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百科 > 气候变化影响水生态

气候变化影响水生态

发布时间:2020-11-03 07:33:51

1、Ⅰ、由于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Ⅰ(1)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有机碳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碳固定下来.
(2)由表中数据可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中储存的碳最多,这样有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
(3)与热带森林相比,北方森林虽然植被碳储量较小,但土壤中碳储量较高原因是北方气温低,土壤微生物代谢能力弱,分解有机物少.
Ⅱ(1)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乌鱼的药用意义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由题干信息可知,乌鱼与泥鳅之间是捕食关系,二者是两个物种,存在着生殖隔离.
(2)水蚤和泥鳅之间不仅是捕食关系,还存在竞争关系.
(3)小球藻吸收多氯联苯,进入乌鱼体内的途径:

故答案为:
Ⅰ(1)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能将大量的碳储存在土壤中,有利于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3)北方气温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
Ⅱ(1)直接    生殖隔离
(2)捕食和竞争
(3)

2、温室效应会对水循环有影响吗?为什么

温室效应径流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P4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06-0231-02
一、前言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太阳辐射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强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导致大气中的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的浓度在明显升高,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风暴增多等全球性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暖,必然从多方面影响河流,其中包括径流量、水土流失、河流生态系统等等。本文将尝试概括介绍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二、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对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河流径流量:

降水。降水是一切水资源的总来源。气温升高将使水文循环更加强烈,导致更多的蒸发和降水,引起某些地区严重的干旱和暴雨。

蒸发。一般认为,若假设其它条件没有太大的变化,气温升高将导致区域潜在蒸发增加,而实际蒸发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气温升幅越大,蒸发增幅越大。

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将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而改变现有的时空分布规律。

当温度升高时,无论夏季或冬季,也无论降水量增加或减少,土壤含水量都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其最大减少值出现在夏季。

冰川。未来全球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高寒山区冰川萎缩,以冰川补给为主的河川径流也将随之逐渐减少。

气候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的定性猜测及定量评价,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为进行大范围甚至全球尺度上的研究,宏观的水文模型与GCMs输出结果的连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游松财等,利用间分辨率为月;空间分辨率是0.5×0.5经纬度网格。采用IPCC的数据中心的7个GCMs的输出结果和CCSR/NIES,依据流域单元边界,累加流域内各网格点的地表径流获取各流域内的地表径流平均值。得出黄河和长江流域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地表径流变化:①黄河流域的地表径流将增加。②长江上游四川段的夏季径流增加,春季径流减少,但全年总趋势是增加;全年大部分时间,长江中游的上段的径流是增加的;长江下游的夏季及秋季径流将减少,然而春季的径流将显著增加。

另外,游松财等还认为,中国的地表径流是增加的。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及华南地区径流是增加的。各个不同的GCMs输出的结果所显示的未来中国地表径流的变化的趋势也不尽相同。

西南诸河流域、西北内陆河流域、黑龙江流域、鸭绿江流域、图门江流域、辽河及辽东半岛诸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滦河流域、淮河流域等的地表径流将增加。福建、浙江及台湾的夏季径流稍微减少,但春季径流大幅度增加。珠江、广东及广西的沿海河流及海南岛的径流总体趋势是增加,但是基于有些气候情景模拟的结果显示这些地区的夏季径流将减少。

三、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根据降雨——径流、侵蚀的相关性分析,水土流失和径流量、降雨、植被密切相关。径流量增大将引起地表和细沟中水流的剪应力增大,从而增强水流对土壤分散力和对泥沙的输移力。增大径流量和径流率,其它条件不变,土壤流失量将增大。随着降雨的增加,溅蚀和沟间侵蚀量也增大。引起径流和土壤流失灵敏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植被量的不同。

全球变暖会导致未来的水循环更加剧烈,暴雨和干旱天气增加。暴雨的频率增加,将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加剧。水文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的半干旱地区,若降雨量增加10%,蒸发量增加4%,则地面径流量增加18%。对于干旱地区,在给定的上述降雨量和蒸发量条件下,地面径流量将增加30~50%,从而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根据未来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猜测,华北、西北地区夏季明显增温,土壤含水量将减少,而黄河径流将增加,因此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极为不利,有可能加速河道淤积。而长江上游夏季径流增加也可能加剧水土流失程度。另外,假如未来10~20年间全球平均温度若上升2℃,将导致10~15%的永久冻土融化,从而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程度。

四、全球气候变化对河流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无疑会改变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生存在其中的生物。淡水水体的平均温度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而升高,使冬季的冰冻期缩短,夏季的最高水温上升,直接影响整个淡水生态系统。一般淡水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生长繁殖、种群结构和地理分布,非凡是个体的早期发育,都受到温度的制约。另外,一些冷水鱼类,在其正常的性发育过程中需要较低的温度。冬季温度的升高无疑会降低其繁殖率。

绝大多数的水生生物需要氧进行呼吸,缺氧可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水温升高会使水中氧气溶解量下降,有机体的呼吸强度增强。两者叠加作用使水体缺氧更加严重,对水生生物造成极大伤害。

温度的变化还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形态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从而改变生物群落的边界。水温升高势必使一些喜高温的生物数量增加,而适应低温生活的生物数量减少,以致群落优势种发生演替,并改变了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

五、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建议

1.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解决干旱地区供水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宝贵的雨水资源,加强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做好“北水南调”、“西水东调”工程,以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供需矛盾。

2.保护生态环境,多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气候

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可以减小洪水的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蓄水量,林地土壤蓄水量通过转换,增加枯水季节的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资源,并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创建节水型城市与工农业系统

应提高全民的资源价值观念,通过立法、行政、经济等措施使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修建保水梯田,发展径流农业、雨养农业,是利用雨水解决缺水的一种途径。应广泛研究和推广抗旱和节水保水技术,提高降水利用率,使之增加自然水循环的降水能力。

4.加强水环境治理

河流水质受流速、流量及混浊度的影响,对于干旱区水量少的季节性河流,河流水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流量减少和季节变换将波及鱼类及水生生态系统;半干旱区的常年流水河流也可能因干旱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向季节性河流转变。故应大力进行加速污水治理,使其资源化。

5.加强气象服务工作,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抗御能力

目前气候变化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中、短期天气预告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科学地利用这些成果、结果,将给水库的存蓄、排放,水利工程的选址、布局,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起很大的指导作用。

3、保护动物的意义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B.水资源短缺、海

A、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正确;
B、水资源短缺、海洋污染属于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
C、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
D、有害生物增加、转基因生物增多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
故选:D.

5、全球变化对水生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将引起水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碳动力变化)、水生食物网结构、动态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初级和次级生产力的显著变化,影响水生哺乳动物和水禽的分布范围、分布型、栖息地质量和数量。
未来永久冻土融化的增加将使营养物、沉积物和水生系统的 碳负荷增加,对淡水的化学成分产生正负作用。营养物和碳富集将促进营养物循环和生产力提高,改变含碳痕量气体的形成和消耗。因此,作为碳汇或源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状态将发生改变。气候变化对北极大部分地区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也具有显著影响,影响和响应的大小、程度和持续时间将随系统和位点而异。对水生哺乳动物和水禽的影响包括迁徒路径和时间改变,由于疾病和寄生虫感染而可能使死亡率升高、生长和生产力下降,以及或许发生栖息地适合性和可获得时间变化。

6、全球变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增加明显,增加值为5%-20%。20世纪90年代是继50年代后,长江流域性洪水灾害高发的10年。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对长江流域725个县洪水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3的地区是洪水灾害高脆弱性地区。按照1998年社会经济状况,若遭遇1954年型、1991年型、1996年型和1998年型的洪水时,洪水灾害造成的可能损失分别为589、55、70和196亿美元。气候模拟预测表明,21世纪长江流域地区的增温可能达到2.7℃,导致降水可能增加10%,径流可能增加37%。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透水面积增大和单位经济价值升高的共同影响下,长江流域发生相当于1870年、1954年和1998年的千年、百年和20年一遇洪水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可能发生超过上述频率的特大洪水。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20~40毫米,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20~60毫米。三是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造成了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春季物候期提前等。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农牧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农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春季物候期提前了2~4天。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适应性措施,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二是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将发生改变。三是农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四是潜在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面积减少。气候变暖后,草原区干旱出现的概率增大,持续时间加长,土壤肥力进一步降低,初级生产力下降。五是气候变暖对畜牧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某些家畜疾病的发病率可能提高。
(二)对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50年中国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西藏冻土最大减薄了4~5米。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森林类型的分布北移。从南向北分布的各种类型森林向北推进,山地森林垂直带谱向上移动,主要造林树种将北移和上移,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可能缩小。二是森林生产力和产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森林生产力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将增加1%~2%,暖温带增加2%左右,温带增加5%~6%,寒温带增加10%左右。三是森林火灾及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四是内陆湖泊和湿地加速萎缩。少数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高山、高原湖泊最终将缩小。五是冰川与冻土面积将加速减少。到2050年,预计西部冰川面积将减少27%左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六是积雪量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减少,且年际变率显著增大。七是将对物种多样性造成威胁,可能对大熊猫、滇金丝猴、藏羚羊和秃杉等产生较大影响。
(三)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近40年来中国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多呈下降趋势,北方干旱、南方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频繁发生。中国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为海河、滦河流域,其次为淮河、黄河流域,而整个内陆河地区由于干旱少雨非常脆弱。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水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未来50~100年,全国多年平均径流量在北方的宁夏、甘肃等部分省(区)可能明显减少,在南方的湖北、湖南等部分省份可能显著增加,这表明气候变化将可能增加中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二是未来50~100年,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宁夏、甘肃等省(区)的人均水资源短缺矛盾可能加剧。三是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情况下,未来50~100年,全国大部分省份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大。
(四)对海岸带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有加速趋势,并造成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未来气候变化将对中国的海平面及海岸带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是中国沿岸海平面仍将继续上升。二是发生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概率增大,造成海岸侵蚀及致灾程度加重。三是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损害程度也将加大.
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健康,而且影响当今人类的生存条件及未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根据近10年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科研成果,分析研究了气候变暖对非病原性疾病的影响.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助长病原性媒介疾病的传播,可能激活某些新病毒,增加疟疾等疾病,助长SARS、禽流感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对策建议.
近年来,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已受到全球科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全球变暖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初步研究了全球变暖对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气CO2含量加倍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暴雨频度和洪涝风险增加,西北干旱趋势仍将延续;森林火灾、台风、滑坡与泥石泫灾害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增加,范围扩大。同时,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
当前学术界在对示例全球变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 估计中存在乐观倾向。这次以变幅大、速度快为特点的人为的气候变化,决定了它对人类社会弊多利少。既然承认它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又如何会对农业生产有利?一个地区气候的改善,并不同时带来社会因素的改善;不能期待一个原先缺粮区能很快自给有余,取代原有产粮区。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减缓和控制气候变暖必须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协调和规划。《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是全球治理的开端。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暖的可能趋势以及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阐述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控制全球变暖的技术和方法。强调了碳税在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分析气候变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受全球变暖油价飙升影响 美国积极发展再生能源 废纸、厨余、残渣……你能想象这些我们每天丢弃的肮脏垃圾,可能成为发展洁净电能的重要原料吗?
在美国洛杉矶北部45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垃圾埋置场,里面堆满着被机器压扁的废物,但完全闻不到令人难受的恶臭味。该埋置场上有辆巨型的垃圾捣碎机将管子钻入垃圾丛中,正在抽出垃圾腐烂时所产生的甲烷。这些甲烷气体经处理后可转化成电力,足以满足加利福尼亚州南部2500户家庭的需求。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报道,全球人类每年丢掉160亿公吨重垃圾,相等于每人250公斤,曾经毫不起眼的垃圾,现在却被视为是最具潜能的洁净燃料来源。
随着气候暖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加上原油及天然气体的价格不断飙升,越来越多公司开始转向以甲烷作为家庭与汽车用电的来源。
甲烷气体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虽然是二氧化碳的21倍,但是,燃烧甲烷发电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原本释放的甲烷对环境的破坏来得低。
在美国,不少大型垃圾处理公司正迅速扩展其垃圾埋置场,展开“化垃圾为能源”计划,一些公司也着手研发这方面的最新技术。
美国联合废品工业再生能源部的高级署长诺伊拉说:“我们可以将(垃圾)资源转为真实的经济价值,这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收入。”
诺伊拉说,每个垃圾埋置场的平均发电量约5兆瓦,相当于4000户家庭所需的电力。
废物处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也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4亿美元建设额外60个可发电的垃圾埋置场。
由垃圾所产生的甲烷也称为沼气,不少欧洲国家如德国及英国早已使用沼气来发电。在英国,垃圾埋置场的沼气占全国再生能源的25%,为9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
不过,一些环境专家并不认同化垃圾为能源是个可持续性的方法。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的再生能源政策署长格林指出,人们无法永远将垃圾埋置场的沼气转成电源,反而应该更努力减少垃圾,才是对环境有益。
格林说:“人们在鼓励业者从事垃圾生产能源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提出正确的奖励,以充分扩大资源再循环的功效。”

7、关于水资源的资料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

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四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

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7)气候变化影响水生态扩展资料:

水的浪费会使人吃惊,水资源往往就在“指尖”流逝。南京约有200万只水龙头,130余万只马桶,如果有四分之一漏水,一年就要损失上亿吨的水!此外,地下管道的暗漏更是触目惊心,多数用水单位内部都有暗漏的发生,个别单位的每月漏水量甚至可达万吨以上!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可以浪费1至6升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3至25升的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浪费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

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可见,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8、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科技不断在发来展,所以会制造出源一些方便又先进的东西,但是在制造出来的同时也是在浪费资源,更会污染环境,平时所使用的塑料袋是一种很难分解的,会污染环境。由于人们的知识层面不在同一个平台上,乱丢弃垃圾的现象时常发生。还有就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把污水倒放在河水里,导致水污染。这也是干净的淡水越来越少的原因。

大气污染的原因是生活垃圾的无序排放和人们毫无节制的浪费,工厂的肥料燃烧,白色垃圾的堆积造成塑料难以分解,加大了环境的污染程度,人们的保护意识薄弱,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与气候变化影响水生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