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春天的气候和特征

春天的气候和特征

发布时间:2020-07-19 01:34:40

1、春天的特征是什么

【天气】

1、天气渐渐暖和了;冰雪渐渐融化了;开始下雨了,有时还会听到雷声。

2、比起冬天来,白天渐渐长了,黑夜渐渐短了。

【植物】

1、树枝上的芽慢慢地长大了,有的长出了绿绿的小叶子,有的长出了花朵。

2、开花最早的树有梅树、桃树、杏树、李树。

3、地上长出了小草,麦苗开始返青,有的蔬菜要下种。像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等。这些蔬菜都喜欢温暖的天气。所以,农民们在天气还很冷的时候,就先把西红柿、茄子的种子种在温床里,让它们在温床上发芽、出苗。当幼苗渐渐长高了,外面的天气也暖和了的时候,再把幼苗从温床里挖出来移植到菜园里去。

4、地里的蔬菜、园里的果树都需要人去照料,比如浇水、上肥料等。

【动物】

动物活跃起来了。蜜蜂在树木花草中飞来飞去,它们在采花酿蜜。许多虫子也都出来了,象蜣螂,它们冬天藏在地里(叫冬眠),天气一暖和,就都钻出来了。燕子开始从南方飞回来,在屋檐下搭窝。大雁也从南方飞回北方。

【人们的衣着和劳动】

1、因为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人们脱去了棉衣、毛衣,先是穿绒衣、线衣,后来就干脆穿单衣了。

2、农民在地里非常忙,比如平整土地、播种、施肥、除草、间苗等等。

2、春天的季节有什么特点

春天是一个绿色的,充满希望的季节。

1.万物复苏,植物开始萌芽生长

2.农民开始播种,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3.天气逐渐转暖,冰雪开始消融

4.动物们开始活跃起来

5.空气干燥多大风

拓展资料

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主要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

主要节日有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节气是按照太阳回归年制定的。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春天—网络

3、春天的特征有哪些?

1、天气渐渐暖和了;冰渐渐融化了;开始下雨了,有时会听到雷声。

2、花和草的芽慢慢地长大了,有的长出了绿叶和小花朵。

3、地里的蔬菜、园里的果树都需要人去照料,比如浇水、上肥料等。

4、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大雁也从南方飞回北方。

(3)春天的气候和特征扩展资料

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4、春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春天的气候特点有:
1、沙尘天气
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2、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中国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3、春旱
在中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5、春季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立春节气的气候特点: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6、春天的特征有哪些

春天的特征:

一、天气:

1、天气渐渐暖和了;冰渐渐融化了;开始下雨了,有时会听到雷声。

2、比起冬天来,白天渐渐长了,黑夜渐渐短了。

二、植物:

1、花和草的芽慢慢地长大了,有的长出了绿叶和小

花朵。

2、地里的蔬菜、果树都需要人去照料,浇水、上肥料等。

三、动物

动物活跃起来了。天气一暖和,小动物就搐钻出来

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大雁也从南方飞回北方。

四、人们的衣着和劳动

1、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人们脱去了棉衣。

2、农民在地里开始忙碌了,如平整土地、播种等。

一、春天开始的时间:

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北半球为公历3—5月份,而在南半球(如澳大利

亚)则从9—11月。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

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二、春天所含的节气:

1、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在气候学

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

的时段。

2、雨水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

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

3、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

土中冬眠的动物。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

耕大忙季节。

4、春分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

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民俗于此日扫墓。 清明是

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

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 寒食、扫墓等习俗。

7、我国春天什么气候特点

一、春季的气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温变化幅度大

人们一般把春季作为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但是春天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是气温乍暖还寒和冷暖骤变的时期。春季一天中的气温差异最大,以北京为例,1966年5月3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竟然达到26.8℃。所以要春季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加衣物。

(2)空气干燥多大风

春季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

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所以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风力较大。一般来说,5月份后,南北大风频繁的现象才能好转。

一次大风天气的到来,带来了冷空气,气温下降,同时降低了空气湿度。容易引起感冒、鼻炎、关节炎、精神病、皮肤病等病症。

(3)北方多沙尘天气

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若前段时间降水偏少,地面干燥,当大风来临时,极易出现沙尘天气。气象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三、四月份还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

沙尘天气发生的结果就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急剧增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急剧升高,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这些悬浮颗粒中有很多致敏物质,它们容易诱发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体质一定要远离这些过敏源,外出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范措施。

(4)南方多阴雨天气

中国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经月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
南方,春季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的心理疾病影响很大,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顺应自然适应气候的变化。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

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流域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

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7)春天的气候和特征扩展资料:

春天包括六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2月2-5日交节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2、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2月18-20日交节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3、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3月5-7日交节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4、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3月20-22日交节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

5、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4月4-6日交节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6、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4月19-21日交节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8、春天的特点是什么

春天的手,
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新生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们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9、春季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处于春季三个月,寒气开始消退,气候渐渐变暖,万物复苏萌发,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下面对各个节气的特点分别叙述如下:

1.立春每年公历2月5日左右为立春,处于太阳黄经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开始,万物有了生机。

我国古代还将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五天为一候,立春卜五天的三候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这是蜕立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雨水每年公历2月20日左右为雨水,处于太阳黄经330度,表示少雨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多,并含雪散为水之意。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暧,雨水送肥忙。”此时冻土层变浅,土壤表层夜冻日化,开始返浆,有利于小麦返青,是适合播种的时节。雨水节气中的三候为:“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明雨水节气中,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惊蛰每年公历3月5日左右为惊蛰,处于太阳黄经345度,此时舂雷响动,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人蛰。它们在第二:年回舂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所以叫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震醒,出土活动。此时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土壤已解冻,春耕可以开始了。

惊蜇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时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人春耕季节。正如华中地区农谚听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4.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左右为春分,处于太阳黄经0度,为春季的中分点,此时太阳直射办道,昼夜等长。从这一天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

常年平均气温8℃左台.北方冷空气仍不断侵入,天气时暧时寒,终霜期鲁北一般仡三月底或四月初,季水量依然稀少,一般5~10毫米,蒸发量明显增多,十年九舂旱为常规。舂分节气中三,候为:“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窄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5.清明每年公历4月4日左右为清明,处于太阳黄经15度,此时天气晴朗,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

“清明”含意是气候温和、草木萌发,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清明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同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我们城市里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6.谷雨每年公历4月21日左右为谷雨,处于太阳黄经30度,为雨生百谷的意思。雨水明显增多,植物茁壮生长。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降下绵绵的细雨来,而且这时桃花正在开放,所以也有人称这时候的雨为桃花雨或桃花泛。自谷雨节起,是农事忙碌的开始。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

谷雨三候为:“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与春天的气候和特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