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闽东南地区什么气候

闽东南地区什么气候

发布时间:2020-10-25 00:03:21

1、闽东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原因

生活燃料不足,乱砍滥伐,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福建是属于华东还是华南?(地理、气候)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
所以福建属于华南。
地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线总长6128公里,其中大陆线3752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大小岛屿1546个,占全国1/6;拥有泉州湾、厦门湾、福州湾、兴化湾、湄州湾、沙埕港、三都澳,东山湾等众多天然深水港湾。

气候:
全年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日照正常,气象灾害偏轻,气候年景正常。冬季气温、降水正常,1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阴冷天气,西部、北部的部分县(市)先后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输送和通讯等行业造成较严重的灾害;春季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局部地区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雨季5月5日开始,6月29日结束,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其中6月12~13日,中南部地区先后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闽南部分县(市)出现特大暴雨,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夏季气温、降水正常,7月23~27日和8月13~21日,两次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8℃的较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秋季气温显著偏高、降水正常,其中9月气温异常偏高,创1961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年平均气温19.7℃,偏高0.4℃,属偏高。冬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0.8℃,与常年持平,属正常;春季(3~4月)平均气温为17.4℃,较常年偏高1.2℃,属偏高;雨季(5~6月)平均气温为24.2℃,较常年偏高0.2℃,属正常;夏季(7~9月)平均气温为27.8℃,较常年偏高0.9℃,属异常偏高;秋季(10~11月)平均气温为19.7℃,较常年偏高1.0℃,属偏高。 年降水量为1504.2毫米,偏少107.5毫米,约1成,属正常略偏少。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98.8毫米,较常年偏多5.2毫米,属正常;春季平均降水量为248.5毫米,较常年偏少114.8毫米,属偏少;雨季平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较常年偏多10.8毫米,属正常;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53.3毫米,较常年偏少3.4毫米,属正常;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51.6毫米,较常年偏多46.1毫米,属偏多。全年汛情特点是降雨量正常偏少,降雨场次偏少;洪水场次少、量级小,主要江河干流均为一般洪水。登陆或影响的台风个数偏多,影响时间偏早,登陆时间相对集中。

3、福建闽西南地区的地形

福建
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周代以后,这方水土的名称历经变易。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才开始出现福建。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中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汉代许慎所作的字典《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定义闽人是崇蛇的族群;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闽”字的写法,而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解释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但此解释并未得到史学界的证实。
除“闽”之外,福建还有过“七闽”、“八闽”之别称,现习惯称“八闽”。“七闽”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闽”起初是专指周朝时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为图腾的闽族后裔部落,如唐代的贾公彦所作的《周礼疏》中说:“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后来演变成泛指福建。
所谓“八闽”,是因为宋朝时称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六个州及邵武、兴化二个军,共计有八个同级行政的机构,因而得名。
闽东
闽东,指福建东部闽江中下游及东北部山区的广大区域,临台湾海峡和东海,行政上包括福州和宁德。其中福州五区八县和宁德的古田、屏南两县通行福州话,宁德的其他县市多通行福安话。此外中华民国政府统治的连江县(马祖列岛)亦属于闽东。
闽中
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三明市市区辖梅列、三元两区,包括永安市、尤溪、大田、明溪、清流、宁化、沙县、泰宁、将乐、建宁9县。大田通行闽南方言,三明、永安、沙县通行闽中方言,宁化、清流通行闽西客家方言,泰宁、将乐、建宁、明溪通行闽赣方言,尤溪则通行闽东方言,而非闽南方言。莆田市包括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秀屿区、涵江区。
闽南
闽南,指福建南部九龙江、晋江流域的区域,临台湾海峡,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经济较为发达,故又有闽南金三角之称。此外,中华民国政府统治的金门县亦属于闽南。
闽南地区为著名侨乡,漳、泉两地移民,又称河洛人,是大多数海外华人和台湾河洛人的祖籍地。通行河洛语。
西部毗邻闽西地方,与客家地区过渡,亦有客家话分布点,如:诏安县秀篆、官陂、葛霞、太平、红星等乡镇、云霄县、南靖县、平和县的部分地区,本地区的客家人亦有人移民到台湾。
闽北
闽北,指福建北部的闽江上游地区,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侧、戴云山脉西北侧。行政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南平地区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区;东靠宁德市、西对江西省上饶市和鹰潭市、南挨三明市、北临浙江省丽水市。是海外华人的祖籍地,通行闽北语。
闽西
闽西古代指福建最西端的州郡汀州,除龙岩城区和漳平外,其余各县均为客住县,偶有山客,即畲族,系客家四州之一,此地也为移民台湾、南洋、四川等地之客家祖籍地之一,以武平县刘光第,永定县吴伯雄等为代表。现在则指福建最西边的地市龙岩市。永定土楼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4、为什么闽江口到厦门湾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积温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造成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闽江口 是闽江的下游地区在福州市境内,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鹫峰、戴云两山脉斜切南北,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

5、我国香蕉的分布区域在哪?

我国的香蕉栽培主要分布于北纬30°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区有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其生产各具特色。

1.广东产区。它是全国香蕉生产的最主要产区,其特点是:①面积大,产量高。全省蕉园面积为2.2万亩,占全国蕉园总面积的27.85%,位居全国第二;产量为269.8万担,占全国总产量66.5%,居全国之首位。香蕉的单位产量也较高,平均亩产约12263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2倍;②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在公元前111年的汉代,香蕉种植面积已有一定数量,品质也相当好。但是,从历史文献看,自汉代至元代的1500年间,生产发展很缓慢,只有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促使香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以东莞、番禺、中山、顺德、南海、宝安、增城和三水等八县为主的香蕉生产基地。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广东这个古老的香蕉生产基地焕发了青春,生产持续发展(表3-4)。

表3-4广东省历年香蕉生产发展变化情况

从表3-4可以看出,若以1982年与1949年相比,全省香蕉产量增长2.7倍;③产区较集中。广东的香蕉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潮汕地区、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其中,珠江三角洲是全省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省85%,尤以东莞、中山、番禺、增城等四县最为集中,产量约占全省总产的75%。

2.广西产区。它历来是我国香蕉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1980年蕉园面积达1.7万亩,占全国总面积21.5%,产量71.2万担,占全国总产量的17.6%,仅次于广东省而居全国第二位。广西香蕉栽培的重要特点是,分布范围广泛,但因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及适应能力不同,因而在地区分布上也有一定差异。大蕉抗寒能力及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极广,几乎全区各县均有种植。抗寒能力较弱的香蕉、龙牙蕉、西贡蕉的经济栽培区在梧州柳州河池一线以南地区,其中,香蕉主要分布在邕宁、武鸣、钦州、浦北等地区,西贡蕉则主要分布于桂西南的宁明、龙州、崇左、上思一带。然而,由于肥料不足,管理粗放,不少香蕉树处于靠天收果,因而单位产量低于广东省。

3.福建产区。香蕉栽种面积占全国的15.19%,产量占全国11.5%,分别居全国香蕉生产的第四位和第三位。主要品种有天宝蕉、美蕉、紫蕉、粉蕉等。解放后,福建省的香蕉生产布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①历史上,香蕉大部分栽种在沿河冲积平原上。解放后,为了减少与粮争地,合理利用土地,蕉园逐步向15-20°的坡地发展;②布局上由集中走向相对分散之势。解放前,全省约有97%的蕉园集中于闽东南地区,特别是龙溪地区更为集中,香蕉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5%和90%。解放以来,随着香蕉生产的发展,使龙溪地区的香蕉生产在全省中占有的比重趋于下降。相反,晋江、莆田两地区则显著提高。并且,还新建立了福州、厦门两个新产区。

4.云南产区。1980年,全省蕉园面积为2.7万亩,占全国蕉园总面积的34.17%,位于全国第一位。但是,产量仅占全国总产的2.94%,商品率约80%。蕉园大多为零星或小片种植,连片经营的专门化蕉园呈分散状态,以小片经营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商品量少,商品率低,一般只有70-80%。主要产蕉县有元阳、金平、红河、河口、新平、元江及个旧等。

5.贵州产区。香蕉的数量不多,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1.27和1.49%,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的罗甸、册甸、兴义等县。

此外,我国的宝岛台湾省的香蕉生产也极其发达,1980年栽培面积为13.5万亩,产量达428万担,占果树生产的首位。在台湾岛,香蕉的栽培十分普遍,几乎各地均有种植,其中,以大甲溪以南的中南部地区为主要产区。特别是高雄和台中两地区,是全省香蕉生产的最大集中产区。台湾生产的香蕉主要供外销,高雄港是出口的集中地。由于台湾栽培的香蕉是供出口的,因而香蕉生产的兴衰,深受国际市场的制约,波动起伏较大。

6、闽南金三角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闽南金三角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①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暖热、雨量充沛。
②丘陵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7、闽东南地区有哪些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1月26日,国务院批准福建省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由原来的11个县(区)增加至30个县(区),使福建省形成了北起福州市,南延至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市的沿海连片经济开放区新格局。
满意请采纳!

8、沿海地区什么时候开放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三日)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9、荔枝种植分布在中国什么地方?

中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内,广东栽培最多,福建和广西次之,四川、云南、贵州及台湾等省也有少量栽培。

荔枝树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气温在-2至-4℃又会遭受冻害;开花期天气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气干热或强劲北风均不利开花授粉。花果期遇到不利的灾害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失收。

荔枝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C、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荔枝具有健脾健体、调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体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气疼痛等症状。

(9)闽东南地区什么气候扩展资料:

荔枝生长要求:

1.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年荔枝树根少且浅,受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大,在土壤干旱,大气干燥的条件下,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季防止植穴积水,下沉植株宜适当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长。

2.除草:荔枝菌根好气,除草、松土有助于土壤疏松通气,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幼龄树可结合间作物的管理进行除草松土。夏秋季高温多雨,杂草生长快,土壤也易板结,除草松土次数宜多;冬春气温低,干旱,杂草生长慢,除草松土次数较少。

3.覆盖:荔枝园的土壤覆盖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盖于‘树盘’,作业时忌将覆盖物紧靠树干,以防白蚁等危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荔枝

10、福建省哪个地区冬季气温最高?

福建省东南地区冬季气温最高。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

与闽东南地区什么气候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