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说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不同气候特点。
南方以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寒冷;
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沿海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洋性明显,北方内陆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明显,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方和南方的气候分界线为秦岭淮河线
2、为什么北方的沿海城市气候干燥?吹海风的话气候应该是潮湿才对啊
看什么地方去北方沿海的了。
西部空气更干燥,所以会觉得湿润。中部地区润湿,没有海风吹,来到海边就觉得干燥。
我就有亲身感受。
从安徽到上海觉得特别干。同学从陕西到上海就觉得太潮湿了。
3、北方地区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四季分明.
故答案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4、北方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热量气候带
我国黑龙江畔的漠河年平均气温为-4.9℃,是我国东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大小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大致均在零下,乐北的西南部可升到5℃以上;进入山海关,北京已升到10℃以上;淮河秦岭一线在15℃左右,南岭附近已达到20℃上下,西沙群岛26.4℃,南沙群岛最南部则在28℃左右。
我国由于位处亚洲大陆东南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海陆季风特别显著.冬季风发自亚洲内陆,极为严寒,加上大陆夏季因热容量小面高温,因此我国冬夏气温较差巨大,春秋季知降温十分急剧.例如漠河最冷一月平均气温-30.9℃,最热七月18.4℃,气温年较差49.3℃。随着冬季严寒程度向南迅速减弱,因此气温年较差随纬度亦向南减小。例如北京一月平均气温-4.6℃,七月25.8℃,年较差30.4℃;武汉更小,为25.8℃(一月3.0℃,七月28.8℃);广州就只有15.1℃了(一月13.3℃,七月28.4℃);南海诸岛纬度最低,又深受海洋影响,年较差只有2-6℃,是我国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
我国国家气象局以喜热作物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0℃时期)中的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为主要指标进行了中国气候区划,把我国划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大带,每带中双划分为南、中、北三亚带。北温带包括大兴安岭最北部地区新疆北部、甘肃、宁夏大部、内蒙古全部、东北大部及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最北部都是中温带地区丹东、锦州、承德、大同、绥德、固原一线以南进入我国的暖温带地区。此外塔果木、吐鲁番盆地等南疆地区也属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南直到雷州半岛以北的长江和珠江流域都是亚热带范围其中北纬250左右以南是南亚热带长江两岸和汉水流域则是北亚热带气候。我国热带范围很小仅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河口、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台湾岛最南端等地区。其中海南岛最南部和东沙、西沙群岛属中热带气候南沙群岛就是南热带了。
由于我国冬季风严寒使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显著偏低例如东北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流域偏低8-10℃华南沿海也要偏低5℃度上下。因此即使北纬300左右也能出现零下15-15℃低温(例如武汉1969年1月31日曾出现-17.3℃),北回归线附近尚有0℃低温(例如北纬21052′的广东阳江1955年1月12日曾出现-1.4℃低温,广西龙州同日出现-3.0℃低温等)。从而使我国气候带与世界其它大洲相比位置显著南移例如亚热带北界我国在北纬330附近而欧洲地中海地区可过到北纬420-430左右。
中国的干湿气候带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1000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1500-2000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6558毫米。东超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400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200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25-50毫米以下吐鲁番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我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半年,例如长江中下游主要集中在春雨梅雨期3-6月东北和华北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华南集中在4-9月西南地区集中在6-10月(其中西藏为6-8月或7-8月)。
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半年和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从东面由太平洋(东南季风)从南面由印度洋和南海(西南季风)的夏季风带来,所以我国南方雨季长、雨量多。而离海仍远的西北内陆东南季风难于到达西南季风又受青藏高原屏障全年少雨,仅山区较高处如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年降水量尚能达到400-600毫米。
但是年降水量只是水分平衡中的一个分量当地实际的干湿程度还要看蒸发量的多小我们用h.l.penman公式计算了全国400站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即当水分充分供应时,当地气候条件下的蒸发量),年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处降水量之比就是表示当地气候干湿程度的年干燥度.大致东经1000以西的北纬330-340以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年干燥度都小于1。上述区域中自然植被都是森林称为湿润气候。其中北纬320以南的四川盆地及其以东地区中印边境东段地区以及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区年干燥度小于0.75气候更加湿润。北方仅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年干燥度小于1其中长白山东南部地区小于0.75。东起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年干燥度为1.5的等值线大约相当于400毫米降水量线的位置年干燥度1-1.5之间的区域称为亚湿润气候自然植被一般也是森林。年干燥度3.5等值线非常接近于年降水量200毫米等值线位置年干燥度1.5-3.5之间的地区称为亚干燥气候一般是草原景观。年干燥度大于3.5的地区其地面一般已呈荒漠或半荒漠景观。吐鲁番、塔果木盆地等南疆地区和柴达木盆地的年干燥度已达到16以上除绿洲地区外地面多为沙漠或戈壁等极干旱的自然景观。
根据月蒸发量和月降水量的比值划分了我国干湿季节变化的主要类型: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型华北为秋冬春干夏湿型湿季较长的东北地区的北部和东部属春干夏秋冬湿型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有伏旱故为夏干冬春湿型华南为晚秋干春夏湿型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西南地区大部为冬春干夏秋湿型川黔东部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间的过渡类型冬春在长江中下游的冬春间湿区中夏秋在西南地区的夏秋湿区中因而全年偏湿。
气候的垂直分布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南到北(从热带到寒带)从西到东(从干旱到湿润)水平地带几千公里距离间发生的气候和植被的地区性变化可以在短短的几公里内完成。以我国泰山、华山、五台山、庐山、黄山和峨眉山等六座为例山顶站平均比山麓站高1917米山顶六站年平均气温4.9℃,山麓六站14.8℃,即平均每上升百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2℃。位降水量则随海拔高度南增加山麓六站年平均降水量1094.4毫米,山顶1531.3毫米,即平均每上升百米年降水量增加28.0毫米。
5、我国北方气候有什么特点?
我国北方的春季是比较短的,一般不到两个月。例如北京春季是从4月1~5日到5月21~25日,沈阳从4月21~25日到6月10~14日,哈尔滨从4月26~30日到6月20~24日等。可见这一带,当拆了冬季需要的火炉之后,不久就要搭起夏季需要的凉棚了。
既然季节是按照温度来确定,那么温度升降的快慢就可以决定季节的长短。在我国北方,冬季太阳辐射很弱,照射时间又短,并且经常有北方更冷的空气流来,温度很低。自1月最冷的时期过去以后,一方面太阳辐射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冷空气势力又在不断削弱,于是温度逐步上升,天气也逐步变暖,但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到了3月以后,由于太阳辐射进一步的加强和冷空气进一步的减弱,使得地面温度能够迅速升高。所以北方各地一般以3月到4月温度上升的幅度最大,也就是4月比3月有显著的增暖。例如北京3月份的平均温度为4.4℃,这时天气还比较冷,4月为13.2℃,已成为春暖季节了。
在春季期间,这一带降水仍然是不多的,除有些日子起风外,多半是晴天,空气干燥,太阳辐射又在继续加强,地面吸收的热量自然迅速增多,空气温度也跟着扶摇直上,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春季就开始进入夏季了。例如北京5月平均温度已经达到20.2℃,到了6月就升高到24.2℃了。所以北方春季一般都比较短。
同样道理,自7月最热时期过去以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冷空气势力又在不断增强,于是温度逐步下降,以10月到11月下降的幅度最大。例如北京10月份平均温度为12.5℃,到11月就下降到4.0℃,已是寒冬季节了。
总的说来,我国北方春天和秋天特别短,主要是由于那里的纬度较高,冬季来得早,去得迟的缘故。因为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冬季是比南半球长的。
6、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7、北方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中国南方跟北方的气候的不同?
一、气候地带不同
南方是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北方多属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由沿海向内陆湿度递减),冬季寒冷干燥。
二、气候特点不同
南方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北方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
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包括我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8)北方沿海气候特点扩展资料:
南北分界线, 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南北方气候特点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南北方农业及风俗差异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南方注重建设河网排蓄洪水,进行水土保持,暴雨不会淹,一百天不下雨不会干旱的旱涝保收农业,所以农业单位产量高,工农业生产都能够得到保障,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
北方没有给水留出空间,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暴雨容易淹,不下雨容易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造成了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