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甘肃省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部有小面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甘肃省地跨的四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3、甘肃省气候属于什么带是寒带还是亚热带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4、请问甘肃省地跨的四种气候类型是什么
气候类型从南向北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类型。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
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4)甘肃气候带和类型扩展资料
1、亚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南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相对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2、温带季风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
3、温带大陆性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
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也有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入温带大陆性气候内的。
4、高原山地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海平面起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海拔高、气温低。
5、甘肃省有什么气候特征?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省会兰州。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游,东经93°28'至108°44',北纬32°36'至42°48',面积39万余平方千米,地形复杂、狭长。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仅北山山地与祁连山地之间为狭长的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故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和军事要地。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约9°C。1月平均气温-12—2°C,7月20—24°C。受地形影响,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相差极大,由东向西自500毫米降至不足50毫米。主要有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哈萨克、土、撒拉、满等民族。经济以农、牧、石油、化工等较重要,盛产瓜果、中药及毛皮。
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是甘肃的最大旅游吸引力,丝绸之路是全省旅游的主题,并以此与邻近省区紧密协作。200万年前"黄河剑齿象"便在此生存,五六千年前这里出现了仰韶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中国的四大发明、生产技术和丝绸、陶瓷、铁器等输往西方,西方和印度的天文学、数学、宗教和宝石、香料、棉花等传入中原,并遗留下绿洲、城镇、关隘、长城、寺庙、石窟、成为专题旅游的胜地。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天马被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高原雄浑,山地险峻,却也有黄河之滨水车转动的陇上江南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十余个民族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与所在地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环境。
地方文艺:“花儿”在甘肃各族民众中广泛流行,康乐县莲花山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的花儿会最盛大。花儿多为情歌,形式短小精悍,贴近百姓生活。陇剧是由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来的新剧种,高山戏流行于武都地区,常于春节时演出。其他有秦腔、皮影戏、兰州鼓子等。
饮食文化:兰州清汤牛肉面是用甘南嫩牧牛肉与精粉拉制做成的。静宁锅盔大而厚,黄亮香美,酿皮子为面粉制成之凉食。浆水面多见于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用发酵之青菜汁水浇于面条中食用,酸而鲜。静宁烧鸡肉嫩味鲜,陇西腊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
6、甘肃是什么气候类型简单描述一下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是个东西狭长的省份,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 温带草原
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7、甘肃属于那种气候?
甘肃省气候、气温特点
一、气候特点
甘肃省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全省干旱缺雨,温差较大,四季气候的特点是: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长;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气温高,降水较集中;秋季降温快,初霜来临早。年平均气温大致为-0.3-14.8℃,略同华北地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年平均气温在8℃以上,海拔2500米以上的年平均低于4℃。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从西北往东南由-11.9-3.8℃,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白龙江流域由℃。全省无霜期一般在48-228天之间。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00~860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全年日照时间在1975-3300个小时之间。
省内大致可分为8个气候区:(1)陇南南部河谷亚热带湿润区;(2)陇南北部暖温带湿润区;(3)陇中南部温带半湿润区;(4)陇中北部温带半干旱区;(5)河西北部温带干旱区;(6)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7)河西南部高寒半干旱区;(8)甘南高寒湿润区。
二、气候条件
甘肃省处于我国气候自东南温暖多雨带向西北内陆干旱少雨带逐渐变化的过渡地带,境内由于许多高山和甘南高原的隆起,使气候变化出现复杂的格局。地形狭长,南北和东西地理跨度都很大。处于东南部的陇南石山森林区具有南方湿润区的气候特征;河西干旱区绝大部分地方基本与新疆内陆沙漠区一致,气候干旱少雨;从东西变化看,东部天水、平凉、庆阳的气候特征接近我国中部关中平原;西部甘南高原气候特征与青藏高原东部相同。我省的气候变化不但具有东西经向性特征,而且具有南北纬向性变化,同时还具有随海拔增高的垂直性变化。
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间,高空经常维持西风气流,青藏高原北支气流伴有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形成,构成我省冬春少雨干旱的大环流背景。夏季随着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西风带动冷性气团东移,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的来自太平洋及孟加拉湾的湿热气团交绥,成为我省主要的成雨水汽动力条件。
从空间变化看,乌鞘岭以东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乌鞘岭以西主要受西风带和青藏高原季风控制。冬春季节蒙古冷高压、青藏高原热源动力作用和西风带对我省影响最大,夏秋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伸缩变化对我省的雨热组合起主导作用,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
夏季降水集中,占年降水的70%左右,造成了干旱缺雨的地理气候大背景。在这种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原本脆弱的低水平水量供需平衡关系因年降水量的变化和季节分配的不均极易遭到破坏,导致旱灾频繁发生。
由于我省有许多山脉隆起,如六盘山、华家岭、马衔山、老虎山等,在干旱地区形成若干湿岛,但这同时又成了山区及中部干旱地区局地暴雨洪水及冰雹频繁发生的策源地。
我国在地理气候区划上以500mm 等雨量线做为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甘肃大部分地区正好处于500mm 等雨量线以下,总的气候特征是干旱。
我省年平均气温在空间分布上变化很大,文县年平均温度14.9度,为全省最高区;乌鞘岭年平均温度-0.2度,为全省最低区。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全省有四个相对高值区,依次为:陇南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4-14.9度;陇东黄土高原和天水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3-10.9度;中部黄河河谷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2-9.2度;安西-敦煌盆地相对高值区,年气温8.8-9.3度。有两个相对低值区,甘南高原年均气温1.1-4.5度;祁连山区年均气温0-4度。其余陇西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年均气温5-8度。
8、甘肃省的气候类型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因甘州(今张掖市)与肃州(今酒泉市)而得名,省会为兰州。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上。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黄河上游。气候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