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气候有什么特点
要了解陕西的气候特点首先要清楚陕西的地貌特征,这一点上我们的教科书做的太过笼统以至于使人们长期对陕西的气候特征和地貌特征有所误解,今天不掉书袋,简单说几句。
陕西按地貌划分分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含汉中盆地)三中大的地貌,其中黄土高原只占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由于长期误导和影视作品宣传等造成了人们对陕西的地理认知停留在黄土高坡的年代。陕西是我国地貌结构最复杂的身份之一,陕北的粗犷、关中平原的富饶、陕南秦巴山区的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
陕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关中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陕南在维度上仍属北方但是由于秦岭和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亚热带的气候风貌,降水明显,湿度较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小江南之称。
2、渭河平原和江汉平原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
渭河平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渭河平原
1、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梁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3~800米,东西长约350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后亦称潼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亦有雅称“秦中”之说。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示范区。东西长约35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2、渭河平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温6~13℃,冬季最冷月1月,均温在-5℃左右,夏季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份,月均温30℃左右。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二、江汉平原
1、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汉江中下游,湖北省的中南部,西起宜昌枝江,东迄武汉,北自荆门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荆州市的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8个县市区,仙桃、潜江、天门等3个省直管市,并辐射周边武汉、孝感、荆门和宜昌、襄阳5个地级市的蔡甸区,汉川市,应城市,沙洋县,京山县,钟祥市,枝江市,宜城市等部分地区。江汉平原因其地跨长江和汉江而得名,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 约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活动积温5100~5300℃。平原各地利于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栽种。年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气温较高的4~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0%。汉江谷地为冷空气南下的重要通道,江汉平原首当其冲,春、秋季节常发生低湿阴雨,使旱稻烂秧机率及二季晚稻空壳率较高;若遇梅雨过长、暴雨多的年份,初夏易遭洪涝;盛夏常为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秋季又多晴朗天气,故伏、秋干旱频次较多。
3、陕西关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
4、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陕西省南部的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
5、西安关中地区咋没做腊肉习惯,陕西汉中就有,是不是西安气候不适合做腊肉 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入乡随俗,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就是文化
6、陕西一年四季气候变化
陕西省按照气候区分类,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种类型。
陕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燥多风,由于较为干旱,春季陕北多沙尘天气。夏季陕北降雨较多,7~8月多雨,天气湿热,秋季秋高气爽。
关中一年四季降水分配比较均匀,冬季较寒冷,夏季较为炎热,春季降水量较多,因此沙尘天气很少,夏季降水量占比重最大,秋季9~10月多连阴雨天气,7、9月为主汛期。
陕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零上,高于秦岭以北地区,主汛期6~9月,夏季多暴雨,9月秋雨季节,冬季阴冷,连阴雨也较多。
7、关中地区种植小麦的生长环境,地理特征,气候,。是什么,,麻烦详细些。。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有机质能直接为作物及微生物提供养分,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腐殖质,既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和粘土的坚韧状态,又能提高蓄水及通气性能,并有利于耕作,所以是量度土壤肥力的重要内容。西南区高产麦田有机质应在2~3%以上,全氮0.2%,全磷0.12~0.25%、速效钾40~100pppm,养分平衡。
土地平整,能灌能排 这是防止水、土、肥流失,保证田间作业质量,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实现旱涝保收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丘陵山区更应重视土地平整工作。
最后,土壤酸碱度(ph)对小麦生长也有影响。ph 6~8均可种植,但以6.8~7的中性土壤较宜。
2、根据全国各地经验,冬型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温空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即纬度和海拔愈高,气温愈低,播种期可早些。因此,西南地区由北向南,播期逐渐延迟,而同一地区则是先播高山,后播平川。降雨量和土壤湿度也会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例如,土壤干旱时,小麦不能及时出苗,甚至炕种,除了实行抗旱播种外,也可适当提早播期,利用土壤所蓄秋雨,培育壮苗,获得小麦生长的开端优势。相反,当土壤过湿时,要避免烂根、烂种、烂芽,适当推迟播期,以保证苗全苗壮。
此外,对于瘦薄地、沙性地,因其保水保肥力差,播种适期范围较窄,要适当安排早播,土层深厚、土质粘重、保水保肥强的麦地,播种适期范围较宽,可以适当安排后播。
根据气候、品种特点,西南区小麦各地播种适期差异很大。在贵州冷凉地区(年平均温度15℃以上)10月上旬播种,川、滇南部年均温在17℃以上,可延迟至11月中旬;其余大部地区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生产实践中,应当在适期范围内提早播种,以便大面积小麦能处于最佳播期。适时早播虽有早穗威胁,但对产量的影响仍小于迟播,所以它是平衡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春小麦区。春小麦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适应性强,分布广,日平均气温 0℃左右;即“顶凌”可播种,4-5℃时种了即可发芽出苗,苗期可耐-6℃左右低温。因早、中、晚熟品种不同,全生长期需要≥ 0℃,积温在1600-2100℃之间,生长期为85天- 105天。而北部、西北部干冷以及西南高寒的民族地区均可满足春小麦的生长条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临夏、甘南自治州、河西走廊、新疆、青海、西藏从海拔2500米以上河谷坡地到4500米左右的湖宾平原,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到半干旱、干旱地区均有种植。近十几年业,民族地区的春小麦种植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面广,丰产性高的春小麦良种,并已在各地得到推广。如内蒙古地处阴山丘陵的察右中旗、卓资县、固阳县等地春小麦曾突破千斤关,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农场创造了亩产1585斤世界最高纪录。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近年来春小麦有由北向南扩展的趋势。
冬小麦区。在民族地区主要有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区(省)。这些区(省)大多以水稻为主,冬小麦作为冬种作物在旱地种植,种植面积虽少,但它的种植可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由于这些地区的群众以稻谷为主粮,小麦商品率较高。冬小麦在种植地域上已跨上新高度,在海拔4100米的青藏高原上试种成功,在高原3000-3800米地带,可获得高产,也不易发生锈病。1959年培育了“肥麦”良种,197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很快就成为西藏第二大栽培作物,超过了春小麦,仅次于青稞。“肥麦”适应强、耐水肥,具有分蘖力强、有效分蘖率高、抗逆性好、茎杆粗壮坚韧和抗倒伏的特点。1979年在拉萨彭波农场的11.6亩试验地曾生产出亩产1339斤的高纪录。
8、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气候情况
关中盆地的年平均温度为12°~13.6°,属暖温带。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气温升降急骤,夏有伏旱,秋多连阴雨。西安市是本省夏季高温中心之一。东至潼关,西至宝鸡,其温差相差无几。无霜期207天。年降雨量604毫米,雨量集中在7~9月。近年来冬季及夏季平均气温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9、渭河平原的气候水文
渭河平原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温6~13℃,冬季最冷月1月,均温在-5℃左右,夏季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份,月均温30℃左右。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泾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郑国渠、白渠、漕渠、成国渠、龙首渠都引自这些河流。关中平原自然、经济条件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3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时千余年。
关中平原为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全国重要麦、棉产区。小麦占耕地面积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区,近些年植棉区由西向东转移,是陕西省重点产棉区。
10、谁能描述一下陕南,关中,陕北三个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吗?谢谢
陕南 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关中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 陕北 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温度9.4℃,年降水量5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