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鱼类病害杂志

鱼类病害杂志

发布时间:2021-04-20 07:00:36

1、鱼类分类学SCI收录期刊有哪些?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JIPB,《植物学报》英文版) 1.395
Acta Phytotaxon Sin(植物分类学报)

2、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鱼类疾病有哪些?

由生物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寄生虫病、生物因素的中毒。其中微生物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如草鱼出血病、鲤鱼痘疮病等)、细菌性疾病(如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等)和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鳃霉病等),这类疾病在水产病害的发生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寄生虫性疾病主要包括原生动物(如小瓜虫病、车轮虫病等)、蠕虫类(指环虫病、绦虫病等)、环节动物类(如鱼蛭病)、软体动物(钩介幼虫病)和甲壳动物(如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等引起的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在水产病害的发生中也同样占有很大比例。生物因素的中毒性疾病,如蓝藻引起的缺氧和蓝藻毒素引起的中毒等。

3、锦鲤养殖与其它鱼养殖有什么不同,养殖中的鱼类病害有什么不同?

锦鲤属于观赏类,饲料应该有增色成份。食用鱼主要以催肥为主。
淡水鱼常见病有:
一、细菌性烂尾、烂鳍症

二、细菌性鳃病

三、立鳞病

四、红点病

五、徵菌性疾病

六、白点病

七、鱼虱病

八、吸虫性疾病

九、缺氧病

十、鱼鳔病

十一、金鱼水霉病

4、常见鱼病有哪些?

鱼病主要分为两类。
(1)生物性鱼病: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传染性较高,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为寄生虫鱼病,其特点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2)非生物性鱼病: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的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种类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作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5、鱼类疾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1、烂鳃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和青鱼,主要发生在秋季。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发白,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并常带污泥。鳃盖内表面常被腐蚀成透明的小窗。
防治:①注射细菌性疫苗或土法疫苗。②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4克钱塘泼施。③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盐2.5公斤兑水全塘泼施,7天一次,连用3次。④按每立方米水用0.3克禽用红霉素全塘泼施。次日再用红霉素药饵投喂,每10公斤鱼用药0.4克,2—6天用量减半。
2、肠炎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和青鱼,常发生于4—10月。症状表现为肛门红肿,病情严重的鳍基充血,鳍条裂开,腹部现红斑;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管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有乳黄色粘液或血脓。
防治:①注射疫苗或。②投喂磺胺脒药物饲料,每50公斤鱼用磺胺脒5克,第2—6天用量减半,每天喂1次。③大蒜头,每50公斤鱼用0.5公斤(加入少量盐)拌精料投喂3天。④每50公斤鱼用大黄0.25公斤,切碎后加氨水2.5公斤浸泡30分钟后加水拌匀浸精饲料投喂。
3、赤皮病:本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和青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见鱼体两侧及腹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基充血,鳍条裂开,末端腐烂。
防治:①注射疫苗。②每50公斤吃食性鱼类口服磺胺噻唑5克(做成药物饲料投喂),第2—6天药量减半。③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塘泼施。④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盐2.5公斤全塘泼洒,7天一次,连用3次。
4、草鱼出血病:主要发生于4—10月份。病鱼口腔、鳃盖、身体两侧肌肉、鳍的基部,特别是臀鳍基部都充血。剥除皮肤时,肌肉显示出点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鳃部出现“白鳃”。常见肠道充血,但无腐烂状。表现为三种类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型”、肠炎型。
防治;①注射出血病疫苗或土法疫苗。②采用适当稀养,搭配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可减少发病。
5、水霉病:本病常见于春夏之间和秋冬之间,水温在15—20℃时最易发病,各类养殖鱼类均可发生。体表菌丝大量繁殖时,体表病灶部如白色棉絮状,寄生部位有充血和腐烂现象,体表多粘液。
防治:①操作时应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注意合理密养,勿使越冬密度过高。②鱼塘用生石灰清塘,也可用每方水体用2—3克五倍子煎水全塘泼施。③用抗霉宁浸洗病鱼1小时,效果良好。每亩水面,水深1米时,可用2.5—5公斤菖蒲捣汁,加入0.5—1千克食盐,再加入2—5千克人尿,混合后全塘泼施。
6、鳃霉病:主要发生于鳙、鲢、鲮鱼种。常见于5—10月。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出血现象,形成红白相嵌的症状;常出现爆发性急性死亡。
防治:①控制施肥量,适时加注新水。②按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7克全塘泼施洒。③将病鱼移入水质较瘦的池中,病可停止。④发病时每亩用艾叶2.5公斤,菖蒲1.5公斤煎水10公斤,兑水全塘泼施,连用2天。

6、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增养殖考研复试《鱼类增养殖》和《水产养殖病害学》的考试范围 以及考试的题型

你在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网上资料下载里面找一下复试科目的大纲,上面如果有就会很详细,看书的时候多注意病原菌的拉丁文,还有专业名词中英文翻译,其余的看看你们老师上课时讲过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就行了,其实每个学校同一个科目老师上课的重点都不会差很大。大致看看书,其余的临场发挥就行了,写的时候多写点,把试卷写满给老师印象就要好很多。祝你顺利录取!

7、淡水鱼常见病

一、细菌性烂尾、烂鳍症
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从鳍条开始,继而身体腐烂至死。这种烂鳍症有两种病征,第一种由鳍边开始腐烂,再向内伸展,第二种由鳍中央部分开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处变白色,最后脱落。金鱼运送或产卵后身体抵抗力会减弱,此时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隔离,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黄等药剂来治疗病鱼。烂鳍症的病征出现较慢时,治疗法是更换部分缸水,清洗过滤器和添加少许食盐入缸内,并停止喂食数天。食盐疗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变水中的渗透压,透过渗透作用的变化来杀死细菌和其他的病原体。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细菌治生虫剂、美利坚灭菌灵、女王鲸专治金鱼疾病剂、女王鲸治细菌剂及AZ00治细菌剂来治疗。
二、细菌性鳃病
感染细菌性鳃病的金鱼,最初的病征是食欲不振,常停在水面下,且呼吸急促,若是揭起鳃盖后缘,会见到呈白色的残缺锶丝。尤其在拥挤的鱼缸中,当水质变坏时,金鱼最易感染此症,且传染性很高,因此须隔离病鱼。治疗此病的方法及药剂和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相同,但需加盐到水中(每一百公升水量加两公克食盐),以减少金鱼体液由腐烂的锶丝流失到鱼体外,导致金鱼脱水而死。真菌也会引致烂鳃,因此要改善水质,这样才可控制病情。过滤器能清除悬浮微粒,防止细菌及真菌滋长,保持缸水清洁,因此加强过滤系统能够防止鳃病的发生。
三、立鳞病
在水族箱内,常可发现金鱼因罹病而导致鳞片突出并脱落。大部分病鱼的鳞片几乎会全部立起来,仅有少数的病鱼出现部分立鳞现象,如果磨擦病鱼的体表,原已松动的鳞片就会纷纷脱落。引起此病的病原体目前尚不清楚,但多在冬季和夏季水温低时发生。此病的死亡率很高,若是及早发现,施以抗生素治疗,如美利坚灭菌灵及AZ00治细菌剂也可治愈病鱼。此病无传染性,但照顾病鱼却是相当麻烦。
四、红点病
病鱼的体侧及腹部均会出现明显的红斑点,此为其最大的特征。倘若水中细菌大量增加,金鱼皮肤会受到破坏,因而充满血液,此时应立即更换缸水,便可不药而愈。严重的病鱼则需隔离,施以抗生素治疗。
五、徵菌性疾病
金鱼是变温动物,体温是随着水温而改变。当冬季水温降低,鱼体抵抗力亦随之减弱,因此受徵菌感染的情形很普遍。患病的金鱼身体会长出白色棉花状物体,尤其是头上的肉瘤最易受感染。应尽量保持缸水清洁,用甲烯蓝染液涂抹患处可加快痊愈,也可施孔雀绿溶液治疗法,把病鱼浸泡于一百公升水含0.2公克的药物溶液中,直至其痊愈为止,亦可直接用Sera治徵菌治生虫剂、女王鲸治徵菌剂、AZ00治徵菌剂治疗。
六、白点病
这种病是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鱼全身满布白点,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当白点虫侵入鱼体后,药物治疗不能奏效,只有当小白点虫在鱼体繁殖后,新个体游到水中,药剂才能杀死它们。治疗法为使用百分之0.01浓度的孔雀绿溶液,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点剂、美利坚立灭白点、女王鲸治白点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白点病物理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金鱼白点病新手不易掌握,且治疗效果不佳。推荐物理治理方法一则,根据白点病原虫耐受水温30摄氏度的特点,使用加温器将水温非常缓慢的逐步加热到35摄氏度,并保持3天,之后逐步回复正常水温并调换新水,一周类白点原虫全部脱离。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副作用小,治理效果非常好。
七、鱼虱病
鱼虱病:鱼虱是一种寄生性的甲壳类动物,大部分时间寄生在金鱼身体上,只有幼虫和成虫产卵期才到水中流动。鱼虱腹面处有两个吸盘,用来吸附在金鱼身体上。口部呈针状,用来刺进鱼体,吸取血液,使患处出血变红,因而易受细菌感染。除非金鱼受大量的鱼虱侵袭,否则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机磷的杀虫齐是鱼虱的特效药,但对金鱼也有害处,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钳子把鱼虱逐一除去,或用Sera鱼池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美利坚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八、吸虫性疾病
侵袭金鱼皮肤、锶和其它器官的吸虫有很多种,较普通的有皮肤性吸虫和锶吸虫两种。当金鱼受上述吸虫侵袭,身体会痉挛,食欲降低,游动呆滞。鳃部若受严重感染,金鱼会因不能吸取氧气而窒息。成鱼和幼鱼的治疗法有异,成鱼可放进稀福马林溶液三十分钟,幼鱼以浓食盐溶液代替福马林溶液,寄生吸虫即会被杀死或受刺激而脱离鱼体,或以市售Sera治徵菌性治生虫剂、美利坚治生虫剂及去吸虫特效锭、女王鲸治寄生虫剂、AZ00治外寄生虫剂治疗。
九、缺氧病
金鱼是吸取水澡溶氧来呼吸生存的,每一公升水应有五毫克溶氧量,不然金鱼会因吸不到充足氧气而窒息,轻微的缺氧会造成浮头,金鱼浮到水面上呼吸,所以应用打气泵打气入水中,以确保金鱼得到充足的氧气。
十、鱼鳔病
罹患此病的金鱼无法维持其躯体的平衡,有时会有倒栽葱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最常患此病,病鱼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长时间,但失去观赏价值。这种病无法治疗,防治的方法就是水温不宜急剧升降。
十一、金鱼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于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症状:
1、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8、鱼类疾病都有哪些

一些营养性疾病可以导致养殖鱼类死亡,而某些营养性疾病虽不会直接导致养殖鱼类死亡,但由于鱼类抗病力下降而易受病原侵袭发病或影响其商品价值,如常见的体色消退或呈花斑状的白化病、眼球灰白的白内障病、体态不匀称的短体病、背部肌肉减薄的滞长病等疾病均是当前常见的病症。鱼类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警示我们应该重视水产饲料的质量问题。

与鱼类病害杂志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