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知识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
【先秦】
屈原 宋玉
【两汉】
枚乘 贾谊 司马相如 王逸 东方朔 朱穆 王褒 刘彻 班婕妤 赵壹 秦嘉 班彪 班昭 班固 扬雄 张衡 蔡邕 蔡琰 祢衡 曹操 孔融
【魏晋】
曹丕 曹植 王粲 陈琳 刘桢 徐干 阮瑀 应璩 应玚 繁钦 曹睿 嵇康 向秀 阮籍 何邵 潘尼 潘岳 张翰 张华 张协 张载 傅玄 陆机 陆云 石崇 孙楚 左思 曹摅 陶渊明 郭璞 刘琨 卢谌 袁宏
【南北朝】
谢惠连 谢灵运 鲍照 谢朓 鲍令晖 孔稚珪 萧衍 江淹 沈约 范云 何逊 阴铿 徐陵 庾信 江总 朱超
【隋代】
杨素 薛道衡 陈子良 卢思道 孔德绍 孔绍安
【唐五代】
虞世南 上官仪 王勃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陈子昂 杜审言 朱弯 沈佺期 宋之问 张说 张九龄 常建 储光羲 李颀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刘长卿 韩愈 柳宗元 韦应物 寒山 拾得 顾况 李益 卢纶 钱起 王建 张籍 孟郊 元稹 白居易 刘禹锡 贾岛 许浑 李商隐 杜牧 李贺 薛涛 皮日休 陆龟蒙 杜荀鹤 罗隐 僧皎然 僧贯休 僧齐己 温庭筠 韦庄 王翰 崔道融 刘希夷 徐氏 张谓 张继 崔曙 苏味道 马戴 刘叉 崔颢 王湾 王之涣 贺知章 崔护 朱昼 刘方平 于良史 聂夷中 于鹄 祖咏 杨师道 赵徵明 张若虚 袁郊 崔涯 张仲素 秦韬玉 李约 王涯 胡令能 卢汝弼 戎昱 崔珏 王驾 黄巢 崔国辅 于武陵 捧剑仆 施肩吾 花蕊夫人 李郢 皇甫松 张祜 綦毋潜 张南史 徐彦伯 李珣 冯延巳 李煜
【宋辽金】
潘阆 范仲淹 苏舜钦 欧阳修 张先 晏殊 晏几道 柳永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陈师道 李之仪 张耒 晁补之 贺铸 陈与义 吕本中 毛滂 周邦彦 李纲 朱敦儒 李清照 朱淑真 舒亶 韩元吉 胡铨 叶梦得 张元干 张孝祥 范成大 陆游 杨万里 陈亮 辛弃疾 刘过 姜夔 吴文英 史达祖 刘克庄 元好问 蒋捷 文天祥 王沂孙 刘辰翁 吴激 蔡松年 段克己 戴复古 李祁 黄裳 朱熹 王观 赵佶 林逋 张泌 周密 李克 岳飞 李重元 康与之 魏承班 曾觌 徐俯 阎选 孙光宪 黄公度 周紫芝 赵令畤
【元代】
萨都剌 刘因 关汉卿 狄君厚 范康 高文秀 金仁杰 宫天挺 孔文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 孟汉卿 尚仲贤 石君宝 张养浩 刘致 张可久 贯云石 卢挚 郑光祖 高明 纪君祥 郑廷玉 张国宾 岳伯川 杨梓 武汉臣 王伯成 赵孟頫 王冕 洪希文 杨载 杨维桢 元好问
【明代】
刘基 高启 汤显祖 陈子龙 夏完淳 袁宏道 于谦 王世贞 李攀龙 何景明 李梦阳 唐寅 戚继光
【清代】
钱谦益 吴伟业 顾炎武 顾贞观 陈维崧 朱彝尊 洪升 孔尚任 王士祯 查慎行 纳兰性德 袁枚 仓央嘉措 黄景仁 龚自珍 黄遵宪 秋瑾 苏曼殊 乾隆 郑板桥 曹雪芹 刘鹗
【近代】
谭嗣同 王国维 梁启超 李叔同 柳亚子 郁达夫 斌宗法师 太虚法师 虚云法师 月溪法师
【现代】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田间
20世纪30年代: 朱自清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臧克家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60年代: 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20世纪70年代: 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编辑本段]唐 朝 诗 人 雅 称
唐朝诗人辈出,成就卓越,人们给他们具有概括性、赞美性的雅称。
诗祖——陈子昂。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诗星——孟浩然。清·陆风藻《小知录》“诗星,孟浩然也。”
诗佛——王维。由于其虔诚信佛,在部分诗歌中宣扬佛教,赞美佛教的无声寂火而得名。
诗天子——王昌龄。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诗仙——李白。因其诗歌雄奇豪放而得名。
诗豪——刘禹锡。唐·白居易称“彭城刘梦得,诗豪也。”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其作《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诗囚——孟郊、贾岛。元好问《放言》称“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诗鬼——李贺。因其诗歌设想奇绝,瑰丽凄恻而得名。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找寻关于种植箬叶的资料
我为您找了一篇,请看:
箬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技术总结
--------------------------------------------------------------------------------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2日 【编辑录入:wykx】
箬竹为箬竹属灌木状竹类,箬竹叶是一种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绿色植物叶。粽子的包装物采用箬竹叶是千年未变。但箬竹一直以来是野生的,随着采摘箬叶力度的增强,以及林木郁闭度的增加,有的箬竹林出现衰退,通过箬竹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箬竹的产量和质量,既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又为林农增收、增效找到一条捷径。
一、试验地简况
试验地位于武义县桃溪镇大河源村反背双坑口,属熟溪源头。全村共有箬竹分布近3000亩,2007年该村为开发其丰富的箬竹资源,修建了约5里的简易林道。试验区平均海拔700米,箬竹主要分布在熟溪源头小溪的两侧山坡及路边,尤以南面居多,共有小片纯林750亩。2006年实施培育改造360亩;06年冬至07年春,实施补植及连片造林30亩;07年培育改造255亩。
二、主要技术措施
根据箬竹一般生长在向阳山坡、路边或林下,喜阴湿,但又需一定的阳光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复轴混生型、单轴散生型竹类培育管理技术,对箬竹高产栽培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2.1、劈山:箬竹林大多为杂灌草混生,或分布于林下。通过劈山、清除杂灌,达到改善、优化生长环境和便于采摘之目的。劈山时,砍除所有灌木、杂草,适当保留乔木,特别要保留各种阔叶乔木,以保持一定的湿润环境,从而利于箬竹的生长。而对生长于乔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层林冠郁闭度达0.7以上,则要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提供箬竹足够的阳光。同时,清除林中较大的石块、柴根,从而利于竹鞭繁殖。
2.2、削山松土: 5~6月为竹鞭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因此,5~6月进行削山松土,利于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松土应掌握“近蔸丛浅,远蔸丛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丛生地方要浅,一般削山松土6~10厘米;距离竹蔸(丛)较远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松土15~20厘米。削山松土每隔3~4年进行一次,注意不要损伤幼壮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头、树蔸和老竹鞭。
2.3、合理施肥:5~6月结合削山松土进行,将肥料撒施于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后松土遮盖。此时施肥目的主要为竹鞭的生长提供条件,因此要以速效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条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机肥,这样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2.4、营造:由于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纯林,且有的箬竹林叶用利用价值较低,需要改造。通过营造繁殖优质箬竹林,既可方便林农采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采用带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为杉木林、杉木采伐迹地及箬竹片区周围林地,挖穴或开沟造林,株行距:0.5M*1M。
2.4.1、带母竹繁殖: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带有鲜黄竹鞭,其鞭芽饱满的母竹,挖前要确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处截断竹鞭。留来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叶、然后栽入于预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来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时浇水,覆草,开好排水沟。
2.4.2、移鞭繁殖:选2~4年生的健壮竹鞭,在竹鞭出笋前1个月左右进行。挖出竹鞭后,切成50厘米~80厘米为一段,多带宿土,保护好根芽,种植于穴中,将竹鞭卧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发,一般夏季可长出细小新竹。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盘枝叶。
三、讨论
3.1、通过实施培育改造,试验区产量明显增加。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培育改造改善了箬竹生长环境,特别是一些由于杂灌丛生,阳光供给不足的片林,通过改造,得到快速生长;二是通过适当削山松土,利于竹鞭生长;三是改善了采收条件,便于林农采摘。但是对于施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应以劈山和削山松土为主。同时,通过劈山,杂灌若不及时清理,会对采摘箬叶带来不便。
3.2、营造繁殖箬竹林,可方便林农采摘,据估计成林时间大约需4~6年。林下造林优于采伐迹地和空旷地,原因有:一是箬竹造林前几年需要一定的遮阴,以保持湿润的生长环境,利于竹鞭生长;二是采伐迹地和空旷地芒干等杂灌生长迅速,影响了箬竹的生长。根据试验,建议与杉木、厚朴、杜仲等进行套种较好。由于箬竹一般生长在中、低山区,对于丘陵山区如何营造,需进一步研究。
3、箬叶树怎么处理才能彻底死掉
植物,尤其是千年古树,给人以生生不息,长生不老的感觉,其实是一种错觉。自然界有生命的万物皆有寿命,植物也是如此。新疆的胡杨,号称“千年不倒,千年不死,千年不朽”,已经是寿命非常长的了。发育迟缓的植物寿命长,裸子植物寿命更长些,如银杏树,寿命可达几千年,但万年银杏几乎没有,因为即使不会自然死亡,也会受到自然界的侵蚀(如风沙,冰霜,虫害,地震,火山等)或人为的破坏而亡。即使在适宜的条件下,也鲜有几千年的寿命,千年即是古树了。因为这是由其生长周期决定。比如桃树,头三年不结果,幼树期;三年后挂果,再过几年进行旺盛生长期,再过几年产量就会大大下降,进入衰老期,再过些年,部分树枝就会枯死,这棵树的寿命也快到头了。那么假如有适宜的环境,那么树木到了一定寿命,就是接近调亡的时候,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死去的呢?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还没能见到一棵千年古树的自然死亡?又或者有科学家模拟过相关情况?树木到了临近凋亡(不是调亡)的时候,其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就会出现紊乱,代谢变得不正常,物质和能量代谢入不敷出,体内自由基含量迅速增加(和人一样!),生物膜系统破坏严重,生命系统一步步走向崩溃。外部表现在,生长发育几乎停止,根部吸收能力下降,甚至枯死,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大部分枝叶枯死,……随后,整个大树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即使取其新枝,重新扦插,由于细胞已经进行衰老期,寿命也不长。正如多利克隆羊寿命不长一样。在森林中每天可能有大量的植物自然死亡。当然,纯自然死亡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因为植物生活在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受环境胁迫,正如名人死多是因病去世一样。多年生植物与一年生或短寿命植物生长周期一致,研究衰老的话,研究后者就可以了。沙漠中,有的植物生长周期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随后便以种子的形式进行休眼(实际是它们的“孩子”,或是未发育的胚胎,成年植物已经“死”了)。另外就是有的植物(主要是木本植物,也包括一部分草本植物,如竹),营养生长周期很长,但一旦进行生殖生长期,就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导致营养枯竭而死(这是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农硫酸放上保证水分很快没有直接死掉或者碱度高点的浓液也行啊把土撬开倒进去再填好很快就行不过大树的就不太管用了顶多死一点叶和根
4、窄菜怎么咸制法
原料用量
用一只能容300公斤的鉄缸,先在缸底撒盐0.125公斤,再倒人25公斤菜,轻轻踏至菜出汁后加盐、加菜,依次进行,直至腌满缸,再在上面撒盐1公斤,用大石块压下,不使菜块浮动。每批鲜菜倒人缸内的厚度,以15厘米为限,加盐时应坚持下层少上层多。
腌制时间
腌制的时间不要超过2天,如气候不正常,腌一天即应翻缸或上囤,以免腌制的时
间过长造成菜块发热、变黄,影响质量。
在翻缸或上囤时,必须把菜块在原缸盐水中淘洗干净后取出,防止日晒、雨淋使菜块褪色。上囤的,囤基要垫-上竹帘,囤圈围直,囤中菜块也要层层踏实,囤面铺上麻袋等物,上压重石,出囤率以掌握在52%—56%为宜。
复腌过程
经过第一次腌制后,便可进行复腌,方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每100公斤腌制榨菜用盐约5公斤,每批厚度为12厘米左右,缸内不要腌得太满,上盖竹帘再压石。
第二次腌的时间较长,如发现缸面上出现白花,应随时除去。成熟度达90%时,即可出缸进行加工。出缸时在原盐水中淘洗干净,即可将废皮剪去,剔除老筋,剪成半圆形,修得光滑软熟即可。
修好后菜块分别在三缸盐水中浸润、初洗、复洗,然后滤干即可上榨,平均榨率为鲜菜360~380公斤出干菜100公斤。
榨后拌料
拌料一般以50公斤为一批进行,倒在木盆或台板—亡,先用一半配好的料(每100公斤菜块料的配方见文下附表,其中辣椒粉最后单独使用)进行初拌,然后再将另一半料进行复拌,务使菜块拌料均匀、色泽一致,拌后即可装坛。坛必须洗擦干净,装坛时,可先在地面挖好比坛稍大的洞穴,将坛放进穴内1/3,以便操作方便和防坛破裂。每坛分五层装满,按一定数量装菜,层层用木棒压紧、排满,使菜块密合,尽量排除坛内空气。每坛装满后,离坛口3厘米左右放食盐0.25公斤,塞好菜叶,坛口用泥浆密封,10天后打开检查坛内腌制榨菜,除去白花的菜块,尽量压紧腌制榨菜,吸干卤水,用拌盐辣椒粉0.25公斤作铺面盐,然后用箬叶铺好,塞紧菜叶,用泥浆或用水泥封好坛口即可贮存
5、熊猫吃的竹子是什么品种?
野外大熊猫常见的食用竹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 。
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竹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
圈养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辅食是以谷物类为主所调制的精饲料。精饲料主要原料包括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这些原料清洗后,按照一定配比,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作成为大熊猫的食物。大熊猫的所有食物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安全及营养检测。
只有符合要求的食物才能被最终提供给大熊猫。竹类是大熊猫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关键所在。随着大熊猫饲养技术的提高,逐渐认识到为大熊猫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亚高山竹类对于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
(5)箬叶气候条件扩展资料: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参考资料:
网络-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