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村山体滑坡灾情报告

村山体滑坡灾情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27 07:32:16

1、自然灾害,山体滑坡,补偿也下来了,村委会不做事,政府也不理了

这种事情需要自己到当地民政部门去询问,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倒塌,政府并没有一定给予补贴的法定义务,但是考虑到灾民的实际困难,各地政府往往委托民政部门发放一些资金,援助灾民重建家园,具体发多少、有没有得发,要看各地政府财政状况以及灾情!各地没有统一的补贴标准!

2、山西吕梁山体滑坡村民能否看见灾害点?

山西吕梁山体滑坡现场直击: 村民站院中可见灾害点。


图为:山体滑坡灾害现场。

4月30日4时57分,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枣林乡彩家庄南沟发生山体滑坡,致9人遇难。当天,记者驱车前往现场发现,距离灾害地点较近的当地村民,站在自家院中就可直视灾害点。

历经灾难与救援后的房屋早已残缺,露出横七竖八的钢筋,屋内的上下铺床还清楚可见。 

在现场可见,被滑坡山体压陷的房屋三面环山,且位于山体脚下,此次灾害造成9间房屋中的3间半房屋被压陷,历经灾难与救援后的房屋早已残缺,露出横七竖八的钢筋,屋内的上下铺床还清楚可见,与黄土混合的衣服、被子、鞋子等物品夹杂在一片黄土废墟中。

与黄土混 合的衣服、被子、鞋子等物品夹杂在一片黄土废墟中。 

据了解,南沟村位于吕梁市临县、离石区、柳林县三地交界处,与南沟村临近的一家民营企业地处临县,而此次遇难者均是来自该企业的工人,且这些工人都是来自云南、陕西等外省的打工者。

此次灾害造成9间房屋中的3间半房屋被压陷。 

吕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被山体压陷的房屋位于离石区境内,且这些房屋是早已废弃的一些厂房,由于该企业离这些厂房较近,企业的部分工人因此就近暂居此处,而在居住前,该民营企业负责人并未征得当地政 府同意。

图为:山体滑坡灾害现场。 

从山脚下爬上山顶,在紧挨着发生滑坡的山体对面不远的地方,就有连片的村民居住。南沟村村民李某家距离滑坡山体较近,他说,在30日凌晨,处于睡眠状态的李某听到了山体滑坡时“轰”的声音。李某说:“我当时以为是我家院墙塌了,窗户上看了一下没什么情况后,我就继续睡了,今天中午下班回来后才知道对面山体滑坡。”

4月30日4时57分,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枣林乡彩家庄南沟发生山体滑坡,致9人遇难。

由于自己的房子离滑坡山体较近,李某十分担心自家房屋也会出现坍塌现象。据了解,距离滑坡山体直线距离较近的地方,居住着近二、三百名南沟村村民。当天午后,村民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村子路边,看着对面灾害地点,大家纷纷议论着今天该村最大的“新闻”。

图为:山体滑坡灾害现场。 

据了解,灾害发生后,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施救被埋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同时在救援中要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副省长贺天才带领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吕梁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市、区领导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了抢险救援指挥部,组织消防、公安、国土、安监、卫计等部门100余人,大型机械4台、救护车5辆开展救援。

被山体滑坡压陷的房屋三面环山,且位于山体脚下。 

在山西省、市、区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的全力施救下,目前,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善后工作已全面展开。

来源:网易新闻



3、农村山体滑坡、导致房屋被摧毁、国家怎样安排的、

房屋重建主要靠自己,国家可以在选址安全、建设材料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这需要你自己经常与村、乡镇主动汇报、争取。

4、请那位高人给我一些关于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报告范文

工程治理目的:有效防治上射垛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上射垛村的危害,保护该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任务:通过修建挡墙、截水沟、修坡卸载和山体锚喷等工程措施有效防治滑坡地质灾害对上射垛村的危害。
(二) 以往工作区研究程度
该工作区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除前人做的地质普查工作曾涉及过该地区外,专门对该地区的地质工作较少,目前山东省济南地质环境监测站正在编制的《章丘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覆盖本工作区。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山体滑坡治理方案》,对该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设计,主要采用修坡卸载、锚喷支护及挡墙、截水沟等工程措施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治理,确保山体滑坡的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治理工程项目部根据《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山体滑坡治理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治理方案中各工程措施以及各工序、工艺进行了细化设计,并编制了《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方案》。
(三)完成工程及工程量
本工程施工主要分为施工准备、修坡卸载、锚喷支护、截水沟施工及、挡墙施工等工序。由于场地条件较差,施工准备用时较长,2007年8月13日机械设备、人员进驻现场, 2007年11月10日工程竣工,施工期间由于连续阴雨导天气导致工程停工10天。
本工程主要完成工程量见工程量完成情况一览表。

5、贵州山体滑坡情况怎么样了?

贵州山体滑坡目击者:有人在山下拍视频 ,瞬间被埋。


8月28日上午11时许,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桥边组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经初步核实,灾害涉及34户,经现场搜救,已抢救出6人,其中2人死亡,还有25人失联。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10余万元。

灾情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并率领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害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省减灾委、省民政厅于8月28日12时30分紧急启动省级救灾三级响应,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宁率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

毕节市、纳雍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害现场,靠前指挥,全力做好周边群众紧急避险转移、灾害现场抢险救援等工作。纳雍县民政局紧急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50顶,棉被100床,折叠床100张等救灾物资。


毕节消防支队全勤指挥部已出动3车10人,特勤中队出动2车11人,织金中队出动1车7人,黔西中队出动1车9人,南环东路中队出动1车7人,开行路中队出动1车7人,纳雍中队出动2车14人,共11车65人携带搜救犬1条,生命探测仪5套,破拆工具组6套及无线4G卫星便携站等赶赴现场处置。


目前,灾区抢险救援等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8月28日10时许,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普撒村发生山体垮塌,有人被困。据了解,10时44分,毕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紧急出动救援。随后,贵州省消防总队、贵阳支队迅速增援。


8月28日10时许,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张家湾普撒村发生山体垮塌,有人被困。据了解,10时44分,毕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紧急出动救援。随后,贵州省消防总队、贵阳支队迅速增援。

6、“5·”湖北郧县柳陂镇金矿村山体滑坡

1 引言

2013年5月3日,十堰市郧县柳陂镇金矿村五、六组发生滑坡险情,滑坡体积约4×104m3,为一小型土质滑坡。滑坡变形强烈,对坡体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适宜措施抢险救灾,使8户48人成功避险,避免经济损失1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防灾效果。

2 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1 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属低山丘陵地形,区内地形坡度为25°~35°,局部达到40°。滑坡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残坡积含碎石粉质黏土孔隙中,透水性较强,含水但水量不丰,季节性变化明显,且分布上具有很大的不均匀性,易产生渗透破坏;地下水类型主要是潜水,局部为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就近向低洼处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武当群片岩裂隙中,受岩体风化程度及构造发育强度的控制,一般水量较小,丰富水性微弱。

2.2 基本特征

滑坡变形发生于2013年5月3日9时左右,初期仅见有少量长1~5m呈东西向的裂缝,其后变形渐趋强烈,错落陡坎缝最长约20m,并伴随有土体下坐,形成高20~40m的错落陡坎。滑坡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拉裂下坐及小范围的塌滑,裂缝主要分布于地形陡缓相交部位,以东西向为主,在两侧缘地带见有少量规模较小的北东向裂缝。滑塌主要分布于滑坡前缘临近人工切坡陡坎地段以及两侧缘近沟谷临空地带,为一小型土质滑坡,滑坡稳定性较差(图1~图4)。

图1 滑坡后侧缘发育的弧形裂缝

图2 滑坡临空段发生的拉裂下坐

图3 滑坡临空段发生的拉裂下坐

图4 滑坡后侧缘发育的弧形裂缝

2.3 成因分析

滑坡属低山丘陵地形,地表片岩风化破碎,结构较为松散,利于水流下渗。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和位置基础,属地质灾害易发区。人工开挖切坡形成高陡边坡,破坏了坡体原始平衡状态,为滑坡变形提供了临空条件。大量人工弃渣,主要就地排弃于村级公路下方坡体表面,致使坡体上部荷载加大,改变了斜坡体结构。2013年4月22、29、30日,郧县范围内普降暴雨,滑坡区域内出现了罕见的短时暴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郧县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因此,一旦地质灾害发生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灾害险情出现以后,国土部门及时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应急调查,按照调查结论要求加强变形监测,定期对滑坡体前缘、中部、后缘及外侧进行巡查。险情没有解除期间,雨天每天巡视3次,晴天每天巡视1~2次,以便分析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针对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状况划分危险区,在滑坡周围外50m沿线设置警戒线。对受到滑坡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实施搬迁避让,对滑坡可能波及范围的村民实施监视居住,并且给所有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发放防灾明白卡,制定了安全撤离应急预案,落实了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临时避让的具体位置,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如滑坡变形加剧,则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鉴于险情严重,为确保滑坡体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长居久安,郧县人民政府对受灾居民决定整体搬迁。

4.1 确定搬迁对象

本着“重灾优先、逐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以群众自救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方针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搬迁对象的确定,充分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尊重群众意愿。由村民小组结合各自灾情集中提出搬迁申请,乡镇研究上报,经县国土部门组织专家实地评估鉴定,最后由县领导审核确定。

4.2 搬迁安置点选择

选择搬迁安置点,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今后的发展,不占用耕地,不能远离水源点、电源点和交通干线;不选择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点。搬迁安置点须经县国土部门组织有关地质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后方可最终确定。

4.3 严格规划控制

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制定搬迁建设规划,合理安排村庄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建房用地。

5 经验与启示

(1)险情出现后,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果断,速报及时,为滑坡险情的解除在时间上争取了主动。此外,险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与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反应快,人员到位及时,为下一步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2)在得到滑坡险情报告后,各级政府果断决策,及时组织滑坡影响区内的人民群众迅速避让。

7、我想要一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报告,下面是材料。学校的地理竞赛题,自由发挥,<1500字

 腾冲县位于横断山南段偏西部位,属印度洋水系伊洛瓦底江上游源头区。2004年7月17—19日,大盈江支流槟榔江上游腾冲县的猴桥、中和及龙川江上游明光、固东、界头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仅7月17—18日就降雨159.6mm,7月19日前后发生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1]。7.19灾害期间,腾冲县有2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中北部的猴桥、明光、滇滩、固东、界头、曲石和中和7个乡镇的42个村委会、316个村民小组受灾较为严重(图1),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08元[1]。这次灾害中,全县死亡7人,失踪2人,受伤4人,因灾伤病420人,成灾人口1.76×105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及危险地区群众3426人;倒塌损毁房屋5138间,损失存粮3.00×105kg,死亡牲畜2530头(只);农作物受灾4373hm2,成灾2755hm2,绝收1232hm2,冲毁埋没田地387hm2;林木、苗木损毁严重,10多个林业加工企业受灾停产;92条县乡、乡村公路受灾,毁坏公路150km、桥梁涵洞130座,通往中缅猴桥口岸的公路全线中断;火山、热海、和顺、北海等旅游景区交通中断;损坏堤防18处,堤防决口8处,损坏护岸147处,毁坏人畜饮水工程50处,损毁大小沟渠154条、长125km,损坏小水电站5座,造成龙江2级、3级电站停机;破坏通讯线路100km、输电线路20km,18所中小学校受灾,校舍、围墙等垮塌严重,所幸的是学生们正在暑假之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 灾害类型及成因1.1 灾害类型及分布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认为腾冲7.19灾害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其形成的前期伴有边坡坍塌和崩塌,后期伴有高含砂山洪和洪水灾害。其中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腾冲县中北部槟榔江上游猴桥镇的永兴村、箐口村、东村、上街村等7村(因灾死亡5人)、中和乡新岐、高田、大村(死亡1人)和龙川江干流及支流明光河流域的明光乡(死亡1人)、滇滩镇(失踪2人)和固东镇;零星分布于界头乡和曲石乡等山区,而高含砂山洪及洪水主要分布于槟榔江和明光河沿岸的平坝区(图1)。1.2 灾害的发育背景在行政区划上,腾冲县隶属云南省保山市,处于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交接部位,西北部与缅甸为邻。全县面积5845km2,人口6.10×105人,有汉、回、傣、佤、景颇、傈僳、德昂、阿昌等民族[2]。该县地处高黎贡山西坡,地形呈高山峡谷和山间断陷盆地、高原夷平面相间的态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位于东北角的高黎贡山大垴子峰,海拔3780.9m;最低点位于南部腾冲、龙陵和梁河3县交界处的速庆江边,海拔930m,相对高差2850.9m。腾冲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最后一站,以火山地热景观闻名于世,地震活动十分活跃;流经县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盈江及其支流槟榔江、瑞里江上游龙川江等3条河流,流向大致南北向,均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县内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海洋性气候,具有干湿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春旱、夏秋涝的特点。县城位于云贵高原夷平面上的腾越镇,海拔1600m,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为1478.5mm,雨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5%,降雨的分带性较明显,单点性暴雨多[3]。1.3 灾害的主要成因腾冲7.19滑坡泥石流灾害均发生在森林植被覆盖度极高的中北部地区,其中短历时、高雨强的特大暴雨是灾害的主要外部激发因素,强烈的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和强风化的花岗岩松散层是其形成的内在因素,高山峡谷区内巨大的高差、高陡斜坡和大比降沟谷为其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势能条件,加之6—7月份较大的前期降雨使岩土体长期浸泡、饱水,最终导致山体成片滑坡、坍塌,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而人类某些不合理的开发及建设活动,如开采矿石、兴修水电、乱采乱伐、毁林种田等则加剧了灾害的危害程度和损失。1.3.1 暴雨因素 受西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季风低压的共同影响,从7月17—19日,云南西部的怒江地区、保山市和德宏州的泸水、福贡、腾冲和盈江等地出现较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其中腾冲和盈江地区降雨强度最大。据腾冲县气象局的降雨观测资料[1],2004年1—7月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126.1mm,至7月19日全县出现中到大雨以上的天气过程达11次,7月7日以来全县范围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期间总降水量195.1mm,有5d的日降雨量达到20mm以上,其中11日、19日的降水分别为28.0mm和39.5mm;而从17日20时—20日08时县城降雨达81mm。县城北部的降水中心7月17—18日共降雨159.6mm。据当地70~80岁的老人回忆,1903年发生100a一遇的暴雨,但自1946年以后从未发生过这样大的暴雨,故在降雨频率上可将7月17—18日的暴雨视为60a一遇。据腾冲县腾龙桥水文站观测资料,该次暴雨形成的龙川江洪水洪峰流量为建站以来最大,达1660m3/s,属50a不遇的特大洪水。该次暴雨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即暴雨主要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中高山区,猴桥的年降雨量达3000mm以上,而滑坡泥石流灾害亦多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的中高山区。腾冲县猴桥、滇滩、明光一带与盈江县支那、盏西是该次暴雨的中心,其灾害也最为严重,充分反映了滑坡泥石流与降雨的分布一致性。腾冲县天然植被覆.


度较高,在1950年为59%,由于大量砍伐天然林,在1990年减小到38%,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但在中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远高于县境其它地方,植被虽保护较好,仍然形成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特大暴雨是该次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据调查,7月18日9时30分,明光乡中塘村加谷山发生滑坡,死亡1人;7月19日0时猴桥镇永兴村发生泥石流,死亡1人;凌晨1时30分,槟榔江四级电站的4名勘测人员在猴桥镇上街村遭遇泥石流,全部遇难;7月19日下午猴桥镇永兴村芭蕉岭发生滑坡,造成1名小学教师死亡。该次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洪水造成的桥梁倒塌和洪水淹没还造成3人死亡。由此可见,灾害集中发生在7月18日夜—19日凌晨,以19日为多,故将这次灾害命名为7.19腾冲滑坡泥石流灾害。1.3.2 地形因素(1)高差。腾冲县多属中山和高山区,以中山为主。本次灾害严重的中北部地区,海拔最高为县境内最高点。位于东北角的高黎贡山海拔3780.9m的大垴子峰,一般山岭海拔在2000~3000m,河谷和沟谷海拔在1000~1500m,岭谷高差1000~1500m,最大高差达2780.9m,势能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上述地区位于大垴子山西坡和大娘山(3323.3m)南坡,受高山的阻挡,南来的暖湿气流沿迎风坡上升,在中高山地带形成主要的降雨集中带,为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激发动力[3]。(2)山坡坡度和沟床比降。研究区属典型的中高山深切峡谷区,但同我国其它典型滑坡泥石流地区相比,区内山坡坡度相对较缓。据初步统计,除个别山岭坡度>40°外,绝大多数山坡坡度在30°~35°间,发生滑坡的永兴村和高田山坡坡度在35°左右。槟榔江上游、明光河上游的河床比降均在10%以上,而发生沟谷泥石流的猴桥、明光、固东、高田和热海等地的沟床比降在20%以上,坡面泥石流坡度在30°左右。具备滑坡泥石流发育和运动的基本地形条件。(3)水系结构。此次灾害主要发生在腾冲县大盈江支流槟榔江上游流域和龙川江干支流。2条河水系发达,支沟众多,呈叶脉状分布于河流两岸,沟谷和河谷均呈典型的V字型,受两岸泥石流扇形地堆积物及部分峡口堵塞,部分河段形成山间盆地和U型谷地。由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发育,河床上漂砾、巨石鳞次栉比,跌宕起伏,淤积十分严重[4]。1.3.3 地质及构造 腾冲地区位于泸水—瑞丽断裂以西,邻近印度和欧亚板块接合部位,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的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褶皱带南部。以发育的断裂构造、年青的活动火山、强烈的地热显著和地震活动而闻名[3]。区内大部为混合岩化的岩石和花岗岩所占据,残留的上古界浅变质岩零星分布于酸性侵入体之间,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沿龙川江、大盈江和槟榔江沿岸分布,中—基性火山岩覆盖大部分地区。受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地热活动影响,区内地层十分破碎松散,极易遭受风化,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调查结果表明,最薄风化层为10m,最厚超过100m,7.19灾害的绝大多数滑坡泥石流,如猴桥镇永兴村泥石流、上街村泥石流、芭蕉岭滑坡和中和乡高田村滑坡等均沿风化层发育。研究区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具体表现为地震活动强烈频繁,温泉广泛出露,山地隆升,盆地下陷,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条件[4]。2 滑坡泥石流灾害特征2.1 暴发突然,成灾迅速引起腾冲7.19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的7月17—19日暴雨发生突然,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降雨集中于北部山区一线,加之暴雨发生于深夜,又有较大先期降雨,山高坡陡,坡长和沟道较短,故成灾迅速,难以防范和躲避。2.2 形成灾害链,灾害由山区向山间平原延伸此次灾害由特大暴雨激发,其成灾过程是:首先在沟谷上游和山坡上形成崩塌、滑坡和坡面泥石流;滑坡、崩塌在坡面径流冲蚀下,部分直接转化为坡面泥石流,部分和坡面泥石流一起堆积在坡脚和沟道中,为山洪冲蚀形成沟谷泥石流;泥石流出沟后与主流洪水形成高含砂洪水,并挟带大量漂木和石块向河流下游运动。因此,该次灾害从暴雨—滑坡—泥石流—山洪—漂木流—高含砂洪水,构成了一个灾害链,灾害由山岭扩展到坡脚,由山区逐渐延伸扩展到平坝区,亦由山村扩大到乡镇。2.3 危害范围集中,区域性明显由于此次暴雨范围较为集中,局地性强,故灾害和危害仅发生在腾冲县城西北7个乡镇和毗邻的盈江的3个乡镇,其中以猴桥镇永兴村、箐口村、东村、上街村等7村,中和乡高田、大村和明光乡、滇滩镇和固东镇受灾最重,而对东部和南部的其它乡镇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2.4 灾害数量大、规模小,个别破坏力强,伤亡及财产损失惨重野外调查发现,暴雨在腾冲北部地区造成滑坡泥石流达数千余处,构成威胁、造成危害的有100余.

多数规模较小,滑坡体积和泥石流堆积物大都在数十至数百立方米,且绝大多数位于居民点和农田以外,故未造成严重灾害。但成灾的几处滑坡泥石流规模较大,大都在数1000m3,而高田滑坡体积达2.00×105m3,由于规模大,滑动后破坏力极强,对公路、村庄造成严重威胁。2.5 暴发频率低据当地老人讲,在1946年的7—8月间,猴桥和毗邻的支那一带也曾发生严重的暴雨滑坡泥石流灾害,许多村庄都是那次灾害后从山上搬迁下来的;1952年猴桥乡小水井附近曾发生大规模滑坡,造成7人死亡;1975年前后及此后的1984年灾害较为严重,但规模和灾害损失远不及2004年的7.19灾害;从1946年至今的58a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暴雨。由此可见,7.19泥石流灾害的暴发频率可视为60a一遇,暴发频率极低,为历史罕见。3 滑坡泥石流灾害发展趋势预测2001年前全县共发现滑坡、泥石流、不稳定边坡、崩塌和矿山采空区地质灾害点302个[3]。1999年后降水明显偏多,其后热海等地滑坡泥石流活动强烈,地质灾害趋于活跃,给当地村镇、旅游设施和乡城带来严重威胁。自2004年7月以来的连续暴雨在腾冲又引发了滑坡、泥石流数千处,造成灾害和形成危害的灾害点达100余处,有25处严重威胁1000余户、5000余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对乡镇、县城、农田、灌渠、公路等造成了严重危害。这次灾害受暴雨中心的控制,均发生在以前灾害较为轻微的中北部地区,而原来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南部龙川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次并未发生严重灾害。这说明在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固体物质条件等都具备的情况下暴雨成为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主要的激发因素。7.19灾害发生后,除了上述7个乡镇直接引发了地质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外,同时也造成大量潜在的滑坡、崩塌,破坏了森林植被,使坡面支离破碎,斜坡大量失稳,形成许多临空面和拉张裂缝,许多规模巨大的老滑坡相继复活。该次发生灾害的地区又是当地的一个暴雨中心,暴雨十分频繁,一旦发生特大暴雨,将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并形成灾害链。调查表明,7.19灾害的发生,拉开了腾冲县区新一轮地质灾害活动的帷幕。除了这一次灾害的发生区以外,在其余地区也诱发了新的灾害险情。例如大量滑坡处于蠕滑阶段,个别已处于滑动前的临界状态,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丰富。因此,未来在灾害性暴雨或地震等外部因素激发下,滑坡泥石流灾害将逐步趋于活跃,它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山地环境的危害亦将进一步加剧,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将进一步扩大,防灾和减灾形势十分严峻。4 目前的应急减灾措施4.1 严密排查灾害隐患,及时转移严重隐患区人员和财产目前,除了加强对已发灾害和已有灾害隐患点的救灾、安置和动态监测外,应广泛发动群众和广大地质灾害监测报警人员、专业人员对各乡、村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查明灾害的分布现状、危害范围和程度、发展趋势,掌握灾害的整体情况。对暂时无法实施防治工程的严重隐患点,及时转移群众和财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5]。4.2 制定突发灾害的应急预案7.19灾害的发生,为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敲响了警钟。针对严峻的地质灾害情势,应成立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制定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对灾害发生前人员的逃逸路线,安置场所和灾害发生后救灾抢险、经费筹集、人员疏散、交通保障、物资运输、灾民安置、卫生防疫、通讯传输等制定周密稳妥的计划。一旦发生灾害,应按照制定的应急方案执行,确保万无一失,井井有条。4.3 及时向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目前必须将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特别是如何判别地质灾害发生的征兆及发生灾害后逃逸、避灾、救护和选择暂居地、安居地等知识宣传普及给广大的群众。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防灾救灾的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减灾宗旨。4.4 加强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和预报7.19灾害发生前,腾冲县国土部门和气象部门合作做出了灾情预报,根据监测预报,及时撤离了许多灾害危险区内的群众,避免了更大的灾害损失,监测预报、报警工作在减灾防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汛期继续加强对潜在威胁大、危及群众生命财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监测,结合气象预报和灾害活动的各种迹象进行预测和预报。4.5 做好灾民安置区的紧急灾害评估7.19灾害后,灾区重建和移民安置是摆在灾区干部群众面前最紧迫的问题。对拟将安置灾民的地点,应做好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度的紧急评价工作,尽量避免在灾害隐患区建设。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村民已在不安全的高陡边坡上兴建新居。因此,国土和乡村干部应加强灾民新建住房的监督工作,在修建施工边道、恢复被毁公路、水渠、开垦农田等时,严禁乱挖乱填。4.6 修建应急减灾工程,提高防灾和抗灾能力对目前已处于蠕滑期和临界状态的滑坡,应及时堵填裂缝、同时将周边和坡面汇水引出滑坡体以外,防止水体渗入坡体;对滑坡体上的水田,应减少灌水量,防止水体下渗;对过陡的边坡和危岩、危树适当削坡和清除[4]。对危及村镇的泥石流和山洪,应修建铅丝石笼导流堤和干砌挡墙等临时性拦排工程,防止泥石流洪水外溢泛滥。同时,清除河道和沟道狭谷段、涵洞、桥梁淤积物和阻碍行洪的建筑物,疏浚河道、沟道。5 防灾减灾措施5.1 开展山地灾害详查和活动性评估7.19灾害发生后,腾冲县又新增了数以千计的灾害点,灾害的数量、分布区域和活动状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应尽快开展新一轮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查清灾害的活动规律、危害程度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灾害区划、危险度评价、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5.2 山地灾害的危险性分析和分区危险性分区是对灾害的区域性预测,可为地方城乡建设、公路、水利、农田规划和灾害防治提供指导性意见[6]。在区域地质灾害详查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的影响因素(分布密度、高差、坡度、岩性、构造、地震、暴雨、森林植被等)和危险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区对未来开展灾民安置、危险区居民搬迁和防灾减灾极为重要。5.3 系统开展山地灾害治理工作对于严重威胁到城镇、厂矿、重要水利电力设施和较大的居民点的灾害点,应尽快开展灾害防治项目的规划建议、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工作,分期分批按照轻重缓急,实施工程治理。此外,加强灾害区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搞好水土保持,对减少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程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5.4 建立山地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系统由于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且多处于偏远的山区,目前的气象、水文站点和灾害监测站点无法满足测报的需求。因此,应尽快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如利用遥测雨量计和气象雷达,对雨量进行实时监测,利用GPS监测滑坡位移变形等。5.5 加强部门协作,搭建灾害防御平台滑坡泥石流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国土资源部门,亦涉及到行政管理、水保、水利、水文、气象、地震和救灾等多个部门。因此,应由主管领导协调各个部门,共同搭建山地灾害防御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高山地灾害的整体防御能力。

与村山体滑坡灾情报告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