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酸雨分布在哪些地区?
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世界上另两个酸雨区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大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值小于0.5,有的甚至小于0.4。
酸雨的危害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000多个成为无鱼湖。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严重损坏。
2、关于我国酸雨的问题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 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6)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以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为中心的酸雨区,近年来有所缓解,但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地区年均pH值低于5.0 ,酸雨频率高于80%。华东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该区域酸雨污染强度较华中、西南地区弱,但区域分布范围较广,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重污染城市降水年均 pH值在4.5~5.0之间,中心区域酸雨频率在60~90%范围。广西地区的酸雨污染较普遍,除南部滨海地区,大部分地区酸雨频率在 30%以上,酸雨区沿湘桂走廊向东西扩展,东与珠江三角洲相连。北方城市降水年均 pH值低于5.6的有青岛、图们、太原和石家庄。
近二十年监测结果:1982年中国酸雨分布图,1987年中国酸雨分布图和1993年中国酸雨分布图较准确勾划出中国大陆有相对稳定的一大块酸雨区域——长江以南,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及两小块酸雨区域——胶东半岛和图门江地区,后两者“酸雨”孤岛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附近有较大城市(青岛、长春、吉林),有酸性物质强排放源,另一方面它们濒临海洋,海洋性潮湿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3、我国重酸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
流域以南,主要原因是:(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
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
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
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4、酸雨区的分布区
中国三大酸雨区包括: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和西南酸雨区。
中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不过6亿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到1995年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了一倍还多。随着耗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国酸雨主要还只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黔和两广地区,酸雨面积17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基本上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中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世界三大酸雨区包括:
1、北美酸雨区
2、西欧酸雨区
3、中国西南四川盆地酸雨区
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最早发现酸雨,并引起注意的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西北欧的降水pH值曾降至4.0,还向海洋和东欧方面不断扩展,北美的东部降水pH已降至4.5,中国、日本、亚非区国家降水pH值也在下降。
20世纪以来,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原只发生在北美和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酸雨,逐渐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扩展,如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同时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渐增加。据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近20年连续监测的结果表明,欧洲雨水的酸度增加了10%,瑞典、丹麦、波兰、德国、加拿大等国的酸雨pH多为4.0-4.5,美国酸雨pH值在4.8以下的波及到许多个州。
5、中国的酸雨分布情况
长江中下游。
6、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6)我国酸雨的地域分布图扩展资料:
酸雨危害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7、我国酸雨分布在哪些地区?
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世界上另两个酸雨区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大约1000多万平方千米,降水的pH值小于0.5,有的甚至小于0.4。
酸雨的危害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000多个成为无鱼湖。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侵蚀而严重损坏。
8、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在哪?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沉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候马、北京、天津、丹东、图们等地区也出现了酸性降水。酸雨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巨大,南方11个省直接损失可达44亿元,间接损失无法估计。
9、我国酸雨的分布影响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越详细越好)
我觉得楼上说的太片面了,我补充一点。
1、要知道什么是酸雨?
人们一般把PH值(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通常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2、要知道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3、酸雨都什么类型,我国的酸雨类型是哪种?
酸雨的类型有混合型酸雨、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4、我们国家酸雨的分布
如图所示(由于图片传上来太小了,我再说一下,图中草绿色和粉红色表示酸雨区,其它颜色表示非酸雨区,草绿色为PH值小于5.6的地方,粉红色为PH值小于4.5的地方)
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酸雨区,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从东北的黑吉辽到南方的海南岛,其中重灾区(PH值小于4.5)在四川盆地、沪宁杭三角洲,长江中游(长江南岸一直到珠江三角洲)。
我再具体解释一下:①黑吉辽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区,历史悠久,而且发展的都是些重工业,污染很严重,尤其是使用煤比较多(像炼铁等),像鹤岗、鸡西、抚顺等地多产煤矿,所以污染比较严重。
②京津唐地区,这个工业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使用较多的煤,石油,天然气,像开滦、石景山的煤矿,石油和天然气使用过多的话,会导致硝酸型酸雨,所以这个地区的酸雨有点混合型酸雨。
③淮河至秦岭一线(也可称为陇海-兰新沿线),包括黄河中下游,但兰州以西的西北不严重,这个地区最严重的要数山东省的沿海(尤其是环渤海)兰州一带,山东沿海是京津唐工业区带动起来的,这里有新汶的煤矿,胜利的油田,污染程度不可小视。兰州一带的污染应该也是比较严重的,集中了化学工业,石油加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等。
④长江沿岸工业带,包括四川盆地和沪宁杭工业区。这个工业带有色金属污染很严重,但是从外地运的煤矿,石油,天然气是很多的,消耗量也很大,尤其是沪宁杭和四川盆地,这一带是我国的重酸雨区。
⑤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带的污染程度也不亚于沪宁杭工业区,虽说这个工业区是以轻工业为主,但它的资源浪费污染可是很严重的,而且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也是很多的,故污染严重,也是我国的重酸雨区之一。
5、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6、酸雨的防治
酸雨的防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①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②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③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④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我觉得图片有点小,希望能仔细看(看出颜色就行)!~就这一点实在抱歉。
10、我国酸雨分布为什么呈地域性分布
我国酸雨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降水pH<5.6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存在酸雨污来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只有局部地区如青岛、图们等地出现酸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长沙、株洲、赣州、南昌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污染水自平超过西南酸雨区,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虽然有所缓和,但仍维持较严重的水平;华南酸雨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东部地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小尺度上的污染格局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较华中、西南酸雨区弱;而北方地区年均pH值<5.6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青岛、图们中心的区域。
我国的酸雨污染以城市局地污染为主,并以城市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分布。在西南的重庆污染区,华南的长沙污染区和洪江污染区,都是由于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的低空排放,使其附近的SO2浓度比其他地区高,降水酸度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