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的规律

气候的规律

发布时间:2020-11-25 21:01:17

1、中国气候地方性分布规律

中国的气候分布规律为:
1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附近大陆东岸【大体上以秦淮为界的秦淮以南地区,西至横断山脉】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潮湿少雨
2 温带季风(只出现在亚洲)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西面对界限大体和大西安岭、阴山贺兰山一致即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限】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
3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除青藏高寒区和季风区以外的地方】特点:冬季温差大,全年降水少各地气候也受海陆影响,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要多
4 高原山地气候,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青藏高寒区】特点:全年低温,降水量少

2、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是什么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气候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气候带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主要表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

纬度地带性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是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沿纬度方向变化和更替,具有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气候、土壤、生物及其环境从赤道向极地的有规律变化。
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热量带。

3、世界气候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直接表现在各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上,一般可分为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方面。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纬度地带性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它是地带性因素造成的,即由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而导致各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它是按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分的,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纬度带。另外,以最热月平均温度10℃等温线和最冷月平均气温18℃等温线作为划分寒、温、热三带的界线。这种气候带,称之为温度带。基本上也是按纬度划分,沿纬向伸展的。

(2)非纬度地带性规律的成因比较复杂。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地区差异以及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因为中纬地区,冷暖空气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东、西岸产生有规律的差异。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高耸庞大的山地,在气候上表现出独特的垂直地带性。其高度变化如同纬度变化,但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水平纬度带在成因上和具体特征上,并不完全相同,山地垂直分带的多寡和顺序,主要取决于山地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有足够高度的赤道地区的高山,具备有最完整、最复杂的垂直分带图谱,而高纬苔原地带的高山,垂直分带的图谱最为简单。另外,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山地,距海远近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分带的开端和顺序也有极大差异。

4、气候是有规律的,气温是没有规律的对不对?

气温也是有规律的,气温受纬度的影响,从赤道到两极逐渐降低,气温受地形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规律

世界各地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寒带地区为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包含极圈附近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大陆内部的温带草原气候),大陆东岸从北向南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自北向南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热带赤道穿过的地区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以非洲大陆为例,热带雨林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草原气候的南北两侧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地区大陆的南岸为热带季风气候;
内陆高山高原上是高原山地气候.
世界气候的变化规律: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都会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纬度位置使气温和降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或减少;
海陆位置造成不同季节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有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对气温产生影响:一般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对降水的影响是: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暖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使沿岸地区减温减湿.

6、气候发布规律有哪些

一、大陆西岸从低纬到高纬:
1.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炎热少雨
4.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点:全年温和多雨
二、大陆东岸从低纬到高纬:
1.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三、内陆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四、各个大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各大洲气候分布与当地地形、洋流、纬度、陆地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差异性较大,无特点
五、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六、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地中海气候是一种特殊的亚热带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七、南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主要差异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气候类型分布较全
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气候类型分布不均

7、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气候名称、特点、成因及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湿季多雨-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3.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4.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5.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6.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季多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7.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中纬度大陆内部
10.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终年严寒、酷寒,降水稀少,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11.高山高原气候-终年低温 冰雪-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地区

8、新西兰的气候规律是什么?

新西兰处于南半球,其季节刚好和位于北半球的国家相反。新西兰气候温和,四季差别不大明显。冬天温和湿润,夏天温暖干躁。夏季12月至2月,秋季3月至5月,冬季6月至8月,春季9月至11月。全境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由于西风影响,西海岸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3000毫米,南岛西南沿海地区可达5000毫米以上;东海岸仅500毫米。

新西兰四面环海,附近没有大片陆地影响气候变化,故冬夏季的气温相差甚小,仅10℃左右。即使最寒冷的七月和八月,气温也不低于10℃;最炎热的一月和二月,气温则保持在25℃左右。北岛的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5℃,南岛的年平均气温大约为10℃。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越往北气温越高。北岛气候温和,常年绿草如茵。南岛气温较低,四季景色分明。新西兰的年平均降雨量在一千至两千毫米之间。除高山区域外,北岛及南岛的北部很少下雪,而南岛每年冬季一般都会下雪。

我在新西兰的南北岛都生活过,北岛的奥克兰比较像中国的广州,但是夏天凉快很多,冬天却没有那么冷,就是下雨多,算是非常舒服的啦。
首都惠灵顿在北岛南部,外号风都,因对着海峡中央天气比奥克兰冷些外,365天360天都是有风的,习惯就好。
南岛的基督城四季如春,好比国内的昆明,但是晚上会冷些,夏天早晚温差大。每年大概下一到两场雪。
南岛旦尼丁算是挺冷的了,一年下雪的天数就多些,但是最低温度还是比中国东北什么的暖多了,也是可以接受的。

几个中国人去的多的地方都说到了,希望你帮到你哦!其他小地方也可以问我,都旅游过。

9、13种气候的成因 特点 发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
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寒带
副极地大陆性气侯
分布在50°N或55°N到65°N的地区。这里年可能蒸散量在35cm到52.5cm之间。冬季长,一年中至少有9个月为冬季。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小,在欧亚大陆中部和偏东地区又为冷高压中心,风小、云少,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大陆性最强,冬温极低。夏季白昼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气温年较差特大。全年降水量甚少,集中于暖季降落,冬雪较少,但蒸发弱,融化慢,每年有5~7个月的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600~700mm左右,土壤冻结现象严重。由于暖季温度适中,又有一定降水量,适宜针叶林生长。
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洲和欧亚大陆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的一部分和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中。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年可能蒸散量小于35cm。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其纬度位置已接近或位于极圈以内,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已很明显。在极夜期间气温很低,但邻近海洋比副极地大陆性气候稍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0℃~40℃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在7,8月份,夜间气温仍可降到0℃以下。在冰洋锋上有一定降水,一般年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在内陆地区尚不足200 mm,大都为干雪,暖季为雨或湿雪。由于风速大,常形成雪雾,能见度不佳,地面积雪面积不大。自然植被只有苔藓、地衣及小灌木等,构成了苔原景观。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格陵兰、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 ,能见度恶劣。

与气候的规律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