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的气候情况,冬季,雨季持续时间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江苏省地势平坦,介于30°46′~35°07′N之间,116°22′~121°55′E之间,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综合来看,江苏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由于江苏地处中纬度的海陆相过渡带和气候过渡带,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低纬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气象灾害频发,种类多、影响面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加之江苏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各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而且还会诱发其他衍生灾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省气候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学通常将候平均气温稳定≤10℃定义为冬季开始,稳定≥22℃为夏季开始,介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季。江苏省受季风影响,春秋较短,冬夏偏长,南北温差明显。春季平均起始时间为3月31日,平均长度为68天左右;夏季平均起始时间为6月7日,平均长度为104天;秋季平均起始时间为9月19日,平均长度为61天;冬季平均起始时间为11月19日,平均长度为134天。江苏的北部和南部在季节起止时间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一般淮北地区和苏南地区会相差一周左右的时间。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春秋两季的气候相对温和。
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全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单站年最多降水量出现在1991年兴化2080.8 mm,年最少降水量出现在1988年丰县,为352.0mm。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省雨水充沛,南北差异不大,年际变化小。
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一般在江淮梅雨开始之后的一周左右,我省淮北地区进入“淮北雨季”,此时往往是我省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的时段。
三、气候资源,优越丰富
气候资源主要指太阳能、风能、热量、水分等几方面的资源,这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条件。
太阳能体现在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上。江苏省太阳辐射年总量在4245~5017 MJ/m2,分布上为北多南少,淮北地区大部分在4700 MJ/m2以上,苏南地区大部分在4500 MJ/m2以下,最大值区在淮北的东北部地区,最小值区在太湖周围地区。季节分布是夏多冬少,春秋均匀。全省年日照时数在18l6~2503 h,其分布也是由北向南减少。
风能是重要的气候资源,在江苏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江苏省风能资源丰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0 m/s以上,年风能有效小时数可达6000 h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200 W/m2;其次是沿江(长江)、沿湖(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地区,也具有风能开发的潜能。
四、灾害频发,影响严重
江苏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广,是我国气象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省份之一。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强对流、洪涝、雷电等等。全省气象灾害四季均有发生:例如春季主要有低温阴雨,初夏有暴雨洪涝,盛夏有高温干旱、台风,秋季有大雾及连阴雨,冬季有低温冻害和寒潮等,并且这些气象灾害在全省各地都可能发生。
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对农、林、牧、渔、交通、工业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江苏省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交通运输繁忙,气象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类型的衍生灾害,例如交通拥堵、电网故障、疾病流行、农业病虫害发生等。
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江苏气候变化也比较非常明显,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气候变暖十分明显,例如1961年至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38℃,2006年和2007年为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两年,特别是冬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0℃的低温日数明显减少。二是气象灾害的发生有明显变化,例如暴雨、雷电、大雾、霾、洪涝等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有增加趋势;部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变化,例如近些年淮河流域易发生洪涝,部分地区的小雨日数在减少,大雨以上日数在增加等。三是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越来越重,涉及百姓生活、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等,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行业关注的热点。(来源:中国天气网)
2、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发展咋样
发展不错,近几年特别是化工,外来投资比较多~
3、江苏省滨海县在苏北怎么样
在苏北县城里还算不错 毕竟外出打工发财的多 几千万身价的现在滨海很多 我也是滨海的 有100多万人口 滨海港建成就是苏北最富有的县城勒
4、江苏省的一年四季气候怎样?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季节差异十分显着,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温和。春、秋短,冬、夏长,其中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季再次之,秋季最短。,
满意请采纳
5、江苏滨海县历史有多长?
滨海县,属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
在西汉末年,滨海县境西部就有人居住,从事渔樵和狩猎。时隶徐州刺史部临淮郡淮浦县。
隋唐时期属楚州山阳县,称海边新增之地。
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盐场天赐场已经建成,场区地跨黄河南北岸,纵横15公里左右,是时,为两淮和海州地区最大的盐场。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钦定建苇荡营,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隶苇荡右营。清雍正九年(1731)建阜宁县,县境为阜宁县东北境。
民国29年(1940)10月,黄克诚率部解放盐阜地区并划建东北行署。翌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以东北行署辖区建阜东县,隶盐阜行政公暑。
1949年11月,阜东(即现滨海县范围)、滨海(即现响水县范围)两县合并,以滨海县命名,隶盐城专员公署。1966年3月,滨海县划分为滨海、响水两县,废黄河、中山河以南地区仍称滨海县,属盐城专区。1983年盐城实行市管县,滨海县隶盐城市。[2]
位于北纬33°43’~34°23’,东经119°37’~120°20’之间,江苏省东北缘、北依废黄河、西枕204国道,江苏沿海高速贯穿南北,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5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47公里。
滨海县因东濒黄海而得名。其中陆地面积1667.4平方公里,占88.69%;水域面积106平方公里,占5.64%;滩涂面积106.6平方公里,占5.67%。耕地面积7.73万公顷,有12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滨海县行政区划设五汛、蔡桥、正红、通榆、天场、东坎、八巨、八滩、陈涛、滨海港、滨淮、界牌12个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及滨海港经济区。[1]
滨海县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是中国著名的何首乌之乡,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林业生产大县,草柳编织大县,也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
6、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气候
滨海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在地理区域上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划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223天,常年风向北北东风为主,东北、东南风次之;历年平均风速4.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有史以来,未发现台风中心经过,只受外围影响;常年年平均气温14.1℃,历史上最高39℃,最低-17℃,冬季平均封冻期为12天,日照2236.3小时。滨海县内主要航道极少封冻,海面上没有结过冰;历年平均降雨量为942.6毫米,最大为1371.9毫米,最少535.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天左右,多集中在夏季;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历年平均雾天为23天,连续4个小时以上有9天。
7、请教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的历史沿革
基本概况 滨海,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日本隔海相望,南距盐城8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07万。 滨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国前先后有一大批革命家,艺术家在此留下足迹。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一批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尤以书法艺术享誉海内外,是江苏省唯一“书法之县”。 滨海,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何首乌之乡,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林业生产大县,草柳编织大县;工业蓬勃兴起,已形成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一批支柱产业;三产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人气兴旺,建立了多种门类的服务体系。 滨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使滨海融入了上海经济圈。境内204国道,省道陈李公路,海堤公路与宁靖盐,京沪,宁连高速及已动工兴建的沿海高速联成一体,成为盐城市乃至苏北交通最发达的县份之一。通榆运河南接长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苏北灌溉总渠贯穿境内并西接京杭运河,滨海港已成为国家二类开放港口,是苏北沿海建10-20万吨码头的理想选址;盐城和连云港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大连,沈阳,厦门等城市航线,形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运输体系。 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科技在全县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越来越高。1998年,全县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4项,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全县共筹集科技开发资金9800万元,组织开发科技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0项、市级15项、县级32项。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年末拥有各类科技人员近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448人,中级职称3993人。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缘、盐城中东北部,西南与阜宁县相连。西与涟水县接壤,南襟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县毗邻,北依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县相望,西枕204国道,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地理坐标:北纬33°43’-34°23’,东经119°37’-120°20’。 东西最大直线距离55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47公里。 全境188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67.4平方公里,占88.69%;水域面积106平方公里,占5.64%;滩涂面积106.6平方公里,占5.67%。 滨海县属淮河流域下游,主要水源除自然降水外,还有江、淮、里下河等水系可补充。大量的地下水正待开采,淡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河流有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排水渠、南、中、北八滩渠以及通济河、张家河、通榆大运河、中山河和翻身河等,这些河流相互沟通,可引调供水量达162立方米/秒,利用河槽调蓄淡水能力可达1.7亿立方米/Y,地下水年开采量可达900万立方米。 滨海县在地理区域上划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无霜期223天,常年风向北北东风为主,东北、东南风次之;历年平均风速4.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有史以来,未发现台风中心经过,只受外围影响;气温平均为13.7℃,历史上最高39℃,最低-17℃,冬季平均封冻期为12天。 县内主要航道极少封冻,海面上没有结过冰;历年平均降雨量为942.6毫米,最大为1371.9毫米,最少535.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0天左右,多集中在夏季;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历年平均雾天为23天,连续4个小时以上有9天。 全县海岸线长44.6公里,滩涂面积106平方公里,盐滩6000公顷。滩涂和沿海盛产鲈鱼、鳗鱼、铜蟹、对虾等名贵海产品和文蛤、蟛蜞等贝类,沼泽地有鸥、大雁、丹顶鹤等稀禽栖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早在西汉未年,县境西部就有人居住,从事渔樵和狩猎。时隶徐州刺史部临淮郡淮浦县,隋唐时期属楚州山阳县,称海边新增之地。南宋嘉定七年(1214)著名盐场天赐场已经建成,场区地跨黄河南北岸,纵横15公里左右,是时,为两淮和海州地区最大的盐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钦定建苇荡营,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隶苇荡右营。清雍正九年(1731)建阜宁县,现县境为阜宁县东北境。 民国29年(1940)10月,黄克诚率部解放盐阜地区并划建东北行署。翌年9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以东北行暑辖区建阜东县,隶盐阜行政公暑。 1949年11月,阜东、滨海(即现响水县)两县合并,以滨海县命名,隶盐城专员公署。1966年3月,滨海县划分为滨海、响水两县,废黄河、中山河以南地区仍称滨海县,属盐城专区。1983年盐城实行市管县,滨海县隶盐城市。 滨海名人 仇和 王荣 顾正红 庞学勤 李敦甫 曲方桓 汤乃涛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 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发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土产特产 柳制品 早在明朝朱元璋年间,本镇农家女编织针线匾、首筛梳妆篮、闺绣服饰提箱等,无毒无味,洁白如银,做工精细,纹路清晰,手感光滑,造型美观,远销苏杭。 小花生 界牌镇小花生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年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优质沙壤土使其具有独特的口味,一直远负盛名。 老顾香肠 香肠是界牌镇春风食品有限公司在省农科院食品研究所指导下,采用现代工艺和滨海传统配方精制而成,风味独特,已连续两年在省农博会上获奖。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工业经济;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24.7%,其中,定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2亿元、销售收入22.8亿元、利税1.7亿元,分别增长35.4%、44.3%、80.3%。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华宝公司、震洲粮油公司跻身全市工业企业二十强。 农村经济;继续深入开展“人人走出门,家家忙调整,户户搞庭园”活动,组织实施3.33万公顷“双低”优质油菜和林业“115”工程,在全省林业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粮经比例达55∶45。新发展农民经纪人4000人,总数达3.2万人。 第三产业;全年兴办各类市场9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增长1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76亿元,比年初净增5.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12亿元,比年初净增3.53亿元。 民营经济;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345家、个体工商户2123户,累计注册资本达3.39亿元,新增从业人员8000人。入库税收1.44亿元,增长40.5%,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达77.6%。 外向型经济;全年完成自营出口339万美元,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530万美元,增长99.3%;外经合作营业额1011万美元,增长101.8%。全年共引进县外工业资金25.7亿元,实施固定资产投资500~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22项、1000~5000万元161项、5000万元以上20项,其中,亿元以上4项。 城市建设;全年完成县城建设投入8.5亿元,新建房屋40万平方米,铺设市政道路4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5万平方米。成功举办2003年江苏滨海首届城建招商洽谈会,签订合作项目19项,总投资达11亿元。县城出让国有土地79万平方米,获得出让收益1.9亿元。继续深入开展“做美环境,出新城市形象”活动,组织实施“万株大树进县城”工程,美化、绿化、亮化了县城主干道和城市节点。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滨海县因东濒黄海而得名。位于盐城市东北部,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3万公顷,海岸线44.6公里,有108万人口。 滨海县 区号:0515 身份证号:320922 邮编:224500 县人民政府驻东坎镇 2004年底辖10个镇、5个乡。 东坎镇 面积169.75平方千米,人口221049人。 五汛镇 面积152.67平方千米,人口 81562人。 蔡桥镇 面积 92.12平方千米,人口 53837人。 正红镇 面积145.00平方千米,人口100682人。 通榆镇 面积 56.00平方千米,人口 38821人。 界牌镇 面积121.94平方千米,人口 72357人。 八巨镇 面积 68.93平方千米,人口 47731人。 八滩镇 面积111.85平方千米,人口 77620人。 滨海港镇 面积138.00平方千米,人口 75971人。 滨淮镇 面积134.55平方千米,人口 70684人。 天场乡 面积 81.50平方千米,人口 43792人。 大套乡 面积 63.41平方千米,人口 42654人。 陈涛乡 面积110.91平方千米,人口 64253人。 振东乡 面积104.00平方千米,人口 54629人。 樊集乡 面积 66.77平方千米,人口 32877人。 2003年行政区划一览 东坎镇 辖:24个居委会(新建、三里、坎东、东园、蔬菜、新农、坎北、孟杨、阜东、阜中、阜康居、四八、红卫、红星、新民、中市、公园、坎西、团结、城南、路西、花园、越河、坎南);26个村委会(友好、阜中、三友、东三、桃李、三烈、沙埔、头层、沿淮、兴庄、广垛、盘洋、环城、沙庄、新安、会农、二坎、益礼、中山河、西坎、响坎、吕滩、长法、肖港、果王、北荡)。 五汛镇 辖:2个居委会(弘正、北坍);29个村委会(双龙、三洼、坍东、莫湾、通济、团洼、汛北、青龙、前进、渠南、四份、张圩、推虾、汇川、路建、汛南、向阳、泥螺、汛东、三顷、五汛、五七、汛西、范场、郁庄、马营、大众、四汛、港浜)。 蔡桥镇 辖:2个居委会(蔡桥、当尖);15个村委会(官尖、德胜、木港、东滩、三岔、新民、洼东、大洼、永裕、新沙、良洼、四层、大汛港、二联中、十四顷)。 正红镇 辖:2个居委会(复兴、獐沟);29个村委会(新丰、正红、仁前、大尖、大港、贺君、大滩、蔡河、南尖、红纲、小尖、虹桥、吴王、昧洋、李元、旧河、上旧、尹桥、陈铸、黄浦、陈圩、四渡、朱集、陈坍、仁杰、联盟、射北、栾滩、篆河)。 通榆镇 辖:2个居委会(通榆、桥南);9个村委会刘簖、三元、阜坎、腰庄、周舍、西沙、舀港、三埝、万岗)。 界牌镇 辖:1个居委会(陆集);30个村委会(周庄、官庄、冯庄、界牌、淮南、众兴、条河、华林、冲边、三坝、大于庄、许家圩、吉港、双龙港、镇南、双巨、新巨、兴和、淮河、竹林)。 八巨镇 辖:1个居委会(八巨镇);11个村委会王庄、永余、巨峰、前案、巨星、东港、案东、合成、前冲、华新、玉民)。 八滩镇 辖:2个居委会(老街、新街);20个村委会(界山、河岸、粮西、幸福、粮东、黎明、卫东、宋尖、东兴、隆兴、八滩、东进、岔河、裕民、胜利、新南、新港、新胜、新北、西洼)。 海港镇 辖:21个村委会(陶湾村、首乌、沿渠、三港、双堆、大尧、小街、双港、友爱、大淤尖、翻身河、六合庄、黄海、淮民、裕众、双裕、联合、东杨庄、后堆、三洪、友谊)。 滨淮镇 辖:1个居委会(新岭);17个村委会(沈滩、建西、东滨、合新、建东、双舍、河西、双树、硝场、公裕、长兴、建民、新垦、头罾、东罾、新生、玉华)。 天场乡 辖:14个村委会(天场、天沟、绿杨、海关、秦桥、陈老、徐丹、陶河、马套、海丰、杨庄、荡东、秉义、潘吉岗)。 大套乡 辖:13个村委会(关南、大关、育才、辛荡、岭山、大套、同心、浦岗、永华、洪林、陈李、夹堆、套稍)。 陈涛乡 辖:19个村委会(条洋、丁墩、长吉、六联、七层、五层、辛庄、郭集、吉龙、新联、陈涛、友联、新滩、屋基、友渔、七项、盐路、樊圩河、后三层)。 振东乡 辖:15个村委会振东、干河、合心、滨东、滨兴、新东、头庄、龙潭港、侉二、板桥、陈港、木楼、老堆、洋口、扁担港)。 樊集乡 辖:11个村委会玉龙、樊集、陆塘、新圩、康庄、山星、梁港、倪滩、城门、临淮、双建)。 滨淮农场委会 辖:滨淮农场委会、头罾盐场委会、场直、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四分场、五分场、六分场。 新滩盐场 辖:场直、头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