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季风气候切断

季风气候切断

发布时间:2021-07-27 12:02:24

1、为什么青藏高原隆起后切断副热带高压,会使亚洲东部形成季风气候

北半球冬季,青藏高原以动力强迫为主,中纬度西风在遇到高原后发生绕流,使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形成了江南春雨(华南前汛期)。北半球夏季,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十分强盛。基于等熵位涡的理论框架,吴国雄院士提出了适用于副热带地区的“热力适应理论”和适用于高原南部陡峭地形区的“感热气泵”理论。其中热力适应理论清晰地描述了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对加热异常的响应图像,而青藏高原“感热气泵”理论则揭示了高原南坡表面感热对周边环流系统的强迫作用。
基于热力适应理论和“感热气泵”理论,吴国雄院士及其团队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亚洲季风气候的重要作用,他们发现大陆尺度海陆加热强迫、沿海地区大尺度海陆风强迫和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共同造成了北半球夏季副热带地区独特的季风–沙漠气候格局,而高原南坡的“感热气泵”是南亚夏季风北支环流的主要驱动力,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强迫通过引起季节内振荡的锁相和高、低空环流的垂直耦合令亚洲夏季风首先在孟加拉湾地区爆发。
此外,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也影响着亚洲季风环流的时空变化。就季节内尺度而言,春季青藏高原表面感热的10~20天周期振荡能够令江南春雨产生相同周期的振荡特征,而夏季高空南亚高压的准双周振荡也与青藏高原的非绝热加热强度有关。就年代际尺度而言,由于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地面温度的增暖速率随纬度递增,春季青藏高原表面感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减弱,这会减弱亚洲夏季风环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而进一步加剧我国夏季降水“南涝北旱”的趋势。

2、为什么季风气候只是在大陆东岸

其次,季风出现在较大的陆地与较大的海洋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是陆地,因为陆地温差变化大;然后,中纬度主要是西风,且只有在均质海洋上经多较长距离后才能偏转形成并表现得明显,而陆地表面情况复杂,加之温差变化大的影响,不容易形成稳定的西风,所以陆地的出现只是切断海洋上形成的稳定的气压带和风带,所以大陆东岸西风不明显,而大陆西岸西风很强劲。最后,中纬度大陆西岸必然表现为海洋性特征,而大陆东岸得看这个大陆是否足够大。 例一、中纬度的南美南部,陆地狭小,其西部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果没有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其东部也将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现在是所谓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实根本不能算是大陆性气候,而是原本应该为海洋性气候,但受高大山脉阻挡而形成的非地带性气候,只是这种非地带性气候表现得比较像温带大陆性气候而已。例二、中纬度的北美洲,陆地也比较大,原本应和亚洲东部一样成为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北美大陆并不像亚欧大陆那么大,加之其内部还有哈德孙湾、五大湖等较大面积的水域,使得这块大陆的大陆性不是很强,难以产生强劲的季风。尤其是夏季风比东亚相同纬度地区弱得多。因此它没有像东亚一样形成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另外,北美东部山脉的阻挡也有一定影响,而亚洲东部主要是平原。 ?(两相邻等温面的温度t+△t及t之间的温度差与该两面的垂直距离An之比值的极限称为温度梯度。温度梯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温度梯度△t/△n为向量,它的正方向是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对稳定的——维温度场,温度梯度可表示为:grad t=dt/dx)一) 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热于海洋,增温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的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使海洋上空空气质量增加。于是在低空、海洋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与高空相反方向的气流,构成了夏季风的季风环流.冬季大陆降温迅速,海洋上温度高于陆地,故低空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低压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与低层相反,构成冬季风的季风环流.(二) 行星温度梯度(将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来看待时的温度梯度)季风是海陆热力环流引起的,若仅仅如此,刚大陆四周都有季风存在,但实际上大陆北部西部表现不明显,这就是要从高低纬度的行星温度梯度来分析。在冬季(见图3),行星温度梯度(用a表示,下同)a 是由低纬度指向高纬(北半球由南向北),大陆在冬季冷于海洋,所以在大陆北岸,海洋温度梯度(用b表示,同)b由北向南,与a 方向相反,且北岸海陆间温差减少,不利于冬季风发育。而在大陆南岸,b 是由南向北,同a 的方向一致,使海陆间的温差增大,有利于冬季风的发育。夏季情况与冬季相反(见图4),a 由高纬指向低纬(北半球由北向南),而在大陆北岸,b 是由南向北的,正好与a 相反,不利于夏季风的发育,而在大陆南岸,有利于夏季风的发育,因此,从行星温度梯度的配合关系考虑,大陆南岸无冬夏都有季风发育,北部则不然。(三) 行星风带行星风带的风向对海陆间热力环流起加强和削弱的作用,冬季(见图5)海陆间热力环流由大陆指向海洋,这时在大陆北部和西部海陆热力环流的方向正好与行星风系相反,不利于热力环流的发育,而在东部和南部,二者方向一致,且冬季大陆冷高压位置偏向大陆东部,更有利于热力环流的发育。在夏季(见图6)则在大陆北、东、南三面环方向都与行星风系不一致,只有西部一致,不过因为夏季大陆势低压位置偏于东南部,使大陆东南部海陆差异特别强烈,所以,行星风系相反。 (四) 赤道辐合带的位置赤道辐合带的位置与热带季风有关。以南亚为例,夏季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进入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变成西南季风。(见图7)冬季,赤道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进入南半球,南亚三大半岛全在东北信风带控制下,因此盛行东北季风。(当然这里也会有海陆热力环因素存在)。(见图8) 此外,季风的形成还与陆地面积、大陆形状、纬度位置等有关,譬如,陆地面积越大,季风越典型,如亚洲:大陆形状呈 ,东岸易发育成季风,而呈 的陆地,东部季风欠发育,如北美大陆,纬度位置越低,易发育季风现象,如南亚。

3、气压带被切断对气候的形成有什么影响?举个例子

例如冬季亚欧大陆中部形成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断裂成2个气压中心,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夏季印度附近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断裂成气压中心,一个是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这样以来,东亚地区就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4、西岸为什么不能形成季风气候

因为:
受气压带、风带、寒流的影响,大陆西岸低纬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而30°-40°受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40°-60°形成温带海洋气候。
而大陆东岸则因陆地形成高压或低压切断了风带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差异显著而形成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为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在大陆东岸夏季海洋气压明显高于陆地,风吹向陆地,增温增湿明显。冬季陆地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温减湿明显。而大陆西岸夏季风风由较高纬度海洋吹来,其增温增湿作用不明显,同样冬季风从较低纬度陆地吹向海洋,降温减湿作用也不明显,不符合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

5、为什么大陆西岸不能形成季风气候

受气压带、风带、寒流的影响,大陆西岸低纬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而30°-40°受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40°-60°形成温带海洋气候.
而大陆东岸则因陆地形成高压或低压切断了风带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差异显著而形成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为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在大陆东岸夏季海洋气压明显高于陆地,风吹向陆地,增温增湿明显.冬季陆地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温减湿明显.而大陆西岸夏季风风由较高纬度海洋吹来,其增温增湿作用不明显,同样冬季风从较低纬度陆地吹向海洋,降温减湿作用也不明显,不符合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

6、季风气候只是在大陆东岸的原因是什么?

季风气候是非规律性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所致。季风必须非常强势能够切割分裂开本应控制该地的规律性气压带风带控制。全球大概只有亚欧大陆东岸(美洲东岸非严格意义季风气候)受季风气候控制。季风气候成因复杂。以亚洲为例,受最大大陆和最大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喜马拉雅山脉阻隔等等一系列因素,形成亚洲的典型季风气候。
而在美洲,同纬度应当产生季风气候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或西风和副高交替),所以就像欧洲一样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加之落基山脉阻挡削弱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本应形成的季风。所以无法形成季风气候。



7、切断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有什么关

一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所以大陆中心形成高压中心,与印度洋上的低压中心,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南亚的冬季风,东北风。
七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才会有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

8、在大陆西岸为什么不能形成季风气候

受气压带、风带、寒流的影响,大陆西岸低纬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百成热带沙漠气候,而30°-40°受西风影响形成地中海气候,40°-60°形成温带海洋气候.
而大陆东岸则因陆度地形成高压或低压切断了风带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差异显著而形成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为夏季大知陆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在大陆东道岸夏季海洋内气压明显高于陆地,风吹向陆地,增温增湿明显.冬季陆地气压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温减湿明显.而大陆西岸夏季风风由较高纬度海洋吹来,其增温增湿作用不明显,同样冬容季风从较低纬度陆地吹向海洋,降温减湿作用也不明显,不符合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

9、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______

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百的冷高压切断,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北半球中纬度度地区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明显。冬季陆地气温知低于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亚洲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形成冷高压,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叠加在北半球亚洲北部的副极道地低气压上,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形成两个气压中心,分布存版在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亚洲高压势力强大,控制亚欧大面积地区,使东亚、中亚、北亚甚至欧洲部分地区冬季形权成寒冷干燥的气候。

与季风气候切断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