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古时候治理洪水的工具

古时候治理洪水的工具

发布时间:2021-01-06 11:32:49

1、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和水利设施的演进

一、农耕方式的演进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内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容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据说神农氏创制了耒耜)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在春秋末年兴起的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依次革命。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4.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犁耕技术的成熟。
二、古代水利工程典范
1.重视兴修水利原因:以农立国,水利是农业的根本。
2.典范:
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法。治理黄河的专家王景
3.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
另外,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标志,如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翻车,隋唐五代发明的筒车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
三、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1.沉重的赋税——如“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

2、《史记》记载中,大禹到底是用什么工具治水的?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古代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关于治水,人们脑海里立马能想到大禹治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可见他的心都放在治水上了,毕竟大水不治好,就没有安稳的家。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因为动用了皇帝的息壤来治理黄河而被治罪。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自古治理黄河的办法就不是不断地提高堤坝的高度而是疏通河道。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二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泛滥威胁,而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水患后,首先待解决的问题是灾民的粮食问题,只要百姓能够维持生计,社会不安的因素自然就会减低。水患既是历代不可避免,因此,及时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就非常重要。政府赈济灾民,一方面是解决灾民的饥馑,一方面避免民乱的发生,为国家保留实力。国以民为本,只有使百姓安心的生活,国家才能永续经营。因此历代政府,均非常重视救灾与防灾的工作。

水患的形成,是大自然的反馈,由于人类的不断繁衍,为了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不断的开垦土地,处处与自然争地,由于过度的开垦,导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遇雨成灾;或因政治因素,在战争时,敌对双方往往会利用决河堤之水来歼灭敌方,以达到胜利的目的。所以,人们怎么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怎么对人们,所以去破坏大自然,要保护爱惜大自然,是现在人要做的。

4、远古人类治理洪水的工具有可能是哪些?

禹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过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山石号叫,树木惊鸣,土伯壅川,天老进兵。有一股看不见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动工治水。
禹知道遇到妖怪了,非常生气,召集诸神和各部落首领开会,让夔龙去扫除妖孽。这时,桐柏山,以及附近诸山的部落首领,唯恐双方打起仗来祸及自己,都面露惧色,恳请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犂娄氏等部落首领临战怯阵,不愿出力,禹把这些人都关了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包庇的妖怪是淮涡水怪——无支祁。
无支祁能言善辩,知道江水、淮水各处的深浅,以及地势的高低远近。他长得形似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长,力气比九头象还大。无论是搏击跳跃,还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间就看不见了。
双方在桐柏山下展开恶战。禹先后派童律、乌木由出战,都打不败无支祁。最后,派庚辰出战,才擒获了无支祁。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数以千计的妖怪,看到无支祁被捉,都叫喊着冲了上来,想要抢走无支祁。庚辰挥舞方天戟,和众神一起没费吹灰之力就杀散了这群乌合之众。
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无支祁的颈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铜铃铛,然后把他压在淮河南边的龟山脚下。

5、古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

夏天连续降雨导致水量不断的增长,最终河水泛滥成灾,淹没两岸的百姓和农田,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

首先第一点,治理水患要知道变通,不能总是根据一种方法去治理水患,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曲线,水的深浅,水流的湍急程度,地形的高低都需要亲身去了解实际情况,要经过走访测量,才能彻底摸清河流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防水措施。

古代大禹的父亲治理水患就是通过修筑许多的堤坝,对大水围追堵截,但是大水泛滥之后水势太强,直接将人们耗费精力修筑的堤坝全部冲垮,最后大禹的的父亲治水失败,随后当时的首领,又任命大禹担任治水的首领,大禹上任之后,四处考察地形绘制了无数张治水的地图制定了方案,最后决定采取清理河道,将河道中的泥沙挖掘出来,通过修正沟渠对大水进行分流的方法来治理水患引导洪水分流这种成功的,制服了水患。

明朝时期,黄河泛滥成灾,出现了多次的决堤事件,明朝朝廷多次派人去治理黄河都未见成效,明朝首辅申时行就派遣擅长治水的潘季驯去治理水灾,潘季驯采取了引清水入黄河水的方式减轻了泥沙量,又用缩小河道的方式减少水患取得了显著成效。潘季驯的治理水灾模式开创了新的思路将古代治水工程推到了新的高度,甚至在近代的治河方案也大力借鉴了潘季驯当时治理水灾的思想。

6、大禹治水的工具是什么?

耜是汉族古代耜来曲柄起土的源农器,即手犁。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和现在的铲子很像。它是一种原始农业工具,它所在的哪个年代被称为“耜耕农业”时代。

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7、大禺治水开凿龙门的工具是什么

上古复尧的时期,发生制了一场大水灾,尧让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方法7年都没有治理好,后来尧就把他杀了,尧把天子的宝座传给了瞬之后,瞬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大禹听从了正确的建议,采用梳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同人民共患难,经理了13年终于把大水治理好.

与古时候治理洪水的工具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