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雁荡山的气候特征
雁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5℃,最冷一月平均气温5~7℃,极端最低气温一7℃,最热7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3℃,平均无霜期269天。
雁荡山年平均降雨量1935.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1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7%。季节性降雨明显,夏初5~6月梅雨季节,阴雨连绵,雨量占全年的26~28%,7~9月受台风影响多雷阵雨或大暴雨,雨量占全年3340%,平原谷地易受水灾。主峰海拔1056.5米,有阻挡北来寒流作用。
雁荡山云海平均日数随季节发生变化。春季(3~5月)云海出现日数最多,秋季(9~11月)最少。春季平均云海日数50.89天,最多为70 天(1960、1973、1980年);秋季平均云海日数32.02天。
2、我要知道雁荡山的概况
雁荡山概况:
景点关键字:国家级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包括苍山支脉,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北雁荡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荡山,简称雁山。明朝陈仁锡据此题为“花村鸟山”,意指雁荡有村以花名,山以鸟名。雁荡开山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据记载,梁武帝大通元年,照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实为雁荡开山之始。风景区内,山体构成多为流纹岩,富于垂直节理。它以其“峭拔险怪”、“不类他山”闻名于世。北宋沈括于公元1074年察访雁荡山时,曾对雁荡山的地形及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雁荡诸峰的成因:“当是为谷中大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据汉代地质考察,雁荡山在几千万年至一亿多年前原是火山地带。到了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它沉没在海中,岩体受到海水的侵蚀;又过了二千多万年,它逐渐露出海面;以后又遇冰川期,遭到冰川洪水的袭洗,岩体又进一步崩解和剥蚀,岩体裸露,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古时,“雁荡荒凉落海陬,舆图却在东南僻”,因地处险僻,交通阻塞,湮没累代。南北朝刘宋初年(公元422--423),爱好山水诗人谢灵运为永嘉(今温州)太守,曾到雁荡筋竹涧游览,写有《从筋竹涧越岭溪行》诗一首。也有说他到过谢公岭而落了登山屐,后人为之建“落屐亭”,因而传为佳话。西域高僧诺讵那(十六罗汉中的第五尊者),因慕雁荡“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兴建寺院、弘扬佛教,最后在大龙湫观瀑坐化,世传为雁荡开山祖师。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画天下山川为两戒,就有“南戒尽于雁荡”之语,此前未有雁荡之称。至宋代,山亭寺院相继兴建,当时雁荡就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称,香客、游客因之大盛。迨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雁荡被辟为温(温州)台(台州)驿路必经之处,于是“贵游辐臻,梵刹增新”,更使它处于全盛阶段。相传当时的能仁寺就已“日食游客千余人”。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和崇祯五年(1632)年三次来游雁荡,先后写下了游记两篇。那时雁荡“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雁山“五珍”“雁茗、观音竹、香鱼、山乐宫、金星草”,在明朝朱谏的《雁山志》中已有记载。到了清朝,游客称盛,雁荡山的声誉就更加显著了。但雁荡成为广大人民的旅游胜地,却是在解放以后。尤其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公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重新成立了雁荡山管理局,规划风景区的建设。近几年来修建了一些风景点、道路、饭店餐馆、商场、娱乐场所等,旅游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雁荡山风景区东起方山,西至锯板岭,南到筋竹洞口,北止六坪山,风景面积约四百五十平方公里。依风景分布情况,全山分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三折瀑、显胜门、仙桥、羊角洞这样八个景区。东南部风景较集中,灵峰、灵岩和大龙湫,简称“二灵一龙”,是全山的风景中心,古时称为“雁荡风景三绝”。雁荡风景,以奇驰名,它与黄山的峭,泰山的雄,庐山的伟,峨嵋的秀相媲美。雁荡的奇,主要是奇峰怪石,飞瀑幽洞。雁荡地居深广,风景繁多,全山计有102峰、103岩、29石、66洞、25瀑(包括4湫)、22嶂、22潭、20寺、12亭、11门4阙、9谷8坑、8岭9泉、11溪1涧等五百余处胜景。因此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后感叹道:“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瀑、潭、嶂最为奇观。奇峰怪石,悬崖叠嶂,崇耸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径,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若带如练。故康有为于1924年来雁荡山时,竟称:“雁荡山水雄伟奇特,甲于全球”。北雁荡面海背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天凉爽,6-9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C。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1800亳升左右,以5至9月份降水量较多。春夏多雨雾,是看云海的好时机,也是观赏山花和飞瀑流泉的最佳季节。秋游雁荡,天高气爽,层峦叠嶂,一览无余,满山红叶,美不胜收。北雁荡山冬暖夏凉,气候调和,空气新鲜,泉水清澈,使人悦目快心,因此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避暑休养的佳境。这里的物质特产是“雁山五珍”即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芹、山乐官,雁茗荼色、香、味俱佳,早在明朝就被列为贡品。山乐官是一种形似金雀的珍贵鸟类。雁荡山的药材、水产与水果也很出名,游客除了品尝海鲜外,还可以购习诸如鱼鲞、虾干、海带、海菜等干货带回。
风光秀丽的中雁荡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位于乐清白石镇,距城关9公里,距温州市区35公里,南靠瓯江、七里港。中雁荡山总面积84.54平方公里,分玉甑、西祭、三湖、东祭、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300多处景观。景区内峰湖相映,瀑潭相叠,岩洞相连,素以峰雄嶂险、洞幽寺古,瀑美湖秀,潭碧林翠著称,层峰起伏烟云绕,峭壁嵯峨冰雪残。尤其是白石、钟前、龙山湖,水碧山青,波平如镜,倒影重叠,湖上风生,空气洁净,水中鱼跃,林间鸟鸣,秀色可餐,在浙南诸风景区中确系罕见。玉甑峰上,路从飞鸟头上过,人在白云深处行;八折瀑中一潭碧水浮明月,八折飞泉舞玉龙;钟前湖中鱼欢跃,玉屏嶂上龙鹰翔,奇峰异石,古洞灵幽,金石碑刻漫山坡。这种湖山如画,峰奇谷幽的景色,倾倒无数文人骚客,早在南朝就有“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的遗迹,宋朝的王十朋盛赞中雁荡山“千里湖山翠黛横,两溪玉斗琮争”。中雁荡山人文景观亦极丰富,自宋进士李少和开山至今,揽胜者不绝,历代名人、学者、画家对此天然奇秀山景,称赞不已,留下许多诗篇画卷和摩崖题记。尤有白石镇“三月初十”盛大集市和端午节龙舟赛等浓厚乡土风情。
南雁荡山风景区,位于平阳县西部,与北雁荡山遥遥相望。分东西洞、顺溪、东屿、畴溪、古城五大景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东西洞景区有始建于五代的观音洞寺院、唐代的仙姑沿道观、宋代的会文书院。儒释道三教荟萃,全国罕见。 南雁荡山开发始于五代。宋室南巡后,这里人文蔚起,冠盖络绎不绝。历代骚人墨客慕名而来,近况、朱熹、张九成、王十朋、袁枚、孙依言等,都在此留下了诗文或墨绩。境内峰峦蟠迥,溪壑交错,岩洞密布、努瀑飞奔。始载于中唐,开拓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景观以峰洞为最,素有无山不洞,无峰不奇之美誉。全境分东西洞、东屿、畴溪、顺溪与石城五大景区,有六十七峰、二十八岩、二十四洞、十三潭、八瀑九石之胜,雄奇、幽、秀兼备,移步换形,各擅胜场。尤以雄伟壮观的云关峰、奇妙秀丽的锦屏峰、锋锷刺天的神剑峰、映日成虹的梅雨瀑、一柱擎天的华表峰、峥嵘突兀的龙角峰为著。“秋色平分南北雁”,南雁九溪汇集,奔流入海,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尤其是从顺溪至东西洞景区15公里的溪流,可供游客乘坐竹筏饱览沿溪山水奇观与别具一格的畲乡风情,令人陶醉,留恋忘返。
雁荡山景区:
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北雁荡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荡山,简称雁山。明朝陈仁...
区号:0577
邮编:乐清市325600
位置:位于浙东南沿海的乐清市中、北部,与楠溪江风景区毗邻。
区划:隶属于温州下辖的县级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中心响岭头距温州市区80公里。
3、浙江自然环境特点?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浙江省低温、少雨的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提供充沛的水气,空气湿润,是浙江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雨季为过渡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雨甚多,冷暖变化亦大。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交替规律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同时,因濒临海洋,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浙江太阳年辐射量在 4000-4800mJ/m2 之间,较我国同纬度的内陆省份为多。全年日照时数在1100-2200h之间。平均气温在15.0-18.0 ℃之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7.4-2.2℃,极端最高气温33.0-42.9℃。
浙江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 之间,系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雨日 140-170天。一年之中,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丰富; 7月-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多晴冷天气。
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浙江冬季低温、寒潮,夏季高温、干旱,雨季洪涝,夏秋热带风暴和春夏季的冰雹等,均是浙江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浙江 年平均气温15~18℃, 极端最高气温33~43℃,极端最低气温-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大风、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初夏,浙江各地逐步进入汛期,俗称“梅雨”季节,暴雨、大暴雨出现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涝灾害;盛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浙江易出现晴热干燥天气,造成干旱现象;夏季是热带风暴影响浙江概率最大的时期。浙江夏季气候特点为 气温高、降水多、光照强、空气湿润,气象灾害频繁。 全省夏季平均气温 24~28℃,气温分布特点为中部地区向周边地区递减;各地降水量290~750毫米,东部山区降水量较多,如括苍山、雁荡山、四明山等,海岛和中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高温、雷暴、大风、 龙卷风 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秋季气候特点:初秋,浙江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 俗称“秋拉撒”;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浙江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多,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 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 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 冻害、 大风、大雪、大雾等。
4、雁荡山的气候?
2、特色餐饮
雁荡山八大名菜:鸡末香鱼、蟠龙戏珠、雁荡石蛙、土豆野味煲、美丽黄鱼、蛤蜊豆腐汤、碧绿虾仁、清真海蟹。在品尝海鲜美味的同时,应注意身体,尤其是北方的游客,切不可暴食。
到雁荡山,还不得不品尝一下它独特的传统风味小吃。许多游客畅游雁荡后都说:“观山景、尝小吃、品海鲜,其乐融融。”雁荡风味小吃讲究色香味,只要观其色、闻其香,顿使胃口大开,著名的有香螺、番薯粉丝汤、雁荡烙饼、米粉丝面、茴香五味豆腐干、绿豆面等。
3、特色活动
中雁荡山下的白石镇,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十大会市,历史久远。史书最早记载见清道光《乐清县志》:“白石市,在九都,三月初十”。相传早在宋末元初,集市就已形成。市日历时一周,农历三月初十为高峰期,规模宏大,万商云集,百业兴隆。三月初十,在清明节前后,春耕来临之际,历来购买锄、镰、犁、耙等各式农具,簟、镰箩、畚斗、等各种农家用具,是市日一大特色。集市中心场地“马道滩”,过去是一片面积约50亩的沙石滩,滩内棚架摊位星罗棋布,交易的商品、农副产品、山地货种类繁多。人们在市场上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必需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工业方面的产品和配件。现在,中心市场“马道滩”已建成一幢幢居民楼和商品,集市贸易分散在集镇各条街巷和空旷场地,见缝插针,拥挤不堪。据1988年不完全统计,仅三月初十1天,上市人数超20万人次,参加交易商店摊铺达1400余家,仅专卖服装、布料、针织品、鞋类的个体商贩逾1600人,其他工业品、手工业品、土特产等有1000多个品种。商品成交额近1000万元。客商除来自温州各县市外,还有从外省赶来参加。
4、门票介绍
灵峰景区:30元
灵岩景区:30元
大龙湫景区:30元
三折瀑景区:10元
雁湖景区:10元
方洞:20元
推荐行程
第一天:早上7:20杭州旅游集散中心集合,8:00经停五洲大酒店,乘车赴临海(约4小时),中餐后游览江南古长城、东湖景区,乘车赴温州雁荡山,晚餐后游览大名鼎鼎的灵峰梦幻夜景:情侣峰、犀牛望月、雄鹰敛翅、相思女等;晚上住雁荡山。
第二天、早餐后游览灵岩景区:钟鼓齐鸣、小龙湫、灵岩寺、空中飞渡表演等,灵峰日景,中餐后乘车返回杭州。
5、雁荡山的地形、气候、民俗、河湖、交通方面情况简介
雁荡山是浙江省AAAA级的旅游景点,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包括苍山支脉,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北雁荡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荡山,简称雁山。明朝陈仁锡据此题为“花村鸟山”,意指雁荡有村以花名,山以鸟名。雁荡开山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据记载,梁武帝大通元年,照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实为雁荡开山之始。
风景区内,山体构成多为流纹岩,富于垂直节理。它以其“峭拔险怪”、“不类他山”闻名于世。北宋沈括于公元1074年察访雁荡山时,曾对雁荡山的地形及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雁荡诸峰的成因:“当是为谷中大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据汉代地质考察,雁荡山在几千万年至一亿多年前原是火山地带。到了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它沉没在海中,岩体受到海水的侵蚀;又过了二千多万年,它逐渐露出海面;以后又遇冰川期,遭到冰川洪水的袭洗,岩体又进一步崩解和剥蚀,岩体裸露,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古时,“雁荡荒凉落海陬,舆图却在东南僻”,因地处险僻,交通阻塞,湮没累代。
南北朝刘宋初年(公元422--423),爱好山水诗人谢灵运为永嘉(今温州)太守,曾到雁荡筋竹涧游览,写有《从筋竹涧越岭溪行》诗一首。也有说他到过谢公岭而落了登山屐,后人为之建“落屐亭”,因而传为佳话。西域高僧诺讵那(十六罗汉中的第五尊者),因慕雁荡“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兴建寺院、弘扬佛教,最后在大龙湫观瀑坐化,世传为雁荡开山祖师。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画天下山川为两戒,就有“南戒尽于雁荡”之语,此前未有雁荡之称。至宋代,山亭寺院相继兴建,当时雁荡就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称,香客、游客因之大盛。迨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雁荡被辟为温(温州)台(台州)驿路必经之处,于是“贵游辐臻,梵刹增新”,更使它处于全盛阶段。相传当时的能仁寺就已“日食游客千余人”。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和崇祯五年(1632)年三次来游雁荡,先后写下了游记两篇。那时雁荡“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雁山“五珍”“雁茗、观音竹、香鱼、山乐宫、金星草”,在明朝朱谏的《雁山志》中已有记载。到了清朝,游客称盛,雁荡山的声誉就更加显著了。但雁荡成为广大人民的旅游胜地,却是在解放以后。尤其近十多年来,党和国 家十公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重新成立了雁荡山管理局,规划风景区的建设。近几年来修建了一些风景点、道路、饭店餐馆、商场、娱乐场所等,旅游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
雁荡山风景区东起方山,西至锯板岭,南到筋竹洞口,北止六坪山,风景面积约四百五十平方公里。依风景分布情况,全山分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三折瀑、显胜门、仙桥、羊角洞这样八个景区。东南部风景较集中,灵峰、灵岩和大龙湫,简称“二灵一龙”,是全山的风景中心,古时称为 “雁荡风景三绝”。雁荡风景,以奇驰名,它与黄山的峭,泰山的雄,庐山的伟,峨嵋的秀相媲美。雁荡的奇,主要是奇峰怪石,飞瀑幽洞。雁荡地居深广,风景繁多,全山计有102峰、103岩、29石、66洞、25瀑(包括4湫)、22嶂、22潭、20寺、12亭、11门4阙、9谷8坑、8岭9泉、11溪1涧等五百余处胜景。因此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后感叹道:“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瀑、潭、嶂最为奇观。奇峰怪石,悬崖叠嶂,崇耸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径,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若带如练。故康有为于1924年来雁荡山时,竟称:“雁荡山水雄伟奇特,甲于全球”。北雁荡面海背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天凉爽,6-9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C。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 1800亳升左右,以5至9月份降水量较多。春夏多雨雾,是看云海的好时机,也是观赏山花和飞瀑流泉的最佳季节。秋游雁荡,天高气爽,层峦叠嶂,一览无余,满山红叶,美不胜收。北雁荡山冬暖夏凉,气候调和,空气新鲜,泉水清澈,使人悦目快心,因此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避暑休养的佳境。这里的物质特产是“雁山五珍”即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芹、山乐官,雁茗荼色、香、味俱佳,早在明朝就被列为贡品。山乐官是一种形似金雀的珍贵鸟类。雁荡山的药材、水产与水果也很出名,游客除了品尝海鲜外,还可以购习诸如鱼鲞、虾干、海带、海菜等干货带回。风光秀丽的中雁荡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位于乐清白石镇,距城关9公里,距温州市区35公里,南靠瓯江、七里港。中雁荡山总面积84.54平方公里,分玉甑、西祭、三湖、东祭、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300多处景观。景区内峰湖相映,瀑潭相叠,岩洞相连,素以峰雄嶂险、洞幽寺古,瀑美湖秀,潭碧林翠著称,层峰起伏烟云绕,峭壁嵯峨冰雪残。尤其是白石、钟前、龙山湖,水碧山青,波平如镜,倒影重叠,湖上风生,空气洁净,水中鱼跃,林间鸟鸣,秀色可餐,在浙南诸风景区中确系罕见。
玉甑峰上,路从飞鸟头上过,人在白云深处行;八折瀑中一潭碧水浮明月,八折飞泉舞玉龙;钟前湖中鱼欢跃,玉屏嶂上龙鹰翔,奇峰异石,古洞灵幽,金石碑刻漫山坡。这种湖山如画,峰奇谷幽的景色,倾倒无数文人骚客,早在南朝就有“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的遗迹,宋朝的王十朋盛赞中雁荡山“千里湖山翠黛横,两溪 玉斗琮争”。中雁荡山人文景观亦极丰富,自宋进士李少和开山至今,揽胜者不绝,历代名人、学者、画家对此天然奇秀山景,称赞不已,留下许多诗篇画卷和摩崖题记。尤有白石镇“三月初十”盛大集市和端午节龙舟赛等浓厚乡土风情。南雁荡山风景区,位于平阳县西部,与北雁荡山遥遥相望。分东西洞、顺溪、东屿、畴溪、古城五大景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东西洞景区有始建于五代的观音洞寺院、唐代的仙姑沿道观、宋代的会文书院。儒释道三教荟萃,全国罕见。南雁荡山开发始于五代。宋室南巡后,这里人文蔚起,冠盖络绎不绝。历代骚人墨客慕名而来,近况、朱熹、张九成、王十朋、袁枚、孙依言等,都在此留下了诗文或墨绩。境内峰峦蟠迥,溪壑交错,岩洞密布、努瀑飞奔。始载于中唐,开拓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景观以峰洞为最,素有无山不洞,无峰不奇之美誉。全境分东西洞、东屿、畴溪、顺溪与石城五大景区,有六十七峰、二十八岩、二十四洞、十三潭、八瀑九石之胜,雄奇、幽、秀兼备,移步换形,各擅胜场。尤以雄伟壮观的云关峰、奇妙秀丽的锦屏峰、锋锷刺天的神剑峰、映日成虹的梅雨瀑、一柱擎天的华表峰、峥嵘突兀的龙角峰为著。“秋色平分南北雁”,南雁九溪汇集,奔流入海,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尤其是从顺溪至东西洞景区15公里的溪流,可供游客乘坐竹筏饱览沿溪山水奇观与别具一格的畲乡风情,令人陶醉,留恋忘返。
6、雁荡山旅游,不知道环境气候如何
天气很舒适(只要不下雨),一周时间太长,一般二、三天就行了。自己去(不跟团)那只要带钱。雁荡山是成熟旅游区,吃、住、行都很方便。
7、浙江温州气候怎样?
温州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7)浙江雁荡山全年气候扩展资料:
温州市野生动物资源尚未作过全面调查,习见野生动物属哺乳类的,山区有:野猪、獾、豪猪、云豹、金钱豹、毛冠鹿、黑鹿、獐、野山羊、青羊、金猫等。
鸟类最习见的有麻雀、鹰、隼、枭、喜鹊、画眉等留鸟,家燕、沙燕、豆雁、秋沙鸭、伯劳等候鸟。也有一些珍稀种类如黄腹角雉、白鹇。爬行类有龟、鳖等。
温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有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18种,矿产地32处,其中有基础储量的矿产11种,分别为钼、铅、锌、银、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高岭土、硫铁矿、石英闪长岩、钾钠长石等。
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其中明矾石(主要产地在苍南矾山镇)、叶蜡石(主要产地在泰顺仕阳镇)矿藏量巨大,素有“世界矾都”、“世界蜡都”之称。伊利石、花岗岩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及金属矿产中永嘉石染钼矿。
8、温州是什么气候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灾害频繁。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大气中的水汽是成云致雨,产生许多声声色色,千姿百态的云天现象的原因所在,我市有仅以温暖多雨著称,空气中水汽含量也极为丰富,年平均水汽压达18-19百帕,居全省首位,年平均相对湿80%左右,山区和海岛更大些,也是省相对湿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四)气候类型多样,天气灾害频繁
本市地形复杂,岛屿、海洋、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区样样多有,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多种经营以及交通、旅游、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但由于季风活动变化,使光、热、水在时间、究竟上分配不均,风云雨雪嬗变明显,台风、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阴雨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带来较大影响。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灾害频繁。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资源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大气中的水汽是成云致雨,产生许多声声色色,千姿百态的云天现象的原因所在,我市有仅以温暖多雨著称,空气中水汽含量也极为丰富,年平均水汽压达18-19百帕,居全省首位,年平均相对湿80%左右,山区和海岛更大些,也是省相对湿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四)气候类型多样,天气灾害频繁
本市地形复杂,岛屿、海洋、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区样样多有,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气候条件,有利发展多种经营以及交通、旅游、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但由于季风活动变化,使光、热、水在时间、究竟上分配不均,风云雨雪嬗变明显,台风、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阴雨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带来较大影响。
9、浙江的气候环境是什么样的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9)浙江雁荡山全年气候扩展资料
浙江的四季气候
一、春季: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二、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旱涝等。
三、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四、冬季,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