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20年前与现在的全球气候对比

20年前与现在的全球气候对比

发布时间:2020-09-17 00:07:49

1、今年九月二十号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与往年相比较气温如何?

今年入秋以来,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出现了暖秋现象。那么这是否意
味着,自1986年以来连续1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持续偏高后的又一个暖冬的即将
来临?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工作者们也正在为尽快得出结论而紧张地工作着。
其实,暖冬与冷冬是个气候概念,是与气候平均情况比较而言的。一般冬季(12
月—次年2月)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就称为“暖冬”。暖冬并不意味
着整个冬季都很暖和,冷暖交替是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暖冬季节里也常常出现冷暖交
替的现象,但是以暖占优势,即暖的时间要比冷的时间长,暖的幅度要比冷的幅度大。
反之则为冷冬。
暖冬形成的原因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持续暖冬气候,但是1999年和2000年冬季气温又
明显下降,暖冬特点表现不明显。那么暖冬和冷冬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制约而形成的呢?
首先,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
重要原因。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稳定,但是自工业化以来,
由于大量矿物质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全球气温明显上升,近100年来已上升0.6°C以上。
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直线上升的,然而温度的上升则表现出冷暖交替的波
动特点。上世纪20年代以前为冷周期,20年代到40年代为30年左右的暖周期,50年代到
70年代又为30年左右的冷周期,80年代以来又转入一个暖周期。这表明,气候变暖同时
还受其它因素的制约。
另外,火山活动也是一个原因。地球上大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上
升到高空,形成一个“气溶胶”层,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
温度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阳伞效应”。这表明火山活动频繁,气温容易降低;火山
活动少,气温容易升高。据统计,在暖周期中强的火山爆发要比冷周期中少一半。80年
代以来,全球大的火山爆发明显减少,可能也是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和异
常降温的两种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常常会引起我国冬季气候的异常。一般情况下,厄尔
尼诺现象的发生,常常导致我国冬季温度上升,形成暖冬气候。1951年以来发生过14次
厄尔尼诺现象,有13次我国出现了暖冬气候。80年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
高,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我国持续偏暖。但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却往往会使我国冬季
温度下降,出现冷冬气候。1951年以来发生的8次拉尼娜现象,有6次我国都出现了冷
冬。1999年和2000年冬季,拉尼娜现象的持续影响,可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比
前几年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
欧亚大陆积雪。欧亚中高纬地区冬季积雪也是影响我国冬季冷暖的重要因素。一般
情况下,欧亚大陆冬季积雪面积大,有利于蒙古冷气团的发展和南下,常常使我国出现
冷冬气候;但如果欧亚大陆冬季积雪面积小,则不利于蒙古冷气团的加强,使南下入侵
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减弱,容易出现暖冬。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强弱是导致冷暖变化的直接原因,一般地讲,冬季风弱,意
味着北方的冷气团不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少,势力弱,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暖
冬。反之,冬季风强,意味着北方的冷气团活跃,侵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多,势力强,
气温偏低,容易出现冷冬。
副热带高压的强弱。位于我国东南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暖性的高气压,
它的强弱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冬季冷暖。一般情况下,该高压强大时,有利于南方温暖气
流向我国输送,容易出现暖冬;当它较弱的时候,则不利于南方温暖气流向我国输送,
我国冬季温度往往偏低,出现冷冬。80年代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有利
于我国维持暖冬气候。1999年和2000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减弱,使我国大
部地区气温明显下降。
我国暖冬的特点
我国自1986年以来连续15年暖冬气候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从空间分布看,这次
全球增暖北半球比南半球明显,北半球是中高纬度比低纬度明显。我国则是北方增暖明
显,南方不明显、西南等地甚至在变冷。其次,从季节变化看,冬季增暖最明显,秋
季、春季次之,夏季增暖趋势还不十分明朗。第三,从日变化来看,最低气温即夜间气
温升高比较明显,最高气温即白天气温升高不显著。最后,与历史时期比较,从百年以
来的变化看,20世纪以来最暖的40年代,连续暖冬最长为8年,而这次已持续15年,是
20世纪少见的。1998年平均气温超过40年代最暖的1946年,成为本世纪以来最暖的一
年。从千年以来的变化看,公元前5000—3000年,气温比现在高出3°C左右,传说中的
“大禹治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当时陕西关中一带都有麋和竹鼠等亚热带动物以及鱼
类等大量水生动物存在,这个时期称为“气候适宜期”;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盛唐时
期,气温也比现在高出1°C左右。西安一带有的年份无冰无雪,还能种植柑桔,这个时
期称为“小温暖期”;所以这次增暖还赶不上那个时候。
暖冬的影响
从当前来看,暖冬对节约能源、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人们的户外作业都非
常有利。但暖冬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暖冬促使小麦旺长,抗寒能力降低,赶上春季
低温容易受冻害,所以要注意预防冻害;其次暖冬又会使病虫害滋生蔓延,所以要加强
防治病虫害的工作;还有暖冬气温高,蒸发量加大,使干旱加剧,对冬小麦生长和春播
春耕不利,需加强抗旱保墒工作;另外,暖干天气再加上多大风,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看,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近百年来由于全球变
暖,海平面大约上升了10—15厘米。海平面上升可能使沿海低地被淹没,海岸和海滩遭
受侵蚀,土地盐渍化,海水倒灌,港口和海岸建筑物受损坏,航运、水产养殖业受影响
等等。同时还能造成气候带移动。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北移,一般在北纬20—80
度之间,约每隔10个纬度,温度相差7°C,如果全球平均增暖3.5°C,温度带即可北移
5个纬度,使原来寒冷的地区变得温暖起来。其次也可能会引起降水带的变化,原来旱的
地方可能变得潮湿,原来潮湿的地方可能变得干旱;另外降水的季节分配也会发生变
化,也可能使有些地方夏季降水减少,冬季降水增多。这样将会使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的布局受到影响。当然这种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根源和危害有哪些啊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在现今的学术圈还是一个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如果用根源这个词的话就更难回答了)。
简单的说,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第四纪领域的学者多倾向于认为本世纪的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的内部规律,而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增多等导致气候变暖只是一个辅助原因。而现代气候学家多倾向于认为人类活动是气候变暖的主要诱因,它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加快了全球和区域水热循环,使气候变暖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并使极端气候事件(暴雨、干旱等气候异常现象)更加频繁,发生强度增大。
关于危害上面两位网友已经列举了很多,除了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引起南北极海冰面积骤减,海平面上升,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很多问题之外,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多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这极端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毁灭性等特点有很大关系。
先总结这么多吧,想深入了解的话估计需要自己找些文献来看看。

3、读图回答: (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地区,同五带中______带的范围大体一致.(2)世界上最热的地

(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地区,同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
(2)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非洲,最冷的地方位于南极洲;
(3)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这是因为海拔高;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高.
故答案为:
(1)热;
(2)非;南极;
(3)青藏高原;海拔高;
(4)气温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低处气温高.

4、未来20年的全球气候被什么影响

主要被全球气候变暖和绿洲消失影响气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受气候变化影响,一些绿洲可能会消失。

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会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

由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饮水缺乏、粮食减产、流行疾病等次生灾害增加。、

气候的变化可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

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

5、近20年每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是多少啊!!!!!!!!!!!!!!!!!!!!!!!!!!!!!!!!!!!!!!!!!!!!!!!!!

17.15.16.13.13.14.13.12.℃

6、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字数不超过20个)。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7、二十前的中国处署时期热吗?二十年后中国会怎么样天气?全球二十年前和今天比气温上升了多少度?

未来全球平均气温还将继续上升三到五度,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地球气候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比如南方暴雨洪涝北边边持续干旱燥热。

8、世界上年平均气温在10到20摄氏度之间的城市有哪些?

华北中北部到长江中下游,江南大部的城市都在10-20度之间,但冬夏温差较大
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一带气温也在15-20度之间,四级变化幅度较小!

9、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10原因

拂晓的朝霞越过山峰洒在位于蒙大纳国家冰川公园的湖上。因为温度的上升, 世界上的许多淡水冰川都在缩小,还有许多冰川已经消失了。 全球变暖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地球越来越热丝毫没有减缓趋势,地球气候一直在改变着,但是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些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1.20世纪90年代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

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星球正在升温,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

2.本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5.5摄氏度

由多国所做的北极气候影响评估(ACIA)报告最近宣称,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部和俄国东部,这些地区的平均温度在过去50年上升了3到4摄氏度,这种上升幅度几乎是全球平均上升幅度的两倍。而阿拉斯加(美国最北部的城市)的平均温度在这30年中上升了2.5到3摄氏度。

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政府座谈小组(IPCC)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还将上升1.6到5.5摄氏度。

3.每10万年是全球冷暖交替周期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间地球一直在寒冷和温暖之间做周期性的交替变动,大概每10万年是一个周期,交替活动主要由日照控制,而地球的日照量是由它的轨道和天体的方位决定的。

从前这些变化发生的也很迅速,科学家希望从这些变动的分析中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当今气候变化的信息。在大约7万到1.15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后期,冰川覆盖了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在那个时期仍然发生了很突然的有时甚至是很猛烈的气候变化。格陵兰冰核表明,该地区的表面温度在10年时间内增加了9摄氏度。

科学家从哪儿可以找到有关过去气候变化的线索呢?传说从一些残留的材料比如流动冰、冰碛、富含花粉的泥土、石笋、珊瑚礁、珊瑚树和产生精微有机体壳的海洋沉淀物中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而且人类历史也提供了一些线索,比如一些古老文字和题字碑铭的记录,园艺和酿酒记录,以及一些著名航海事件的航海日志。

4.北极海冰区域大约每10年收缩9%

温度上升对于位于世界顶端充当“空气调节器”的北极冰有着剧烈的冲击,从1978年以来,北极区的海冰区域大约每10年收缩9%,而且还越来越薄了。

ACIA预测,本世纪末北极区夏天的海冰有一半将要融化,同时北极地区的温度将上升4到7摄氏度。

长期以来,格陵兰厚重的冰床蓄积着足够海平面上升大约7米的融解水。ACIA气候模型预示,重大的冰床融解事件将贯穿整个21 世纪。

大量的淡水被阻隔在世界许多溶解的冰川里。当蒙大纳的国家冰川公园在1910年建成时,它拥有150座冰川,而由于冰川的快速缩小现在残留下来的不足30座。热带冰川面临着更大的麻烦,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高的顶峰上的积雪自1912年以来已经融化了80%,在2020年将完全消失。

5.海平面上世纪平均上升了10到20厘米

在地球长期的地质史上海平面曾经上升和下落过许多次。根据IPCC的调查,全球平均海平面在上个世纪上升了10到20厘米。

IPCC的2001年度报告指出,海平面到世纪末可能上升10到89厘米。这种上升可能会对沿海居民造成重大影响。海平面上升50厘米会直接导致海岸线后退50米。

全世界大约1亿居民居住在平均海平面1米之内区域。海平面仅仅上升10厘米就可能淹没许多南太平洋海岛,美国的佛罗里达和路易斯安那都将处在危险之中。印度洋国家马尔代夫最高海拔仅仅为2.5米,围绕首都马累的一道防波堤建筑一直受到上涨潮汐的攻击。

一只北极熊行走在加拿大Wager海湾的岩石地面上。北极最吸引人的大动物群——北极熊正面临着来自全球变暖的严重威胁。

6.全球变暖将导致极端天气情况更加频繁

海洋循环系统,即大家熟知的海洋传送带主要通过移动热带热量到地球各地来调节全球气温。全球变暖可能通过融化冰川导致淡水的注入而改变这个系统的平衡。

气候模型表明,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情况。强烈的飓风和猛烈的风暴还会威胁到沿海社区,而热浪,火灾和天旱也可能变的更加普遍。

7.温室气体急剧增加,百万种动植物走向灭绝

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日益增强的工业化和森林面积的缩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万分之一,而且北半球的气温也随之上升。而温度和温室气体的增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变的更加急剧。

水蒸气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包含热量,而且会保持地球的温和气候在寒冷地带的平衡。人类活动,比如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森林,迅速导致这些气体的集中,甚至超过了植物和海洋吸收它们的速度。这些气体在大气层中成年累月的聚集,即便现在完全停止释放这些气体也不可能停止它们所导致的变暖趋势。

最近一份研究表明,至2050年,由人导致的温度上升将加剧,那时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将使不下百万种的地球陆地植物和动物走向灭绝。

8.南北极首先遭殃

在北极这种变暖气候的影响已经出现了苗头。沿海的当地社区报告,越来越短的海水结冰期已经无法调节海洋风暴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破坏性的海岸侵蚀。当永久冻结带的融化给道路和其它下部构造带来严重破坏时,冰雪融化的增加也导致河流上升,一些居民社区不得不从历史的海岸线上搬走。

海冰的消失将毁灭一些适应了这种环境的物种,譬如北极熊,北极环斑海豹和南极企鹅。

9.生物的生理时间提早了

研究发现,许多欧洲植物的开花时间比之20世纪50年代时提早了一个星期,而落叶时间却推后了5天左右。

生物学家报告,许多鸟和青蛙的繁殖时间也比正常季节提前了。对35种不迁移蝴蝶的分析表明,其中三分之二比之几十年前向北延伸了3.5到240公里。

随着一些藻类和附着的有机体的消失,而且在风平浪静阳光充足的日子里水温上升到29.5 摄氏度以上,全世界的珊瑚礁都呈现出变白的趋势。科学家担心,迅速的气候变化可能会抑制许多物种在这种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之内的适应能力。

10、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并非全是消极的

地球变暖所带来的后果也并非全是消极的。热量可能会向一些气候寒冷的地区倾斜,这对于北半球巨大的农业区域来说将是有利的。北极运输和资源的开发也将变的更加可行。

但许多物种包括人类在内将受到重重的打击。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就居住在最北部的居民,那些人沿海而居,靠少有余粮的农场经营为生,他们将不得不忍受正在改变中的气候的反复无常的攻击。
回答者:王逸风 - 助理 三级 11-22 17:24

人类活动尤其是石油燃烧等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还有就是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增加
回答者:boblan2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2 17:28

*****************全球气候变暖*******************

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很多,它们对全球气候变暖所起的作用和机理仍在科学家的研究之中。但是大气污染毫无疑问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都在增加。在众多的大气污染物中,科学家们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全球气温变暖之间有很紧密的内在相关联系。据资料介绍,从地球上无数烟囱、汽车排气管排出的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其余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小部分被植物吸收。实测资料表明,从1958年到197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从310ppm上升到320ppm。
除了二氧化碳,其它一些大气污染物也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如:甲烷、一氧化二氮、卤代烃等。下表是科学家们对大气中微量气体增加及对全球平均气温影响的预测。

微量气体 工业化前浓度 2000年浓度 △T(℃)) 2030年浓度 △T(℃))
二氧化碳 280ppm 380ppm 0.96 470ppm 1.19
甲烷 0.7ppm 2.1ppm 0.30 2.94ppm 0.42
一氧化二氮 0.21ppm 0.31ppm 0.12 0.33ppm 0.13
F-11 0ppm 0.41ppm 0.06 1.03ppm 0.15
F-12 0ppm 0.55ppm 0.08 0.93ppm 0.14
F-113 0ppm 0.08ppm 0.01 0.32ppm 0.05

三、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影响全球气候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人体无显著危害作用,但它却能改变大气的热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不影响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但由于二氧化碳能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会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增高。近地面大气变暖会使地面蒸发增强,造成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又会使近地面大气对地球红外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增强。如此相互作用,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改变了原有的大气热平衡,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专家估计: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将会增高0.52.0C;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0%,近地面气温将会增高1.56.0C。如果这种估计正确,到二十一世纪中期以后,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就不可被忽视了
回答者:ayue728 - 助理 三级 11-22 17:28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 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 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 13.6%。

与20年前与现在的全球气候对比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