用的机体。搭载阿姆罗机,阻止了氢弹。
B-70
甘乃迪战争博物馆库存的机体。引导了逃出贾布罗的幽谷兵。
AUDHUMLA
在甘乃迪宇宙港撤退后,即担任舰长的机体。成为卡拉巴的核心「奥多姆拉队」,穿梭过许多的战场。
MODIFIED DODAI
在都柏林与吉翁的战争中,所搭乘的最后的机体。为了保护年轻的生命,而挺身为盾。
附3:
卡拉巴之战力
做为地球居民之代表而设立的菁英部队「迪坦斯」之暴行,在地球上也出现相当重视的人们。卡拉巴是做为幽谷在地球上的支援部队而发起的,加上在一年战争中创下传说的原白色基地队之成员的参加而使组织巨大化。而在幽谷于格利普斯攻防战中瓦解后,保存战力的卡拉巴与侵攻地球的新吉翁交战,留下无数战绩。
RGM-79R
卡拉巴的主力MS机种之一。在幽谷进行贾布罗强袭作战所使用的机体大多交接给他们。
MSA-003
从幽谷接收到的主力MS机种之一,与RGM系机种互换性高,成为宝贵的重要战力。
RGM-86R
RGM-79R的后继机,也是幽谷主导的地球联邦军的主力机,也配备给奥多姆拉队,与新吉翁军交战。
MSA-099
由幽谷交接的王牌专用机。在奥多姆拉队由阿姆罗使用。据说后来也配备了B型。
MSK-008
卡拉巴独自开发的王牌专用MS。发展出SR型及SE驱动器搭载机等各种发展型的名机。
MSK-006
卡拉巴独自配备的TMS。原本的型式编号是MSZ-006A1。也制作了B型及BN型、A1B型等。(未确认)
MSA-004K
MSA-003的后继机。据说在新吉翁战争时配备了相当数量做为奥多姆拉队的主力机。(未确认)
MSA-005K
游击战用的炮击MS。因为卡拉巴的领导隼人而被命名为「钢加农Detector」。(未确认)
MSK-100S
MSR-100S的陆战机型,据说是为了对抗地球上的迪坦斯TMS而开发的。(未确认)
MODIFIED DODAI
卡拉巴的SFS。旧吉翁公国实用化的机体之改良型,是长距离侵攻所必要的机体。
MSZ-006-3
在卡拉巴测试的弹道任务用特殊推进器装备机。使用在数次的人造卫星破坏任务。
MAK-005S
据说是ORX-005的开发组员加入卡拉巴时所开发的航空MA。(未确认)

3、“香格里拉”是什么意思啊 ??

香格里拉的由来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

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

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

”。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业,"

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

美籍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00——1954年)于1933年写成小

说《失去的地平线》一书。书中描写了中国藏区一个香格里拉的地方。

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60年前,几个英国人因为一次意外而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显然这里是藏区,四面雪山环绕,大峡谷的谷底有金矿

,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受到了极好的接待,在这里时间似乎失去

了意义,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东方文化的神秘核心。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知

道在这里时间确实失去了意义,这里的人们惊人的长寿,在这里多种宗教并存

,在一个喇嘛寺院中,他们见到了当地的精神领袖——一个活佛,在活佛的影

响下,他们中的一些人被东方文化所折服,他们觉得世界已向他们展开了令人

惊奇和敬畏的一面,在峡谷中人们活得逍遥自在,静静地享受阳光和雪山的赏

赐,却对峡谷的黄金不屑一顾,喇嘛寺领导着整个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会,

香格里拉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居民,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各不相同,有儒教、

道教、佛教等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

有领域,在处理各教派、各民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遵守着"适度

”的美德,认为人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都是罪恶

的,只有适度才是最完美的,香格里拉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种

气候、多种地理兼容并存的地方。

从此,这一名词成了一种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当时,权威的《不

列颠文学家辞典》特别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

词。好莱坞制片公司买下版权将《失去的地平线》搬上银幕,立刻风磨全球,

"香格里拉”一词更广为人知。电影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很快唱遍了

全球。香格里拉这一"世外桃源”的象征成了人们追求寻觅的理想境地。后来

,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

,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

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园记》,《消失的

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

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

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的一个谜。詹姆斯·希尔顿给读者创

造了一个人类理想的天地,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寻觅深解的谜。谁也不知

道,这个地方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知道这个地方藏民叫它"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哪里呢?

在人类即将离开20世纪的时候,中国云南迪庆揭开了这个世界之谜。

199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调研组,对"香格里拉”为期一年的研究,从

七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的结论,

并于1997年9月14日在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这一结论,引起了

国内处对迪庆——香格里拉的极大关注。

香格里拉从语言上进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中甸

藏语土方言,其次近百年来,我们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传佛教外还有东巴教、

儒教、道教、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另外只有我们香格里拉

才会拥有如此优雅的民俗,我们香格里拉人民继承了藏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优

良传说,摒弃了拒绝现代科技成果的旧观念,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藏区之一,迪

庆摒弃了贫穷落后,继承和发扬了各兄弟族和谐相处的风俗,如此论证,希尔

顿是以迪庆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也只有迪庆才可以当之无愧

的叫做香格里拉。

4、亚洲有哪些山脉

亚洲(字源古希腊语:Ασία;拉丁语:Asia),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约66.67%。亚洲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主要山脉:
中央山脉(台湾)
阿尔波兹山脉(伊朗)
前黎巴嫩山脉
卡拉伯山脉
卡拉巴略山脉(菲律宾吕宋岛)
高加索山脉
解尔斯基山脉
钦山(缅甸)
科迪勒拉山脉
Dzhugdzhur 山脉(西伯利亚)
东高止山(印度)
西高止山(印度)
厄尔布尔士山脉
喜马拉雅山
兴都库什山脉
咯喇昆仑山
帕米尔山结
日本阿尔卑斯山脉
赤石山脉(日本)
飞禅山脉(日本本州)
木曾山脉(日本)
兴安岭
外兴安岭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昆仑山脉
塞亚山脉(俄罗斯)
萨彦岭(西伯利亚南部)
马德雷山系(菲律宾)
斯科特阿林山脉(俄罗斯)

5、印度河和恒河的水文特征相比较有哪些差异

?

6、廷巴克图的历史沿革

黄金的廷巴克图—马里时代
对于马里皇帝而言,廷巴克图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宝地,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商埠地位,更因为它是西非腹地通往麦加的必经之路,这对以伊斯兰教立国、自称穆罕默德仆人后裔的马里皇家而言,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13世纪末,马里皇帝撒库拉远赴麦加朝圣,回国途中却在撒哈拉沙漠里被劫匪杀害,这更让他的后嗣们坚定了控制廷巴克图、打通赴麦加道路的决心。
1307年,松迪亚塔的外甥曼萨·穆萨(Mansa Musa)一世取得皇位,他锐意进取,并改变了前任单纯武力压迫的办法,以宗教的名义劝说廷巴克图归附。由于图阿雷格人本就笃信伊斯兰教,廷巴克图也是撒哈拉以南西非最早的穆斯林城市之一,曼萨·穆萨一世的说辞显然很有说服力,1324年,廷巴克图贵族以商贸特许权为代价归附了马里帝国。
廷巴克图的获得,意味着马里打通了北至中近东、南至几内亚湾的黄金商路,垄断了金-盐贸易,财富急遽膨胀,曼萨.穆萨一世意识到,此时必须兑现麦加朝圣的诺言,一方面安抚新入盟的廷巴克图人,另一方面也借机提升国家威望。
1325年,也就是马里控制廷巴克图的第二年,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朝圣”开始了。皇帝率领了一支庞大的、包括朝臣、军人、妻妾、奴隶在内的扈从人马,号称6万,据时人记载至少也有8000人,随行有驮金骆驼80-100峰,每峰携带黄金300磅;贴身奴仆500名,每人携带黄金6磅。皇帝所过之处出手豪阔挥金似土,对宗教圣地不吝捐赠,对巧匠学者重金延揽,据说由于其在开罗的大采购,当地金价竟下跌了12%。“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皇帝”这次耗费巨大的远行绝非劳民伤财的公款旅游,恰相反,它让马里帝国和廷巴克图昂首走入世界,整个穆斯林和基督教世界都在啧啧称赞这个陌生帝国的强盛,对神秘而富庶的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曼萨.穆萨一世回国时,大批商人、学者跟随而去,使得廷巴克图商业的繁盛,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跟随皇帝回到廷巴克图的还有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西方人:安塔路西亚建筑学家伊夏克.厄尔-图埃金(Ishak al-uedjin),皇帝命令他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因为曼萨.穆萨一世决定,将廷巴克图定为帝国的陪都。
伊夏克设计的城墙周长5公里,是当年西非最大的城池,王宫规模恢宏,甚至超过首都尼阿尼宫殿的规制,以至于竣工后为平息旧贵族不满,皇帝敦请伊夏克又为尼阿尼设计了一座新朝堂。最值得廷巴克图人自豪的是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这座以平顶、带墙堞,和金字塔状望楼的宏伟建筑,从此成为廷巴克图的标志。
值得称道的是,伊夏克并未因皇帝的慷慨而大兴土木,不论城墙或宫殿,他都使用了当地最便宜的建材:泥土。在建造中他借鉴了当地人的经验,在外墙留下许多突出的木桩,这样万一雨季泥土被冲刷,维修者只消攀上这些木桩,再刷上几层泥浆就能修复如初。正因为这一务实且巧妙的设计,这些看似弱不禁风的泥巴建筑却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至今廷巴克图城垣和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廷巴克图还建立了非洲撒哈拉以南最古老的大学——桑科尔大学,这座大学采用学院制、小班教学和辩论制,成为整个黑非洲学术的中心,并保存了欧洲、中东中世纪大量的珍贵史料,至今,古老的桑科尔大学仍在坚持授课,和一般清真寺门户森严不同,理论上同样是一座清真寺的桑科尔奉行“门户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学术气度被欧洲人誉为“廷巴克图的慷慨”,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清真寺不禁止妇女进入,这不仅仅因为桑科尔的传统,更因为清真寺的出资人本人是一位虔诚善良的妇人。
凭借廷巴克图的富庶和“黄金朝圣”带来的崇高威望,马里帝国开始大举扩张,很快将疆域扩展到北至撒哈拉北缘、南至热带雨林边缘、西至大西洋、东越乍得湖,据史学家记载,从廷巴克图向任何方向的帝国边界行走都需一年时间,北方的盐道、南方的黄金产区、东方的铜矿均在其掌握,廷巴克图作为帝国中心城市和最大商埠,也达到了第一个辉煌的巅峰,在城内的市场上不但能看到传统的北非、西非货物,欧洲的各种产品也琳琅满目。由于马里帝国汲取了加纳的教训,设立市场管理机构协调市场秩序,规定合理税率,并采取措施确保商道安全,极大促进了廷巴克图商业的繁荣。
由于廷巴克图的商业被当地贵族和皇室垄断,欧洲人很难深入,使得梦幻商都的名声不胫而走,1339年,欧洲地图家马略卡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出现了马里帝国的版图,版图正中是廷巴克图,廷巴克图的上方,手持黄金权杖的曼萨.穆萨一世皇帝肃然正坐,气魄俨然,这幅地图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当时廷巴克图的显赫地位——世界最大国家之一马里的中心。
廷巴克图的长官被尊为“塔尔古”(targui),可穿着皇室特授的服装与头巾,宝座为由幕僚托起的一面盾牌,这象征着廷巴克图在帝国的特殊地位:帝国成就了廷巴克图的富庶,而廷巴克图也成就了帝国的辉煌。
物质到精神富足—桑海时代
此时此刻马里国力达到极盛,拥有步兵9万、骑兵1万,可谓攻无不取战无不克,但这个大帝国却有与生俱来的弱点:皇室的内讧。由于历代皇帝子嗣众多,库鲁坎·富加立宪会议又规定“兄终弟及”,结果几乎每次新帝即位都伴随着血腥和宫廷政变,国力迅速由盛而衰。
退回北方的一部分图阿雷格人一直觊觎着廷巴克图的富庶,他们当然不甘心失去这座原本由他们建立的城市,当帝国衰落后,他们开始一而再、再而三地掀起反抗,并在1433年夺取并洗劫了廷巴克图,焚毁了富丽堂皇的王宫,虽然马里不久就收复该城,但精疲力竭的皇帝却从此丧失了对这座昔日名城的兴趣。
此时另一个强大帝国的雏形已悄然崛起,并逐渐逼近廷巴克图,这就是曾为马里附庸国的桑海。和带有浓厚北非色彩的加纳、马里不同,桑海是纯粹的黑人国家。这个国家的前身是居住着南方尼日尔、贝宁、尼日利亚交界的尼日尔河W转弯处登迪地区的索尔科部落,后来溯尼日尔河而上,在库基亚建立国家,11世纪,都城迁到今天马里境内的加奥,并接受了伊斯兰教,1325年被马里帝国征服(就是“黄金朝圣”的同一年),曼萨.穆萨在朝圣归途经过加奥,将桑海的两位王子阿里·科伦和苏莱曼·纳尔作为人质带往尼阿尼和廷巴克图,两人渡过10年囚徒生涯后先后逃回加奥,并建立了桑海的索尼(Sunni,桑海皇帝称号)王朝,1400年,桑海宣布独立。
由于两位索尼王朝开国君主曾受到廷巴克图学者的侮辱,桑海帝国一直试图夺取这座城市进行报复,1464年,阿里·贝里即位,此人头脑精明,善于水战,利用尼日尔河不断侵蚀马里帝国疆域,1468年,他终于实现几代先帝遗愿,攻下廷巴克图,并杀害了所有桑科尔大学的穆斯林学者作为报复,从此廷巴克图进入了桑海时代。
阿里·贝里虽未像马里皇帝那样把廷巴克图当作陪都,却赋予了这座城市军事重镇的地位,他开凿运河,使自己的水军得以从这里四出征战,凭借水上优势征服了桀骜不驯的图阿雷格人,用28年时间东征西讨,建立了东南从登迪和克比起、西南到杰内对面的锡比里杜古,囊括整个尼日尔河曲的新月形帝国。
由于桑海帝国迅速控制了西非各大商路和商埠,取代了马里的商业中心地位,廷巴克图的商业利益并未受重大损失,但桑海对廷巴克图政治地位的贬抑,以及阿里·贝里对宗教学者的报复性杀戮却激起廷巴克图人长久的反感,在整个索尼王朝,廷巴克图贵族和皇室的合作都是若即若离,阿里.贝里28年征战战无不胜,甚至伤亡都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却在班师途中莫名其妙坠河淹死,这在廷巴克图学者笔下就被纪录为“神意”。
阿里·贝里死后其子巴阿雷宣布废弃伊斯兰教,激起宫廷内战,皇族穆罕默德兄弟起兵讨伐,1493年4月12日,进军首都加奥,两军会战于安法奥,巴阿雷大败,弃城逃亡南方阿约鲁,穆罕默德夺取帝位,改王号“索尼”为“阿斯基亚”(Askiya),史称阿斯基亚王朝,穆罕默德·杜尔被尊为“阿斯基亚大帝”。
此时廷巴克图也顺理成章地被纳入穆罕默德版图,和索尼王朝不同,笃信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虽然囿于传统势力,他并未迁都,但事实上却把廷巴克图当作了首都,他不仅修葺了桑科尔大学,还在1496年10月率步兵1000、骑兵500,携金币30万,亲赴麦加朝圣,重演了马里帝国的辉煌一幕,史称“第二次黄金朝圣”。
此时麦加贵族势力已衰,对远道而来桑海皇帝的慷慨和恭敬简直受宠若惊,立即授予其“台克鲁尔哈里发”的崇高称号,麦加统治者还特意向廷巴克图派遣了大使阿尔-萨克里,这让桑海顺理成章成为西非穆斯林的盟主。归途中穆罕默德拜访了开罗阿尔-阿兹哈尔大学校长阿尔-苏玉蒂,听取了关于政府改革的建议,这让他博得尊贤好士的美名,此时卡斯蒂利亚王国女王伊萨贝尔一世攻破西班牙最后一个伊斯兰小国,许多厌倦兵革的学者纷纷南下,投奔梦幻之都廷巴克图。
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地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号称有20万以上人口,所有街道都从津家里贝尔和桑科尔辐射,构成一个复杂的双中心道路网,在这些蛛网般密布的狭窄街巷深处,隐藏着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直到今天,“廷巴克图学”还和敦煌学一样,成为古代文献文化的显学。
学术的繁盛让廷巴克图的贸易名声显得黯然失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商埠地位的下降,恰相反,由于穆罕默德大力扩充版图,这里的商业更加繁荣。穆罕默德听从学者们的建议,统一了度量衡,设立市场巡视员打击欺行霸市,并开凿廷巴克图-卡巴拉运河以利灌溉,减少农业税,使得农产品的贸易也开始兴盛。穆罕默德还在廷巴克图发展纺织业,使得廷巴克图一度被道听途说的西方人誉为“撒哈拉的利物浦”。
然而穆罕默德虽是贤君,但即位时已50岁,1520年,他已年逾古稀,双目失明,儿子们开始争权夺位,1528年8月15日,长子穆萨发动政变,迫使穆罕默德退位,此后20多年里桑海宫廷政变不断,皇位屡次更迭,但每任皇帝都小心翼翼地呵护廷巴克图的辉煌。
1549年3月,阿斯基亚第六代皇帝达乌德即位。此人勤于学问,励精图治,在位35年,每天早晨都要和一位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并出资扩建廷巴克图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修建新的图书馆和大学,还修建了伊斯兰金库,在他的感染和鼓励下,廷巴克图学术之风更盛,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求学于此,并在学成后以自己的才干向桑海宫廷求得进身之阶,廷巴克图的盛名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廷巴克图人不知道,月亏则盈,水满则溢,就在他们沉浸在盛世辉煌之际,廷巴克图之梦也即将走到尽头。
梦醒时分—埋没尘世的繁华
达乌德大帝于1583年去世,其子嗣再度坠入自相残杀的轮回,导致国力的迅速衰落和国家的分崩离析,1588年,与廷巴克图贵族和穆斯林关系疏远的伊夏克二世即位,桑海内乱更盛,国力更形衰微。
此时撒哈拉沙漠以北的摩洛哥开始觊觎桑海,1590年1月,摩洛哥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向桑海发出一封挑衅信件,要求获得向自廷巴克图派往食盐产区的商队征收每峰骆驼1密斯卡尔赋税的特权,并威胁如不允准即扶持一个傀儡(前桑海宫廷奴隶之子)当桑海皇帝,伊夏克二世勃然大怒,回复了一封破口大骂的信件,并随附两支长矛、两副马蹄铁,意即“想得到一切除非决一死战”,苏丹以此为口实,宣布对桑海宣战。
1590年10月16日,苏丹任命宦官朱德尔为司令,率领4000人马南征。4000人中包括2000名步兵火枪手、500名火枪骑兵和1500名矛骑兵,装备大炮10门,携带了充足的弹药,并配属医生、工匠1000名和拥有10000峰骆驼、1000匹驮马的后勤队。军队中仅有一半为摩洛哥人,其余均为雇佣的欧洲冒险家和海盗。
远征军首先进入德腊阿谷地休整,并逐渐适应沙漠气候,12月22日,撒哈拉进入凉季,大军开始正式出发,两个月后,穿越沙漠的远征军在损失近半后到达尼日尔河畔,并于次年2月28日抵达今天班巴市附近的卡拉巴拉,稍事休整后直趋加奥。
然而轻率回复摩洛哥挑衅的伊夏克二世却早把这一威胁忘了个精光,此时正在西部的卡拉省和反对派内讧,直到2月底才匆匆赶回加奥,征集各路人马勤王,两军在加奥以北50公里的通迪比村相遇。
桑海军拥有12500骑兵和3万步兵,数量是摩洛哥军的20多倍,但由于达乌德之后几代帝王的无所作为,其装备却并未因和世界的密切交往而改善,仍是以戈矛和弓箭为主(还不如马里军),3月12日,汤迪比战役开始,桑海军驱赶牛群冲击敌阵,摩洛哥军枪炮齐射,牛群受惊反冲,桑海军阵脚大乱,摩洛哥军乘势猛攻,桑海各部将领本就各怀异心,结果除了一个后卫团血战到底并掩护皇帝撤退外,其余纷纷溃散,许多人坠入尼日尔河淹死,摩洛哥军趁势袭破加奥,并占领了廷巴克图。
摩洛哥苏丹在廷巴克图建立傀儡政权,但在当地人的反抗下很快失败,傀儡皇帝被杀,廷巴克图也在这次战火中元气大伤,商路也因帝国的分崩离析变得时断时续。
桑海的衰落使得西非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帝国,商业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不复存在,如《探索者史》所说,“危险代替了安全,贫穷取代了富裕,动乱、灾难和暴行取代了宁静”,廷巴克图的学术风气变得寂寥,商队也变得稀少了。更可怕的是,随摩洛哥军队而来的欧洲冒险家归国后的炫耀,让无数欧洲人开始觊觎这块宝地。
1670年,风光不再的廷巴克图被尼日尔河上游莫普提一带的班巴拉王国占领,1787年又重被图阿雷格人夺占,此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开始入侵西非沿海,传统的黄金、象牙和奴隶贸易都被欧洲人吸引过去,这让本已丧失了盐利的廷巴克图更趋衰微。
更致命的一击很快到来。出于对“梦幻之都”的向往,1788年和1824年,英国的“非洲协会”和法国的“地理协会”均公开征募探寻廷巴克图的冒险家,后者更悬赏1万金法郎,奖励首个进入廷巴克图的非穆斯林。1826年9月,苏格兰人莱恩(Gordon Laing )成功抵达,但很快被当地人杀死;两年后,法国人加利耶(René Caillié)化装为穆斯林潜入廷巴克图城并安全返回,获得了1万金法郎的奖金,从此廷巴克图大祸临头。
1894年,法国殖民军占领廷巴克图,并将之作为法属西非首府。然而此时的廷巴克图人口已不足1万,由于尼日尔河道南移,交通也十分不便,商业更趋衰弱,且由于法军的到达,许多西方文化掠夺者纷至沓来,大量珍贵的文献和卷宗被劫夺到境外,还有一些被当地学者埋藏起来,并随着这些学者的去世而销声匿迹,廷巴克图衰落了。1904年,失望的法国人将首府从这里一口气西移几千公里,移到了大西洋沿岸的达喀尔。
法国人也并非没打过振兴廷巴克图的主意,就在迁都同年,法国“达喀尔-尼亚美铁路公司”宣布成立,该公司宣布将延长1855年即建成的西非第一条铁路(达喀尔-圣路易铁路),自达喀尔至巴马科向西南,经莫普提直通今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并在廷巴克图分出一条支线,向北穿越撒哈拉沙漠,直通地中海之滨的阿尔及尔,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廷巴克图将重新成为连接北非-西非内陆的交通枢纽。可惜胃口大、肚皮小的法国人当年便将铁路修到巴马科,可此后的十几年却只勉强修到巴马科以东40多公里的库里克罗,便因为一战的损耗不得不歇手,此后直到二战后殖民帝国土崩瓦解,这条铁路也再未能延伸1寸,空留下“达喀尔-尼亚美铁路公司”的旧名,给人留下无穷惆怅。
如今的廷巴克图是拥有2万多人口的偏僻小城,喧嚣和繁华早已远去,但城垣犹在,桑科尔大学和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风采依然,甚至桑海时代的街巷和市场布局都未作大的改变,偶尔仍有几十峰驮着盐板的骆驼到来,依稀可辨当初“梦幻都市”的盛况。去年瑞士一家民间机构举办的“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廷巴克图荣幸入围决选,消息传出,举国振奋,媒体、名人,文化团体纷纷出面呼吁国人投廷巴克图一票,让马里的辉煌重现世间,当地电信公司ikatel专门推出宣传短信,远离廷巴克图近1500公里的南方城市莫普提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造势集会。然而天不遂人愿,廷巴克图最终落选,非洲名胜全军覆没,消息传出,不但马里举国激愤,连突尼斯、塞内加尔等邻居都大感不平,一位评论家愤愤地说,这无非是因为马里这个穷国没有多少人上网罢了。
然而曾历经繁华的廷巴克图何须这些?那至今仍巍然屹立的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望楼、仍保留着学术气脉的桑科尔大学,那被用黄泥浆补了又补、却风采依然的城垣殿阙,早已将这个伟大的梦幻,永远凝固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与卡拉巴拉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