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带地区气候类型有什么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我国四大地区的气候及其特征
1高原山地气候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中国:青藏高寒区】特点:全年低温,降水量少
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附近大陆东岸【中国:大体上以秦淮为界的秦淮以南地区,西至横断山脉】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温带季风(只出现在亚洲)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中国:西面对界限大体和大西安岭、阴山贺兰山一致即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限】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4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中国:除青藏高寒区和季风区以外的地方】特点:冬季温差大,全年降水少各地气候也受海陆影响,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要多。
3、我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看一下能不能帮到你!!!
4、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我国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5、说有中国气候划分为哪几个区
寒温带: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东北大部,西北、华北北部;暖温带:华北、西北南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除了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雷州半岛;热带: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南部、台湾南部;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地区 。
6、甘肃属于寒区还是温区
甘肃属于寒区,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7、我国温区寒区高寒区的划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楼主参考下:
高原气候区:主要是青藏高原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西部地区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天)
分布范围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热带 >8000℃
365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亚热带
4500℃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
暖温带
3400°—4500℃
171—218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中温带
1600°—3400℃
100—171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一年一熟
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
寒温带
<1600℃
<100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
春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区
<2000℃
(大部分地区)
0—100
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等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8、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各大类气候区的温度范围?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气候Ⅰ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气候Ⅱ区: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7月平均气温18~28℃。
气候Ⅲ区:夏热冬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0~10℃;7月平均气温25~30℃。
气候Ⅳ区:夏热冬暖地区,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5~29℃。
气候Ⅴ区:温和地区,1月平均气温0~13℃;7月平均气温18~25℃。
气候Ⅵ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0~-22℃;7月平均气温<18℃。
气候Ⅶ区: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5~-20℃;7月平均气温≥18℃;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8)寒区气候扩展资料
各区的建筑基本要求
(1)Ⅰ建筑气候区: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Ⅱ建筑气候区: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该区的建筑物应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3)Ⅲ建筑气候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福州、长沙、成都、重庆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适当兼顾防寒。
III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IIB区北部建筑物的屋面尚应预防冬季积雪危害。
(4)Ⅳ建筑气候区:包括广州、香港、南宁、海口等。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通风、防雨要求,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
IVA区建筑物尚应注意防热带风暴和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IVB区内云南的河谷地区建筑物尚应注意屋面及墙身抗裂。
(5)Ⅴ建筑气候区:包括贵阳、昆明。该区的建筑物应满足湿季防雨和通风要求,可不考虑防热。
VA区建筑尚应注意防寒;VB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雷。
(6)Ⅵ建筑气候区:包括拉萨、西宁。该区的建筑物应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的要求,夏天不需考虑防热。
ⅥC区和ⅥB区尚应注意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VIC区东部建筑物尚应注意防雷击。
(7)Ⅶ建筑气候区:包括银川、乌鲁木齐。该区的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防寒、保温、防冻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9、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点
青藏高寒区气候:气候寒冷,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青藏高寒区是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寒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和世界屋脊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之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居民稀少,经济尚不发达,所以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贵场所。
(9)寒区气候扩展资料:
青藏高寒区特点
1、位置和范围: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国境。
2、地势:海拔最高,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主要为高原、山脉。
3、气候:气候寒冷,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少。
4、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5、土壤: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6、生物: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7、水文:多为外流河,湖泊众多,多为咸水湖。
8、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还有河谷农业,需要注意解决热量不足的问题。
10、中国分为哪几个气候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它们的主要气候分别是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山地高原气候。
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高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广泛存在。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青藏高寒区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极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冰川冻土发育,寒冻风化和融冻作用十分普遍。湖泊众多,除少数淡水湖外,大部分是咸水湖和盐湖。气候由东部温暖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植被也相应呈森林带、草甸区、草原区、荒漠带依次更迭。青藏高寒区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