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天气气候方面的资料
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部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气候的基本特点有①水热资源总量丰富,光资源总量偏低;②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季和初夏雨涝,伏秋干旱,水热同季不同步,光温降水不协调;③光温降水的年际变率大,气候灾害多,农业生产波动性大。春季和初夏持续过量的阴雨洪涝对春播作物的立苗和生长不利,亦是导致该区冬季农业薄弱的主要障碍。伏秋干旱严重胁迫旱地作物的生长。抗逆避灾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
2、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及它的自然环境、特点
江南水乡主要指的是 浙江 江苏 安徽上海一带 自然环境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特点是冬暖夏凉 雨热同季
3、为何同在北纬15°~30°,西亚和北非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鱼米之乡"?
西亚干燥的气候原因是
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地中海东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阿拉伯半岛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著名的干燥气候区。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约,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补给,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著。
北非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原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
我国15°-30°位亚热带季风气候。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我国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简单的说,我国东临太平洋,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遇到山脉,降下丰沛的地形雨。所以15°—30°,我国的降水多)
"鱼米之乡"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恩..我的解释的还可以吧? 呵呵o(∩_∩)o...
TO YOU 地理越来越好哦 。oO
4、我国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否为全球特有的
按照气候类型来分不是特有的,因为江南地区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30度纬线的大陆东岸几乎都会有这样的气候类型。只不过中国江南一带的更加典型而已,因为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大陆,面对的太平洋又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所以季风性更加强烈。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最冷月份均温在0℃以上的特征并非特有的。
5、江南民居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条件对江南民居建筑的布局选址,建筑材料的选取以及建筑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1)江南地区的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雨热同期,降水充沛。这影响了江南民居沿河而建的布局(如水乡建筑)以及江南民居的亲水性。
(2)降水充沛,气候潮湿等特点影响了江南民居建筑以防潮防湿的木构造为主石构建为辅;降水条件造成了了江南建筑中屋顶的坡度大,出檐宽的建筑特点 。
(3)江南地区属于丘陵地区的冲积小平原,植被丰富繁茂,影响了江南民居建筑的建材多以木建筑为主。
6、影响哦我国江南地区形成梅雨的原因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的存在,具体说来嘛,看下文
1.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雨带
虽然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岭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
6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我国宜昌,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我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以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7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滞的反映。
7、江南是什么地形和气候
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以南,人文地理意义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狭义江南多指江苏南部的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常州、无锡等地区,浙江的湖州、杭州、绍兴、嘉兴、宁波等地区,以及上海共同组成的长三角部分地区。
地理位置上的江南范围包括安徽东南部、南部的芜湖、宣城、黄山、马鞍山、池州、铜陵、安庆等地区;江西北部、东北部的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
江南地区地形复杂,平原、丘陵、山地交错分布。
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8、江南的地理及气候特点?
江南,是一块由民意划出的地域,她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极致向往。她到底在哪里?
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
一,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在气象学者眼里,江南是个具有一致气候特点的地域,这个地域比人们惯常认为的“江南”还要广大,可称之为“大江南”。这一地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春雨,梅雨,伏旱,以及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其范围是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大约东经110度以东的大陆地区,以及台湾省的最北端。
二,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在地理学者眼里,长江以南有一大片丘陵地区,区域的北面是地面宽广低平,起伏不大的长江中游平原;东部和东北部是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西部经武陵山和雪蜂山与云贵高原相连;南部与南岭山地相邻。尽管区域内也镶嵌着一些山地,但大体上是一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丘陵为主。因地处长江南岸,又与长江水系有直接联系,所以被称为”江南丘陵“
三,历史学者说,江南是沿革。在历史学者眼里,江南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地区,“江南”一语所指称的地域范围自古以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近代以来,江南指的是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以及浙江北部地区,更加狭义的范围,仅指太湖流域。但在古代,江南一词的涵盖面却辽阔得多。
四,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经济学者认为,至迟在明代,太湖周边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的诸府地区,已经形成为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以江南五府乃至七府(加上镇江,杭州)并称该地区。因此,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的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的,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五,诗人说,江南是“江南”。中文学者眼里的“江南”是一个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词,历代文献中不乏她的身影。文人是词语使用的模范和标准,他们笔下的“江南”代表了同时代人对这个词的普遍理解。历代文人笔下的“江南”告诉我们,她所表示的地域,两千年来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迁移和由宽到窄的退缩。
9、江南冬天的气候怎么样
江南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是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和人生存的区域。虽然历史上江南区域的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如有资料显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发展的突然中断,实际上是与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特大自然洪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少良渚文化遗址如吴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层上都普遍覆盖着一层泥炭层,说明此地曾被洪水覆盖过。另外,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中国的气候也有着从暖湿逐步变得冷干的总趋势。但总体上,江南区域的气候变化幅度要较其他区域小。黄今言主编的《秦汉江南经济述略》一书认为秦汉时期江南的气候条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气温高,日平均温度大于0℃的农耕期、大于5℃的生长期、大于10℃的植物活跃生长期、大于15℃的喜温作物水稻的适宜生长期长;二是降水丰富,长江、钱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1600毫米,长江丘陵地区大于1600毫米,为各种作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且雨热同季。秦汉之后的江南地区,虽然在具体的气候指数上会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特点变化并不大。相比北方的干冷,岭南的湿热,人体在江南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非常舒适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