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湖北地势气候

湖北地势气候

发布时间:2020-03-26 12:48:42

1、湖北的气候环境怎么样?

湖北气候 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全省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2 。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2、请问湖南气候和湖北气候有多大的差距?

湖南湖北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只是湖北纬度较湖南高,日照时间比湖南的少,因而湖北较湖南来说,稍微冷一点。
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湖南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湖南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5-18℃之间。湖南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故一月平均温度多在4-7℃之间,湖南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部分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
日照
湖北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降水
湖北省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3、湖北恩施气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为湖北省自治州、地级行政区。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北端连本省神农架林区,东面与本省宜昌市为邻。
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

4、湖北省的气候土壤特征及目前常见的植物

地形
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湖北省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全省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丘陵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其中: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大部分地面海拔为20-100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7]
气候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鄂西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5-22摄氏度之间。
湖北省年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8]

土地资源
2012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858.89万公顷,其中:耕地389.99万公顷、园地59.87万公顷、林地586.04 万公顷、牧草地7.58万公顷。[10]
生物资源
截至2012年,湖北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 种。全省不仅树种

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其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拥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拥有种类多、分布广、价值高的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藤本植物。全省的草本植物有2500种以上,其中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500种。湖北有陆生脊椎动物562种, 其中:两栖类45种、鸟类415种、哺乳动物102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

5、湖北地理条件及气候如何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编辑本段]湖北气候 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全省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有“火炉”之称,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全省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

6、湖北省天门市属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约2622平方公里。平面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33ˊ45〞-113.26ˊ15〞北纬30.22ˊ30〞-30.52ˊ30〞之间。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东距武汉90千米,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沙洋相望。天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天门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

7、湖北鄂州气候怎样?

空气质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比大城市好多了。秋冬季不是特别干燥。夏天热的时间不是很长,温度最高37、8度的样子。自然景观有西山、莲花山风景区、洋澜湖风景区、还有湖中有岛的梁子湖(水质挺好,鱼味美)。

8、湖北省南北气候差异

湖北省
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除高山地区外,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的特点。但因境内地形复杂,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从日照、气温、降水的分布看,不仅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也很显著。气候复杂多样,且独具特色。

气温
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温下降迅速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17℃。鄂西南河谷地区,特别是三峡河谷区由于北部高山的屏障作用,冷空气不易侵入,年平均气温在17℃以上,高山地区则低于15℃。
冬季一月是最冷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为2-4℃,三峡河谷和鄂西南河谷区一月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也出现在一月,在近三十五年中,大部分地区都曾低于-10℃。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大多介于30-60天,三峡河谷≤0℃日数仅4-6天,而地势较高的山地则在60天以上,绿葱坡多达111天。
夏季七月一般是最热月,平均气温除高山地区外,多为27-29℃。鄂东中部和幕阜山的北侧七月平均气温高于29℃。这一区域日最高气温高于35℃日数平均每年20-30天,是本省夏季最热的区域。位于该区的武汉就素有火炉之称。海拔较高的鄂西山地,七月平均气温在24℃以下,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一般不到5天,气候凉爽宜人。极端最高气温大部地区达40℃以上,大多出现在七月有时也出现在八月。

降水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介于800-1600毫米之间,其分布趋势由南向北递减,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东南次之为1300-1500毫米,鄂北、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其他地区1000-1300毫米。海拔1884.3米的绿葱坡年降水量多达1828.6毫米,为全省之冠。
各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各地不一。降水主要降于受夏季风影响比较大的5-9月,5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70%。其中又以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本省的梅雨期。
各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数占降水总日数的比例分别为70-80%、15-20%、5-10%、2-5%。反映出各地降水小雨占了很大的比重。各级雨日的地域分布和降水量的分布基本相似,仅暴雨日数略有不同,除鄂西南和鄂东南多暴雨外,大别山区西南侧英山、罗田一带还出现了一个多中心。这是地形影响所致。

9、湖北恩施的气候和成都市的气候相比一年的气候

成都一年中的气候
1. 成都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有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热量的垂直变化,冬湿冷、春早、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天,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300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风速小, 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042~141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3.0~94.9千米/平方厘米,成都极端最低气温为-5.9℃,大部分区市县出现在12月,少部分出现在1月。
2.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终年湿润,降水充沛,雨热同期。但因地形错综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热量、温度随地势升高而下降,年平均气温,低山16.3℃,二高山13.4℃,高山7.8℃;年降水量,东南部1100—1300毫米,西北部1000-1900毫米,中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低山1300小时,二高山1200-1350小时,高山1000—1350小时;无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264天,高山170—233天;相对湿度,低山82%,二高山85%,高山82%。

10、湖北省咸宁市的气候 经济和文化如何?这个城市漂亮吗?

气候:咸宁,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咸宁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中游南岸,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个“两型”综改试验区的结合地带,1998年撤地建市,现辖一区四县 一市,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总人口290万,坐拥1江8港、5铁10高速的交通便利,构成了咸宁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咸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咸宁文化底蕴深厚,九宫一山藏两教,三苗故园在幕阜,崇阳商 代铜鼓催征越千年,羊楼茶马古道起盛唐,三国文化、闯王文化、北伐文化、抗战文化、向阳湖文化等交相辉映。呜嘟、高筒提琴是全国独有的民间乐器,提琴戏是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
咸宁是一座物产丰富、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荣膺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享有“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典型代表”、“全国 最适宜人居的200个城市之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这里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陆水湖、潜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三国赤壁古战 场、闯王陵、汀泗桥北伐战争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华中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54.2% 的森林覆盖率成就了咸宁“天然氧吧”,365天的优良空气指数赐予了咸宁“宜居山庄”,绿色生态已成了咸宁 的代名词。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遍及全市六个县市区。

与湖北地势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