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初一地理气候类型及特点表格

初一地理气候类型及特点表格

发布时间:2020-06-27 17:17:51

1、地理:所有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情况及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地中海气候: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在南、北纬15°~30°之间,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北纬50°~65°之间,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极地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极地冰原气候: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气候: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1)初一地理气候类型及特点表格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指影响气候状态。决定各地气候物理条件的因素。这种物理条件主要是指决定地球上各地位置的地理诸要素,如纬度、高度、海陆分布、相对海陆的位置、地形等等。此外,海流、稳定性的高、低气压的位置、盛行风也可作为气候因素。

气候是常年变化的,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和物理条件,有时候也叫作气候因素。在这时候,黄道倾斜,大气的组成,地壳变动,水陆分布,海流等也构成气候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一个地区形成过程。

我国的气候分类

我国气候区划大多是以≥10℃活动积温或≥10°C日数为主来确定温度带界限指标的。在拟定界限指标时,重要依据是植物分布和农业上的差别,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生态气侯区划,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态气侯的内涵。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以≥10℃等效积温作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将全国划分Ⅰ为赤道热带、Ⅱ为中热带、Ⅲ边缘热带、Ⅳ南亚热带、Ⅴ中亚热带、Ⅵ北亚热带、Ⅶ南温带、Ⅷ中温带、Ⅸ北温带、Ⅹ寒带等10个一级温度带。

然后在各温度带中根据g干湿气候型等级,划分湿润(M)、半湿润(SM)、半干旱(SD)、干旱(D)和极干旱(DD)等30个气候区。

2、初一地理书上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热带草原气候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3、初一地理:一共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 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 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 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荒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 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 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 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5)热带海洋性气候。
出现在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海的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地带。这些地区常年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信风影响,终年盛行热带海洋气团,气候具有海洋性。气温年、日较差都小,但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候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 000 毫米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6)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 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7)地中海式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8)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 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
(9)亚热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 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10)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11)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东部北纬25°~35°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带,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的东岸等地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看,它们和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的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异不像东亚那样突出,因此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近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不同之处在于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12)温带大陆性气候
(包括温带沙漠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 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 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

(1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苏联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苏联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 5~7 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 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14)极地长寒气候
(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 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 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15)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 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4、请好心人帮我制作一个关于初中地理十三种气候类型的表格,说出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对应景观。

十三种气候
名称 特点 分布 成因 景观(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全年多雨 赤道附近 纬度低,全年手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雨林带南北两侧 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稀树草原带(又称萨瓦那)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洲南部 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三十度附近大陆东岸 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西风带雨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降水均匀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亚洲东部 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差大,降水少 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距海较远 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高原高山气候 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山地垂直地带景观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北纬50°-70° 纬度高 亚寒带针叶林带
极地长寒气候 冬季酷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冰原气候区以南 终年受冰原气团控制 苔原带
极地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全年皆冬 极低及其附近地区,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大部 极低高压控制 冰原带

这里面显示不了表格形式

5、地理七上11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都是什么啊???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朝鲜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其特点为夏季温暖,冬季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温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9.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全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下,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陆中部形成干燥或半干燥气候;而大陆北部,则由于纬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蒸发不旺,降水虽少,但不干旱,形成特殊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极地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在大陆边缘地区,冬季长而寒,但夏季最热月平均温可达10℃,苔藓、地衣是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冰洋诸岛和南极洲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在冰雪覆盖下,最热月平均温也不超过0℃,因此被称为冰原气候。

11.高山气候可能出现在任何纬度,其特点是气温和降水都有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高度则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6、地理:11种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11种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1、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

2、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3、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多雨。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10°~15°)。

4、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5、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北纬10°~25°大陆东岸)。

6、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点:全年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8、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分布:北纬35°~50°大陆内部。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点: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分布: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11、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分布: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7、初一地理气候类型

(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部。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8、七年级地理气候类型图及详解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青春期性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殖器官迅速生长发育
B.女性出现月经,男性出现遗精
C.出现生殖器官
D.出现男女各自的第二性征
2、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胚胎发育经历的场所有 ( )
A.子宫 B.输卵管
C.输卵管和子宫 D.阴道和子宫
3、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 (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膳食纤维 D.无机盐
4、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C.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
5、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清洁、新鲜和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 ( )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6、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能量被储存在食物中的( )中。
A、水 B、无机盐 C、维生素 D、有机物
7、用显微镜观察血液的涂片,我们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将会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8、为了保证同学们在教室里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班委们讨论开了。最后,他们提出了几个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 )
了防止粉笔灰的污染,值日生应该在下课后擦黑板
B、关上窗户避免灰尘进入
C、在教室里摆放绿色植物 D、勤打扫教室和周围的环境
9、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 ( )
A、灭菌 B、温暖空气 C、湿润空气 D、过滤空气
10、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
11、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人体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子宫内膜
12、小林这几天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应当建议他多吃一些 ( )
A、米饭,馒头 B、鱼,肉,奶,蛋
C、新鲜蔬菜 D、奶油,巧克力
13、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 ( )
A、晚婚 B、晚育 C、少生 D、优生
14、儿童易患佝偻病,是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更需要 ( )
A、铁 B、钙 C、锌 D、碘
15、 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
A、水 B、氨基酸 C、葡萄糖 D、麦芽糖
16、“绿色食品”指的是 ( )
A、富含叶绿素的食品 B、新鲜的蔬菜
C、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D、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
1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
18、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19、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可能误入气管的原因是 ( )
A、 声门裂未来得及关闭 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
C 、悬雍垂未阻住鼻腔内口 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20、向澄清石灰水吸气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 ( )
A 、二氧化碳 B 、大部分是二氧化碳
C 、没有氧气 D 、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二、填空题:(35分,每空1分)
1、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 、 、
2、(1)写出一粒西瓜经过消化道的顺序:
口腔—( )—( )—( )—( )—( )—( )—( )
(2) 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能最先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能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的器官是
3、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指
4、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其中 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而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5、常见的空气污源有 、 、 、 。
6、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___________,通过这次交换,由肺泡扩散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由肺泡外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内的气体是___________
7、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

-----------------------------------------------------------------------------------------------
一、你会选(40分)

1、血液的组成为 ( )

A、血浆和血红蛋白 B、血浆和血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白细胞和红细胞

2、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存在与血液的哪个部分 (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3、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成分是 ( )

A、死亡的红细胞 B、死亡的血小板

C、死亡的白细胞 D、死亡的细菌

4、健康成年人如果一次献血300~400毫升,其结果是 ( )

A、不影响健康 B、有生命危险 C、生命活动有困难 D、死亡

5、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的时间是 ( )

A、先肺循环后体循环 B、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C、两者同时进行 D、不能确定

6、心脏结构中与肺动脉相连的结构是 (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7、能将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葡萄糖 D、空气

8、120克糖类在体外充分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为 ( )

A、17KJ B、120×17KJ C、120×38KJ D、100×17KJ

9、人体储备能源物质主要是 (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10、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氢气

11、人体平静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

A、水蒸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下列哪项不是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 ( )

A、口腔 B、咽 C、喉 D、肺

13、人体内主要的呼吸肌是 ( )

A、肋间肌和腹肌 B、肋间肌和胸肌

C、肋间肌和膈肌 D、胸肌和膈肌

14、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二氧化碳产生于( )

A、肺泡 B、组织液 C、血液 D、组织细胞

15、下列食物中热价最高的是 (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16、呼吸时,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 )

A、扩散作用B、渗透作用 C、主动运输 D、离子交换

17、人体呼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

A、糖类 B、能量 C、二氧化碳 D、氧气

18、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 )

A、肺的通气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9、呼吸运动是指 ( )

A、胸廓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B、肺泡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C、呼吸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D、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

20、血液与细胞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变化情况是 ( )

A、动脉血→静脉血 B、静脉血→动脉血

C、动脉血→动脉血 D、静脉血→静脉血

二、你会填(25分)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 。

2、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叫 ,它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 。

3、动脉的管壁 ,弹性 ,血管内血流速度 ;静脉管壁 ,弹性 ,管腔 ,血管内血流速度 ,静脉内还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起作用的是 ,它起 和 作用。

5、呼吸道是由 、 、 、 、 等组成,是气体进出 的通道。

6、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是:管壁极薄,仅由 构成;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 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 。

三、你能判断(5分)

1、气体交换是指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 )

2、呼出气体主要含有二氧化碳和少量氧气。 ( )

3、人体从外界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

4、动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 ( )

5、医生给小明的父亲测量血压,测得的数据为21.3/13.3Kpa,在这个数据中表示小明的父亲舒张压为21.3Kpa,收缩压为13.3Kpa,患高血压病。 ( )

四、见图你会识(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五、活动探究(20分)

下表是四位同学在不同状态下所测得的心率。






安静时
75
80
60
65

运动后
125
140
110
120

1、这四位同学在安静时心动周期各为多少?在运动后又是多少呢?

2、若心脏的每分输出量是5500mL,这四位同学在安静时的每搏输出量各是多少?

答案:

一、你会选(4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A
C
D
B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C
A
B
B
D
A

二、你会填(25分,每空1分)

1、食物

2、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3、厚;大;快;薄;小;大;慢;静脉瓣

4、运输氧;白细胞;血小板;止血;凝血

5、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6、一层上皮细胞;单行;物质交换

三、你能判断(5分,每题1分)

1×;2、×3、×;4、×;5、×

四、见图你会识(10分,每空1分)

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

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房室瓣;⑨下腔静脉;⑩右心室。

五、活动探究(20分,第1小题16分,第二小题4分)

1、安静时:甲:0.8s;乙:0.75s;丙:1s;丁:0.92s。

运动后:甲:0.48s;乙:0.43s;丙:0.55s;丁:0.5s。

2、甲:73.3mL;乙:68.75 mL;

丙:91.7 mL;丁:84.6 mL

05-06年下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
2、 亚洲大部分位于 ( )
A.西半球,南半球 B.东半球,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
3、 位于亚洲和其他大洲分界线上的海峡是 ( )
A、白令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甲海峡
4、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式气候
5、亚洲地势的总特点表现为 (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 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6、俄罗斯平原和高原地形的分界线是 ( )
A、伏尔加河 B、乌拉尔河 C、叶尼塞河 D、勒拿河
7、在俄罗斯境内的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 )
A、多瑙河 B、伏尔加河 C、鄂毕河 D、叶尼塞河
8、日本位于( )的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9、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10、“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反映了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C、中部高,四周低 D、河流自南向北流
11、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成为亚欧大陆桥,其最东端在 ( )
A、新西伯利亚 B、乌斯季库特
C、伊尔库茨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12、与我国南方人一样,东南亚人喜欢吃 ( )
A、玉米 B、米饭 C、面食 D、烤肉
13、有一位来中国留学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说到,我家乡的住房墙厚窗小,夜晚人们常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你认为他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
A、干热 B、湿热 C、干冷 D、冷湿
14、、有“火山国”和“千岛之国”之称的东南亚国家是( )
A.日本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马来西亚
15、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
A、越南 B、马来西亚 C、老挝 D、泰国
16、日本主要是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十分有利于日本的国花( )的生长。
A、牡丹 B、樱花 C、玫瑰 D、郁金香
17、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关于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你认为下列做法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 )
A、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 B、将林地开垦为农田
C、大力开垦科学种田 D、停止耕作,从国外购买粮食
18、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B、水旱灾害频繁
C、工业发达 D、粮食需大量进口
19、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描述了 ( )
A、亚洲东部的山水 B、亚洲西部的山水
C、亚洲南部的山水 D、亚洲北部的山水
20、下列产品中,日本需要大量进口的是 ( )
A、铁矿石 B、录象机 C、照相机 D、摩托车
21、印度河最主要流经哪个国家 ( )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泰国
22、北半球的“寒极”是 ( )
A、漠河 B、乌兰巴托 C、阿斯塔纳 D、奥伊米亚康
23、亚洲的气候特征是( )
A.气候较为单一 B.热带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 D.海洋气候显著
24、俄罗斯临北冰洋沿岸的最大海港是 ( )
A、莫斯科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符拉迪沃斯托克
25、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 ( )
A、贝加尔湖 B、死海 C、青海湖 D、里海
26、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大洲是 ( )
A、中国、亚洲 B、美国、非洲 C、加拿大、北美洲 D、俄罗斯、亚洲
28、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是 ( )
A、土耳其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29、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差别是 ( )
A、少了阿富汗,多了埃及 B、少了巴基斯坦,多了土耳其
C、少了土库曼斯坦,多了埃及 D、少了格鲁吉亚,多了土耳其
30、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的最大产地是 ( )
A、东亚 B、东南亚 C、中亚 D、西欧
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表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填空题:(10分)
1、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_____。
2、 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是________(国家),这个国家的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_________民族,该国的首都是_________。
4、 东南亚包括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群岛两大部分
5、 南亚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三、综合分析题: (60分)

1、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分析回答问题:(17分)
(1)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填序号)该气候的特点是:气温年较
差 (大或小),降水 (多或少),且集中在 季。
(2)北回归线经过的气候类型自西向东依次为 气候、 气候、 气候。(填序号)
(3)青藏高原地区属于 气候(填序号)。该气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因素。
(4)哈尔滨降水量明显 (高于或低于)乌兰巴托,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因素。
(5)雅库茨克气温 (高或低),孟买终年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因素。
(6)把三个城市与其所对应的气候类型连接起来。
惠安 温带季风气候
孟买 热带季风气候
北京 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读俄罗斯图,读后回答问题(10分)
①A是 山脉,它和 山,乌拉尔河,土耳其海峡共同组成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②B是 河,注入 ,主要位于____________平原内。
③C是 ,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________是俄罗斯的首都。
④E是 油田,它是俄罗斯最大的油田。
⑤F是________________高原,它的森林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3、阅读材料及“板块运动图”,回答问题:(9分)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此次印度洋大地震
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此次海啸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是东南亚的_____
_______,该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东南亚地处两大洋和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位于__ ___半岛和___________岛之间的
_______________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它沟通了______ 洋和 _______ 洋,亚洲和 洲,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4、读日本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根据图中数码代号填出相应的地理名称日本的领土是由①__________岛、②_________岛、④___________岛和_________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它是一个_________(发展中或者发达)国家。
(2)⑤是 (城市),⑥是 _____(城市),这两个城市都在日本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平原上。
(3)日本的经济主要是______________型经济,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它所需石油主要来自于 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需的铁矿石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等国家。
(4)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沿岸和 _____海沿岸。
5、读南亚季风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A中箭头表示的是一月前后,从 (海洋或是陆地)吹向 (海洋或是陆地)的_______季风。受此季风的影响,印度形成__________(旱季或者雨季)。
(2)图B中箭头表示的是七月前后,从 (海洋或是陆地)吹向 (海洋或是陆地)的_______季风。
(3)对印度农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季风。
(4)在图A和图B两种季风影响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地理十三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1)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典型植被:热带雨林
高原山地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干湿两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纬5°~15°) 成因:低压(湿季)与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典型地区: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典型植被:热带季雨林
(3)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 成因:副热带高压与信风带控制
典型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典型植被:热带荒漠
(4)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夏季多雨,有旱雨两季 分布: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北纬10°至2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亚热带气候
典型地区:亚洲中南搬到,印度半岛
典型植被:热带季雨林
(5)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成因: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
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
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典型地区:我国秦岭—淮海以南地区
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7)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点: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最冷月大于0℃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成因:受中纬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
典型地区:西欧
典型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8)温带季风和大陆性湿润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南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典型地区: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典型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9)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
分布:北纬35°~50°大陆内部 成因:距海较远,纬度较高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地区
典型植被:温带草原和荒漠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点: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分布: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成因:全年受极低气团控制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
(11)极地苔原气候
特点:全年严寒
分布:北半球极低附近的沿海
成因:纬度高,受极低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典型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典型植被:苔原
(12)极地冰原气候
特点:全年酷寒
分布:南北半球极低附近内陆
成因:纬度高,受极低气团控制
典型地区: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典型植被:冰雪裸地
(13)高原山地气候
特点: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分布:高大的山地,高原
成因:地势高,地势起伏不大
典型地区: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典型植被:垂直分异

10、初中地理题: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温度、降水)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 因气候特征热 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温雨夏干热温 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与初一地理气候类型及特点表格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