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白城的,我们这有句老话,白城一年四季就刮两次风,一次半年
当然了这样说有点夸张,夏季和冬季基本上是没什么风的,主要是春秋,近几年随着自然条件恶化,还经常有沙尘暴天气。
2、吉林白城怎么样?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年均气温4.9℃,无霜期157天,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1990年人口33.5万。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达斡尔、白、壮等18个少数民族。面积 977.5平方千米。清为哲里木盟扎萨克图郡王游牧地。1904年设靖安县。1914 年改洮安县。1938 年改白城县。1945 年复名洮安县。1950 年复改称白城县。1958年 9月设白城市。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卵石、中砂、细砂及膨润土资源。中草药有防风、桔梗、远志、柴胡、黄芩、黄芪、沙参、甘草等。土特产主要有绿豆、蓖麻。
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人类生活,1993年设地设市,现辖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5个县(市、区)和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4个开发区。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有汉、蒙、回等多个民族,200多万人口。
地理区位优越,是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和周边二、三百里内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黑龙江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
3、白城的地理环境
白城市野生植物有东方香薄、慈茹、槐叶萍、芦苇、水葱、黑三梭、角果藻等724种。
白城市草原辽阔,可利用草场面积1359万亩,人均8.4亩,正常年景产草40万吨。现有林地面积754万亩,宜林地面积186万亩,立木蓄积量898立方米,吉林省1000多万亩人工林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白城市林地总面积40.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1.6%,立木蓄积量1406.8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地下水储量21亿立方米,现仅开采3亿多立方米,水质好。芦苇是白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是全国五大重点产苇区之一,就面积而言位居全国第二位。日照积温高,年积温累计达3276.5℃。
白城市境内有嫩江、洮儿河等6条主要江河,流径总长700多公里。共有水库12座,大小泡沼300多个。可养殖水面138.3万亩,占吉林省的34.4%;水产品年产量3万吨左右,居吉林省首位。 白城市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四大类25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15%。白城市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石灰石等20多种,截止到2013年已探明的煤储量为1亿吨。
白城市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矿泉水和建筑用砂、石、粘土7种。2009年全市共有矿山企业99户(不含石油、天然气企业),按矿种分列:建筑用砂矿山40户、砖瓦用粘土矿山53户、建筑用花岗岩矿山2户、建筑用凝灰岩矿山2户、矿泉水企业1户、煤炭矿山1户;按行政区分列:市本级2户、洮北区31户、镇赉县15户、通榆县12户、洮南市26户、大安市13户。全市共有矿业从业人员4136人,年产矿量421.99万吨,工业总产值8489.7万元,年销售收入7938.7万元。 白城市地处吉林省的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白城辖区内风能资源是吉林省风能储量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
据1951年以来气象资料记载,年大于8级以上的大风平均24天,8级以下的风天,年平均47天,春风尤甚,约占年风天的60%以上,年平均风速可达3.7米/秒。2009年初,长沙中南勘测设计院来我市实地勘测,确定全市可开发风电面积686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容量2280万千瓦。据气象专家测算,在白城五个县(市、区)内整个大气中,总的风力每年可发电2076亿千瓦时,有效风能密度达每平方米268至348瓦,年平均风速达4.5米每秒(6米高以下的风速),20米高的风速达6米每秒以上。我市风机年有效运行时间达2100多小时,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白城市是吉林省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1999年通榆同发风电场3.06万千瓦并网发电。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风电场27个,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13万千瓦。
4、吉林白城地理环境概况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东经121°38'-124°22',北纬44°13'57"-46°18'。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白城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年均气温4.9°C,无霜期157天,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分布不均,秋冬雨雪少,春季降雨少。大风日数多,年均8级以上大风24天。冰雹出现5-9月。白城历史悠久,新石器晚期,境内已有人类生活。周时,为东胡族游牧地。清时,属科尔沁部。1949年,隶属黑龙江省。1954年8月,吉林省白城子区专员公署成立,辖洮南、白城、镇赉、安广、大赉、开通、瞻榆、乾安县。1955年,改称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1956年,长岭、双辽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前郭县)划归白城专署。1958年10月,白城镇与部分郊区合并,设白城市(县级); 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白城专区(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79年1月,改称白城地区行政公署。1987年7月、1988年11月,洮安县、大安县先后改设洮南市(县级)、大安市(县级)。1991年3月,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成立,地、厅级建制,隶属吉林省人民政府,扶余市和前郭县划归前扶经济开发管理区。1992年6月,设立松原市(地级),长岭、乾安县划归松原市。1993年8月,撤销白城地区行政公署,设立白城市(地级)。撤销白城市(县级),设立洮北区。白城市现辖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五个县(市、区)和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四个开发区。有92个乡镇,916个村,19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幅员2.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9.7万。白城地理区位优越,是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交界处和周边二、三百公里内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黑龙江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因此,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较大的区域商品集散地。同时白城的交通比较便利,乌兰浩特白城机场距市区80公里;境内有齐齐哈尔─大连,乌兰浩特─北京,长春─白城,通辽─让湖路等多条铁路交汇贯通;有图乌、长白、白齐等15条国省级公路,县级公路四通八达,乡乡通油路;还有省内第一大内河港口-大安港,是全省对俄贸易的唯一内河航道。白城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和芦苇面积都居全省首位。农村人均占有耕地6.3亩,比全省人均多3.1亩,比全国人均多5.1亩。全市现有草原1598.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328万亩,分别占全省的36.7%、64.3%。现有林地面积754万亩,宜林地200多万亩。境内有嫩江、洮儿河、霍林河、蛟流河、文牛格尺河等5条主要江河通过,流经总长700多公里,地表水常年资源总量达2.3亿立方米。还有向海、月亮湖等8座大中型水库,300多个自然泡沼,总水面256.5万亩,其中可养鱼水面138.3万亩,占全省可养鱼水面34.5%。已养鱼水面97万亩,水产品年产量3万吨左右。现有芦苇控制面积214万亩,是全国第二大产苇区。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总量达20.54亿立方米,并且水质较好。同时,白城的光热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年有效积温近3000℃,且昼夜温差较大,适于种植多种特色农产品。还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利用风力资源进行电力开发已在通榆获得成功。白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有较好条件。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总面积1055平方公里,保留着中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区内有各类珍禽245种,其中仅鹤类就有6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区内有鸟类21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30余种。月亮湖、大安港、东沟狩猎场、包拉温都天然杏树林、瞻榆大榆树和水岛乐园等自然景区景点,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森林公园、运河带状公园、环城林果园、华严寺、抗洪胜利纪念塔、阳山鹤龙汇等人工景观,每年都吸引大批游人光顾。同时,白城独特的生态环境、草原风光、蒙古风情以及一些古迹,也为发展
5、吉林的气候怎么样?
只要身体素质好没有问题,冬天最低接近零下三十度。但是没有几天,那时候我们已经放假了。冬天的时候只要看不到天的地方都有暖气,就连公交里都有暖气,室内穿薄毛衫足够了。夏天来说就太舒服了,早晚很凉爽要穿长袖衫。春天很短,一般会直接过渡到夏天。但是风很大。
6、白城的气候特点?
白城市是吉林省所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1区、2市、2县;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2017年总人口190.9万人。
7、吉林白城市洮北区平台镇地理条件和气候怎样
大气候应该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
地形是:洮北区地处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松嫩平原洮儿河冲击扇上。地势较为平坦,西北部高,东南部低,西北向东南略有抬升。海拔高度140米~292.2.米,相对高度差约为148米左右。地貌特征,微倾斜台地,沿山前呈北东向展布,在平安镇-平台-大岭一线形成比高为20米陡坎与扇形地分界。区域地质为松辽平原沉降带与大兴安岭隆起带的过渡地带。
气候:洮北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 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少雪。热量、水分、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水热同季。平均气温5.2℃,1月平均气温零下16.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8.1℃;7月平均气温23.7℃,极端最高气温41.6℃。最低月均气温零下23.3℃,最高月均气温26.9℃。平均气温年较差40.2℃,最大日较差27.8℃。生长期年平均190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无霜期年平均158天,最长达236天,最短为1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85.8小时。0℃以上持续期210天(一般为3月31日至2013年10月27日)。年平均降水量399.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51.5天,最多达64天(1990年),最少为32天(2001年)。极端年最大雨量726.3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1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初霜期平均出现在每年的9月24日,终霜期平均出现在4月23日。风级大于8级风平均18.1天,年平均风速3.57米/秒。春季大风持续时间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8至27天之间。
水文:洮北区境内主要河道有一条河流洮儿河,流经平安镇、东胜乡、金祥乡、德顺乡、洮河镇、到保镇6个乡(镇),总长124.6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