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上海历史建筑的病害及治疗

上海历史建筑的病害及治疗

发布时间:2021-01-10 22:31:16

1、上海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它们是上海迅速发展的什么?

最有名的四座历史性建筑: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大世界。

1、上海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是上海外滩的地标性建筑。1864年清政府于现址设江海北关,负责对外贸易实务,前身为市舶司,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

1845年,最早的上海海关大楼建成,被称之为“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

1891年,兴建新关署,由英国工程师设计成一座西方教堂式关署大楼,于1893年完工。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砖木结构,中间有6层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楼房相对,建造费用共计81800关平银两。

1925年,因原教堂式关署狭窄,在原址重建新关署,请汇丰银行的设计者威尔逊设计,总体风格为希腊古典式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主义风格,1927年建成,耗费430万两白银(相当于330万关平银两)。

2、上海和平饭店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华懋饭店是由当时富甲一方的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建造的,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主要接待金融界,商贸界和各国社会名流。如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剧作家Noel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上海和平饭店写成的。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曾来饭店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

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上海和平饭店。上海和平饭店对客房、餐厅等进行了更新改造,焕然一新,而建筑风格仍保持了当年的面貌,体现了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

3、上海国际饭店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有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之称。饭店地处繁华的南京西路,对面是风景如画的人民公园。外出交通便利,购物方便。饭店的豪华套房、双人套房、单人客房宽敞舒适,装饰典雅,设备先进。

高级卫生洁具、冰箱、小酒吧、自选空调、高级音箱及彩色闭路电视一应俱全。饭店拥有供应中西菜肴的“国际廊”、“丰泽楼”、“顺风厅”、“孔雀厅”、“云楼”等五个不同风格的餐厅。

4、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1934年为英商所建。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

5、大世界游乐中心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它始建于1917年,创办人是黄楚九。"大世界"曾经是旧上上海大世界海最吸引市民的娱乐场所,里面设有许多小型戏台,轮番表演各种戏曲、曲艺、歌舞和游艺杂耍等,中间有露天的空中环游飞船,还设有电影院、商场、小吃摊和中西餐馆等。

解放后,大世界经过改造成为人民大众休闲娱乐的地方,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为特色,一直以其平民化的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娱乐节目受到众多上海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欢迎。

"大世界"的建筑颇具特色,它由12根圆柱支撑的多层六角形奶黄色的尖塔构成,主楼为3幢4层高的建筑相连,另有两幢附属建筑,整个建筑布局新颖独特。

2、上海历史悠久的建筑有哪些?

外滩那里有旧上海的欧洲建筑,不过那都不算历史久远。

真正历史久的,在郊县,回比答如青浦的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建于唐代821~824年

嘉定的南翔寺砖塔建于五代

市区徐汇的龙华寺建于宋代977年,这是在市区最古老的建筑
松江方塔建于宋代1068年,1094年完工,这是很有名的一座塔

其他还有沉香阁,东林寺大殿,都是比较悠久的。

近代比较好的建筑有:

徐家汇天主教堂建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
黄浦区政府礼堂,是以前的圣三基督堂,建于同治八年,即1869年

还有日本驻沪领事馆,和平饭店,光大银行(以前的汇理银行)这些都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3、关于上海历史建筑

中山东一路23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厦的原址是上海德国总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总会被中国政府接管。中国银行以63万两银元买进,于1922年改建成银行营业楼,1934年建新楼,1937年建成。这幢大楼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惟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 中国银行大厦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中国银行原定建造34层楼,使之成为上海第一高楼,由中国银行建筑部的建筑师陆谦受设计,英商公和洋行外国建筑师任顾问,并由一流的陶桂记营造厂承建。隔壁的沙逊大厦业主维克多·沙逊出来干涉,提出高度不得超过沙逊大厦金字塔尖顶,官司从南京一直打到伦敦。结果,中国银行放弃原来计划,新建大楼比沙逊大厦金字塔顶矮了60公分。 1937年,大楼建成后,中国银行总行与上海分行均迁入新楼办公。不久,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中国银行总部被迫迁往内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银行被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占用。抗战胜利后,中国银行接收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德国德华银行和被汪伪改组的中国银行。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在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办公楼。

4、求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并附其历史故事

外滩是上海的风景线,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点。好些第一流的建筑师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留下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美建筑,使外滩有“外国建筑博览”之称。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历史建筑,此处选摘三节,以飨同好。 汇丰银行大楼 20世纪初,汇丰银行成为外资在华最大的银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正式开始考虑重建自己的银行建筑了。 汇丰银行新大楼由公和洋行主管威尔逊建筑师设计。大楼于1921年农历五月初五择时奠基,1923年6月封顶。据当时的小报记载,汇丰银行还请了中国的风水先生择定奠基的日期和时辰,确定第一铲从何方位动土,还在奠基石下按中国的传统埋下了中国的压胜钱,以及世界各国的各种银币。同样,当建筑封顶时,汇丰也定制了许多镌有中文的“上梁钱”,分散藏在建筑的暗角上。这些故事有多少真实性,只有等若干年后,汇丰银行大楼大修或拆除重建时才能知道了。 新汇丰银行大楼占地约15亩,分主建筑和副建筑,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其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 汇丰银行的主楼,一般认为是一幢仿复古主义的商业建筑。大楼高五层,中部七层,另外还有地下室一层半。建筑以正大门与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主轴线,两侧形成严格的对称,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视觉上能造成一种对称和均衡,从而产生一种典雅而豪华的直感。大楼的外立面设计,就是西方建筑史上所讲的“三段式”,底层独立形成一个立面,正大门设计成罗门拱券,外墙全部用大石块作贴面,给人以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的感觉,从而使储户产生安全和放心感,这正是银行建筑最希望达到的目的。二层至四层形成“中段”,在中段的中部,设计了六根爱粤尼亚复合柱作支撑,其中四根为双柱,从而使原本简单的平面变得变化多端,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五层以上为“上段”,设计了一个庞大的希腊穹顶,明显地成为建筑的标志,挑出了建筑的主轴线。 汇丰大楼是一幢近代的银行建筑,因此,在设计上又更多地考虑到银行建筑应有的功能及特点。比如,在外滩12号的大门口处,装了三扇转门,以供出入。进门后就是一个八角亭,这是大门与后面营业厅的缓冲设计,供客户稍事休息后进入营业厅,当营业厅中客户较多时,也可以在这里休息等候。八角亭后就是面积足有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厅的墙沿及暗角,设计有暖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屋顶设计了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厚玻璃镶拼,牢度足以顶住千磅的冲击。从天棚透过来的日光,不仅提供了日间工作的阳光,更使客户感到温馨、和睦。 在汇丰银行主大楼与副楼之间是一块空地,这是供停车用的,除了银行职员的车辆外,运钞车也在这里装卸。这个空场中另外还造了一幢房子,是银行警卫的用房。入夜后,这幢建筑就把主楼的营业用房与副楼的库房完全隔离开来,一旦发生警事,警卫也可以及时抵达报警点,从而确保银行的安全。 在大楼兴建时,银行专诚委托英国的艺术家特别雕塑了一对铜狮子。狮子是英国人最喜欢的猛兽,也是汇丰银行的行标。“文革”期间,这对铜狮子被上海市文管会及时转移到当时设在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剧团仓库内,到上世纪80年代,还是笔者将其运了出来,现陈列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大厅里。 这幢大楼一度成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1997年上海市府迁往新址后,该楼即通过房地产置换的方式,成为浦东发展银行产业。 江海北关的变迁 上海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三姑戏弈图》,该图系道光时画师曹亭史临摹前人的作品,此画的主题是取与江海关相近的、位于上海东北城墙上的“丹凤楼”,这是上海天后宫的主楼,天后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航海保护女神。关于天后的俗身,民间至少有将近十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说认为天后由“一后二妃”组成,以象《易》“天一地二”之说,她们通常的形象就是在下棋,故称“三姑戏弈”。从图中可以看到,沿江的衙署就是上海江海关,沿江停靠的船舶,就是等待验关的海船。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的那一天,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上海道宫慕久就在外滩沿江设立了盘验所,实际上这只是江海关临时派出的验关机构。这个盘验所的位置应当在今外滩13号江海关大楼对面的黄浦江边。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初(1845年底),即《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签订后不久与英租界刚建立时,根据《章程》规定,租界将成为外国人的居住区和贸易区,许多外轮将停靠在黄浦江边,许多货物也将在这里上岸,于是宫慕久立即拨款,在原盘验所的对面,征地建立“专司各国商船税务”的新关。由于这个关在原江海大关的北面,故被称为“江海北关”。 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衙署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分布,正门向东开在外滩马路上。辕门采用传统的中国牌楼顶,门楣上书“江海北关”四字,据说是出于两江总督怡良之手笔。 开埠后的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快,二十年后,江海北关的年征税额就超过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的总和,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奠定了上海外贸、商业中心的地位。 1893年11月17日,是上海开埠50周年纪念日,工部局计划举行声势浩大的庆典活动。新的江海北关大楼于1891年破土兴建,1893年落成,赶上了上海开埠50周年大庆。新江海北关大楼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是英国15世纪最常见的市政建筑模式,正中为钟楼。江海北关的建筑样式由传统的中国衙署建筑向西洋建筑的变化,从某种角度讲,也表明上海正在向世界靠拢。 从20世纪初开始,许多在沪的外资企业又计划翻新或重建他们的公司建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开始实施了。 在江海北关的周围建造了许多体态庞大、造型美观的新大楼,原来总高只有35米的江海北关建筑已称不上大楼,在众多华屋中,显得苍老陈旧,带有几分可怜相。1925年,海关决定再建新楼,大楼的设计曾出过几套方案,均不合心意,最后由公和洋行老板、汇丰的设计者威尔逊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他认为,根据现实情况,江海关新楼难以与贴邻的汇丰银行大楼匹敌,不如在设计上尽可能使之与汇丰做到统一,使两幢楼成为统一的整体。威尔逊的提议获得赞许,随后就确定由他承担大楼的设计。 新的海关大楼高十一层,层次和总高均超过汇丰一倍。从建筑外观的总体讲,该建筑仍为复古主义风格建筑,兴许考虑到海关是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机关,正大门的设计为古希腊的神庙形式,四根经典的陶立克柱式支撑起庞大的建筑,使人感到这里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殿,同时也让人体会到建筑的阳刚之美。大堂的顶部天花,用中国最传统的青红相间的色彩,勾勒出沙船等中国船只形状,表明这是中国的主权机构。而铁拉门上,以世界通用的金钥匙和铁锚组成的海关标志,其寓意则是:中国海关已加入世界海关的行列。大楼的顶部设计有四层高的钟楼,装有从英国定制的四面巨钟,直径达五米,每根指针重达120公斤,该钟每15分钟自动报时一次,站在浦东,可以看清时针,悠扬的钟声可飘达数里之遥。 20世纪20年代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腾飞时期,随着钢筋水泥等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升降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建筑逐渐向高度发展;对讲究实惠的商人来讲,他们不主张将很多的钱花在只有观赏效果而无实际使用价值的非功能性装饰上,设计师们也就更追求现代派的线条美,以替代复古主义的繁琐哲学。所以,在江海关大楼的建筑立面上,已看不到多余的非功能性装饰。因此也可将该建筑作为上海近现代派作品的先声,它在上海近现代建筑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外滩气象信号台 1872年8月,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郎怀仁和江南主教谷振声在上海徐家汇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江南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辖四个分支机构,其中一个机构就是由司铎高镐鼎组织领导的气象台,并在徐家汇建立一座天文台,将气象记录和观察资料编一本杂志,在上海出版,并寄往欧洲。 1873年7月,天文台建成。这个简陋的建筑成为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气象预测和预报机构。由于气象预测对航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天文台也就多了一份业务——直接向海关提供气象信息。 起先,由海关出资,将气象信息刊登在当日出版的报纸上。但当时报纸发行的范围很小,大多数船员及市民很难获得这些信息。大约在1884年,由海关出资,在法租界外滩建造了一个木结构的气象信号台,每日最新的气象预报就通过在该建筑上挂不同的旗帜,以向外公布。《点石斋画报》当时就以“日之方中”为题,绘了一幅画,其文字是这样写的: 本埠法租界外滩外洋泾桥堍,于秋间新制验时球与报风旗,按旗于每日上午十点钟扯起,递报吴淞口外风信,其视风之所向或大或细或晴或雨,随时改悬传报至球,则每日十一点三刻钟时升起半杆,十一点五十五分钟时升至杆顶,至十二点钟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验对时刻。允称奇制。旗无定形、定色,视风之趋向、力量以为准。 从《点石斋画报》所绘的图中可以看到,该气象信号台主建筑上有一木杆,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风速仪下有一只大球,它是报时用的;正杆旁有数根绳索,是扯报风旗的。虽然这个气象信号台十分简单,但它确实成了上海最早的气象预报台及标准时间对时钟。 随着上海的进步和发展,外滩的建筑逐渐升高,对气象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907年,该气象信号台被拆除重建。重建后的信号台高50米,成为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物,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或用望远镜看清塔上扯起的各种信号旗,以决定是否起航,所以这个信号台对上海航运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到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电台广播事业的发展,气象预报可以更及时地传送到更远的地方,信号台的报时、报气象作用逐渐减小,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至60年代,它已成为外滩保存下来的一件历史建筑物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在外滩改造及建延安东路过江隧道时,在不动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整体向南移动26米,创下了上海建筑史上将大型建筑整体移动的记录。现在,这一信号台内辟有“外滩历史陈列室”,游客可入内参观并登高眺望。 摘自《外滩的历史和建筑》薛理勇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文汇报2002/7/5

5、上海有哪些历史建筑

外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是一个历史悠久、怀旧气息浓厚的地方。那些建筑若一幢幢逐个细品,一整天都不够。

另外,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美术馆、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静安寺,也是韵味十足之处。
愚园路,漫步其间,富有怀旧气息。
中山公园,原称兆丰花园,也是私人花园。

从外滩走过外白渡桥,到了虹口还有下海庙、多伦路、鲁迅公园等地。
年代再久远一些,可以看看青浦的崧泽遗址、朱家角;嘉定的南翔;松江的七宝等地。

6、上海的历史建筑保护,是不是不会动迁

这事很难说。上海的历史建筑最景代表性的就是外滩建筑,但与其他历史建筑相比,外回滩太年轻了。答比如四合院建筑,比外滩建筑古老多了,而且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化建波中都难逃被拆的命运,何况是带有殖民地烙印的外滩建筑呢!

7、上海历史保护建筑是什么?

虽说长年生活在上海,但这座城市里还有许多边边角角没到过,甚至不少“名胜古迹”也没访过。就此,自己立下目标:用几年时间,把上海地界内还没见识过的“名胜古迹"走访一遍,并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之。因家中亲戚住虹口,多年常来常往,对此地界内的建筑和设施颇为熟悉,就乘初春时分,先访虹口区溧阳路的“1933工场坊”。 

如注意到这钢筋混凝土建筑已历经80多年的沧桑,仍如此完整而坚固,不能不佩服当年的建筑施工质量。要知道,这样一个规模屠宰场,每天的使用强度是一般普通建筑所不能比拟的。这还是一个潮湿和有多重污染工作环境······· 当年这个建筑的承包商,是一家华商建筑公司,而水泥等建材则是进口的。

建于1933年的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由英国建筑师设计,现为市保护建筑(等级:四类)。该建筑面积 约3万平米,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沿街外立面为镂空小方格窗,据说是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相邻小楼是原肉市场和冷库建筑。当年称是“远东第一宰牲场”。相近规模和样式的建筑在美国和英国各有一座。

这里是上楼坡道,以前这是给去鬼门关的牛羊等畜生走的······ 咱得绕着点

此建筑结构看似如此诡异,实为综合考虑建筑内的宰牲走道、屠宰工作面、通风采光、卫生隔离、水道等使然。而绝非为了“浪漫“,要把送牛去屠刀的小路设计得如此惊艳,而刻意来营造出宛一部魅惑魔幻影视片的场景。

这里要特别说明:如是上海30年代的一头母牛,来此梦幻之地的“宰牲场”,但绝对不会挨上一刀滴!因为这个当年现代化宰场里,杀牛绝不“血刃”,用电击!当然这绝非仁慈,而是为了效率。

想当年,那位英国建筑设计师筹划如此迷津般复杂的牛道和要平衡功能与结构间关系,一定是费了不少脑子。所以,今天在此建所谓的“创意产业园”,也算是“物尽其用”吧。不然,这样的建筑结构,真是非常人所能居住和适应的。

图片说明 这是楼内专门关病牛的“禁闭室”。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简陋的禁闭室,根本无从保证携带传染性疾病病牛的隔离效果。要知道,一些人畜共生的烈性传染病非常凶险!你只要想想为什么在各国贸易摩擦中,往往都与肉类交易中的防疫门槛高相关,就明白了。

还能引起人注意的是:这几块门板与门上零件,应该早年留存的原件吧?

1843年后,随着上海租界不断扩大人口愈多。对肉制品需求急剧扩大。而当年民间小作坊设施简陋,卫生差,常有疫情发生。许多人畜共生的烈性传染疾病在当时没抗生素等医疗手段时,疫情流行将十分危险和非常难以控制!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公共健康,负责租界公共管理的工部局此前建过宰牲场,但远不能满足需求。工部局1891年就在此设宰牲场。1930年扩建成这样的一个工业化的宰牲场,聘英国建筑师设计,其内部诡异的建筑结构实为满足功能之需。这个新建的宰牲场1933年11月竣工。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世界第三

图片说明 此楼对面这幢巴洛克风格三层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是宰牲场废弃物处理工场,处置和焚烧病畜、废肉、内脏、毛发等废弃物,屋顶中部高耸烟囱是其内有高压蒸化炉,用来融化炭疽牲畜尸体及其他危险性的牲畜尸体,还能加工肥皂、饲料、肥料等。而当年宰牲场建此地,宰牲来往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处理废源之烟囱···· 这对周边居民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

图片说明:现在的楼内设有一些商铺,并有广告公司等文案设计单位在此办公。虽然是休息日,但来这里的访客似乎非常少。

据现有材料说,宰牲场当年每天宰杀300头牛、500只羊、200头牛犊和300只猪。牲畜进场后,先检查后有24小时休息,再从楼内多层专用坡道和陷阱式关口进入处理室电击。这样宰杀牲畜不会因紧张恐慌,体内排出的毒素会减少,可提高肉质品味······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仍然肉类食品加工厂。1970年改为上海长城生化制药厂。2004年,虹口区政府将其列为区历史遗址纪念地;2005年10月,被市政府列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07年,在保留原建筑基础上重新进行布局,改建为“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现楼内多为创意中心、广告公司、休闲酒吧茶艺等场所。但据笔者观察,访客稀稀落落并不多。倒是一个较为清静休闲去处。

说起虹口当年由租界工部局所建的此类公共建筑还有不少,如:著名的三角地菜场、东汉阳路旁的大型冷库(解放后是保障上海市区如肉禽蛋鱼等副食品供应的一个重要的主力冷库)等。

但现在都被拆没了。此外,虹口提篮桥一带早些年留下的建筑风貌景观,也在这几年间全被拆平!东长治路沿黄浦江一线的原港区仓库楼房和办公楼等也几乎全被拆光!这其间有些质量尚好的建筑还真是蛮有味道的。有道是: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看看他国各大城市的旧市区,哪有这般规模拆建的气魄?

图片说明 上海的老城区自有其独特的味道,这位年纪不小的水彩色画作者正在“1933工场坊”的附近写生。

笔者看他用大笔触、干湿分离的手法,较快铺就了画面的大调子,知道这一定是位多年经营写生技法的高手。能到这里来选景采风,是不是他对昔日老上海有些特殊的情感?那么,眼前这样的上海老城区是否应该多保留一些呢?

8、描写上海历史建筑的作文

清晨,我们来到城隍庙。俗话说“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内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容响。
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相传明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
老城隍庙商场也叫豫园商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商场内道路较窄,建筑多建造于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场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百分之七十都要来老城隍庙走走。
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汤包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
与城隍庙商场毗邻的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园内有48处景点构成,荷花池和九曲桥、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得月楼、内园等景区~

9、上海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

上海市内只剩下最后一个老虎灶等,以下是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供参考。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兴业路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淮海中路567弄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思南路7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陕西南路23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明复图书馆1929年建成,是中国科学社建立的第一个公共科技专业图书馆。
5.邹韬奋故居(重庆南路205弄5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邹韬奋(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编《生活》周刊,旧居位于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万宜坊”。
6.国泰大戏院旧址(淮海中路870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0年建造,鸿达洋行设计,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银幕两边竖立的灯柱,与外立面交相呼应。
7.法租界公董局旧址(淮海中路37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迁于此。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
8.步高里(陕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楼二座,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贤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砖木结构,行列式排列。
10.霞飞坊(淮海中路927弄•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时教会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馆(鲁班路600号)
江南造船博物馆浓缩了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0年的历史,展示了中国近代科技、工业和国防发展史的变迁。
12.淮海路历史图片展简介(淮海中路650弄3号)
辟筑于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飞路,图片展选用了近百帧照片反映淮海路的发展变迁。
虹口区
13.上海邮政总局旧址(北苏州路2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邮务管理局。英国新怡和洋行设计,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形式,时为远东第一流的邮政建筑。
1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多伦路201弄2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15.鲁迅旧居(山阴路132弄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旧居(黄渡路107弄1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李白将中共地下党电台迁此三楼。1948年底国民党测得电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后牺牲。
17.鲁迅墓(四川北路2288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新文化运动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8.沈尹默旧居(海伦路504号•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庆来沪住此。
19.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馆(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区召开。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展示了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静安区
20.平民女校旧址(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名义创办平民女校,校舍原为李达寓所,旧式石库门建筑。
21.中共二大会址(成都北路7弄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开,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旧址为旧式里弄住宅建筑。
22.茂名路毛泽东旧居(茂名北路120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2月,毛泽东居住于此,同住的还有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住楼上厢房。旧式石库门建筑。
23.刘长胜旧居(愚园路81号•上海市纪念地点)
刘长胜(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来上海在此居住,同时也是地下党的上海市机关旧址。
2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成都北路893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曾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长宁区
45.《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1376弄3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中央刊物《布尔塞维克》,从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编辑出版52期。编委会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毛泽东、周恩来等26人组成。
46.宋庆龄墓(宋园路2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原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墓葬东侧。
黄浦区
47.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阁(大境路26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庆二十年城墙上建“大境阁”。现存古城墙为明代上海西城墙之一段。
48.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宣统元年福建商人集资兴建,原是水果商人聚会和供奉天后的地方,为上海市现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江南地区活动的中心,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府,统辖江苏、安徽两省各级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东路63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8年旅澳华侨郭氏兄弟创建的大型百货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楼(南京东路72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南京西路10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华侨开设“金门饭店”,为沪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国际饭店(南京西路17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为中国最高的建筑。
54.跑马总会(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马总会”和“万国运动会”投资,时为远东最大的跑马赌场。
55.大新公司(南京东路8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4-1936年旅澳华侨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园清真寺(小桃园街52号•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杨浦区
57.复旦大学校史馆、相辉堂、数学楼(邯郸路220号•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马相伯等创办复旦公学,孙中山、蔡元培、陈其美、于右任等人担任第一届校董。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22年迁现址。
58.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军工路516号•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二年美国南北浸礼会创建,初名浸会大学,1914年改名为沪江大学。现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类风格的建筑30余幢。
59.江湾体育场旧址(国和路346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董大酉设计。包括运动场、体育馆和游泳池。
60.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清源环路65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董大酉设计,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体育学院10日有重要活动,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停止对外开放。)
闸北区
61.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浙江北路118号)
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闸北这片热土上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的“红色闸北”史料。
62.四行仓库(光复路21号•上海市抗日纪念地点)
1932年建造,四行即旧上海的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的简称,八一三淞沪战役中谢晋元率部在此抗击日军。
普陀区
63.真如寺大殿(兰溪路39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延佑七年建,虽经多次重修,主体木结构仍为原构件,为上海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浦东新区
64.张闻天故居(机场镇闻居路5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闻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在此出生。
65.黄炎培故居(川沙镇兰芬堂74弄1-8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丰九年内阁中书沈树镛建,原为三进宅院,现仅存第三进。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国烈士墓 (高桥镇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军主将吉庆元率兵进驻高桥,与清兵及英法侵略军激战,150余名战士牺牲,埋葬于屯粮巷。1954年重修。
67.仰贤堂(高桥镇东街81—93号•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建造。位于高桥港畔,中西合璧。现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
68.吴昌硕纪念馆(华夏东路1539号)
吴昌硕(1844—1927),我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大师。纪念馆于1995年9月12日开馆。 69.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该馆由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和校史陈列馆组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类历史博物馆。
宝山区
70.宝山孔庙大成殿(友谊路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孔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现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1992年辟为陈化成纪念馆。
71.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友谊路1号)
2000年1月28日对外开放,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图片、实物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英勇史迹。
嘉定区
72.嘉定孔庙(南大街18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建筑。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设内。
73.法华塔(州桥南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明万历三十六年重建。砖木结构,四面七层楼阁式,塔内有木梯可登至顶层。
青浦区
74.福泉山古文化遗址(重固镇钱家泾北50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西汉时期的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
75.陈云故居(练塘镇下塘街1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云(1905—1995)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0年6月6日建成并开馆。
76.青龙塔(白鹤镇青龙村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间因寺而名“吉云禅寺塔”,俗称青龙塔。砖木结构,塔身砖砌,八面七层。
77.青浦博物馆(华青南路1000号)
2004年12月8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专题展览,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桥文化和水乡风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区
78.兴圣教寺塔(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公园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方塔。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建于兴圣教寺内。砖木结构,楼阁式,四面九层,第三层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画,塔刹有“乾隆”纪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至正年间创建。正门面北,内庭筑有龙墙,元代建造窑殿,明代建造邦克楼和礼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号西林寺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咸淳年间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统九年迁建于大殿后。砖木结构,楼阁式,八面七层。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镇西佘山之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叶肇昌设计,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罗马风格的建筑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号•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厅等建筑,长廊壁上嵌《云间邦彦图》石刻。1912年孙中山曾在雪海堂讲演。
83.颐园(松汇西路480号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内•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高家花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园林布局。
84.松江区博物馆(中山东路233号)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历史文物。馆内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统四年《急就章》碑刻极具文物价值。
奉贤区
85.奉贤区博物馆(南桥镇解放路121号科委大楼三楼)
展示奉贤的古文化遗址、古驰道、古城厢、古海塘、古代名人等历史文物。
崇明县
86.崇明学宫(城桥镇鳌山路696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后多次重修。崇明县博物馆设内,有“崇明岛史与古船”、“崇明民俗”等陈列。
南汇区
87.南汇博物馆(惠南镇文师街18号)
展示上海成陆、南汇古海塘、煮海制盐、婚嫁迎娶、名人轶事等历史文物。
88.南汇彩豆画馆(新场镇新场大街210号)
彩豆画是南汇民间工艺,巧妙地运用纯天然的五谷杂粮粘贴而成。
89.浦东派琵琶馆(新场镇东后老街5号)
源自清代乾嘉时期的浦东派琵琶艺术曾誉满江南,以当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为代表的浦东派琵琶为中国主要的琵琶艺术流派。
90.端午民俗馆(新场镇新场大街171号)
以新场古镇风俗为基调,展示上海郊区端午节传统习俗。

与上海历史建筑的病害及治疗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