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金融海啸专家

金融海啸专家

发布时间:2021-07-29 23:00:32

1、为什么金融海啸来了物价会变化那么大?

近几个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向下深幅调整。9月末石油、金属、橡胶等产品价格,比今年最高价位普遍下跌了20%,高的超过40%。经过此轮行情调整,尤其是美国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实施后,下一阶段全球初级产品价格走势如何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过高台跳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已经触底,美国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实施,以及全球通力协作,将使得世界经济得到提振,从而推动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上述观点有一定道理。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的实施,确实可以增强经济信心,避免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不仅如此,近期内大量资金注入市场还有可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推动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但总体来看,全球初级产品中期行情还将弱势运行,难以出现持久性强劲反弹,这个趋势主调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全球初级产品中期价格行情弱势运行,最主要因素是美国消费能力出了大问题。最近1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美国人在消费问题上长期“寅吃卯粮”,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一般民众,大多负债累累,过度透支了未来消费,甚至是没有偿还能力的消费,比如“次级贷款”。有资料表明,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实施后,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创纪录的8%以上。包含政府的债务,美国总负债将达到或接近10 万亿美元,几乎占美国GDP的70%,从而将美国债务推向195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次贷危机的爆发,还使美国债券信誉受到沉重打击,发行新债遭遇很大阻力,因而一段时期内美国将处于消费“还债”阶段,这就使得今后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显著减弱。 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实施,即使产生一定的近期消费刺激作用,但最终只能是进一步加剧美国对未来消费能力的“透支”程度。因为美国政府自己并没有多少积累节余,巨额资金的筹集几乎完全依赖发行债券,依靠向各国告贷,再有就是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刷钞票。 不仅如此,因为“次贷危机”爆发,并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向欧元区国家蔓延,产生大量失业,收入水平下降;因为股市、楼市、债市价格急剧下跌,导致财富大幅缩水;因为金融机构银根吃紧,信贷普遍收缩,这就使得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受到了很大损害,在很大程度上抵消8500亿美元刺激效应。 当然,救市实施使得大量资金注入市场,有可能再度引发美元贬值。尽管美元贬值短期内可以推高初级产品价格,但却因此导致美国和全球市场购买力更多缩水,对消费能力形成新的冲击。 美国消费属于全球性最终消费,在世界最终消费中占据30%的比重,具有全球经济“火车头”功能,因为美国“消费还债”,最终消费能力减弱,势必使得世界初级产品需求一段时期内处于低迷阶段。这可以从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速急剧回落中得到证明。据统计,2007年中国石油、铁矿石、橡胶三大产品进口总量为54932万吨,同比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5个百分点,比2004年更是回落了22个百分点。 今年1—7月份累计,全国石油、煤炭、钢材、铜、橡胶等10种重要初级产品进口总量为7779万吨,同比下降8.4%。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初级产品进口国和中间消费国,其进口量增速急剧回落,甚至下降,反映了现阶段全球初级产品消费确实出现了削弱。 由此可见,全球需求显著减弱,将极大抑制下一阶段初级产品价格行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整体经济下行、需求不足情况下,何来价格上涨动力?因此,世界初级产品中期行情将弱势运行,即使美元贬值也只是推动短期价格反弹,过后还要跌落,甚至是更大幅度跌落。这是最根本的、统率全局的主导因素。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专家: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面孔 - 金融界网站10月24日讯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从华尔街向全球蔓延趋势持续扩大。在这场大危机中,冰岛已成为第一个倒下的欧洲国家,那么在亚洲是否同样有国家面临破产风险?如果有,第一个倒下的会是谁?会不会是中国?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又将何去何从?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昨日晚间在做客央视节目时表示中国受此次危机影响不是很大,他认为如果危机持续扩大,最先倒下的可能是韩国,因为韩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很高,负债太大,而印度由于存贷款比例不正常,外贸逆差过大,同样面临很大危险。“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但短期内对经济影响还比较有限,目前仍在可控制范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投资系主任郭敏昨日下午在北京作同样表示。 中国基本面尚好 货币政策有调控空间 近年来,中国不断增持美国各大问题银行资产,郭敏认为中国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主要还是在金融层面,其它层面受影响并不大,她认为目前的风险还是可控的,中国只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政策措施,市场信心是很快能恢复的,有四点理由支撑她的判断,“一、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三大国有银行上市之后,有比较稳健的财务状况;二、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以及自由化程度还比较缓慢,虽然效率低下,但在非常时期却能带来巨大安全性;三、基本面尚好。中国经济增长持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今年由于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影响,前三季度GDP在9.9%,第四季度应该在9%左右,经济虽有下滑趋势,但与其它国家比较,基本面还可以;四、非常大的自我调整空间。在经济下滑时,中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还有很大调控空间,这对保证经济增长有非常大的作用。” “为避免外需市场下滑引发中国的经济问题,宏观调控还存在比较大的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空间,短期内不排除央行出台上述措施。”郭敏对金融界网站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同样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冲击非常有限,他赞同目前的风险仍是可控的观点,“中国经济之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实施保守的财政政策对应对本次危机发挥了巨大贡献,未来还有比较大的政策空间,”由于危机的不确定性,陈道富认为中国受影响的主要还是实体经济,外需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还不足为虑,“虽然贸易顺差有所下降,但目前还是处于增长状态,未来更大的精力应该是研究如何保持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从过热到处于下行,未来是否还具备更多的调控空间,陈道富对金融界网站表示,“我国经济目前确实在处于下行之中,金融危机加快了我们对经济过热的调控速度。”他认为中央出台近端陆续出台的增大中小企业信贷力度、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货币多元化是全球趋势 金融业决定未来命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郭红玉认为一条不足五百米长的华尔街能掀起全球经济风暴主要原因是因为国际货币体系出了问题,她认为由于中国已对自身货币体系进行了改造,目前相对比较安全,而继续持有美国国债,为华尔街做贡献利弊各半,“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去收购美国的不良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美元扩张,抑制美国对别国资源的掠取,实现世界货币多元化。” 南方诸多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由华尔街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向我国实体经济蔓延,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杨元华对中国在这场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感到担忧,他认为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是受此次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显现,“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而不是实体经济,决定未来命运的正是金融业,而西方诸国早已完成从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变。”
希望采纳

2、什么叫金融海啸金融风暴金融危机?

非常形象的解释哈 首先,经济是个整体概念. 公式:经济=金融+财政 金融:货币和信贷的总和; 财政:国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机比经济危机来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你知道是哪一次吗?) 解释:国家收支: 国家的税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国家收支出现问题,则人民生活意味破产) 所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 (现在许多学者也认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但是我反对这看法.因为他们认为现在的金融危机一般都会造成经济危机.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确造成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我再次强调,世界经济危机只发生过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机就发生过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国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吗? (我抄袭的,太妙了)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 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 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希望采纳

3、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是哪几个?他们都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详细介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属。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环球金融危机严重情况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4、询问金融专家,在历届金融危机时间段,什么行业好赚钱,什么行业倒霉?做为老百姓,应该做那些准备?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

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

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

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

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

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

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

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

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

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

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

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

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

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

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

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

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

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

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

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

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

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

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

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

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5、经历过08年金融海啸后,您是否还会相信外资银行? 为什么?

经济增长超预期通胀压力加大 外资银行专家热议中国最新经济数据
记者袁蓉君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高达9.8%,明显超出此前彭博资讯对全球22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为9.4%。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这意味着经过季节调整后的年化环比GDP增速从三季度的9.4%明显反弹到约12%。他说,在目前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继续以12%的年化速度增长会使通胀进一步恶化,对宏观稳定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其他几位与记者连线的外资银行经济学家也持有类似看法。所有专家都认为,最新经济数据增大了央行采取更多紧缩措施以抑制通胀的压力。

最新的GDP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2010年全年上升10.3%,再次回到两位数的增长轨道。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从经济危机中完全恢复,也表明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收到了相应的效果。从经济的整体表现来看,增长已回到了常规的轨道,而异乎寻常的增长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其中,通胀上升、资产泡沫忧虑以及经济结构的更不平衡是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政策挑战。

2010年12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政府一系列政策打压下回落,同比上升4.6%,但几位专家都认为是暂时现象,因为CPI环比仍然上涨了约0.5%,这表明通胀惯性上涨仍将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法国兴业银行(25.45,0.19,0.75%)中国经济学家姚炜预计,通胀在2011年1月和2月仍会抬头。“数据显示非食物类通胀继续走高,年增长率从1.9%上升到2.1%。这加剧了我们对整体价格上升的忧虑。”姚炜如是说。

马骏将今年全年CPI平均涨幅的预测从原先的4.4%上调到5%,并估计今年二季度的月度高点会达到6%。其理由如下:第一,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将进一步导致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推高通胀预期。在实体经济增长超预期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货币环境过于宽松。去年广义货币(M2)和贷款的同比增速接近20%,超出年初预定的17%的M2增长目标。今年,如果M2增长目标定在16%,对一个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经济来说仍然是过快。第二,一系列已经发生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今后几个月消费品价格的上升。比如,去年棉花价格上升86%,今年的服装价格肯定会涨。第三,租金的涨幅在房价大幅上涨之后经过6月至12月的时滞会开始加速。第四,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农产品(15.71,0.07,0.45%)批发价格继续快速上行,很快会传导到加工食品的价格。第五,通胀预期本身可能导致货币流动速度的上升,从而加大通胀压力。

刘利刚认为,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进入由于租金、工资以及水、电、煤等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构性”通胀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一个较为长期的政策措施来逐步挤压资产泡沫、限制通胀并逐步实现宏观经济的再平衡。

鉴于2010年第四季度GDP数据好于预期,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已将2011年全年GDP同比增长预期从9.1%上调至增长9.6%。考虑到严寒天气推动食品价格上涨、工资增长的逐步推进以及未来潜在资源和能源价格放开所带来的影响,她将2011年CPI平均同比增幅预期从4.3%上调至同比4.6%。

面对目前的通胀压力,马骏认为政策上面临两个选择。其一是继续保持目前的宏观政策。这种选择的结果是:短期内环比经济增速可以继续保持10%以上的速度,但中期来看通胀可能再次超预期,此后就可能不得不大幅紧缩货币政策、突然大砍投资项目、在更大范围实施价格控制。其二是立即采取较大力度的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今后几个月的新增贷款和新开工项目,迅速提高利率,如每次50个基点,争取在一二个季度之内将环比经济增速降到8%左右。这样才有可能将下半年的通胀控制在4%以内。

“换句话说,要争取中期内稳定宏观经济,中国短期内必须要忍受一些调整的痛苦。”马骏说。

西班牙对外银行当天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将出台更多的紧缩措施,包括3次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100个基点。王黔则预计政府将继续实施“小步快跑”和“多管齐下”的宏观经济政策,2011年还将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3次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此外,在信贷周期层面,王黔说,新年伊始政府就密切注意新增贷款动向,特别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年初扩大贷款规模的迫切性。关于房地产行业,她认为,政府将继续着重采取针对行业的特定措施,在供需两方面遏制房价进一步上涨。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尽管2011年政府将继续逐步实现政策正常化并多管齐下努力遏制通胀,但仍会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政策重点,因此今年并不急于过度紧缩。”王黔如是说。

6、金融海啸 企业合规管理成本如何控制?

当前,IT经理们和安全专家都清楚,企业必须遵守的各种网络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变得越来越复杂,监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使得企业的合规成本不断上扬。Nemertes研究所对“安全和信息保护新标准会议”的与会者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与会者很难计算出他们花费在合规上的费用,因为他们没有将合规作为单独的预算项目,然而合规预算的成本投入是巨大的。企业认识合规管理成本,将有助于企业在金融海啸中更合理的掌握企业IT投入合规一般涉及到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法律法规。最广为人知的要属被广泛应用的萨班斯法案(SOX),该法案要求公司确认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责任制。另外企业还需要遵从包括隐私权法案、HIPAA以及GLBA等在内的各种法规,这些法案都要求企业保护机密数据(非公开的私人信息或者NPPI)。除此之外,例如证券行业也会为其职权范围内的公司建立相关法规。电子商务的普及,证券交易的频繁,使得电子支付卡行业(PCI)或者证券交易机构会为他们的成员公司确定最佳实施方案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法规遵从已成为全球普遍认可的趋势,我们看到美国、欧盟以及日本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帮助企业保证业务的持续经营。将法规等级化令人惊讶的是,尽管SOX法案的要求和强度都比较苛刻,但它却不是最棘手的法规,相反是那些各种各样的具体领域的法规占用着公司的最大开支,例如HIPAA、GLBA和Communications Assistance for Law EnforcementAct等。这些法规被认为是“最昂贵的法规”,因为它们占用了公司37%的时间,而SOX法案仅仅占用了26%的时间。在美国,这些“最昂贵的法规”中只有不到16%的法规是国家级的,约13%属于领域机构制定的法规,例如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或者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等。剩下的则是一些商业性的准则,例如PCI标准或者NASD规则,以及其他通用的法规。没有人期望合规成本会下降,大约60%的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合规成本将上升,其余的40%则希望合规成本保持现有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包括新法规的创建和旧法规的扩展等。总之,公司必须做好长期投资合规的打算。合规成本虽然合规成本很难准确地被量化,不过我们可以将企业合规成本大体分为两个领域:人员成本、工具和基础设施成本。对于人员成本方面,调查发现在IT安全公司全职员工平均要花费3.25-4.8小时的时间在合规行为上。假如公司高级安全主管的工资为13万RMB(包括工资和奖金),公司仅在安全部门发放的工资就将达到42.25万到62.4万不等,这还不包括安全部门以外的IT人员或者IT部门以外的人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常企业需要将整个IT预算的2%到3%花费在合规人员费用上。关于审计将近71%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没必要进行审计,但也不能因为资源限制而不进行审计。那些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受访者中,有54%是每年进行一次审计,25%每季度进行一次审计,而17%则是每个月都审计。每年一次的审计通常都是比较全面的完整的审计,而那些更短周期的审计工作则只会涵盖某些政策、程序或者系统。而进行外部审计工作的公司则略少于内部审计,约为66%。对于进行外部审计的公司,审计工作的频率与内部审计的频率也有所不同:绝大部分公司(将近74%)每年进行一次外部审计。而其余的公司则进行频繁的审计或者专门的外部审计工作。审计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很多监管机构(例如PCI)都会要求进行审计工作,并且作为业务流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同时,审计能够在IT不可能执行完全的职责分离为IT提供支持。另外,在不断努力提供其安全配置和执行力的IT公司(在安全领域对于成功有成熟的指标),审计提供了最好的反馈信息,能够根据政策和计划来审查IT部门的运作情况。职责分离SOX法案或者专业职责标准(如PCI)还会要求公司对工作人员进行职责分离。这样做是为了将复杂的业务流程划分开来,并对每部分分配权限,这样就没有人能够独立完成所有步骤。职责分离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业务流程中的欺骗行为以及错误行为。例如,如果某人在银行同时负责现金存款以及核对帐目报表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很容易地窃取资金。SOX法案严格地规定了IT在处理财务流程和数据时需要进行职责分离,但很多公司却很难做到。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其公司有明确规定职责分离的政策。很多公司因为成本、系统限制或者人员短缺而无法实施职责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全面的记录、日志审计和频繁的流程审查工作等,以此可以弥补职责分离的缺失。合规工具和基础设施合规成本计算公式的另一个要素就是技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工作人员执行合规工作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但是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没有购买专门的合规工具以遵守合规要求。他们主要是依赖现有的登录工具来开发审计跟踪,并利用现有的安全工具来维护访问控制。但是他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个隐藏的合规费用:存储。对于不断产生的生产数据、档案数据和日志数据,存储记录数据和元数据的存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此外,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会将与合规相关的档案数据在载入磁带之前暂时存储的存储区域网络中,这意味着在高速RAID阵列和企业SAN中仅为满足合规要求的档案数据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受访者认为不存储信息存在很大风险,将来在法律案件中可能会需要,因此他们宁愿将数据永久地保留在存储空间。其余的受访者则表示会根据信息的类型来决定存储的时间期限。在某些情况下,时间期限是根据法律规定设置的,有时候则会进行定期审查,但大部分却并非如此,他们会为信息设置不同的保存时间,通常是7到10年,或者与法律规定的一样。保存这些记录究竟会增加多少存储成本呢?这很难说。据报道存储成本每年都会增长很多,很多企业都认为是由于保存数据的增加而导致存储成本的增加。存储硬件的成本每隔18个月都会下降一半(对于任何速率的磁盘空间而言),因此,尽管消耗量增加了一倍,总体基础设施成本的增长率也不会太高。然而,启动设备、冷却和管理所有额外空间的成本却没有以同样的速率下降,使维护和运行存储的运营成本随之升高。

7、华尔街金融海啸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一夜之间,金融海啸来袭,次贷危机的连锁效应彻底打破华尔街神话。

这场由美国房屋价格大跌、贷款和其它与房屋相关资产价值的损失引起的金融风暴,正气势汹汹席卷而来,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纷纷大跌。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偏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那么,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会把中国也拖下水吗?相关专家认为,此次金融风暴将从市场信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冲击一◆◆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张斌同时分析,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冲击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也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张斌表示,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冲击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05,0.08,2.69%,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具体到中国而言,郭田勇认为,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3.44,0.02,0.58%,吧)跌9.95%,建设银行(3.81,-0.02,-0.52%,吧)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而据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盘中跌停的招商银行(14.92,0.45,3.11%,吧)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冲击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北美版前执行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罗伯特道林(Robert Dowling)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达了他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

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说,“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郭田勇说,“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本报驻京记者 杨小亮 实习生 毕子甲 )

相关链接:专家析美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充分估计其严重性

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意味着国际上一场大规模的金融调整将不可避免。那么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

危机传导是个动态过程

问:华尔街金融动荡波及全球,会否将大幅增加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风险?

赵锡军:如果单个公司发生危机,对中国构成的直接影响还是有限的。尽管我国金融机构、一些企业持有这些美国金融机构的债券或资产,但是规模不是很大。这些金融机构在中国还有合资机构和投资项目,其困境可能对中国业务有一些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当次贷危机将这些金融机构的困境串在一起,就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跟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带来负面影响。而我国跟美国的贸易、投资往来非常密切,危机肯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导到中国来。影响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好说,因为它是个动态的过程。

问: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渠道有哪些?

赵锡军:首先是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金融动荡会影响美国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例如雷曼破产,大概有2万员工失业,因次贷危机失业的人更多。由于其消费和投资下降,从中国进口就会减少。

美元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就会涨价。我们很多进口产品都是用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很多,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厂产品也就肯定会涨价。

8、金融海啸对中国宏观经济?

夜之间,金融海啸来袭,次贷危机的连锁效应彻底打破华尔街神话。

这场由美国房屋价格大跌、贷款和其它与房屋相关资产价值的损失引起的金融风暴,正气势汹汹席卷而来,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纷纷大跌。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偏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那么,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会把中国也拖下水吗?相关专家认为,此次金融风暴将从市场信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冲击一◆◆

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

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和美林公司被收购与始自去年的次贷危机一脉相承,在众多专家看来,这个事件仅是整个危机过程中泛起的一朵浪花,不应该被孤立看待,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实际上也是次贷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延续。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来理解这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幅下行放缓的趋势明显,由于美国是中国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一度在6-7月份冲高的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又将遭遇考验,张斌说,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出口商很可能没有动力革新技术,而是被迫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去维持市场份额,这可能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张斌同时分析,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仍有下滑的可能,从而导致其国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继续降低,而投资支出将出现增加,“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美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减少而制造业因投资增加而逐渐恢复活力,那么势必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

冲击二◆◆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

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来看,由于近期美元逐渐反转走强,原油、铁矿石等商品的价格显现下降趋势,这对需要大量资源性产品的中国来说本属利好消息,然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美林公司被收购不期而至,再加上一周前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的“两房”,美国金融市场反复动荡严重影响到美元汇率的走势和持有者的信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也认为,虽然美国经济形势在二季度表现优于预期,体现出了足够的韧性,但这是由于美元弱势所带来的强劲出口所致,因此,在金融风暴袭来,国内需求更趋疲弱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弱势美元”下的出口,给美联储预留出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张斌表示,虽然中长期还是看好美国经济走强和美元汇率走高,但是短期内弱势美元的政策似乎已被市场所认可,如此一来,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将被再度推高,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冲击三◆◆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05,0.08,2.69%,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美国次债危机的延续,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不同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有所区分的只是损失额度大小,像雷曼兄弟,还包括前面被美国政府接管的“两房”和3月份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等,但与其估算投资者的直接损失不如考量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打击。

具体到中国而言,郭田勇认为,影响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市场信心,美国出大问题的机构相继破产,给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可以获得印证的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传来的次日,正值A股结束中秋三天假日开市,沪深两市银行板块全线暴跌,其表现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其中,工商银行(3.44,0.02,0.58%,吧)跌9.95%,建设银行(3.81,-0.02,-0.52%,吧)跌9.94%,中国银行跌9.17%。在多方利空消息的垂直打击之下,沪深两市银行股全天放量大跌超过9.0%,多达8家银行股跌停。而据昨日最新披露的信息,16日盘中跌停的招商银行(14.92,0.45,3.11%,吧)截至昨日共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其中,高级债券6000万美元,次级债券1000万美元,并且公司尚未对上述债券提取减值准备。

冲击四◆◆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

雷曼兄弟破产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直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北美版前执行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罗伯特道林(Robert Dowling)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表达了他对持有大量美国金融机构股票和基金的中国银行业的担心。

根据破产文件显示,雷曼兄弟前30大无抵押债权人主要是亚洲金融机构,包括日本的Aozora银行、中央三井信托、住友三井金融、瑞穗实业银行、信金中央金库、国内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行再度被牵涉其中。据报道,雷曼对日本Aozora银行欠款额达4.62亿美元,对瑞穗实业银行欠款额达3.82亿美元,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而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然放慢,”道林说,“美国此次的金融风暴只会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金融风暴引起美国股指暴跌,而中国政府曾在华尔街购入大量股票,中国的银行、基金公司也曾买入大量美国基金;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引发的贷款困难还会直接影响中国的贸易出口。”

“其实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还有一部分的确也是来自于美国,来自于外部所导致的。”郭田勇说,“我们讲输入型通货膨胀,其实经济衰退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输入性,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对各个国家的商品、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量都会非常大,所以美国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球或者许多主要国家的经济出现下滑或者经济出现衰退。”(本报驻京记者 杨小亮 实习生 毕子甲 )

相关链接:专家析美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充分估计其严重性

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意味着国际上一场大规模的金融调整将不可避免。那么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

危机传导是个动态过程

问:华尔街金融动荡波及全球,会否将大幅增加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风险?

赵锡军:如果单个公司发生危机,对中国构成的直接影响还是有限的。尽管我国金融机构、一些企业持有这些美国金融机构的债券或资产,但是规模不是很大。这些金融机构在中国还有合资机构和投资项目,其困境可能对中国业务有一些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当次贷危机将这些金融机构的困境串在一起,就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以及跟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带来负面影响。而我国跟美国的贸易、投资往来非常密切,危机肯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传导到中国来。影响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好说,因为它是个动态的过程。

问: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传导渠道有哪些?

赵锡军:首先是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金融动荡会影响美国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例如雷曼破产,大概有2万员工失业,因次贷危机失业的人更多。由于其消费和投资下降,从中国进口就会减少。

美元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就会涨价。我们很多进口产品都是用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很多,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厂产品也就肯定会涨价。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

与金融海啸专家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