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2014年火灾新闻

2014年火灾新闻

发布时间:2021-01-04 23:03:26

1、香港嘉利大厦火灾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嘉利大厦火灾事件是在1996年11月20日发生的五级大火,造成41死80伤,是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火灾。期间香港传媒大篇幅报导事件,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跃下逃生或被烈火吞噬的画面,震撼整个社会。
火灾后,该大厦一直空置,直至2003年9月12日,大业主华润创业成功统一业权,现时该大厦已拆卸,在2007年发展为银座式购物商场「JD MALL」。政府亦重新修订相关消防条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楼宇的消防设施。
事件发生
1996年11月嘉利大厦正进行电梯更换工程,大厦内4部电梯中的两部被移去,在电梯槽内搭有竹棚,各层电梯门亦被移走,改以木板临时覆盖。大厦业主立案法团於工程前在管理处贴出以下告示:

有关电梯拆卸工程滋扰问题
致 嘉利大厦各业户:
本厦3号、4号电梯之拆卸工程将於十一月一日(星期五)起展开,在拆卸电梯过程中,会有黑烟冒出并有异味散发,各业户请勿惊慌,工程期间造成滋扰及不便,敬希见谅。
嘉利大厦(弥敦道)业主立案法团
(国际联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代行)
一九九六年十月卅日
抢救过程
11月20日下午4时47分,在11楼电梯槽的烧焊及焊切金属作业造成的火屑和裁切掉落的高热金属片,最先燃著2楼电梯槽及电梯大堂内的木板杂物及建筑材料。由於大厦管理处的上述告示,火警初期产生的烟并未引起楼上租户注意。火势沿著竹棚向1楼及3楼蔓延,波及另一电梯槽、电梯大堂及中艺国货的货仓。火势产生的浓烟和高热气体在电梯槽内持续向上升,在电梯槽的顶部积聚,形成烟囱效应(Stack Effect)。由於当时大厦的电梯门只以木板遮蔽,电梯槽内的高热气体迅速烧穿围板,进入11至15字楼电梯大堂,其中13至15楼的防烟门没有关闭而使高热气体蔓延至走廊及办公室,与新鲜空气接触后产生回燃(即俗称的「抢火」),在高层造成另一火场。而电梯槽内亦因高热气体在高层散逸而产生低压,将户外空气经窗户抽入低层火场,令火势非常猛烈。

下午4时47分,一名正在电梯槽1楼至2楼之间工作的焊工报案,指在嘉利大厦2楼电梯大堂发生火警;4时48分在14楼一间牙科诊所的员工报案,指14楼走廊有大量浓烟传出。消防於4时49分接报后随即派出4辆消防车及1辆救护车,并於4时52分到达现场。下午4时59分消防员在清查大厦顶层时,查至8楼发现大量浓烟及被热气逼退后,遂将火警升为三级;及后5时17分大厦顶层烧出明火,遂升为四级;并於下午7时15分再升为五级[3]。
由於火势在地下至3楼及13至15楼同时迅速蔓延、消防电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楼梯因若乾防烟门未有关上而充满浓烟及高温,消防员难以抵达高层火场。虽然消防处已派出4部云梯车到场,在路面空间有限及火势猛烈下,无法在短时间内从窗户救下所有被困人士。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挥动毛巾、投掷纸张等,向在场的消防员求救。其中一名在窗边等待救援的男子因为未能及时被救出,被大火吞噬烧成焦炭。
不少被困高层的人士,采取各种方法逃生。4名市民逃往大厦天台,最后由政府飞行服务队出动黑鹰直升机,在冒著大火及浓烟的危险下救离现场。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宝金行女员工及一名圣若瑟英文中学中四学生从大厦坠下,倒卧在大厦向庇利金街的钢制遮阳篷上,两人却奇迹生还。有人则以裤子绑成绳索,爬到毗邻的明珠大厦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险跳到云梯车的升降台,抓著金属支架逃生。
超过200名消防员、40部消防车、50部救护车参与救援行动。此外,民安队、圣约翰救伤队、消防处流动伤者治疗车、伊利沙伯医院医护人员等先后奉召到场增援。大部分伤者被分流至伊利沙伯医院及广华医院。
死伤人数
大火於翌日下午1时47分被救熄。驻守长沙湾消防局的二级消防队目廖炽鸿,在5楼火场搜索失踪者时误堕电梯槽而殉职;死者亦包括任职於周生生珠宝金行资讯部及会计部的22名员工,有指周生生资讯部因为保安理由而重门深锁,造成逃生困难;但该公司发言人於1996年11月22日表示该部门与会计部於15楼仅有一个共用玻璃门,员工有能力击破玻璃门逃生;根据探索频道节目的模拟重组,认为员工警觉火警的时候,火势已经蔓延,而令逃生无门,部分员工其后因抵受不住高温及浓烟而打开窗户,因而造成致命的闪燃。
包括廖炽鸿及其中1名於大火数个月后不治的死者在内,事件共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伤。是次火灾是香港近代史上伤亡最严重的火灾之一,伤亡仅次於1947年造成149人死亡的船坞大火[5]。
其中一名伤者於数个月后不治,合计造成41死80伤,参见2007年5月22日的无线电视六点半新闻报导
鉴证工作
由於辨识死者身分的工作相当困难,当局首次派遣1981年成立的灾难受害者辨认小组(英文名称为Disaster Victims Identification Unit,简称DIVIU),该小组隶属皇家香港警察刑事侦缉学校,主要任务是确定死者身分、拍摄及记录伏尸地点及协助消防处的火警起因调查工作。执行行动时,人员均穿著白衣保护衣物、头盔、口罩及红色臂章。
由於不少遗体被严重烧焦,多为残缺不全。有些虽有骸骨形状,但稍为触碰即粉碎,部分甚至化为灰烬。鉴证人员只能倚赖牙齿、特徵、DNA、个人证明文件及财物,作为辨别死难者身分的主要根据。
灾后调查
消防处与屋宇署在灾后分别成立4个专责小组,就火灾原因、大厦结构、逃生方式等进行调查。
政府於1996年12月17日委任胡国兴法官为嘉利大厦调查委员会主席,调查大火起因及发生经过、检讨当局应变措施及提出防止惨剧重演的建议等。报告指电梯更换工程造成的特别危险环境是引发是次灾难的主因,而中艺百货擅自更改1至3楼的消防梯作为货仓及改装大闸,则使大火在低层得以持续并迅速蔓延。由於嘉利大厦缺乏自动洒水系统及封闭式的防烟门,火势未能被即时控制,加上工人及住客在电梯工程进行期间的防火意识不足,在火警初期未有立即警觉逃生。报告同时批评不少同期落成的商业大厦存在消防设施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事件影响
嘉利大厦五级大火揭露了旧式商住楼宇的防火标准过时与市民防火意识不足的问题。消防处后来进行全港楼宇查勘,发现只有28%私人楼宇在消防装置和大厦消防管理方面获得「满意」的评级。屋宇署的查勘结果相似,查勘显示80%的综合用途楼宇的逃生路线不足。
有关部门加强采取执法行动,积极清拆天台僭建物,并要求大厦业主和住客自行清理走火通道和把防烟门关上。此外,1998年6月修订《建筑物管理条例》及《消防安全(商业处所)条例》,并提供财政上的援助,协助业主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标准,包括增建洒水系统等消防设施。消防处於同年6月1日成立消防安全大使计划,推动社区防火宣传运动。
此外,为了加强应付大型灾难事故的应变能力,消防处於2001年4月成立特别救援队。
流行文化
无线电视在火灾后,拍摄电视剧《烈火雄心》,当中第39至40集的「鸿运大厦」火灾场景参照了嘉利大厦五级火警,在1998年播放。
参考资料
* 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 2006年8月12日,《灾难鉴识 - 香港嘉利大厦大火》(Blueprint for Disaster - Hong Kong Inferno)

2、nhk有关火灾的新闻

相关内容如下:
1
09年12月24日下午6时55分,位于东京荒川区的一家店铺兼住宅发生火灾,81岁的主人岩下顺英的妻子美恵子和其孙子死亡,其本人和女儿及另一个孙子重伤。

2
10年1月1日上午9点35分,日本三重县津市美杉町发生火灾,一栋木结构2层小楼被全部烧毁,一位87年的老年妇女死亡。

3
10年1月2日临晨5点,宇都宫市江曽岛本町发生火灾,多栋木结构住宅被烧,无人员死亡。

3、有关火灾的新闻,要火灾的起因

这个有很多,在百度上搜一下主题词“火灾”,就会发现各种版本,包括起火原因的。

4、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0多人员伤亡.听到这一新闻,兴趣

【推理假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NaCl.
【实验探究】
(一)(1)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石蕊溶液,因为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而盐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故填:石蕊.
(2)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不产生气泡,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
故填:不产生气泡.
(二)选用pH试纸测出废液的pH=l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故填:pH试纸.
(三)方案一:加入适量Ca(NO3)2溶液时,硝酸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通过过滤、蒸发结晶后,可以除去碳酸钠,但是带入了新杂质--硝酸钠,因此该方案不可行.
故填:不行;带入了新杂质硝酸钠.
方案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后,过量的氯化氢蒸发掉,能够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因此该方案可行.
故填:稀盐酸.

5、【新闻背景】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发生大火,起火点位于10至12层之间,整栋楼都被大火

(1)聚氨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有可燃性,故选C;
(2)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
B、水泥属于硅酸盐材料,不是复合材料,故B错误;
C、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污染,要合理使用,不能禁止生产和使用,故C错误;
D、使用可降解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3)①聚氨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有可燃性,故答案为:有机;可燃性.
②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选B.
③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故答案为:CO.
④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分,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应为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Mg(OH)2   △  .

与2014年火灾新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