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发布时间:2020-08-10 01:23:35

1、请教大家一个时政地理问题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认为,主要是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了1个月。他说:“以往雨季降水结束时间为10月20日左右,而去年则是9月18日,降水过早结束导致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足,旱情不断发展。”另据记者了解,西南地区冬季降雨主要受孟加拉湾风暴的影响。去年冬季孟加拉湾风暴活动较少也是造成云南、西藏等地干旱的主要原因。
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处于冬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春旱呢?

自然: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2.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
3.主要仍受西北风影响,东南风带来得水汽少,降水少,
4.河流刚结束枯水期,径流量小,

社会:1.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水量大,农业用水增加,
2.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造成水资源短缺。

它与华北春旱成因最不相同的一点,那就是,它处在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好,溶蚀作用强。导致地表水流下渗过快,引起地表水量减少,导致地表干旱,也是引起春旱的重要原因。

2、全球为何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
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
趋势。全球变暖,使得全球降水量重新分
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
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到人
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变暖的
原因有很多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温室效应说
1822 年,法国人 J?Fourier 首次把
地球大气层比作“温室”,1938 年,英国
工程师 Gallendar 提出人类活动和工业
发展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断
加热大气,从而增强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
中氮气和氧气占了总量的 99%,但是起
到温室效应的却主要是一些微量气体,
这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主体部分——短
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地面发出的
长波辐射吸收强烈。因此当它们在大气
中的浓度增加时,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
加剧,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
度升高。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近
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
结果。
太阳变化说
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哈比布拉?阿卜
杜萨马托夫最近提出一种人类活动产生
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相反的观点:人
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可能对全
球气候产生影响,目前全球升温的主要
原因,是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所导致
的。太阳辐射处于近千年来最强烈的时
期。瑞士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太
阳辐射越来越强烈是导致近期全球气候
变化的根本原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呈现前所未有的急剧
上升趋势。强烈的太阳辐射导致海洋表
面温度升高,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与海
洋表面上空的温室气体总量相比,人类
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因
此通常意义的人类工业活动和全球温室
效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全球升
温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开始。目前的
“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
的科学依据。目前全球海洋表面温度正
在变冷,这说明地球的温度已经达到了
峰值。而且,对太阳活动的观测显示,太
阳辐射强度也正在趋缓,这种回落趋势
将有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降温。预测
2012-2015 年,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
降,太阳辐射强度预期在 2040 年左右达
到最低点,严寒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在
2055-2060 年前后。
宇宙射线说
科学家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
在云层形成的过程中,宇宙射线很有可
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宇
宙射线对气候的影响比他们以前所想象
的要大。宇宙射线是一种具有很大能量
的带电粒子流,它源自恒星,不断轰击地
球。它能在大气中产生带电离子,这些离
子像一个个磁体,吸引水蒸气凝聚,最终
形成云。太阳磁场偏转了宇宙射线撞击
地球的方向,从而减少了云量。云层将太
阳光反射到太空,科学家认为这个过程16 /
起到很重要的冷却作用。然而,如果在太
阳活跃期,太阳磁场将偏离更多本应轰
击地球的宇宙射线的方向,因此将有更
少的云层形成,从而导致更多的太阳辐
射到达地球表面导致地球增温。
动物废气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题为《牲畜
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
指出:全球 10.5 亿头牛排放的废气是导
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因为牛群的屁
等排泄物会产出 100 多种污染气体,其
中氨的排放量就占全球总量的 2/3,而
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此外,牛群在消
化或反刍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甲烷,甲烷
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 1/3,这种气体暖
化地球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20 倍。全球
10.5 亿头牛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
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18%。这不但比其它
家畜动物要高出许多,甚至超越了人类
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饲养牛
群时需要燃烧燃料制造肥料,在此过程
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每年
消耗的肉量和其它奶制品数量一直呈上
升趋势。预计到 2050 年,全球肉类的消
耗量将会由目前的 2.29 亿吨增加到
4.56 亿吨。而奶产量也将从 5.8 亿吨增
加到 10.43 亿吨。这些迅速增加的牛群
所排放的废气直接导致了环境危机,如
海洋物种绝迹、沙漠扩大、水源污染等。
牲畜不仅产生温室气体效应,而且牲畜
饲养与森林争地,更加导致有助于调节
气候的森林面积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
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地球土地面积的
30%现在都被牲畜饲养业占用。在全球可
耕地中,33%被用于种植牲畜饲料作物。
除非人类的畜牧过程有大幅改善,否则
随着人类对肉品需求量的增加,这些牲
畜造成的全球暖化效应到 2050 年时将
会加倍。
对于全球变暖,科学家们很早就开
始在研究对策了。近年来,他们提出了若
干规模宏大且着眼于长远的解决办法控
制温度的升高。
● 撑起“太阳伞”该方案设想在空
间建造“遮阳伞”,部分遮挡阳光,为地球
降温。2006 年秋天,亚利桑那大学天文
学家罗杰?安吉尔提出了遮阳伞方案,设
想发射一种类似飞碟状的航天器,在地
球和太阳之间,像一把伞遮挡住阳光,减
少太阳对地球的传热。安吉尔认为,该方
案所需技术如飞船技术、火箭技术及遮
挡材料技术均为成熟技术,可行性高。设
想中的这些接近平面的圆盘航天器每个
重量小于 30 克,直径在 0.9 米左右,并
带有 3 个起控制作用的小“耳朵”。火箭
每次发射约 80 万个小圆盘,总共需要
16 万亿个小圆盘,也就是需要进行 2000
万次火箭发射。安吉尔预计需要 2000 万
吨材料来制作这些小圆盘,才可以形成
设想中的太阳伞,30 年内需要花费 4 万
亿美元甚至更多。
● 竖起“反射镜”在空间安置一面
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
局部区域,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区域的气
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
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
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把太阳光集中
反射到高空云层上,让云层逐渐受热而
散开,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降低地球温
度。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在技术上
已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 年 2 月 4 日,
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
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亮
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
一面。这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很
大启发。
制造“火山云”十几年前,菲律宾皮
纳图博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遮挡了部
分阳光,地球温度因此降低。一些科学家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臣等,提
议用人工产生的相同效果来抵消全球变
暖产生的影响。设想将大量的硫抛射到
高空,人为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设置遮
挡物,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以此降低
地面温度。使用喷气发动机、大炮或气球
将硫带入空中,可以减少太阳照射产生
的热量,但却增加了少量的硫污染。人造
火山和遮阳伞方案一样,虽然降低了地
球的温度,但都没有减少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因此也不可能有效降低海洋的酸
度。科学家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
加高效的化学品,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
时注入到大气中。
● 设置“过滤器”开发一个可从空
气中吸取二氧化碳的大型过滤器,使用
化学反应将碳从吸收材料中分离出来,
然后用特定工艺将二氧化碳转换成可处
理的形式。这种空气捕获装置需要大量
能源,需要安装在 200 英尺高的塔顶上。
设想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安装 10 万
个这种装置,使用风能作为能源。过滤器
的大小类似普通电视机,每年可从空气
中吸收 25 吨二氧化碳。捕获到的二氧化
碳被变成液态或气态,使用管道传输。但
处理这些二氧化碳耗资巨大,也是当今
科技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目前人们能
够想到的方法是将其掩埋在地下,如埋
在老油井或深埋海底。在科学意义上该
方案称为“空中捕获”,使用的装置被称
作“人工树林”。
● 倾倒“红铁粉”该方案设想使用
管道向海里注入大量的水和红铁粉的泥
浆混合物。红铁粉倾倒入海洋中,生成浮
游生物,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 1 吨
铁可以将 10 万吨碳从空气里吸入海洋。
有科学家认为该方案可行,但也有科学
家认为该方案可能产生生态破坏余波。
小规模试验确实显示出有一定作用,浮
游生物利用铁进行光合作用,从空气中
吸取温室气体,并且生长迅速,在海里形
成了一层厚厚的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海
藻。但是大规模使用该方法可能会带来
不良生态后果。
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需要有对
长期目标以及行动框架的共识。《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
一系列伙伴关系和其它做法也都为国际
合作提供了基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虽
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很多,但
是,都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要再这么下
去的话,那些幻想中的灾难将会离我们
越来越近。

3、异常气候现象有哪两种

就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吧,一般来说,赤道地区太平洋洋面的海温分布是西高东低的,赤道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温最高的暖池,中、东太平洋的海温相对都要低,这是由于低纬度盛行的偏东信风将海表的暖水像西吹,在西太平洋聚集形成暖池,而东太平洋则由于深层冷海水上翻补充而海温偏低.这是赤道海温的正常情况下的分布.而厄尔尼诺的特征是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增高,而西太平洋的海温偏低.这是由于赤道低纬度地区的偏东信风减弱甚至出现西风异常所导致的,由于信风减弱,洋面向西的暖水流减弱,甚至出现暖水回流,使得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升高,而西太平洋海温降低.这种异常一直持续到偏东信风回复正常,赤道太平洋的海温也随之逐渐恢复正常.伴随着偏东信风的不断增强,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上翻更明显,直至出现海温的负异常,即海温比正常状况偏冷,这就是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这两个事件是交替出现,形成一种循环,就是ENSO循环.要避免这种气候异常的加剧关键就是要让低纬度偏东信风的振荡不要太大,信风的强弱是受太阳辐射影响控制的,说到底还是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维持地气辐射的平衡才能达到目的.
楼主若还需要其他一些气候异常比如降水啊寒潮啊之类的分析可以贴出来.

4、今年气候异常反常,有专家来解释一下吗?

家气象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就今年气候异常的成因召开诊断会议,与会专家认为:环流异常是造成中国今年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 今年以来,中国气候十分异常:1至3月份,气候以干旱为主,并有明显暖冬特征;4月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雨水偏多;进入6月,中国很多地方暴雨频繁,局部地方出现了江河决堤的洪涝灾害。 专家认为,环流异常是造成今年中国气候异常的直接原因。4月中旬以来,东亚中高纬地区主要为负高度距平控制,西风带系统频繁,多弱冷空气活动,造成中国北方大部雨水较多;4月中旬至5月中旬,副高位置偏北是导致这期间华南雨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而形成去年初夏(6月)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冷空气异常频繁,来自南方海上的暖湿气流十分活跃,冷、暖气流相互交汇才产生了大范围降水,但由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位置不稳定、南北摆动比较大,从而使得6月份的全国降水表现出雨带南北摆动,多局部暴雨等主要特征

5、气候异常是为什么

拉尼娜 和厄尔尼诺造成了气候异常。
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的意思。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 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告诉记者,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讯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 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厄尔尼诺现象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的吹送下,表层海水离岸外流,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儿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可是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尔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未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音译,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获量严重减少,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尸体堆积在海滨,污染了周围的海水;沿岸地区和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纷纷逃离,影响了鸟粪工业生产,使工人失业。厄尔尼诺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连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报纸上概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事件)",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1982年-1983年,通常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现反常暴雨,厄瓜多尔、秘鲁、智利、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遭受洪水袭击,厄瓜多尔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冲决堤坝,淹没农田,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没,内华达等五个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达9米。在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由于干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发生森林大火,并殃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火产生的烟雾使马来西亚空运中断,三个州被迫实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热是三十五年来最严重的。据统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美元。范围可达整个热带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专门用来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与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岛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尔、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异常多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减小、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
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带来了自1997来最严重的干旱,并使大约500万人口面临饥荒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陷入了干旱并引起森林火灾;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智利、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东部暴风雨和雪成灾。智利全国13个大区有9个遭受水灾,灾民超过5.1万。在阿根廷和智利边境地区,安第斯山区积雪最深达4米,公路被阻,人员被围。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更是山洪暴发,通讯中断,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海洋生物灾难的是秘鲁寒流北部海区的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暖流,它一般势力较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强,在受南美大陆的阻挡之后,就会掉头流向南方秘鲁寒流所在的地区,使这里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3℃~6℃。原来生活在这一海区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适应这种温暖的环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鱼类作食物的海鸟、海兽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继饿死或另迁它处。灾难最严重的几天,秘鲁首都利马外港卡亚俄海面和滩地上到处是鱼类、海鸟及其它海洋动物的尸骸。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产生硫化氢,致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使泊港舰船的水下船壳变黑,并随着雾气或吹向大陆的海风泼向港口附近的建筑物和汽车,在它们表面也涂上了一层黑色,就像是有人用油漆漆过一样。当地人便把这件厄尔尼诺的"涂鸦"之作称为"卡亚俄漆匠"。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同前几次一样,新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影响到了中国。最明显的表现是它能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旱象严重的异常现象。6~8月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异常高温,首都北京这一时期天气闷热异常,使得空调器的销售出现空前兴旺的景象。我国往年夏季高温所在地区长江中下游一带,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四大"火炉"却有两个"熄火"。地处北方的山东等省份因持续高温,出现了罕见的旱灾,黄河山东利津水文站断流达222天,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南方许多地区的雨量大大高于往年。据报道,澳门1997年全年前8个月的降雨量超过了过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有史以来的降水纪录,"七一"香港回归那天,持续不断的大雨自始至终伴随着隆重的交接仪式,令人印象深刻。总的来看,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涝北旱现象比较明显。
圣婴之后有"女婴"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邪恶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圣婴,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伤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间。1988年夏,北美的大干旱烤焦了从加里福尼亚到佐治亚的大片土地,使谷物收成减产了1/3。美国西部森林火灾不断,著名的黄石国家公园一度被大火所吞。随后飓风又从加勒比海上空呼啸而过,侵害多数的中美洲国家,仅尼加拉瓜一国的损失就达数百万美元,致使500多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1998年5月厄尔尼诺现象才告结束,全球气候尚未恢复正常,拉尼娜现象又出来为患。令不少地方分别出现严寒、冬暖、风雪、干旱和暴雨等灾害。从世界范围来看,拉尼娜现象在南部非洲引起暴风雨和洪灾,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引起干旱,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酿成洪灾,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则是异常的潮湿天气,与厄尔尼诺引起的现象正好相反。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对此一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特别关注,有科学家就提出,是海底火山爆发造成了厄尔尼诺暖流。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加速时,赤道带附近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和信风加强,把太平洋洋面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深层冷水势必上翻补充,海面温度自然下降而形成拉尼娜现象。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历史记录显示,自1949年至1990年的40余年间共发生10次厄尔尼诺现象,平均3.5年一次,而90年代以来的最近几年里竟出现了4次(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实属历史罕见。而且,90年代以来太平洋海温长期持续偏高,时起时伏的厄尔尼诺现象伴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异常,自然灾害特别是气候巨灾频发。这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加快、加剧的趋势。是谁在助长"圣婴"、"女婴"作恶? 人们已经认识到,除了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人类无法阻止的纯粹自然灾害之外,许多灾害的发生多多少少同人类的活动有关。"天灾八九是人祸"这个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那么肆虐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呢?近些年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发生、程度加剧,是否也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一定关系?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当然,要证明全球变暖对厄尔尼诺现象是否起了作用还需大量科学佐证。但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一个更温暖的世界,这样,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加快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 人类最终彻底走出"厄尔尼诺"怪圈,也许就取决于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度

6、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

D

7、气候异常降水的表现

气候异常导致降水也出现异常,表现为:云南等地区本应该降水较丰富,气候湿润却出现长时间的干旱,缺少降水。还有在南美的秘鲁,本是干旱气候,却出现大规模降雨形成洪涝灾害。

与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