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大明湖的气候特点

大明湖的气候特点

发布时间:2020-08-05 14:21:06

1、济南有什么特点

春季风多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期长。

1、春季(3—5月)

气温回升快,日较差大,天气干燥、风多且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快,春旱严重。气温平均在10—14℃之间,为全年最大。4月份风最大,平均风速为4米/秒,为全年平均风速最大月。春季降水量一般在90mm左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4%左右。

2、夏季(6—8月)

夏季天气炎热,夏季平均气温26.7℃。降水量平均在450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仅7月份降水天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mm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65%左右。

3、 秋季(9—11月)

雨季基本结束,东南季风逐渐向西北季风过渡,形成短促的风速微弱、云量很少,能见度极佳、稳定晴好,呈现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秋季平均气温为15.5℃,平均降水量105.1mm。但过少的雨量,会造成秋旱。 

4、冬季(12—次年2月)

盛吹寒冷的偏北风。冷空气不断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平均气温在1℃左右,最大冻土深度42厘米,最大积雪深度22厘米,冬季降水量20mm左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3%。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1)大明湖的气候特点扩展资料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

2、描写济南大明湖的短文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赞美的是济南大明湖的美景。五一长假,我们一家来到了大明湖游玩,果然,大明湖真是旅游胜地啊!

刚进入大明湖景区,湖畔的柳树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柳树在微风中舞蹈,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湖面,像一位圣洁的女神。在湖心,一片片荷叶浮在水清见底的湖面上。恍惚中,我都分不清我们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了。可惜我们来早了点儿,不然就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了。

走进一点,就来到了大明湖畔。湖畔早已种上各种植物,映在了清澈如镜的大明湖上,好像一个个小姑娘在对着湖水梳妆打扮呢!湖水碧绿碧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如一块淡绿色的绸缎。柳丝轻摇,微波荡漾,让人看了陶醉其中。

沿着小路,我们来到了又一处美丽的景点——汇波楼。汇波楼为两层城楼式建筑,登上城楼,往南看是大明湖美景。红墙绿瓦绿树,构成了一幅丹青高手也难以描摹的风景画。

再往前走,便到了大明湖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铁公祠。铁公祠前面可以看到大明湖全景。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想好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铁公祠那儿往下看,整个大明湖尽收眼底:大明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嬉戏,水草在跳舞;大明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人们感觉不到水在流动;大明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它是一块无暇的珍贵的绿宝石。

大明湖真美啊!令我们流连。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大明湖!

3、济南的地理环境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摄氏度) -3.2 0.3 6.5 15.4 22.1 25.9 27.2 26.2 21.9 15.8 7.3 -0.2 13.8 降水量(mm)7 10 15 28 51 80 196 165 55 35 18 9 669 泉城济南,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在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老城,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市区四大泉群,在济南市市区周边还分布着另外六大泉群:济南东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的百脉泉泉群、历城彩石的玉河泉泉群、历城柳埠的涌泉泉群、长清万德的袈裟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广义“济南泉群”,自东向西又依次划分为四大泉域,分别是:明水泉域、白泉泉域、济南泉域、长孝泉域。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今人探访整理,又评选出新七十二名泉。
除此之外,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市内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市辖的白云湖;百脉泉,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4、各位说一下济南这个城市的优缺点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有600多万人口,面积:8227平方公里,26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接着山东“山水圣人”、齐鲁文化和黄金海岸三条重要旅游线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区划: 辖市中、历下、槐荫、天桥、历城、长清6个区,平阴、济阳、商河3个县和县级章丘市。

济南素有“泉城”美誉,全市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涌泉,仅在济南老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等四大泉群、136处泉水。众泉汇流到风景秀丽的大明湖,构成了济南独特的泉水景观。走进济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泉的世界。

缺点:人多、车多,楼多,道路窄,

5、大明湖是个怎样地方,济南又是个怎样的地方

山东济南大明湖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垂柳环绕,曲径虹桥,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绿如茵,莲花怒放,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快艇疾驰,游客云集,欢声笑语,俨若北国江南。绿荫之间,曲廊秀亭、桥台楼阁时隐时现,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 道教庙宇--北极阁高耸于七米台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庙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绘有真武大帝传奇故事和乐伎献寿图等壁画。 济南第一标准庭院--遐园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其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园内假山突兀,山石奇异。西北角长廊壁上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还有稼轩词、南丰祠、汇波楼、秋柳园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周匝公园各处,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乐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明湖胜景,古往今来,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赞篇章。“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晚清大文学家刘鹗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行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万里、徐特立、郭沫若、****、李鹏等先后泛舟湖上,对大明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开始,公园在湖西岸建成了总面积约9200平方米的游乐场。场内设有海盗船、Disco健身车、电子游戏、五爪章鱼、摩天轮、碰碰车、直升飞机、电瓶车、天使转椅、蹦蹦床等各种游乐设施,惊险刺激,新颖有趣,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们开心。 大明湖不仅是游览观光的极好场所,湖北岸还有数处茶社和明湖楼、荷香村两处饭店,供游客休息就餐。明湖楼建于1983年,是一座“外古内今”的中国传统式仿古建筑,楼高二层,总面积约2735平方米。明湖楼的饭菜讲究色、香、味、型和营养,以鲁菜系中济南菜的“历下风味”为主,尤擅长鱼的烹制,制做的全鱼宴令人叫绝。荷香村饭店位于铁公祠院内,为一古典式二层楼建筑。该店除烹制鲁菜系中的“历下风味”菜肴外,还擅长锅贴制作。其配料和加工技术均引进济南锅贴老店便宜坊,所制锅贴令游客一饱口福。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明湖公园的领导者们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多种活动,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并逐步形成传统。 荷花展是公园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自86年开始,已举办九届了,其中有两届是全国规模的。荷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市的市花,举办荷花展览,旨在宣传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质。荷展一般在7、8月份举办,此时荷花长势最旺,花繁叶茂,最宜观赏,是赏荷纳凉的好去处。 龙舟赛也是公园大型的活动。大明湖水域辽阔,条件得天独厚,自93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参赛单位均来自我市各大企业,规模逐步增大,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民族风情艺术节是最火爆、最热烈的活动。大明湖是历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举办民族风情艺术节,可谓珠联壁合。今年4、5月份,我们与北京海淀区文化局联合邀请了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40个少数民族200余名演员来公园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轰动了整个泉城,这样的活动要形成传统,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兰花展及盆景展,在我园也是传统的活动。公园有全省最大规模的兰花基地天香园,有一支技术比较过硬的花卉队,他们日日辛苦劳作,将美和温馨奉献给游客。 为了增加文化气氛,提高档次,公园内还辟建了书画展览馆、碑刻展等文化层次较高的观赏点。自今年6月份开始,公园又邀请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编钟展演团来公园作为期半年的表演,向游人展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华。古编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举办古编钟展演,既丰富了观赏内容,又使游人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公园将适应潮流,大胆创新,逐步形成集游览观赏、购物娱乐、文化欣赏、饮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的旅游区 夜景大明湖 济南[Jinan/Tsinan/Chi-nan],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军区之一的济南军区本部。中国16个铁路局之一的济南铁路局本部。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南一带。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58万人;常住人口约700万,其中市区人口已达353万。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至于济南的人怎么样那你加我好了,我就是济南人,我QQ号是583310747

6、济南的环境

2007年济南市环境状况公报

--------------------------------------------------------------------------------

2008-06-05 【访问次数:57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现予发布《2007年济南市环境状况公报》。

济南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 利
二00八年六月五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围绕污染减排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大气环境

基本状况
市区设8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118毫克/立方米、0.056毫克/立方米、0.02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倍。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与上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基本持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略有上升。
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全年共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365期,环境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5.2%,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月变化
二氧化硫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采暖期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污染较为严重;非采暖期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污染较轻。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全年大部分月份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采暖期及春季污染较为严重。
二氧化氮浓度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污染较轻。
环境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
除市监测站、省种子仓库和农科所监测点外,其余各监测点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各监测点二氧化硫浓度有所上升。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除市监测站和科干所监测点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外,其余各监测点超标。与上年相比,济南化工厂、开发区、农科所和长清党校监测点污染有所加重。
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各监测点无超标现象。
降水
全年市区平均降水量603.1毫米,三个国控监测点共采集降水样品77个,pH值范围4.63-7.62,年均值6.53,市监测站监测点检出酸雨样品11个,天桥监测站监测点检出酸雨样品1个,酸雨出现频率15.8%。
县(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四县(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章丘市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69毫克/立方米、0.044毫克/立方米、0.029毫克/立方米,平阴县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68毫克/立方米、0.033毫克/立方米、0.025毫克/立方米,济阳县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82毫克/立方米、0.033毫克/立方米、0.030毫克/立方米,商河县三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76毫克/立方米、0.025毫克/立方米、0.019毫克/立方米。四县(市)采集的降水样品pH值范围6.70-7.23,均未出现酸性降雨。
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0215吨,比上年减少4646吨,减少4.90%。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5084吨,占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3.2%;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5131吨,占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6.8%。按行业划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两位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0.0%和17.0%。按区域划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两位的是历城区和章丘市,分别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41.4%和24.5%。
全市烟尘排放总量27881吨,比上年减少2226吨,减少7.39%。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0546吨,占全市烟尘排放总量的73.7%;生活烟尘排放量7335吨,占全市烟尘排放总量的26.3%。按行业划分,工业烟尘排放量居前两位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42.2%和23.2%。按区域划分,工业烟尘排放量居前两位的是历城区和章丘市,分别占全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44.9%和24.8%。
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30375吨,比上年增加2450吨,增加8.77%。按行业划分,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前两位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占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的52.3%和38.8%。按区域划分,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前两位的是历城区和章丘市,分别占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的43.2%和19.8%。
主要措施与行动
通过实施“上大压小”,关停了黄台电厂4台总装机容量145兆瓦的小机组。
淘汰水泥机立窑生产线7条、产能73万吨;拆除小高炉5座、小转炉2座、小电炉4座,淘汰落后炼铁能力83万吨、炼钢能力120万吨;淘汰锻铸造窑炉、砖瓦窑272台(座)。
建成了济钢集团1-5号焦炉煤气脱硫改造、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2台145兆瓦机组脱硫和北郊热电厂3台130吨/时煤粉炉气脱硫等重点二氧化硫治理工程。
加强公交车尾气污染专项整治,对客运班车、货物配送车、超市免费购物班车进行重点监管,加大在用机动车年检管理力度,共抽检公交车2041辆,年检机动车11万余辆,督促5000余辆机动车维修治理,依法对7辆机动车下达禁止上路通知书。
全市道路保洁总面积1262万平方米,主次道路机扫率达到55.1%,洒水冲刷率达到95.3%。

水环境

基本状况
水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符合地下水三类水质标准,黄河干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大明湖、徒骇河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
饮用水源地
●地下水
济南市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大杨庄和东郊水厂分别监测23项指标,各指标年均监测值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三类标准。
●黄河(济南段)
黄河泺口设置一个监测点。每月监测30项指标,各指标年均监测值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水库
鹊山、玉清湖、锦绣川、卧虎山和狼猫山5个水库每月分别监测32项指标,其中总氮年均浓度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1.9倍、2.4倍、3.2倍、5.2倍和1.9倍,其余项目达标,呈中营养化状态。
与上年相比,鹊山水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分别下降14.3%和37.3%,总氮上升25.7%;玉清湖水库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分别下降12.0%和10.8%,总氮上升60.9%;锦绣川水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 25.8%、 8.2%和33.7%;卧虎山水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 20.8%、 1.4%和33.6%;狼猫山水库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17.1%和27.8%。
非饮用水源地
●小清河(济南段)
共设七个监测断面,每月监测20项指标。源头断面睦里庄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其余六个监测断面均有多项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
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五类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0.8倍和9.5倍,水体呈有机污染特征。
与上年相比,源头断面睦里庄各主要监测指标值均有所下降;出境断面辛丰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上升4.1%和3.9%,水质略有下降。
●徒骇河(济南段)
共设三个监测断面,每月监测19项指标。各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其中入境断面夏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超标3.3倍和4.6倍;出境断面展家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年均浓度分别超标1.5倍和0.4倍。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徒骇河(济南段)水体呈有机污染特征。
与上年相比,出境断面展家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下降22.9%和83.9%,水质有所好转。
●大明湖
共设3个监测点,每月监测26项指标,总氮年均浓度5.64毫克/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四类标准2.8倍,其它监测指标达标。大明湖水体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与上年相比,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下降12.6%、14.4%和24.6%,水质有所好转。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42亿吨,比上年增加582万吨,增加2.46%。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059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0.9%;生活污水排放量19157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9.1%。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2628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10.8%;海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1590万吨,占6.6%,小清河流域废水排放总量19998万吨,占82.6%。
全市废水中COD排放总量55280吨,比上年减少2458吨,减少4.26%。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454吨,占COD排放总量的11.7%;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48826吨,占排放总量的88.3%。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COD排放量9694吨,占排放总量的17.5%;海河流域COD排放量4795吨,占8.7%;小清河流域COD排放量40791吨,占73.8%。
全市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6782吨,比上年减少140吨,减少2.02%。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581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8.6%;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6201吨,占排放总量的91.4%。按流域划分,黄河流域氨氮排放量802吨,占排放总量的11.8%;海河流域氨氮排放量568吨,占8.4%;小清河流域氨氮排放量5411吨,占79.8%。
主要措施与行动
通过河道截污和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一厂初步改造,污水日处理量比上年增加11.6万吨;章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高新区水质净化一厂以及工商河中水站投入运行;平阴、济阳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分别增加管网3.96千米和2.49千米。
实施了兴济河、北太平河、柳行河、全福河等市区河道截污工程,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00千米。
中石化济南分公司3600吨/日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重汽集团设备动力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济钢集团1.5万吨/日污水处理、章丘华饰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圣泉集团糠醛生产工艺废水处理设施改造等一批重点废水治理项目相继投用。
加大结构减排力度,关停小淀粉加工点80家、小化工企业6家。

声环境

基本状况
声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交通噪声69.6分贝,昼间区域噪声53.2分贝,夜间区域噪声43分贝,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道路交通噪声
在市区36条主要交通干线上,监测95个路段,累计监测总长度154.2千米,平均等效声级69.6分贝;与上年相比上升1.0分贝。市区交通噪声污染程度相对稳定。
36条道路中,有28条道路平均等效声级达标,达标率77.8%。全市平均车流量2590辆/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
区域环境噪声
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3.2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43.0分贝。与上年相比,昼间下降0.7分贝,夜间下降1.4分贝。市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与上年相比,昼间生活噪声源所占比例上升5.6个百分点,交通噪声源下降2.4个百分点,建筑施工噪声源下降3.2个百分点,工业噪声源持平;夜间工业及交通噪声源比例分别下降0.9和3.7个百分点,生活噪声源和建筑施工噪声源比例分别 上升了4.1和0.5个百分点。
县(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道路交通噪声
四县(市)共监测77.92千米道路,其中2.7千米道路超过70分贝,占监测道路总长度的3.5%。平均等效声级范围66.3-67.9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4类区域标准,为较好等级。
区域环境噪声
四县(市)平均等效声级昼间53.0-55.2分贝,夜间42.7-45.2分贝,基本达到国家1类区域标准。
主要措施与行动
全年新建噪声达标区224.37平方千米,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45个。

固体废物

基本状况
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000.11万吨,其中处置2.80万吨,利用947.96万吨,处置利用率达到95.07%。集中处置医疗废物2967.77吨,集中处置率95.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90.67万吨,比上年增加39.32万吨,增加4.1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前两位的是冶炼废渣和粉煤灰,分别占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49.0%和16.7%。
全年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939.33万吨,处置2.11万吨,贮存59.3万吨,处置利用率95.03%。
工业危险废物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9.44万吨,比上年增加0.81万吨,增加9.39%。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和产生单位较集中,废酸、含铬废物产生量占产生总量的90%,济南裕兴化工总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和山东齐发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工业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占全市产生总量的97.1%。
全年利用工业危险废物8.63万吨,处置0.69万吨,贮存0.13万吨,处置利用率98.7%。
医疗废物
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3114.13吨,集中处置2967.77吨,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95.3%。
城市生活垃圾
全年市区共清运生活垃圾92.56万吨,通过卫生填埋和焚烧无害化处理78.93万吨,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3%。
主要措施与行动
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规范了106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临时贮存设施。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利用济南裕兴化工总厂铬渣进行烧结炼铁,累计安全处置铬渣16.5万吨;济南裕兴化工总厂自主研发了“铬渣湿法还原项目”,日处置铬渣约100吨。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督导174家医疗卫生机构参加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建立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管理制度,全年共收集运输医疗废物5667车次。
全年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箱)22处,新增果皮箱1335个,清理各类垃圾死角450处。

生态环境

土地、耕地与森林
全市土地总面积8177平方千米。现有耕地538.2万亩,基本农田482.0万亩,保护率89.56%。
全年完成造林15.8万亩。全市林业用地331.8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7.5%;现有林地240.5万亩,其中经济林69.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26.6%,居全省第10位。
城市绿化
全市共新增绿地426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484万株,栽植垂直绿化苗木17.95万株,拆墙透绿9285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建成区绿地率31.5%,人均公共绿地9.5平方米。
生物多样性
我市栽培和野生的植物1350种,分属149科,其中木本植物350余种(包括21个变种),草本植物1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174种,其中鸟类14个目,39科,146种;兽类4目,7科,18种;两栖爬行类3个目,4科,10种。
水土流失治理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430平方千米,集中分布在历城、长清、平阴、章丘、市中等山丘区,其中南部山区为全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全年实施治理小流域25条,水土流失治理85.72平方千米;建成各类蓄水保土工程256项,种植水保林3540公顷、经济林2402公顷,实施封育生态修复700公顷。
保护区建设
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即长清区张夏-崮山寒武纪标准层型剖面地址遗迹自然保护区,面积2.62平方千米;市级自然保护区2处,为平阴大寨山自然保护区和历城柳埠自然保护区,面积46.2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82平方千米,占辖区面积0.6%。全市有2个地质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和34个森林公园,全市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6.66%。
气候与自然灾害
全年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明显偏少。全市平均气温为14.4℃,较常年偏高0.8℃;全市平均降水量666.1mm,较常年多52.1mm;全市平均日照时数2056.2小时,较常年少424.9小时。
年内极端气候事件多有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干旱、低温冷害、冰雹、高温、局地强对流、大风、雷电、大雾、暴雨、连阴雨、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均有发生。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房屋倒塌,毁坏道路、桥涵、塘坝,交通运输受阻。全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4.15亿元,总受灾人口近40万人,死亡38人,受伤176人。

7、济南市气候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济南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泉城济南,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

 群以及平阴的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济南泉群”。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

济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为密集,十大泉群中,仅有老城就占有4个,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

 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此之外,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历下区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区辖的白云湖;百脉泉,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8、山东大明湖这个旅游景点,环境如何,值得一去吗?

我相信许多人对大明湖的认识和向往,来自于《老残游记》。想当年,我也如此。
终于在某一年,我有幸去了大明湖,观后感可谓五味陈杂。


大明湖处于济南的市区,记得那时是济南的夏天,炙热的太阳马上要将柏油马路烤化,再加上济南本来的拥堵和雾霾天气,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

话说我是打车去的大明湖,济南的老师是出了名的热情。听说我要去大明湖,马上滔滔不绝,“想当年济南没大搞建设的时候,千佛山的影子能映在大明湖上,那个美呀,现在无缘喽。”

伴着司机的讲解,经过一段车程,我到了大明湖售票处,买了门票,并寄存了包裹。特别说一下,当年包裹寄存处的女的,态度极其恶劣,感觉像别人欠了她钱。

进入大明湖,无非就是一个有桥,有水,有植物的公园。

大明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湖不是很大,没有野生湖一望无际、雾气蒸腾的感觉。



至于大明湖中的历史文化,可能我读书少,真的没有感觉。

倒是看到一群老太太在排练节目,感觉最美不过夕阳红了。

就这样,我用很短的时间逛完了一圈大明湖,总体感受就是在逛很多城市都会有的公园。



综上,至于要不要去大明湖,完全在于个人的选择。只要你不报太大的希望,她也不会让你失望的。并且近几年来,大明湖已经实现了对游客免费开放,基于这个理由,还是值得去走走的。

9、第五段表现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的特点?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一句中的“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这些描写又都是紧扣住“山”来写的:写表情紧承“小摇篮”而来,写感觉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写两个“也许”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写心情则是总结上文。“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表现了济南冬天给人的感受。这一层的描写之中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更使人感到真实、亲切。 第3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温晴”决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山上写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画比例非常和谐。一个“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士)”的比喻,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蓝天相接,所以写它们的色彩。“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山坡上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小雪”的杰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现了“—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黄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秋天刚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黄的。随着天气的变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泽。由金黄变成了“暗黄”。这里的“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一个“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看着看着”以下是联想,“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这—联想与第2段两个“也许”的幻想照应,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山腰着重写光和色。“光”是写“快日落”时的阳光.“色”则写出了色彩的变化。“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点粉色。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最后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是远眺。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两个“卧”字用得尤为传神。“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一句,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 第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先着力渲染“绿”,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水也不忍得冻上”拟人的方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看吧”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用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字里行间透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6段,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点题,又扣住标题“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徐汉华)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与大明湖的气候特点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