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探究酸雨的危害表格

探究酸雨的危害表格

发布时间:2021-02-28 01:30:43

1、酸雨的危害

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2、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3、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1)探究酸雨的危害表格扩展资料:

防治措施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

2、请举出三个方面的酸雨危害的实例

案例1

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 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欧洲有数千个美丽的湖泊也毫无生气,听不到蛙声,见不到鱼跃。美国酸化的水域已达3.6万平方千米,在28个州17 054个湖泊中,有9400个受到酸雨影响,水质变坏。纽约州北部阿迪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泊没有鱼,而目前半数以上的湖水PH在5以下,90%没有鱼,听不到蛙声,”死一般寂静。

案例2

美国每年国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我国重庆市与南京市自然条件相似,但重庆是酸雨侵蚀比较严重的地区,电视塔及建筑机械的维修、路灯及电线的更换频率比南京快1.5倍。嘉陵江大桥的钢梁每年锈蚀0.16毫米,如此下去用不了30年,就会因钢梁锈坏而发生危险。
第一,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造成农作物死亡或者减产
第二,造成鱼塘湖泊 盐度变化,危害鱼 虾 藻类等水生生物。
第三,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3、探究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的研究背景应该写什么东西

酸雨防治: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知识拓展:
1. 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为轻酸雨区;pH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北京拉萨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2. 我国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
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4、研究性学习: 课题: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危害很大,可以使一些古文物腐蚀;使工业机械锈蚀,缩短使用寿命;使湖泊、河流中沉淀的某些重金属化合物溶出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湖泊、河流毁灭;酸雨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酸雨可损害森林、植被,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酸性雨水的影响在欧洲和美国东北部最明显,而且被大力宣传,但受威胁的地区还包括加拿大,也许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地区、洛基山脉和中国。在某些地方,偶尔观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样酸。酸雨影响的程度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主题。对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但现在已认识到,对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一些代价高昂的后果。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难以定量确定的。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这能引起植物和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由这种污染形式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直到细根系的破坏。

5、研究性学习:课题: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危害很大,可以使一些古文物腐蚀;使工业机械锈蚀,缩短使用寿命;使湖泊、河流中沉淀的某些重金属化合物溶出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湖泊、河流毁灭;酸雨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酸雨可损害森林、植被,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酸性雨水的影响在欧洲和美国东北部最明显,而且被大力宣传,但受威胁的地区还包括加拿大,也许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地区、洛基山脉和中国。在某些地方,偶尔观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样酸。酸雨影响的程度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主题。对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但现在已认识到,对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一些代价高昂的后果。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难以定量确定的。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这能引起植物和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由这种污染形式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直到细根系的破坏。

6、在研究酸雨的危害时,进行如下探究:酸雨能腐蚀自然界中的哪些物品呢?【设计实验】实验1:如图,硫在氧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应该在集气瓶口加上玻璃片.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O 2 +H 2 O═H 2 SO 3 ;2H 2 SO 3 +O 2 ═2H 2 SO 4 .
(1)由第一份可知,酸雨能够腐蚀森林树木.硫酸型酸雨能腐蚀大理石雕像的原因是雨水把生成的硫酸钙冲刷掉,使硫酸继续和大理石反应.
(2)酸雨能加剧“温室效应”的依据是酸雨能和石子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煤进行脱硫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的废气处理后排放、开发新型能源等都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故答案为: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没有盖玻璃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SO 2 +H 2 O═H 2 SO 3 ;2H 2 SO 3 +O 2 ═2H 2 SO 4 .
(1)森林和植被(树木)及建筑物(桥梁和楼房);生成的硫酸钙受雨水冲刷,脱离大理石表面,使反应持续进行;
(2)酸雨和小石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煤进行脱硫燃烧;工厂的废气处理后排放;开发新型能源等.

7、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

人们最熟知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现象。城市及工业区,因大量燃烧石化燃料,放出大量的热量,加之城市建筑群及道路的热辐射,引起局地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称为热岛效应。烟尘增加在大气空间形成烟云覆盖,遮挡了阳光,致使光照减弱的现象称为阳伞效应。一些地区气候干燥、植被减少、风沙弥漫、土地沙化、沙漠地带不断扩大,称为沙漠化。植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大片岩石裸露,甚至寸草不生,形成了石漠化。城市工矿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长期得不到补给,导致局部地面下沉或塌陷。一些化学元素的减少或增加可以引起各种病变,如低氟区的龋齿、高氟区的氟骨症、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甲基汞所致的水俣病,镉污染引起的骨痛病等。太阳活动、行星运行对地球环境经常产生重大影响,如诱发地震、海啸、暴雨、干旱等。环境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为人类消灾造福。
环境效应与人和生物的生存及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人类应该高度重视研究这些效应的机理及其反应过程。
酸雨形成的原因:
1.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2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环境。

危害:
如酸雨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另外,由于氟利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8、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要怎么设计实验表格?

给个例子,自己模仿做
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作者:初一4班 丁哲远、陈柯宇、葛毅、汴文梁

背景资料:

1形成原因: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 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2酸雨: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 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

3酸雨的危害:酸雨危害危害包括森林退化,湖泊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农田土壤酸化、贫脊,有毒重金属污染增强,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文物面目皆非。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吗?有怎样的不利影响?不同的酸在同一PH时对同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吗?

[2]作出假设:

酸雨对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有不利影响,可能会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幼苗叶片表面有斑点等现象。不同的酸在同一PH时对同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影响基本相近。

[3]探究方案:

⑴材料用具:①5×3×100颗青菜种子(子粒饱满无病斑) ②5×3套培养皿(规格一样) ③吸水纸 ④5支吸管 ⑤PH=3的盐酸溶液 ⑥PH=3的硫酸溶液 ⑦PH=3的冰乙酸溶液 ⑧PH=7的清水 ⑩4-6张设计好的观 察记录表

⑵探究步骤:①观察种子的萌发和萌发后幼苗的生长状态,将青菜种子分散放在铺了吸水纸的培养皿里,保持湿润(用每组相应的溶液湿润),放在向阳处,每个培养皿中青菜种子数为100颗。

②观察记录:表1—4,格式如下:

[4]观察记录及分析:(具体记录附表)

1.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见表一)

对第四天、第八天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如下:表一

注:冰乙酸3、4代表PH=3,PH=4,冰乙酸4是在冰乙酸3第四天还未发芽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究做对照得出的数据。

分析:种子发芽率是指在最适宜条件下,在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上表显示在对照组清水中的发芽率最高:第四天为22℅,其次为盐酸16℅,硫酸8℅,冰乙酸3为0;第八天为45℅,其次冰乙酸4为21℅,盐酸18℅,硫酸12℅,由此说明两点:一、酸雨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与假设相符;二、同ph的不同酸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与假设不符,分析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盐酸具有挥发性,虽然培养皿加盖培养,但还是有少量的盐酸挥发掉,降低了种子发芽时种子周围的酸性。二是不同的酸存在电离程度的差别。分析各酸的电离方程式:HCL=H++Cl-(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H2SO4=H++HSO4-;HSO4-=H++SO42-(硫酸是二元酸,一级电离完全电离,受[H+]影响,[H+]大时,二级电离平衡常数Ka=1.20×10-2),HAc=H++Ac-(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在25℃时,其电离平衡常数Ka=1.76×10-5。)

当PH=3时,由上分析可知,醋酸浓度最大,其次是硫酸,盐酸。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随H+被消耗,弱电解质硫酸根离子、醋酸电离程度加大。由于硫酸根离子的Ka远大于醋酸的Ka,因而在种子萌发的酸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H+的消耗,醋酸的PH最小,其次是硫酸、盐酸。

2.酸雨对幼苗的生长状态的影响(见表二)

对第四天、第八天的幼苗烂芽、烂根、叶片出斑点和根周围有霉菌等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如下:表二

注:冰乙酸3种子未萌发不作比较,冰乙酸4后期进行观察时间短也不作比较。

分析:上表显示硫酸对幼苗的危害性大,盐酸相对轻些。原因可能主要是硫酸是二元酸,在PH=3时,其不完全电离,其酸性比盐酸大,其对幼苗的不良影响相对也大些。

[5]得出结论:

由上分析可见,酸雨的PH越小,即酸性大,对生物生长不良影响就大。其生理机制主要是酸雨中的H+降低了细胞PH值,改变了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正常酸碱度,酸雨所带来的过量H+会替换其它元素,包括钾、镁、钙等营养元素,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高浓度H+还可以溶解土壤中自然产生的铝,铝一旦被分解释放就会妨碍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能力,尤其是影响镁的吸收。随着镁的溶出,土壤中会发生镁不足的情况,镁是叶绿素的核心元素,是植物的活性、新陈代谢不可欠缺的元素,缺少镁将会导致植物枯萎,而重金属如锰、铬、铅、汞等元素在酸性的作用下,也可变成可溶性物质,这不仅使植物遭受毒害,还会污染地下水和江河 湖泊,从而严重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6]讨论:

⑴为什么会有人工模拟酸雨大棚?形成的污染危害,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才能明显看出。为了缩短效应时间,方便实验条件,人们建立了类似于体育馆大小规模的塑料或玻璃大棚,实施人工气候,按时喷撒酸雨,馆中种植各类树木植物,小型池塘饲养各种鱼类,其术语叫“模拟酸雨”。它帮助人类认识酸雨规律,找出有效防治措施。

⑵土壤酸化后会有怎样的影响?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⑶如何有效地控制酸雨?使用干净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潮汐和地热等,发展沼气,使用低硫煤。要将汽车尾气净化,用甲醇,燃气代替汽油。另外公众参与意识要强,例如, 我们可以在校园内或马路边种植一些对酸雨敏感性植物, 以观测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或筛选和培植抗酸雨经济作物, 花卉等, 以改造环境。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增加环保知识。

9、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要怎么设计实验表格

这要看你设计的实验处理有哪些。
可以考虑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指标是种子的萌发率。参考如下图

与探究酸雨的危害表格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