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冰雹什么时间

冰雹什么时间

发布时间:2021-01-17 18:03:14

1、冰雹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

我国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比起强对流多发的盛夏时节,春季出现冰雹灾害的频率偏高,强度也偏大。一方面,春季冷暖交汇比较频繁,对流比较旺盛;另外,盛夏时,0℃层高度偏高,冰晶粒子可能还未落到地面就融化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

拓展资料: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成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物,不同地方的群众称其为“雹子”、“冰蛋”、“冷子”等等。常见的冰雹如豆粒大小,但也有如鸡蛋或更大的,有时是几个冰粒的融合体。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2、通常什么季节下冰雹?

冰雹也称雹子或冷子,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有这种现象,4~7月是下冰雹占总量的70%,冰雹属于一种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地面水蒸发得很快,在中国,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我国在夏天会有夏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和西伯利亚来的低气压形成强对流天气,这个时候,从太平洋来的暖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因为温度急剧下降直接凝华成固态降下来形成冰雹。

(2)冰雹什么时间扩展资料

形成条件

①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温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参考资料冰雹_网络

3、冰雹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时候会出现?

形成: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

出现:冰雹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雨云)中。云中的上升气流要比一般雷雨云强,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

4、冰雹总是在哪个季节出现?

冰雹总是在夏节出现。因为只有夏天,才有很强的知热气流来阻止高空冰道晶的下落,上升的热气流把下降的冰晶托回高空,由于冰晶的相互碰撞而结成更大的冰晶下落,结果又被热专气流托向高空,经过许多次的来回,冰晶就结成很大的冰雹而冲破属热气流的升力而降下地面。

5、冰雹一般在什么时候会下?

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冰雹资料图片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回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能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答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6、什么时候下冰雹?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zd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回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大气 地区降下短时冰雹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答.
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7、什么时候会下冰雹?

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8、一般什么时候下冰雹?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大气 地区降下短时冰雹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②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③要有强的风切变。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⑤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一般为3~8 g/m3,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态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9、什么季节下冰雹?

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是一种固态降水。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如果对流运动很猛烈,就可以形成积雨云,云底黑沉沉,云顶发展很高,可达10公里左右,云顶边缘变得模糊起来,云顶还常扩展开来,形成砧状。

一般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而只有发展特别强盛的积雨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为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在冰雹云中气流是很强盛的,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强,强烈的上升气流不仅给雹云输送了充分的水汽,并且支撑冰雹粒子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

小冰雹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 、 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



(9)冰雹什么时间扩展资料

冰雹主要特征

1、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千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2、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3、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4、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2] 

5、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6、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4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7、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 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一般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10、冰雹一般都在什么季节下

一般在夏季比较多,因为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与冰雹什么时间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