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太平洋区域气候特征

太平洋区域气候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24 00:37:22

1、高一地理39页的活动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度至高纬度各

亚洲大陆东部(包括东南亚)由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由热带气候过渡到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年降水量也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但降水的变化不是主要的。
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区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是差异主要表现为降水差异,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气候干旱。

2、太平洋气候类型有哪些

太平洋西岸地区由北向南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东部沿海,我国北方地区,朝鲜,日本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南方地区,韩国,日本南部),其中,日本韩国的季风气候带湿润性.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一带),还有澳大利亚东部小块的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性),温带海洋性气候.

3、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

1、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并且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2、 由沿海向内陆各气候类型的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4、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地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1、自北向南分别是: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干湿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苔原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第一,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降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主要表现为经度地带性,降水自东、西向内陆递减。
大陆西岸是: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
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见上)。
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见上)。

5、太平洋的气候特点

太平洋由于面积广阔,水体均匀,气候有利于行星风系的形成,特别是南太平洋更为突出。北太平洋情况不同,东西两岸差异悬殊,以俄罗斯东海岸的严冬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和的冬季对比最为鲜明。信风带位于东太平洋南北纬30°-40°之间的副热带高压中心和赤道无风带之间。太平洋上的明珠--夏威夷岛中纬度地区、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辐合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两个风带气温、湿度相差悬殊,极地东风带锋面甚为猛烈,冬季尤为突出。西太平洋(北纬5°-25°)菲律宾以东、南海和东海洋面上,夏秋之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产生超低压中心,形成猛烈的热带风暴,即台风。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北太平洋气流向大陆运动,冬季情况完全相反,形成广大的季风气候区。北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南太平洋高,这是因为南太平洋水域更广阔,并受南极地区冰山及冷水团的影响。信风带的海水含盐度比赤道地带低。赤道附近含盐度小于34;最北部海域含盐度最低,小于32。太平洋的洋流在信风影响下自东向西运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间的中轴线上产生相反的赤道逆流,从菲律宾东岸流向厄瓜多尔西岸。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附近转北流向日本东面,为著名的黑潮;北赤道暖流的支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称对马暖流。黑潮在东经160°附近转向东流,称北太平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运动,到北美洲西海岸转向南流,称加利福尼亚寒流。这样就形成了北太平洋环流。此外,白令海海流向南流,称为堪察加寒流,又称亲潮,流向日本本州岛东面,在北纬36°附近与黑潮相遇。南赤道暖流抵所罗门群岛之后,向南流成为东澳暖流,折向东卷入西风漂流,至南美洲西面、南纬45°附近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另一支折向北流,即秘鲁寒流。这样形成南太平洋环流。

6、日本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

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6)太平洋区域气候特征扩展资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千米。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毫米至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7、太平洋的气候是怎样的?

太平洋主要处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所以,在形成的气候多为热带和副热带气候,气温随着纬度的增高而逐步递减。太平洋的气候的分布、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水面洋流及邻近大陆上空的气流影响而产生的。

南北太平洋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回归线到极地为20℃~16℃,中太平洋地区始终保持在25℃左右,年降水量也比较高。太平洋的海啸是非常的著名的,因为它的杀伤力和破坏率都比较高。在寒暖流交汇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经常会有狂风和汹涌的波涛。在太平洋的北部,主要是处在冬季,而南部则多处于夏季。在大洋的中部地区,则比较平静,夏、冬两季比较明显,终年都适合航行。

8、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什么气候区,有什

温带海洋性气候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一州.别称常青州.北与加拿大接壤.喀斯喀特山脉将全州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是海岸山脉及低地,面积占全州2/5.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大于0℃,7月不到19℃,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森林茂密.低地被皮吉特海峡切穿,多深水良港,海峡两岸平原是本州人口、城市和制造业集中地区.东部主要属哥伦比亚岩熔高原,地面深受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切割,峡谷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多座水电站.其中有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的大古力水电站.受山脉阻挡,气候具大陆性特点.1月平均气温小于-2℃,7月大于20℃,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以草原植被为主.

9、西太平洋分为那几种气候带

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中纬度的盛行西风所致的,一般在中纬度的大洋东面,西太平洋是指太平洋的西面地区了,因此是不可能出现海洋性气候的。

西太平洋只要就是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东面的气候,在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分为较低纬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较高纬度的为温带季风气候,东南亚的一般为热带季风气候与近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这几个季风气候的特点就是高一地理书上面的特点,什么雨热同期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等等.... 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则是终年高温多雨。

以下为根据你增添的内容做的回答:

1.首先你说的“海洋上气候带的分布”这个概念,季风性气候形成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是单一性质的地球表面区域,因此它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季风性气候等等的...
2.其次“气候”这一概念一般是针对陆地区域来进行划分的,因为人类一般在陆地上进行生产、生活等等的活动,这是方便人类进行地区地理的分类划分总结的经验。
3.如果硬要对太平洋海面上进行什么“气候”划分的话,也只能说该区域洋面上什么季节盛行什么风,洋流朝什么方向流动等等...其实这根本也不算什么气候的划分。

10、高一地理 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位至高伟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按热量情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
在大陆西岸,西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属于温和湿润的海风,而在大陆东岸,西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属于干燥寒冷的陆风,从而使得大陆西岸的气候为海洋性特征明显,大陆东岸为大陆性特征明显。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与太平洋区域气候特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