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续观察日记 关于天气
一般可每天观测2次,早上8点和下午20点.这是气象标准观测时间.
如果有仪器,可观测气温、气压、风、湿度.目测项目主要有:云、降水、天气现象、能见度等.天气的观测要和天气预报结合,比如记录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如果有可能,还应结合天气图.
记录天气现象时,注意学习天气系统的理论,比如:气象学、天气学.天气现象不是孤立的现象,有其内在的发生发展规律.
2、关于天气的观察日记
抬头仰望天空,美丽的云在空中飘动,会使我的心情像云一样轻松。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会变成另一朵云,让你找不到它,它在慢慢移动,有时会像一条龙,有时会像张着大嘴的鳄鱼,有时会像一辆你从未见过的豪华的汽车……
看!离我最近的那朵云,它好象是一位美丽的天使,她正在看我,仿佛是在邀请我去做客;再看,遥远的天边的云,更是形状不同,每一个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天边的云颜色很浅,就像是所有的云都汇集到了那里,铺成一片。有一朵云,很像一座白色的宫殿,在宫殿的四周,有许多小岛围绕着,它仿佛向我铺开一张地毯,好象想让我走过去的样子。
晚上的火烧云,甚是美丽,它和白天的云彩不同。但人们都期望它出现在傍晚。因为民间有一句谚语“早烧阴,晚烧晴。”它的意思是早晨的时候有火烧云就意味着这一天是阴天,如果在晚上出现火烧云就意味着明天是晴天,所以人们很期望它出现在傍晚。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火烧云的形态,它是橘红色的,这深深的颜色几乎渲染了半边天,非常美丽。再仔细看它,它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了橘红色,和天空的颜色合为一体,就像是美术里的水彩画一样美丽。
当天漆黑的时候,天空完全变成了黑色,看不到一朵云彩,只能看到无数个小星星在眨着眼睛。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为行人照明了前进的道路。
云,美丽的云,洁白的云,姿态万千,从天的这边飘到天的那边。
不久以前,有一位学者告诉我:“如果有人抬头全神贯注的看着天空,那这个人一定很寂寞,只有他抬头看天空中的云,那么他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坚信这句话,每当我寂寞的时候,我都会抬头向天空望一下,真的如学者所说,我的所有烦恼都消失了。
抬头仰望天空,云在动,会使我的心情随着云一起飘动……
3、观察天气变化的内容,日记怎么写
气变化更加当地化,尽管世界各地的天气都被期望归入一个统一体,而且有些地区天气变化形势是相当稳定的,可是有时小块地区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会使得此处的天气相当异常。
天气形势部分取决于全球范围内风和雨水的宏观运动,还部分取决于当地温差及引起空气流动的大气压的差异。这些因素产生风,带来降雨。
通常空气由高气压带向低压带移动。暖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下移。暖空气带走水蒸气,在高海拔或气温下降时,水蒸气凝聚成云,下落成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高山迫使空气流上升,山坡上会降雨。在有些地区蒸发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大范围内都是有降雨预兆的干旱地区。这并不意味着从干旱地区翻过分水岭,就会到达雨量充沛区。山脉的走向有时比预期的要延展得更远,或者在云层运动过程中已经使得它散失了绝大部分水分。
1 海岸地区无论是海洋还是海岸或湖泊岸边地区,日夜间风雨一般都为逆转变化。水吸热或散热都比陆地要慢,从而水温与陆地相比,会夜暖昼凉。温度差影响了空气流动。白天,风由海面吹向陆地,夜间改变,由陆地吹向海面。
在靠近大陆的岛屿上,这个规律可能会被更大范围的气流移动所掩盖。而有规律的日夜变化表明,在日间风吹来的方向上会有一定的气息能提供许多远方的信息。即使毫无经验者也能闻出大海的气息。对于海难幸存者来说,植物的气息意味着陆地的方向。然而也不能盲信你的嗅觉,同时利用其他证据来各方面证实。
仔细琢磨风向及相应的天气,并记下来。根据气压的变化,一定方向的风总是意味着类似的天气变化。根据积累的经验,风向会逐渐成为天气的预报者。
如果一直吹着干燥强风,无雨天气会一直保持下去,直至风力变弱或转向,然后才能降雨。
如果多雾,你可以获得水蒸气,但不大可能会降雨——但如果风力加大,吹走浓雾,可能会降雨。
在晴朗的天气里,明显感觉到风力增加意味着天气变化(见“灾难”章飓风和龙卷风)。
2 云层注意观察云层变化,因为这是预测天气最可靠的经验之一。水汽集聚形成云层,当遇冷时,落下来,被称之为雨。当温度上升时,它们又蒸发成水汽,云层也就散去。
这里介绍十种云层形式。每种类型给出了分布的大约海拔高度。在极地地区,同种类型的云层会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现。云层越高,天气越好。
在黑压压的云层下飘浮着小块乌云,通常会有阵雨。
悬在高地上的云层意味着会有雨,除非它在午时之前移开。
- 卷积云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状纹,常被称为“鱼鳞天”。一般预兆晴朗天气。通常在接下来的一场暴雨之后云层会被驱散;留下一片万里无云的蓝天。海拔高度5 ~8 千米。
- 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115 ~6 千米的高空。
- 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 千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假卷云,顶层类似假雨云。 - 积云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 、5 千米。
-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色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通常也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 ~9 千米。
- 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
如果天空笼罩着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层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 高层云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 、5 ~6 千米。
- 雨层云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四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降雨会持续几小时。
- 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通常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明亮晴朗的蓝天。高度低于2 、5 千米。
- 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 、5 千米。
3 天气预测遇到糟糕的天气,对于求生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了解预示通常的天气形势的特定的迹象和位置,能够短期内预测出天气情况,会有助于你事先有所准备,有足够的时间避开恶劣天气或修建庇身场所。 在准备进行某项活动之前,先留意天气变化。学会观察所有的云层和气压变化及其产生的后果。
留心观察野生生物动物对气压变化相当敏感,观察它们的反应可以预测近一两天天气变化的情况。
食虫类鸟,比如燕子,天气晴朗时在高空捕食,暴风雨来临之前飞得相当低。
如果兔子在白天例外出现,或者见到松鼠在巢中贮存过多的食物,通常意味着天气变糟。
大自然并不能给你提供长期的天气预报。松鼠囤积物的多少,并不能预示冬季的长短,熊穴的深浅可能仅仅是土壤松软程度不同引起的,而并不预示着冬季的严寒程度。浆果更大只是表明在这之前气候不好,植物产量发生补偿性加大,以增加物种存活下去的机会。
观察篝火如果烟火稳稳上升,表明天气不会有太大变化,依然会很好。如果烟火闪烁不定,或者升起又降下,可能会有暴风雨。
在暴风雨将要来临时,木制工具的把手会变紧。盐会吸收空气中增加的湿气,化成盐水。
身体变化当天气变糟时,卷发者会感觉到头发变紧,更不易梳理——动物毛发也一样。如果变得易于缠绕或者不再如通常那样挺直易于梳理,很可能等待你的会是一场暴风雨。任何有风湿性关节炎、鸡眼或相关症状者在空气湿度增加时都会感到更加不舒服。
声音和气味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声音会传得更远,气味也更易于辨别——饱和湿空气犹如它们的放大器,是良好的传导体。
观察天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古老的天气谚语。因为落日下红色的余晖表示天空中水汽很少,在随后的两小时之内不大可能下雨或下雪。但如果早晨红了半边天,通常会有一场暴风雨。
灰色的晨空意味着又是干燥的一天。灰云是低层大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造成的。
灰色的夜空意味着有雨——灰尘和水汽混杂在一起,很快就会降雨。 早晨山谷中升起薄雾,天空通常会晴朗。在多山地方,如果午时薄雾还没离开散去,整天都会存在,午后很可能会转变成雨。
清爽的夜空通常意味着美好一天的开端。但在夏末,这可能会是起霜的预兆。夜间云层笼罩在地表上空可以阻止散热,没有云层很可能会带来霜降。密度更大一些的冷空气会填充山洞,避开它们露营。 美国进口普卫欣天猫有效房屋
日华或月华可用来准确预告天气。日环变大是天气晴朗的预兆——这表明水蒸气正在蒸发,蓝天会更加清晰。
缩小的日冕意味着将要下雨。
午后太阳如果闪烁绿光,表明天气相当不错,至少24小时会是这样。
傍晚的彩虹也是天气晴朗的预兆。
4、观察日记可以写什么题材?
8月25日 星期四 晴 蚂蚁的力量 今天上午,我蹲在门口吃饭。几粒米掉在地上,引来了一只“侦察兵”蚂蚁。它急急匆匆地到米粒旁边,那样子好像是一个三月滴水未尽的饿汉看到了山一般大的面包——想将食物全搬走,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它使出全力,却只搬的动一粒米。“唉,它太小了!”我自言自语道。蚂蚁“吃”心未死,它又紧抱米粒,一晃身子,将米粒背了起来,可就像一个人要搬走一座山一样,毫无希望。它只好悻悻而去。(写蚂蚁,把蚂蚁当人来写,十分生动) “唉,毕竟是只蚂蚁!”我替它惋惜,“要是它力气大,那……”我刚要起身回家,惊异便把我拉了过来:刚才的蚂蚁卷土重来,身后还跟着大队人马。一阵瞠目结舌后,我平静了:蚂蚁力量太小,多来十个也无用的!我讥讽着这些小生灵,觉得它们是痴心妄想。只见它们有的聚气凝神,紧抱米粒;有的二蚁连手,奋力拼搏;有的发起蛮劲,搬米疾走……不多工夫,米粒便象是返乡归国似的移向蚁穴。(写出自己的观感,形象生动) 听了我的叙述,你还觉得蚂蚁力量小吗?有时,人的力量可能比蚂蚁还小,有时,蚂蚁的力量可能比人的力量还大。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散,搬米难;人心齐,泰山移!(从中悟出道理,完成写作目的) 【习作指导】 1、可以写什么? 可以写四季的美景,气候变化的特点; 可以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还可以写周围动人的事迹等等。 2、怎样写? 观察日记题材多,范围广。简单地说,就是将我们平时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写成日记形式。 首先内容要真实,所见所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 其次,观察要细致,叙述才能具体,要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形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作出细微的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观而不察,视而不见,见而不想,很多生动的素材都发现不了。
再次,选材要精,中心才能突出,围绕一个内容,一件事,一种情景,一点感受写,有详有略。 第四,想象合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新鲜感。 3、下面这些你知道吗?(帮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激发观察的兴趣,挖掘发现的潜能) 鱼睡觉的时候是睁开眼睛的|含羞草一碰就会闭拢它的叶子|蜘蛛也可以预报天气|蚱蜢的头是尖的,蝗虫的头是圆的|芙蓉花早晚会变色|蚯蚓断成两节不仅不会死,还会变成两条蚯蚓|母鸡尽职|白鹅高傲|猫性格古怪|家燕很绅士|…… 做一做:回家找个矿泉水瓶,除掉上半部分,做成杯子形状。倒入近半杯的水,将一整颗大蒜放进做好的杯子里。然后坚持观察一个星期,把观察过程,特别是观察到的变化都写下来。 4、句段训练 在你的作文中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在你的作文中用上至少两个比喻句 根据你观察的材料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勤能补拙/有双发现美的眼睛/给予比拿快乐/ 5、日记格式如范文,在第一行中间写明日期、星期、天气|第二行开始日记正文|日记一般不写标题,但为了便于把握作文中心,小学生时提倡写标题(见范文)。 【主题推荐】 同学们,你们见过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场景吗?见过的,想一想,把人的可亲,动物的可爱写出来;没见过的,回去细心观察一下。 观察日记的内容提示: 国际要闻 国内大事 学校新闻 各科学习 参观游览 访问串门 成功经验 失败教训 建议批评 名言警句 回忆展望 家庭琐事 亲友动态 街坊新闻 电影电视 书报杂志 争吵游戏 喜怒哀乐 故事趣闻 春夏秋冬
5、观察天气变化的日记50字
今天是星期五,今天的天气变幻莫测。 日记六年级日记
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下起了小雨丝,滴滴答答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小的钟一样。
渐渐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大声的呼喊:沙、沙、沙!沙、沙、沙!就像开了一个热闹的演唱会一样。
接着,雨越下越小了,雨停了,打开门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太阳慢慢的出来了,大树又重新发芽了。嫩嫩的叶子也探出头来了。
今天的天气真是千变万化,大自然真神奇呀!
6、连续观察气候变化日记400字到500字
开始的时候,我发现下起了小雨丝,滴滴答答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小的钟一样。
渐渐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大声的呼喊:沙、沙、沙!沙、沙、沙!就像开了一个热闹的演唱会一样。
接着,雨越下越小了,雨停了,打开门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太阳慢慢的出来了,大树又重新发芽了。嫩嫩的叶子也探出头来了。
今天的天气真是千变万化,大自然真神奇呀!
7、观察天气的日记!!!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奶奶去超市买东西。刚走出院子大门,我看见一只燕子低低地在我和奶奶头上滑翔。我突然想起才学过的气象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呀!那不是马上就要下雨了吗?我心想。
“奶奶!马上要下大雨啦!”我大声叫着。奶奶不以为然地说:“胡说什么呢!现在是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我指着在我头上盘旋的燕子,说:“你瞧!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奶奶对着盘旋的燕子疑惑地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走,回家取伞!”
就在我们到楼下时,刚还笑眯眯的太阳公公被天空“强盗”乌云劫持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刚才还玩得不亦乐乎的小朋友们,四散奔逃,聚在一起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匆匆道别,快步往家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谚语是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往往比天气预报更准。
8、关于天气的观察日记 求求你啦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天气这个单元。它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影响,虽然我们现在是冬天也要早起,天气的变化对植物、动物、人类等都有影响,天气的变化涉及到风向、气温、云的状态等。天气的变化每天都有,所以我们应该每天观察记录!
9月12日 星期 2 天气晴
照例还是6:30分左右,我站在了阳台上。不知道为什么,笼罩在上空的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只是今天的太阳比昨天阳刚了一些,对望一眼有几分刺眼。风要大些,看,下面的蔷薇不时晃动着枝条,只是风儿没有了昨天的可亲,带着些焦热。我想今天气温要比昨天高些吧。可惜我没去教室看温度计。
我急忙到学校,一看,双金属温度计31℃,应该比昨天热。中午时候,忽然在教室外听到了下雨声。我们小组几个同学走到科技楼回廊上,雨点打在顶棚上“啪啪”作响。不远的上空闪电露出狰狞的面容,不时拌着阵阵雷声。风也开始在耳边呼呼作响了。哈,风向标、风速仪都派得上用场了。这不,搬出来,试试吹得啥风?有几级的?随即,把自制的风向标和风速仪取出,放到操场上。没反应,因为风太小了。不一会,连续刮起了几阵大风,风向标转动了:北风,西北风,有时东北风。风速仪上的挡风板也被吹动着,幅度不大,测定最大风速2-3级。等我们回到教室,开始记录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时,雨声似乎小多了。渐渐的,在里面不能察觉了。
可突然又响起一声响雷,我看了看教室李挂着的钟,大概间隔只有1分多钟,又连续起了两声响雷。雨也哗哗地下大了。十多分钟后,我又站在回廊上,看着在灯光下的操场:环形的跑道,成了水带,而风雨操场墙壁上斑斑驳驳的水点,在有些迷离的灯光下闪闪亮亮的一片……
1月13日 星期3 天气晴
这一单元学习完了,课堂上我们认真阅读了单元最后的阅读资料。我只知道动物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比如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都说明了天要下雨,可是没听说过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也很敏感。带着心中的疑问我们小组又进行了仔细观察。我们分工合作,在这两天时间找植物进行观察,并要求组员上网或者问大人等方法找到植物变化的原因。通过几天的观察,组员汇报结果如下:
组员一:前两天分别是雨天和晴天,周末我和姐姐到山上观察树木。发现在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就表示即将下雨。为了找到原因,我和姐姐上网查找了资料,知道了是空气干燥时,鳞片会收缩;当空气潮湿时,鳞片会吸收水汽变得柔软,松果自然就恢复圆形了。
组员二和组员三:学校周围又很多柳树,这两天我们就在观察柳树的变化。周六天晴,柳树没数目很大的变化,但是周末中午的时候下雨了,下雨前柳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柳叶变白了,不像天晴时柳叶下垂、绿郁一片的景象了。也许没看见的人会不相信,而我们真切地看见了这一幕,不禁为之现象感叹。我一定要找到柳树变化的原因。我问过传达室的老师傅,问过爸爸妈妈。可是他们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我就查找了科普书籍,最后和爸爸的答案接近了。原来并不是柳叶从绿色变为白色,而是在阴雨天前,柳树的叶片普遍反转过来,柳叶朝阳面呈绿色,而其反面为淡绿色,淡绿色与绿色相比,色泽上浅了一些,远看上去就会有一点发白的感觉。所以,百姓中有“柳树叶儿发白,天将阴雨”的说法。看来科学就是硬道理。
虽然科学日记我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好像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也不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体验,大家对大自然无穷奥妙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观察中出真知,从对疑惑的探究中了解到书本中不能得到的答案。而科学真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获取的,只有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记,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因为写日记本身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坚持意志的培养。
9、气象观察日记二月份观察记录(体会)
篇一:毛毛雨
满天的乌云,灰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毛毛细雨。千万条细丝,荡漾在半空中,小雨点儿像飞行员一样,勇敢地从云朵上跳下来,给绿油油的田野洗版了个凉水澡,麦苗喝足了水,不住地点头。蔷薇花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娇嫩了。观察天气的日记。马路上湿漉漉的,旁边肮脏的水沟成了雨点儿们的舞台,他们唱啊跳啊,跳出了一个个晶莹透亮的泡泡,人们权都加快脚步匆匆忙忙地走过。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吹得风车像停不住似的呼呼地转着。鱼缸的玻璃也变模糊了,小鱼像见了深水炸弹一样,拼命地逃窜。
渐渐地,雨变小了,池塘里水满了,小鸟也探出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