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安徽省天长市属于什么气候

安徽省天长市属于什么气候

发布时间:2020-08-30 15:39:20

1、天长市的气候特点?

天长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8℃,年降水量1041毫米。

2、安徽的气候状况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充沛的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由于气候的过渡型特征,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年较差各地小于30℃,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月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黄山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夏雨集中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是雨带由南而北缓行的结果。我省夏雨集中的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大,6、7、8三个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3─60%。
沿江、江南春、夏雨量几乎相当,江淮之间夏雨占40─50%,淮北大多数地区占50%以上。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需水量大,夏雨集中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过于集中,雨量过大,则易出现涝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有危害。

3、安徽天长市是什么样的市?

天长地处华东腹地,南临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高邮湖,百西傍京沪铁路,205国道—宁连高速公路以及宁淮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市区距扬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左右路程;水路经高邮湖直达沿江、沿海各大港口。天长是东部沿度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 天长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气候温知和,自古以来便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天长境内盛产稻、麦、油、棉,是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商品油料基地县,年粮道食产量达6亿公斤,生猪饲养量68万头,水产品总量5万吨以上。高邮湖大闸蟹、牧马湖野鸭被誉为“绿色珍品”。地下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优质矿泉水版、铁矿石、花岗岩、白云石、陶土等,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其中420万吨的石油储量,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的含锶、偏硅酸、游离CO2型优质矿泉水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全省之首,是从事饮料、酿造业最理想的地区权之一。200多种中药材更是遍布全市乡镇。

4、安徽省的气候特点属于什么气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5、安徽是什么气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

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5)安徽省天长市属于什么气候扩展资料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安徽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

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千米,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千米。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00千米,淮河流经省内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千米,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东湖、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个湖泊,

长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华阳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升金湖、黄陂湖、石臼湖等10个湖泊。其中巢湖面积770平方千米,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

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

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6、安徽的气候

一、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我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年较差各地小于30℃,所以大陆性气候不明显.除少数年份外,一般寒期和酷热期较短促.全省年降水量在750—1700毫米之间,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等特点.淮北一般在900毫米以下,江南、沿江西部和大别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1000毫米的等雨量线横贯江淮丘陵中部.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黄山光明顶年平均雨量达2300毫米.从全国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安徽省雨量比较适中,一般年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4、5月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南北气流相互争雄,进退不定,锋面带南北移动,气旋活动频繁,天气气候变化无常,因此,时冷时暖、时雨时晴是我省春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春季气温上升不稳定,日际变化大,春温低于秋温,春雨多于秋雨.3、4、5三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38%,自北而南增大.江南雨季来得早,全年雨量集中期在4、5、6三个月,沿江西部、屯溪、祁门一带春雨甚至多于夏雨.春温低、春雨多,特别是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对早稻及棉花等春播作物的苗期生长不利.秋季,除地面常有冷高压盘据外,高空仍有副热带暖高压维持,大气层结比较稳定,秋高气爽,晴好天气多.
秋季9—11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左右,南北差异不大.因此,安徽省各地常出现夹秋旱和秋旱.少数年份,在夏季风撤退和冬季风加强过程中,气旋、锋面,带来的秋风秋雨,对秋收秋种不利.
四、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梅雨期最长为(1954年)达57天,梅雨量超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1—2倍,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1958、1959、1966、1967、1978和1994等年,由于梅雨期很短或者空梅,造成了严重干旱乃至百年未见的大旱.可见梅雨量的多寡与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农业生产的关系极大.

7、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天长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县级市,属滁州市代管,为南京都市圈协作城市;处于泛长三角经济圈之中,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天长位于安徽省最东端,除西面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外,其余三面均与江苏省相接。天长是中国孝子之乡、中国仪表电缆生产基地、中国电子元件生产基地、中国玩具生产基地、石油产区、中国商品粮基地、中国百合之乡。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9年保持安徽省县级第一;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安徽十强县(市)行列,安徽省唯一一个始终保持“十强”称号的县(市)。

中文名称: 天长
外文名称: Tian Chang
别名: 千秋、石梁、永福、雄州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天长街道等1街道14镇
政府驻地: 安徽省天长市建设中路
电话区号: 0550
邮政区码: 2393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东部
面积: 1770平方公里
人口: 62万人(2008年)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小片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
著名景点: 护国寺、釜山卧龙公园、胭脂山等
车牌代码: 皖M4

城市名片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
全国中部百强县(市)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天长区位图
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市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
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市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全国科普示范市

基本概况
天长东北、东、东南、南与江苏省扬州市的高邮市、邗江区、仪征市相连,西南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接壤,北、西北与江苏淮安市的金湖县,盱眙县毗邻,西部与本市来安县相依,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天长东临高邮湖,205国道—宁连高速公路和宁淮高速公路纵贯境内,距滁州65千米,扬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左右路程;水路经高邮湖直达沿江、沿海各大港口。天长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

行政区划
天长市(辖1个街道、14个镇) 天长街道 铜城镇 汊涧镇 秦栏镇 大通镇 杨村镇 石梁镇 金集镇 仁和集镇 冶山镇 郑集镇 张铺镇 新街镇 永丰镇 万寿镇

8、安徽处于什么气候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安徽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交替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9、安徽省天长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天长市是安徽省滁州地区的6个县中的一个县级市。只有正西方连接安徽滁州的来安县,3面被江苏淮安的盱眙县、金百湖县;扬州地区的高邮市、扬度州市;南京的六合区所包围。
也就是靠着这一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在安徽省的县级城市中发展不错,民营、私营公司很强专势,全市优势产业:仪表、线缆、电子玩具(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受挫)。
人文环境和政府做事与江苏的扬州相接近,民风还算淳朴厚道,普通工人收入不属高(公务员除外),消费不低(和合肥市的消费水准差不多)。

与安徽省天长市属于什么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