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洋洲半环带气候带的形成原因
南回归线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中部穿过,该大陆中部终年在副高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向北为信风带与副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北部沿海地区因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影响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以南的东部沿海地区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向西翻越了大分水岭后,因在背风坡而降水减少形成草原气候;
南部地区沿海受副高与西风带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在热带沙漠气候与地中海气候之间形成降水较少的亚热带草气候区。
所以,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其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2、大洋洲气候类型分布及形成原因
大洋洲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详解
1.热带雨林气候:(属于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故为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
A.分布: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
B.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C.成因:(1)澳大利亚东北部大分水岭处于南半球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导致降水丰富
(2)该地附近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
2.热带沙漠气候:
A.分布:主要是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B.特点:终年炎热干燥
C.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干燥程度。
3.热带草原气候:
(包括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草原气候)
A.分布:位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外缘,呈环状分布。
B.特点:有明显的干湿季
C.成因:
(1)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草原气候: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冬半年)时,风带气压带北移,该地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为干季。 当该地夏半年时,风带气压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压控制,同时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逐渐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来自海洋,能带来大量降水,为湿季。
(2)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以南的草原气候:此处是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故雨季在冬半年。
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A.分布:澳大利亚大陆东岸地区,典型城市如悉尼
B.成因::位于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季风特征不及亚洲明显;降水也较集中于夏季,集中程度不及亚洲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该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强烈,故称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景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地中海气候:
A.分布:澳大利亚西南角,澳大利亚东南部分地区(见图)。典型城市如阿德莱德。
B.成因:该地虽处于大陆的东部,但此处因地形轮廓的特殊性,仍能在冬季的时候受西风的影响。(注意南半球西风为西北风)
C.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景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6.温带海洋性气候:(注意大洋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殊性)
A.分布: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典型城市如墨尔本,惠灵顿
B.成因:该地区温带地区,因大陆轮廓的特殊性,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特点:终年温和多雨。
D.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
3、大洋洲气候类型分布及形成原因
大利亚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成因不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是主要是因为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与季风可是大大的不同.
由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所以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气流流向赤道,而又由于地球偏转力的影响,而偏东.这个与季风的原理可是有所区别的.
在澳大利亚东南部之所以形成这种气候:
1.风带或者气压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太平洋上带来充裕水汽,并且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季节变化.
2.地形: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
由于山脉阻挡,水汽无法伸入大陆内部,所以气候只分布在一狭长地带.
叫法不同,是有其道理的.
虽然两种气候的成因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
大洋洲海岸线全长约为19000千米,岛屿面积约为133万平方千米,其中新几内亚岛为最大,为世界第二大岛。它的地形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澳大利亚大陆西部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横断山脉,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陆中部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的最低点;大陆东部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缓斜。其中位于新几内亚岛境内的查亚峰为太平洋的最高点,海拔为5030米。
新几内亚岛、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是大陆岛,岛上高山较多,平原非常的狭小,山脉海拔一般2000米以上。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沿海岛屿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带的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岛上有几座独特而世界闻名的火山,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最近一次爆发在1950年,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这一地带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繁和多强烈地震的地带。外流区域约占大洋洲总面积的48%。墨累河是外流区域中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大洋洲总面积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及西部地区,主要的内流河都注入北艾尔湖。另外在大洋洲内,瀑布和湖泊非常少,其中北艾尔湖是大洋洲内最大的湖泊,面积约为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则是位于新西兰南岛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达276米。
大注洲大部分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其中绝大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于陆性气候外,剩余地区都属于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摄氏53度,为大洋洲最热的地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另外在新几内亚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也是多雨地区,光迎风坡全年降水量就可达到2000毫米以上。由于所处的气候区域,使大洋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充沛的降水量。
除了以下地区外,还有其他地区我降水量也很充沛。在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每年的平均降水量可达3000~5000毫米,背风坡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亚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1~4月受台风影响,波利尼西亚的中部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加罗林群岛附近是台风的源地,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冬季受极地吹来的“南寒风”的影响,气温降低至摄氏10度以下。总之,在大洋洲内,绝大部分的降水量都很充足。
5、大洋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和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还有自然资源及分布
大洋洲,最小的大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大洋洲狭义的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成为亚非之间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
经纬度:跨南北两半球,从南纬47°到北纬30°,共跨纬度77°;横跨东西半球,从东经110°到西经160°,共跨经度90°。东西距离一万多千米,南北距离8000多千米。
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其余十几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在地理上划分为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六区。
大洋洲的构造轮廓是以澳大利亚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其主体是澳洲大陆中西部的澳大利亚地盾,内缘为澳洲东部古生代褶皱带,外缘为新西兰中生代、新生代褶皱带及美拉尼西亚等群岛的
大洋洲
新生代火山弧。
澳大利亚地盾包括3部分(图1):①西部克拉通,主要由皮尔巴拉和伊尔加恩地块组成。②北部克拉通,包括许多小地块。③南部克拉通,主要由高勒地块组成。南北克拉通之间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活动带。澳大利亚的东部是巨大的塔斯曼褶皱带,由3部分组成,南部为拉克伦褶皱带,东部为新英格兰褶皱带,北部为汤姆森褶皱带。在南部克拉通和拉克伦褶皱带之间还有一个呈近南北向展布的阿德莱德褶皱带。塔斯曼褶皱带主要是一个古生代的地槽,于晚二叠世经亨特-包文运动固结,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出现雏形。
新西兰位于印澳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构造比较复杂。简要地说,它是冈瓦纳古陆外围的古生代-中生代褶皱带。地槽活动从泥盆纪延续到侏罗纪,朗伊塔塔运动使其褶皱回返,纵贯新西兰南、北岛的阿尔卑斯断层也是此时形成的。进入新生代,新西兰成为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其北面是克马德克-汤加俯冲带,太平洋板块自东向西俯冲到印澳板块之下,南面是麦夸里俯冲带,印澳板块自西向东俯冲到太平洋板块之下,阿尔卑斯断层将这两条反向俯冲带联结起来。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群岛大多是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的火山岛弧。伊里安岛南部属澳大利亚地台,北部为活动大陆边缘及弧-陆碰撞的产物,两者以中央山脉为界,伊里安岛与澳大利亚之间的阿拉弗拉海为陆表海。
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为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000多毫米。澳大利亚西南部和西南沿
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大洋洲处于3个板块的交汇处,西面是印澳板块,南面是南极洲板块,东面是太平洋板块,构造位置十分重要。大洋洲被认为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白垩纪与南极洲分开,早第三纪时成为大洋洲。
6、大洋洲最显著的特点
地理位置特点: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
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主要国家:大洋洲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4个独立国家。
7、大洋洲的大分水岭东西两侧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
①大分水岭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和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②大分水岭成为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并使其抬升,在大分水岭东侧形成丰富的降水,西侧降水较少 (暖湿气流受大分水岭阻挡,难以深入内 陆),故大分水岭东侧温热湿润而使西侧炎热干燥。
8、大洋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排序依次为从主要到非主要,一共就这些。
9、大洋州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1、热带、亚热带范围广:大洋洲大陆和岛屿虽分布广泛,但大部分处在南、北纬30°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虽然大部分地区在太阳垂直照射下,但因濒临浩瀚的海洋并不太热,年平均气温绝大部在25℃、28℃之间。
2、干旱区占陆地面积比例大:大洋洲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地区占总面积30%,年降水量在250毫米、500毫米的地区占28%,二者合计占总面积的58%。大洋洲有一半以上的陆地面积为干旱地区。与其他洲相比,大洋洲干旱区占本洲陆地面积的比例,超过亚洲和非洲。
3、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显著:从降水量的分布看,大洋洲东部群岛部分降水量远远大于西部大陆地区降水量,且有自东向西和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的特点。
4、热带气候类型多样:赤道从本洲中部偏北穿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陆地面积约占本洲总面积的60%左右,热带面积之广可与非洲、南美洲相比。
(9)大洋洲的气候扩展资料:
大洋洲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海洋气候区:是本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区。如美拉尼西群岛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等;玻利尼西亚群岛的夏威夷群岛,汤加群岛,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等;密克罗尼西群岛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均属热带海洋气候
2、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如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西北部及北部、新不列颠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部分地区,以及吉尔伯特群岛等,均属热带雨林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包括新西兰的南岛和北岛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等。终年处于温湿的西风控制下,既无酷暑,也无严冬。年均温10~15℃,1月均温由北向南变动在19.14℃,7月均温北部为11℃,南部为5 ℃,年较差较小。终年降水丰沛,以锋面降水为主。
10、大洋洲有几种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