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宁都县气象气候

宁都县气象气候

发布时间:2020-07-28 15:06:06

1、宁都东韶乡气候特点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四季变化
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入冬,宁都在蒙古冷高压东南侧,因而多吹北风或东北风。这期间,有寒潮侵袭,并伴有霜、雪、冰冻天气。正常年份是:前冬冷晴多严霜,天气干燥;后冬则多雨雪,天气阴寒。俗话说“三九、四九,相见不出手”。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春季3月中、下旬入春,蒙古冷高压强度逐渐减弱,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靠近县境,气温渐升,雨日渐多,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前期气温仍然较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有时天气较冷,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后期是南北气团在县境互相推移的时节,降水强度大,且较为集中,常有暴雨发生,使江河水位陡涨,山洪暴发,这是宁都的汛期,常有雷雨或冰雹。
夏季5月下旬入夏,汛期过后,进入盛夏。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又因地处高压北缘,故多吹南风或西南风。有“小署南风十八天”之说。当副高压加强或减弱阶段,容易形成热雷雨天气。这种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且地方性明显,有“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之说。这时期,常有台风影响县境,有降水、降温、大风、暴雨现象出现。
秋季 9月下旬入秋,处署过后,夏季风减弱,但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不过这时的热与前不同,所谓“白露秋分节,夜寒白天热”。即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这时期,地面至中低空为冷性高压控制,中高空则仍为暖性高压影响,从地面至高空均为高压,且下冷上暖,气层稳定度大,不容易形成云雨,大部分年份天气晴朗。晚秋时节,有“小阳春”天气促使草木开花,甚至结果。
气温、霜冻情况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北部山区低,南部丘陵、河谷地区高。黄石、赖村的梅江河谷和固村盆地是两个平均气温高值区,在19℃以上。北部的肖田、郎际年平均气温仅在14℃。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月平均气温,12月至2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其中一月气温最低。从3月开始有连续9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其中7月气温最高。
据县城稳定通过10至20℃,保证率80%的起讫日期:10℃最初出现在3月25日,20℃最终出现在9月28日,历时187天,总积温4723.5 ℃。
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4至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70%,比重较大。
若超过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特大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1944、1948、1954、1959、1962、1968六年为特大水年。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在这些年份。
若低于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枯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1940、1943、1951、1963、1971五年为枯水年。较严重的干旱均发生在这些年份。
7至9月降水量与4至6月降水量相比,明显减少。这一时期,容易形成伏、秋旱。
10至12月降水量最少。1至3月降水量次于7至9月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6毫米,最多的为1997年,达2791毫米,最少的为2003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与无降水日数之比为18:20,相差不大,农谚谓:“有多少晴天就有多少雨天”。1939年以来,日雨量最大的是1959年6月18日和1984年6月1日都为218.1毫米。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3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太阳辐射的年平均总量为112189.9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县城无霜期多年平均值为279天。最长为319天,最短为224天。
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30日。最早的初霜日期是11月5日,最晚的是次年1月3日。
平均终霜日期为2月22日。最早的终霜日期是1月16日,最晚的是3月28日。
初、终霜间隔天数(有霜日期)多年平均为85天。最天128天,最短32天。
县北部初霜早,终霜晚,霜期较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俗说:“雪上高山,霜打洼地”。

2、宁都县 在哪个省?

宁都县在于江西省赣南 ~城伴 梅江 政府在梅江镇
著名的风景区有以建于西晋的青莲古刹闻名的佛教胜地莲花山;以“植物宝库”闻名的凌华山自然保护区;以湛田李村温泉为代表的旅游度假村;以孙誗墓、水口塔、邱氏家庙、田埠东龙村等为典型的客家文化遗迹,以及众多的革命旧址。最著名的自然风光数翠微峰风景区,该景区集儒、佛、道和革命历史于一体,由五寒十二峰组成,全部为丹霞地貌,以峰险、崖奇、泉美、水秀著称,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其中金精洞景点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五福地。
主要旅游 翠微峰 古名精金山. 精金山 因险要 红军斗土豪劣绅 地主结集武装占山为王 和红军展开可立了有名的 斗革战役.
1949年中国解放后 国民军残留部队依然以险要的精金山为根基地 解放军以智取成功突破解放.....
宁都有名饮食 大块鱼 肉丸 等 ..
【气候特征】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人口民族】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14533人,其中非农业人员123375人,占总人口的12.27%。总人口中,男性372445人,女性342088人,性别比为108.87。全年县出生人口为 9152人,出生率为12.8‰;死亡人口4131人,死亡率为5.78‰;全年净增人口231人。其中县城人口约15万人

宁都共有450个姓氏,其中130多个属客家,而全县约4500多个村庄,其中由“老客”始建和扩建的村庄就有3700多个,占全县总村数的85%.

【历史沿革】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
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属庐陵郡。
三国属吴。孙权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立南部都尉于雩都,析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白鹿营(今黄石镇营底村)置阳都县。此为宁都建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
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宁都为虔化县,隶属如前。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化属江南道虔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江南为东西道。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
五代十国时,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虔化属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东、西路。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
宋大观元年(1107年),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江西行中书省,改赣州为路。宁都属赣州路。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洪武九年(1376年),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
清初沿明制。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
民国二年(1913年),宁都复改为县。
民国三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级。江西设四道,宁都县属赣南道。
民国十五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政府。
1929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
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彭湃两县。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
1933年1月8日,赵博生在南城金溪黄狮渡战役牺牲。同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
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隶属如前。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仍为宁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并为专署驻地。
民国二十四年四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宁都属第八行政区,仍为专署驻地。
1949年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人民政府。同年9月,省人民政府决定设瑞金分区,后未成立,改为宁都分区(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宁都县隶之,并为专署驻地。
1952年8月29日,撤销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宁都县属赣州专区。
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宁都县隶之。
1964年5月,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1971年2月改称赣州地区。宁都县隶之。
1984年,设立员布乡(赣府厅字[1984]251号)。
1987年4月5日,青塘乡、长胜乡、黄陂乡改设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赣府厅字[1987]165号批复)。
1988年12月10日,撤销刘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梅江镇管辖(赣民函[1988]138号批复)。
1995年9月29日,撤销固村乡、赖村乡,设立固村镇、赖村镇(赣民字[1995]185号批复)。
1997年1月14日,撤销石上乡、东山坝乡,设立石上镇、东山坝镇(赣民字[1997]12号批复)。
1998年4月7日,梅江镇析置刘坑乡,乡政府驻刘坑村(赣民字[1998]50号批复)。
1998年8月5日,撤销洛口乡,设立洛口镇(赣民字[1998]126号批复)。
1999年7月1日,改赣州地区为赣州市,宁都县隶之。
2000年6月27日,撤销小布乡,设立小布镇(赣民字[2000]145号批复)。
2001年10月20日,撤销员布乡,划归洛口镇;撤销刘坑乡,划归梅江镇;撤销黄石乡、田头乡,设立黄石镇、田头镇.

3、“宁都最高峰”有哪些传说?

翠微峰景区地处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地区东北部,宁都县县城西北郊2.5公里处。
翠微峰风光(18张)
南距赣州市162公里,北抵省会南昌市324公里。总面积为16.1平方公里。山中丹霞红层地——奇特,气候条件优越,是江南古今风景旅游胜地之一。省内近邻的风景名胜有:东面的龙虎山风景区和三清山风景区,南边的汉仙岩省级风景名胜区和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西边的井冈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青原省级森林公园,北边的庐山风景区和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外省邻近广东、福建两省,两省的旅游景点丰富,所有这些景区与翠微峰风景区连成一片,形成了面上的旅游网络。

经金精洞西出,沿鹅卵石铺就的山径蜿蜒而下往南十余分钟至谷底,便是幽险奇妙的“金线吊葫芦”。深谷翠竹婆娑,轻歌曼舞,花草芳菲,清香四溢,山泉飞溅,沁人心脾。翠微峰有名的大小泉水有21处,都说翠微峰的泉美,最美莫过于“金线吊葫芦”。此处为高约百米的石鼓峰、莲花峰两山合峙,一条夹缝直通云天,一股清泉从天而降,涓涓细流沿着峭壁汩汩而下,
翠微峰青龙岩
犹如一根金丝直注谷底一个状若葫芦的石洞内,令人叫绝。“金线吊葫芦”上方约3米高处有一平台,备有木凳数条,可供几十人观景、小憩。在这里,游人掬一把甘冽的泉水,听一曲飞泉的吟唱,吹一阵凉爽的轻风, 闻一缕山花的清香,市井的尘嚣、身心的疲惫荡然无存,令人心旷神怡……自然造化孕育,天地日月滋养。这里泉水清澈无比,水质奇特,用于沏茶,特为甘香,若将镍币平放于水面而不下沉,使得游人兴致盎然,流连忘返;这里泉水四季如注,终年不竭,它那“嘀嘀嗒嗒”、“叮叮咚咚”的声音,悦耳动听,如诉如歌……

翠微峰位于黄山西北端,云外峰北,洋湖矼南,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89米,是黄山群峰中一座形态奇妙的孤峰。此峰上下,松林密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故名“翠微峰”。峰脚旧有翠微寺,为唐代麻衣和尚所建,久废后于近年恢复。从翠微寺看翠微峰,诸峰皆隐而不见,唯有翠微卓然独秀,时有时无,仿佛又是一个蓬莱仙境。宋赣县人、著名高士、包拯先师陈炳有诗:“麻衣体作狮子吼,门外泉声正拍空。三十六峰浑不见,翠微真在有无中。”峰下有翠微源、翠微洞、青牛溪等景观。相传古人曾在此追一青牛,牛入溪水后即不见。据《汉书》及《玄中记》载,此青牛乃千年树精变化而成。宋人鲍溢斋有诗云:“翠微峰上翠重重,异事多应采药逢。溪畔青牛何处觅?分明入水化为龙。”今人亦有诗云:“一峰孤耸众峰底,直插苍穹色翠微。钟罄声随松径绕,炉香烟逐殿牙飞。青牛溪涨三千尺,贝叶经翻二六时。灭佛风雷停息后,高僧犹自着麻衣。”
盘山公路的终点,就是翠微峰景区的中心腹地——金精洞,一座东西走向的石峰横亘于此,峭壁丹崖,蔚为壮观,居中一洞口高约6米,宽20来米,中空通
翠微峰 天然氧吧天,奇秀天成。洞口右侧石壁上“金精福地”、“金精胜概”的崖刻为北宋皇佑年间所题和明朝何天德手迹,格外醒目,成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第三十五福地之见证。经洞口圆门进得洞中,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洞内两侧悬崖凌空伸展,上窄下宽。抬头仰望,危崖高耸,险峰四合;凭栏远眺,近山远岱,绿色苍茫;侧耳细聆,飞泉潺潺,松涛阵阵……南宋绍熙右丞相崔与之所赋“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境空”的美景妙意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4、宁都县有多少个镇

全县辖12个镇、12个乡:梅江镇、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固村镇、赖村镇、石上镇、东山坝镇、洛口镇、小布镇、黄石镇、田头镇、竹笮乡、对坊乡、固厚乡、田埠乡、会同乡、湛田乡、安福乡、东韶乡、肖田乡、钓峰乡、大沽乡、蔡江乡。

宁都自古以来被誉为“文乡诗国”,南宋时成立的“江湖吟社”享誉全国,清初创立的易堂学馆位列当时“三山学派”之首。

(4)宁都县气象气候扩展资料:

地理环境

宁都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东与石城、广昌县交界,南与瑞金市、于都县为邻,西与兴国、永丰县相连,北与乐安、宜黄、南丰3县接壤。其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4053.16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有耕地面积58.48万亩,林业用地440.1万亩,水面23万亩。县城距省会南昌324公里,至赣州市162公里。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5、江西赣州和宁都是穷县吗?是平原?丘陵?还是山区?

不是,赣州市为设区市,于都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赣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于都县以丘陵、山地为主。

一、赣州

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

赣州市,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

赣州市四周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赣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

二、赣州市宁都县

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宁都是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地处赣江正源贡水上游,东邻抚州市广昌县和石城县,南连瑞金市、西接于都县、兴国县及永丰县,北毗乐安县、宜黄县,东北倚南丰县。

总面积4053.16平方千米,居江西省第三、赣州市第一,现辖24个乡镇,2016年户籍总人口83万人。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5)宁都县气象气候扩展资料:

关于江西省国家级贫困县

共五个,分别为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鄱阳县、修水县。

关于赣州市所获荣誉

1、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

2、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赣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宁都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级贫困县(江西)

6、宁都县一年四季有哪些气候征

宁都县 江西赣州市辖县,三国孙吴嘉禾五年(236)建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地处贡江上游。东、西、北三面环山,自北向南倾斜。东邻抚州市广昌县和石城县,南接瑞金市、西南接于都县,西接兴国县,西北接永丰县,北毗乐安县、宜黄县,东北接南丰。全县国土总面积4053.16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为790829人(2012年)。
宁都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资源和农业大县,翠微峰风景区尤为著名。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7、宁都在哪里?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地处东径115°40′~116°17′,北纬26°05′~27°08′之间,东邻石城、广昌县,南接瑞金市、于都县,西连兴国、永丰县,北毗乐安、宜黄、南丰县。面积4053平方公里,居赣州市第一,江西省第三, 其中山地占70.78%,耕地占11.16%,水域占3.93%,概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现辖24乡,2个国营垦殖场,行政村348个。总人口70万,居赣州市第三,其中农业人口60万,城镇人口约10万。有畲、壮、土等9个少数民族计2087人,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宁都风景绮丽,境内青山秀水,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以翠微峰风景区最为著名,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距县城2.5公里,区内怪石奇峰,湖光山色,被道家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第三十五福地。 还有峰回路转的佛教名山莲花山,颇有名气的李村温泉,以及凌云山自然保护区等各具特色。
宁都物华天宝,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富足。有67万亩耕地,粮食总产29.5万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赣南粮仓”之美誉。林地面积29.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8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9%。宁都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9.3℃,历年最低气温-7.5℃。年平均降水量1760毫米,无霜期长(达280天),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生长。全县平均高程海拔300—500米。
农业特色明显,果茶、黄鸡、席草、白莲四大产业产值达3.7亿元。其中宁都脐橙、小布岩茶、珍穗米粉等一批全国名优农副产品叫响海内外。 工业支柱突出,工业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为主攻方向,树立了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向型工业的支柱地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工业占居工业主导地位。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3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4.36亿元。

8、宁都县气象局怎么样?

简介:宁都县气象局始建于1956年,为国家一级气象观测站、农气一级气象站。主要工作包括气象基本业务与科学试验、气象服务与人工影响天气,承担宁都境内气象行政执法职责等。
注册资本:810.57万人民币

9、桉树的生长要求,在江西省的赣州市宁都县适合种植吗。忘这方面的专家道说一二。

桉树有很多品种,只要品种选得对,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是适合种植桉树的.比如耐寒的品种有邓恩桉等.

桉树(Eucalyptus)又名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总称,从高耸入云的大乔木到低矮的灌木都有。它的学名来源於eu- 和 kalyptós, 是拉丁语化的希腊语。

它是澳洲木本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树种。在已知的七百多种桉树中,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於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一种远在菲律宾群岛。

同属的桉树植物由於适应澳洲大陆各种不同的地理气候,其覆盖率遍及整个大陆。其他各大洲境内的植物,没有一种可以像桉树一样,独冠为一个洲内代表性植物的称号。

澳洲东部的30至50种桉树,其树叶为澳洲特有种动物无尾熊的唯一食物来源。其中细叶桉和脂桉可说是无尾熊的主食,二者约占40 %;大叶桉、小果灰桉和灰桉是等次要食物,三者约占 40 %;树胶桉、斑桉和白桉等更次一级,三者约占20 %;至於山蓝桉和赤桉等只能算是点心食物,偶而解馋之用。

分布:在已知的七百多种桉树中,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一种远在菲律宾群岛。
形态: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数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大多数的幼态叶是对生的,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
习性:多数为亚热植物。喜光,好湿,耐旱,抗热。畏寒,对低温很敏感。有些种起源于热带,不能耐0度以下低温;有些种原生长在温暖气候地带,能耐-10度低温。能够生长在各种土壤,多数种既能适应酸性土,也能适应碱性土,而最适宜的土壤为肥沃的冲积土。

与宁都县气象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