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永死后被江淮名妓葬在何处?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当时文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记载,所以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
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资料历来文学史家均语焉不详。宋代以后各家记载,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阳说
宋祝穆持此说,祝在《方舆胜览》中记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也叫“上风流冢”。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
二、葬湖北枣阳花山说
宋曾达臣(敏行)、元陈元靓持此说。曾在《独醒杂志》中记载:“耆卿墓在枣阳县花山,每岁清明词人集其下,为吊柳”。陈在《岁时广记》中亦载: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县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
三、葬北固山或银山说
柳永的故乡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纪念馆一块与柳永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碑文写着:“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
柳永纪念馆一块与柳永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碑文写着:“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
四、葬仪征说
王士祯在《分甘余话》中却提到了:“相传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仪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仪征古名真州,柳墓在仪征仙人掌。
(1)江淮寺火灾扩展资料:
柳永如何死的:
1、柳永约生于公元984年,一身仕途之路相当坎坷,暮年及第,约于公元1053年去世,因为在正史《史记》中没有柳永的个人传记,所以关于柳永的死因,没有详细且确切的记载。
2、现在关于柳永去世原因及埋葬地点的说法都来自宋朝和清朝的文人笔记,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记录,加上世人各种言传,要具体且正确地说出柳永的死因和埋葬地难上加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柳永
2、2.8T江淮瑞风柴油版每次启动都要压手油泵才能启动怎么回事,什么问题
在汽油喷射系统中燃油泵是极其关键的部件,一旦燃油泵出现故障汽车版就会出现各种不良的症状权。
一、燃油泵出现故障会给汽车带来哪些问题
1、引擎可以点火,但无法启动
2、燃料泵内部可能泄漏
3、过度的噪音
4、缺乏动力
5、犹豫的时候加速
二、维修建议
1、大多数现代汽车用电动燃油泵,安装在油箱内。一些车辆访问面板,可以删除替换泵无需拆卸油箱。
2、罐内燃料泵淹没在燃料来帮助他们保持凉爽。的气体会破坏燃油泵。
3、燃料过滤器更换燃油泵时应该被取代
4、燃料过滤器阻塞或电气系统驱动燃油泵问题可能导致症状类似于一个失败的燃油泵。商店确认泵是在替换之前的问题。
5、汽油是高度易燃。替代燃料泵时,电池应断开连接之后和适当的安全程序,以避免火灾和人身伤害。
3、江淮帅铃国四早上打不着车?
早晨打不着火,第一步要先检查电瓶是否有电,电解液够不够,如果电瓶有电,然后听启动机声内音是否够劲,如容果启动无力
在电瓶有电的情况下就需要保养启动机了,需要换启动机的碳刷和铜套。如果启动的时候启动机有力,却打不着火,就要烤油箱了,油箱可以用火烤,但是火不能太
大,一定要注意不要烤到油管,以免发生火灾。烤油箱主要是给燃油升温,烤的部位在油泵最好。用吹风机加热柴油滤芯及油管部位。另外在十分冷的情况下,机油
底最好也加热下,因为停车一晚上,机油都在油底壳。就算你发动了也会对发动机各部件造成很大磨损,减少发动机寿命。
4、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村的响山寺名字是怎么来的?
金寨千年古寺——响山寺的风雨变迁
金寨论坛 2018年03月27日
响山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中部,槐树湾、双石、古碑交界处。历史碑文记载,该寺原系唐建中四年(783)段太尉秀实舍宅兴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寺。
响山寺占地面积不大,位于金寨县的槐树湾乡境内,背负起伏连绵的大别山。庙前滨临清流潺潺的史河河畔,向上可远眺天堂古寨,朝下可俯瞰江淮平原。
殿前庙院内中间几丈高的铁塔,两旁是铁铸香炉。香炉内烟火缭绕,青烟袅袅。金黄色的庙墙边的石牌坊门上的携刻着有书法家王振题写的“响山禅寺”行书体字。庙院内有大小三扇门通往大雄宝殿内。中间那扇大门山携刻着“响山禅寺”隶书体大字;旁边小门上右边用隶书体携刻着“五朝踪迹”;左门上携刻着“万古不朽”隶书体字。
步入大雄宝殿迎面而来的是高大的、遍身金黄的释迦牟尼佛像。两边是威猛凶煞的四大金刚,各自手拿着宝剑、雨伞、琵琶、宝杵,象征着四季的“风调雨顺。”在释迦牟尼佛背后,站立着神情严肃的护法神韦陀菩萨。
佛像色彩逼真,线条流畅,塑造的面目栩栩如生。大雄宝殿的布置制式,也沿用了传统庙宇的布置。大殿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大雄宝殿"四字由南京栖霞寺僧人茗山所题。大雄宝殿后门前有对联曰:
响山宝地迎佛主佛主法施四海,
深林古刹奉如来如来普渡十方。
其后殿有”伽蓝堂。“堂内中间供奉着西方三圣,分别表示象征着昨世、现世和未世。两边分别供奉有药王孙思邈和送子观音等塑像。生病时祈求药王,需生子时祈求送子观音。
一边的侧殿是“地藏王大殿”除正面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外,殿内阴森可怖。牛头马面,判官阎罗无常,呲牙咧嘴,青面怪相,模样可怖。十个阎王殿按单双数分列两边。玻璃厨窗内判官威严、小鬼恶煞。油煎火烧、刀锯切割、生吞活剥,各种刑具面面俱到,让人的灵魂惨遭酷刑的折磨。
无奈桥头,小鬼无常,催促着留恋回望人间的灵魂喝下这一口口苦涩的孟婆汤。受尽折磨的灵魂,最后在判官对比他或她在人世间的正与过重新安排投胎之事。佛教在此要人扬善除恶,宣扬来生,来时告诫众人在世时,需多行善,修身养性,修成正果。
地藏王菩萨是高丽国的王子,他看破红尘,舍身入佛。殿门上也有一方对联对该殿和现世生活作了最为形象的注解曰:
一念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响山寺庙宇算小却在当地名气很响,可谓菩萨佛像“五脏俱全”“面面俱到,”各方神仙菩萨都有供奉,左边的厢房内还供奉着禅宗达摩祖师的雕像。
在唐代建元四年时有一位僧人名闻悦,途经此处认为是块建寺庙的风水宝地,便向当地的吏绅段太尉募化他的这一方宝地建立寺庙。段太尉舍不下自己的宝地,不允许在此建寺庙,闻悦僧人随后离去。当夜,四周地动山响昼夜不息。响声地动传到太尉庭内,把太尉吓坏了。
于是连夜派人追上闻悦僧人招回住下,地动山响之声才停止。太尉问闻悦,要多少土地建寺庙。闻悦回答:“一袈裟之地即可。”太尉甚是奇怪,一袈裟之地能建寺庙吗?哪儿知道,闻悦把袈裟一展,太尉家的“四周山水河流一一遮盖而尽。
”段太尉害怕了认为闻悦是佛的化身,岂敢得罪。便把自己的宅地捐作庙宇用地,携家人离去。这就是响山禅寺的来历。
响山寺后是抗战时期原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廖磊的墓,廖磊是原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
5、寿县报恩寺的寺内景象
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西大寺巷的尽头,便是报恩寺了。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 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 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谳为此七字 作跋的两方石刻。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
6、9.当江淮准静止锋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考点: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专题: 分析: 锋面的类型有暖锋(用线段和半圆形来表示内)、冷锋(用线段和三容角形来表示)、准静止锋(用线段和半圆形、三角形来表示),各自的天气特点不同. 读图可知,锋面B为准静止锋. A、所述为慢行冷锋天气所形成的降水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所述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造成的,故符合题意; C、所述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故不符合题意; D、所述为暖锋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察锋面系统与天气,难度中等,正确读图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
7、寿县东禅寺为何改名为报恩寺?
寿县古寺庙
报恩禅寺
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
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
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
一声清磬动,明月送人还。
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报恩寺。这座千年古刹,随着古城的开放,吸引来无数游客。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忐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到东大寺巷尽头,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已倒塌。残存的塔基危及游人安全,于1977年拆除时,发现塔基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鸟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北三面是省级征战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唐、宋、明、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因为城里的主要名胜古迹均铸在香炉四周壁面上,所以叫“城里城”,此亦为八景中之一景。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
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肃穆典雅。越过西侧圆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而且何以漫步在古朴典雅的长廊之中,抒发思古之幽情。
8、火灾经济损失的资料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 它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国家要花大量的资金于防洪措施。近30年来,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75年8月5~7日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3天最大降雨量达1605毫米(该地区年均降水总量为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的土坝漫水溃决,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公里,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1991年夏,江淮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干旱 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其出现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扩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在我国,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旱灾,大部分地区春旱发生机会多、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干旱发生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集中性,如1470—1949年间北京地区出现的170次干旱中,有115次是连年发生;而且在空间上具有群发性,如1950年春,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走廊、冀北、陕北出现干旱,7~9月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流域广大面积出现干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热带气旋 是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四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 38%),7~8月是台风活动盛期,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每年平均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15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80%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前面所说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涝灾害,就是由于7503号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不消而带来的特大暴雨。台风登陆先后在台、浙。闽、粤、湘愕、赣、冀、豫等10省出现暴雨。其中河南最为严重,暴雨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最大降雨量1/小时为189.5毫米,24/小时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
所谓潮灾 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风暴潮和巨浪叠加于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摧毁防御设施,导致洪水泛滥,形成潮灾。我国潮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寒潮引起的。东南沿海倍受台风袭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渤海和黄北部,冬春季节寒潮冷锋过境,造成渤海7级以上东北大风导致渤海南岸的潮灾。
低温冷害 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强寒潮引起急剧降温。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过低,南方冬季的冻雨和寒露季节前后的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秋季晚稻抽穗扬花,遇上这种天气造成稻谷空壳、瘪粒而减产。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达长江流域,降温14~20℃,冬小麦、油菜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1977年10月25~29民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米,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地震 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一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是日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嘉靖实录》)是我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是本世纪全球10次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预报尚属世界难题。我国在中、长期预测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但能作准确预报的还只占少数,对这个具高难度的临震预报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
滑坡 它是斜坡上大量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的破坏或被掩埋以及人员伤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影响,滑坡类型是多样的。我国是多山和多地震国家,有史以来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频繁发生,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水库。矿山、路堑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县迭溪地震时,周围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与龙池山二个巨型高速滑坡相对而下,堵塞涡江,形成堰坝高160多米;45天后壅塞之水泛溢溃决,沿江数百公里皆受重灾。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采空,山体开裂,雨后位移骤增,1980年6月3日凌晨,100多万立方米的山体突然崩滑,坑口建筑物被毁,办公楼、宿舍、大量矿山机械和280多名员工瞬间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泥石流 常在雨季突然暴发,山谷雷鸣、挟带泥砂石块的浑浩洪流席卷而下,扫荡着前进途中的一切。泥石流灾害波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影响山区城镇工矿、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农田村寨、水利和各种设施。据铁路部门资料,我国山区铁路
有1386条泥石流沟,威胁着3000多公里线路的安全运行。
森林火灾 它是由或自然或因人员不慎引发的火灾现象。特大森林火灾多因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计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时遏制。我国森林火灾损失率随科技进步和林火管理的加强在不断降低。但对于林地覆盖率仅为 13%和人均森林蓄积量不及10立方米的我国,减少损失与提高覆盖率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森林火灾不仅造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给生态和自然景观带来严重的破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过火林地 114万公顷,占全国林地的1%。
农林病虫虫草鼠害 它是指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恶性杂草以及鼠害。就农作物而言,病、虫、草、鼠会从全国每个人的口中,每年夺走50公斤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还有猖撅的鼠害和恶性杂草,如果病虫大发生并成灾的话,对我国的基础产业一农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9、扬州天宁寺是怎么来的?
扬州城北有一座江南名刹天宁寺,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清代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寺址在东晋时是太傅谢安的别墅。谢安家族是东晋最大的士族。他在东晋后期执朝政,使朝内出现了稳定的局面,并于383年,指挥打败了苻坚南侵的军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当时前秦苻坚带步兵60万,骑兵27万,军队首尾长500千米,而东晋军队只有8万。晋军趁秦军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渡过秦军所守的淝水,打破秦兵的前锋,勇猛追杀,秦兵溃退无法阻止,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来了,逃到洛阳,百万大军只剩下十几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当时就镇守在广陵(今扬州),淝水战胜的捷报到时,他正在与人下棋,看过战报,面上丝毫不露喜色,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他才答道:小儿辈大破贼。下棋完毕,进入内室,跨过门槛时,不觉木屐断了。这说明他心里非常兴奋,只是故作镇定罢了。淝水大捷以后,谢安乘前秦崩溃,又派谢玄带领军队北伐,公元384年,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385年,猛将刘牢之还进入了河北名都邺城。谢安镇守广陵时,就住在别墅里。后来他移驻新城,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以后唐宋时屡有兴建。南宋高宗南渡时曾在此寺驻跸。清康熙帝六次南巡,都在此驻跸。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赐天宁寺为江淮诸寺之冠。还在寺里兴修行宫、御花园,寺前兴建了御码头。康熙年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时,受钦命在寺内设立书局,主持刊刻《全唐诗》,纂修《佩文韵府》。清初的著名大画家石涛和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鱼单、金农等也都在天宁寺僧房里寄居过。现寺内建筑在同治到宣统年间屡经重建,基本完整。
10、游慧山寺记 陆羽
慧山古华山也。顾欢《吴地记》云:“华山在吴城西北一百里”。释宝唱《名回僧传》云:“沙门僧显,宋答元徽中过江,住京师弥陀寺,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老子《枕中记》所谓吴西神山是也。山东峰当周秦闲,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
后汉有樵客,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