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

发布时间:2020-04-05 08:12:48

1、我国各地区气候特点

华中:

气候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于夏季,冬季北部常有大雪,通常集中在河南省境内。

华北:

华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8°C-13°C左右。年降水量在400-1000mm左右。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少于400mm,为半干旱区域。

华南:

南北向基本以北回归线分为南部与北部,东西向以福建与广东、广东和广西交界线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本区北界,是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以南的华南地 区,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天以上。多数地方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是一个高温多雨、四季常绿的热带-亚热南带区域。

华东:

华东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于夏季,冬季北部常有大雪,通常集中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中北部地区以及山东省境内。华东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18℃。

华西:

西南地区的气候也主要分为三类:

四川盆地湿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区从西北到东南的温度和降水均有很大差异,东部年均气温达24℃,西部年均气温最低可达 0 ℃ 以下;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相差上千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该区气候类型由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到四季如春的高原季风气候,再到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以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分布格局。

云贵高原低纬高原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纬高原是生产四季如春气候的绝佳温床,四季如春气候的代表城市有昆明大理等,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坝区适宜发展农业、花卉、烟草等产业。

高山寒带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是主要的牧业区。此外,本区南端还分布有少部分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2、与东、西沿海地区比较,北美洲中部平原气候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为什么?急需回答!

思路分析]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解题过程]
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有:
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洲面积纬向延伸比较广,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同时,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特别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形成了海洋气团运行的重要障碍。因此,北美洲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类型,特别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这里大陆性气候的总特点是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夏季暖热,七月是最热月;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但与具有大陆性强烈的亚洲相比,该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不如亚洲那样极端,气温的年较差没有亚洲同纬度地区那么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干旱程度也均不如亚洲。
二是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北美洲的气候类型较多,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型,这在各大洲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但北美洲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极地冰原气候的分布比亚洲广;亚洲缺少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北美洲东岸又
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而是由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代替;另外,本洲无赤道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而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不及亚洲广泛。
三是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北美洲所拥有的各种气候类型在分布和排列上也有其特点。首先,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的分布,都是南北排列的,其中除极地冰原气候外,又作东西延伸,这与亚欧大陆北部的情况基本上相似,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点。自此以南,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图式出现了东、西部的对比:大致在西经100°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一般说来,它们也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基本上体现了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西经100°以西,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因深居内陆,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作东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它们虽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因此,这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的综合体现。

3、东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我国东南部地区,在冬夏季风的进退变化影响下,在降水量方面显示出四个显著特点。
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
我国的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气候上也表现出从湿润逐渐变为干燥的特点。我国的台湾、海南两岛以及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多雨地区。初夏,东南季风到来,我国的宝岛台湾省首当其冲,年雨量最高,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都在2000毫米左右,北端的基隆港,年降水量接近3000毫米,被称为“雨港”。而仅次于基隆南面不远,比基隆地势约高400米的火烧寮地方,平均年降水量是6489毫米,是我国雨量最大的地方,东南沿海的粤、闽、桂、浙等省,年雨量为2000毫米左右,长江流域在1200-1400毫米上下,到了淮河。秦岭一线。大体上减至1000毫米左右。位于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以及山东半岛一带,雨量已减至600-800毫米。在整个东北地区,降水量仍能明显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的趋势。面对海上湿润气流来向的长白山地迎风一侧(东西坡)是东北地区的多雨中心,年降水量竞有1000-1200毫米,由于地形对降水的显著影响,位于长白山地背风一侧(西北坡)的东北平原腹地,降水量已大大减少,愈住西去减少得愈见严重。东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一般都只有600-700毫米,靠近内蒙古的东北西部地区,则已减少为400毫米了。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 山地迎风面多于背风面 我国的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山地的迎风面多于背风面。例如,在台湾,北、东、南三面都是迎风坡,面对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由于高山地形的抬升、滞留作用,迎风一侧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毫米以上,而位于背风一侧的台湾省醅平原和澎湖列岛的马公(即澎湖)就只有988毫米了。 海南的东面、东北面是迎风坡,年雨量高达2200-2400毫米,而西南背风坡,年雨量已减至1000毫米以下。我国东南丘陵的南岭、武夷山脉、罗霄山脉以及云开大山、十万大山等山地,迎风一侧的东坡、东南坡的降水量,普遍比背风一侧的北蚾、西北坡的雨量更高达2400毫米以上,而后者一般要比迎风坡少500毫米左右。我国东北长白山脉的东南坡,面对海洋湿润气流的来向虽然地理位置已经偏北,年降水量仍然高达1200毫米以上,而背风一侧的辽河平原只有600毫米左右了。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 冬夏不均
我国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冬夏不均,夏季雨量一般都占全年雨量的一半以上。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大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夏季雨量的过度集中,易于发生冬干、春旱现象。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一般都比较低些,大致在35%-40%之间,而距离比广东、福建稍远些的江西省低至25%以下。这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说明年雨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雨季起止时间 各地先后不同
我国雨季的起止时间,各地先后不同;雨的开始时间,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沿海地区早,西部内陆地区迟;雨季的结束时间,北方早,南方迟。这一特点,显然与我国冬、夏季风的进退变化有密切关系,每年春季,随着夏季东南季风的前进和冬季偏北气流的减弱后退,我国的大雨带,从南向北有两次大的跳跃过程和三次长时期的停滞过程,这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气候上具有重要意义。两次跳跃进程,反映了我国大雨带从南向北的迅速推进;三次停滞过程,分别形成了我国的华南雨季、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我华北北部、东北南部的雨季。第一次停滞进程:大致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之间,饱含暖湿气流的东南季风与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交锋于华南南岭一带,停滞的时间比较长(约20天至一个月),形成华南地区的雨季。华南雨季的第一次停滞进程就是热带海洋气团与温带大陆气团之间极锋的第一次停滞过程。

4、海岸线的曲折和平直对沿海地区气候有什么影响?

海岸线的曲折和平直对沿海地区气候有什么影响?
海岸线曲折,使陆地更接近海洋,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影响范围更大;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更显著,降水更多,夏季更凉爽,冬季更温和,气温年较差更小。海岸线平直与之相反。

5、加利福尼亚州西部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加利福尼亚州西部沿海地区因为位于北纬30°到40°大陆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6、浙江地区的气候条件是什么样的?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

(6)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扩展资料:

浙江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水文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浙江

7、七大洲的气候特点

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2.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
3.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4.大洋洲 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
5.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
6.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
7.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

8、伊朗北部沿海地区属于什么气候

伊朗北部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伊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暖和湿润,降水也往往形成于此,这和北下的冷空气有关系。而夏天的时候,伊朗由于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温很高,且降水不多。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德黑兰最高的气温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22℃和37℃,最低气温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是3℃和7℃。
伊朗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
沙漠性气候和半沙漠性气候。伊朗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属这种气候,其特点是干热季节长,可持续7个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区气候。山区气候分为寒冷山区气候和一般山区气候二种,寒冷山区气候地区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区,包括阿尔俾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萨哈德高峰和萨巴朗高峰,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区气候地区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里海气候。里海地区是一狭长地带,地处里海与阿尔俾斯山脉之间,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9、美洲,非洲,大洋洲回归线东部沿海地区为什么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全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这类气候在东亚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地区由于降水相对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均匀,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殊的是,美国田纳西河中上游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

季风气候在东亚最为明显,因为它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所以冬夏季气温、降水变化剧烈。其他地区,季风性就稍弱,冬夏季气温、降水变化相对减小,成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与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