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6月6号遂昌泥石流

6月6号遂昌泥石流

发布时间:2021-05-21 15:30:57

1、“6·” 浙江省遂昌县大熟村泥石流

1 引言

灾害点位于遂昌县黄沙腰镇大熟村大熟会自然村北西侧山坳中,大熟村有通村公路通达遂昌县城,直距约50km,交通条件一般(图1)。泥石流沟口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48′19″,北纬28°24′36″。

图1 灾害点地理位置图

2014年6月27日6~10时,受持续降雨影响,遂昌县黄沙腰镇大熟村大熟会自然村北西侧冲沟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主流方向147°,初步估算方量约35000m3。大熟村村主任和巡查人员在排查过程中,发现险情,随即组织人员积极应对,最快速度将18户75人及贵重财产进行撤离和搬移。6月27日9点40分发生泥石流,主要由于27日早上集中强降雨(2小时超过100mm)引发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7户79间村民房屋倒塌、35户 123 间村民房屋受淹,约 100 亩农田、750m 防洪堤、600m机耕路及3座桥梁被毁,大熟电站严重受损,直接受灾人数18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20余万元(照片1)。

照片1 灾害点远景

2 地质灾害灾情概况

2.1 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区,标高在380~1300m之间,地势较陡,山体坡度在25°~45°之间。区内沟谷发育,切割深度在200~300m之间,沟道狭窄,两侧坡面堆积大量松散土,植被较发育,以灌木林为主。在大熟村一带为坡洪积山前斜地区,地势平缓,标高在400~450m之间,地形坡度在5°~10°之间,为村民砌筑的梯田,是当地村民重要的农业生产用地。

泥石流流域面积平面形态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上游汇水区属中低山,标高在650~1300m之间,最高在1307.0m,地形坡度在30°~45°左右,植被发育良好,主要为松木、灌木等。

泥石流冲沟区标高在450~650m之间,沟道狭长,沟形变化较大,平均纵坡降在250‰左右,横断面呈“V”形,冲沟两侧山体斜坡坡度在30°~45°左右,植被较发育,分布松木、灌木等。

沟口堆积区标高在400~450m之间,为坡洪积山前斜地区,地形坡度在5°~15°左右,地势较为开阔,主要为阶梯状旱地及水田,下游为大熟村村庄,往东侧即为周公源河床(照片2)。

照片2 沟口区概貌(镜向东俯视)

(2)地层岩性

本区及周边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茶湾组(K1c)、西山头组(K1x)、高坞组(K1g)以及第四系残坡积层(Q)、上更新统洪坡积层(

)和全新统冲积层(

)。

各地层岩性特征简述如下:

下白垩统茶湾组(K1c):岩性为深灰色英安质、流纹质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块状构造,出露呈中风化为主,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岩体结构完整性较好,分布于区内岙头、黄旗门附近以及东部上半岭一带。

下白垩统西山头组(K1x):岩性为灰紫色块状流纹质含角砾岩玻屑凝灰岩、流纹质玻屑晶屑凝灰岩及灰黑色块状英安质玻屑晶屑凝灰岩组成,间夹厚层状含火山泥球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块状构造,出露呈中风化为主,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岩体结构完整性较好,属坚硬岩类。主要分布于北部中低山区。

下白垩统高坞组(K1g):广泛分布于编图范围,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晶玻屑凝灰岩,凝灰结构,块状构造,沟道左岸部分可见基岩裸露,完整性较好,呈中风化状,右岸基岩出露较差,埋深较大,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差,两侧山体表层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为0.5~1.5m,在右岸厚度较大,可达3.0m以上。

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广泛分布于山体表层,岩性为含碎石粉质黏土,灰褐色,结构松散,碎石以中风化基岩为主,含量为10%~20%,粒径一般为5~15cm,局部大者可达25cm左右,左岸层厚一般为1.0~1.5m,右岸厚度可达2.0~3.0m,局部地段大于3.0m,结构松散。

上更新统洪坡积层(

):主要分布于沟口地势相对低缓地段及冲沟右岸斜坡,岩性为碎块石土夹砂,可见厚度在5.0m左右,往下游地势低缓地段厚度较大,一般为8.0~10.0m,灰褐色,结构松散,碎块石含量约50%,块径5~50cm,杂乱分布,次棱角状,岩性为晶玻屑凝灰岩。

全新统冲积层(

):局限分布于村庄东侧周公源河床内,岩性为块石、卵砾石及中粗砂,粒径0.2~0.5m,含量约30%;卵石含量约40%,粒径2~20cm,磨圆度较好,分选性较差,其余为中粗砂及少量黏土。

(3)地质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褶皱系(Ⅰ)、浙东南褶皱带(Ⅱ)、丽水宁波隆起(Ⅲ)、龙泉—遂昌断隆(Ⅳ)的中部,遂昌—平阳区域大断裂从场地北东侧外围通过。本区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南北向断裂次之,北东向断裂属华夏构造体系,为逆冲断裂,南北向断裂规模小,也为逆冲断裂,常截切北东向断裂,生成时代较晚,分布零星,较不发育。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褶皱形迹不甚发育。基岩区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节理和断层,总体发育程度一般,冲沟右岸地区较为发育。

(4)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按岩土体成因、时代、岩性特征等,本区及附近出露岩土体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岩组,其特征见表1。

(5)水文地质条件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全新统冲积、上更新统坡洪积和残坡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卵砾石,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好,分布于东侧周公源溪流沿岸地带,含水层厚度一般在3.0~5.0m以上,周公源水深一般为0.5~1.5m,汛期水位较高,深度在2.0~4.0m左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上游来水顺地势向下游镇区方向泄流。

山前坡洪积斜地区,含水介质以含碎块石土、含碎石黏性土为主,碎块石含量约50%,块径5~50cm,杂乱分布,坡洪积层分布不均匀,透水性较好,富水性较好,厚度一般大于5.0m,在8.0~10.0m,水位埋深一般在2.0~2.5m之间,水质一般。

残坡积含碎石粉质黏土层主要分布于山体表层,厚度一般较小,富水性差,仅在降雨后有地下水渗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水下渗补给,从高处往低处渗透排泄。

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上白垩统茶湾组熔结凝灰岩、西山头组、高坞组晶屑玻屑凝灰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富水性受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区内基岩以中风化为主,结构密实,节理裂隙发育一般,且以闭合状为主,连通性较差,富水性差,水量贫乏,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沿着节理、裂隙由地形高处往低处渗流,最后以补给第四系地下水形式排泄。根据区域资料,地下水对钢筋砼弱腐蚀性。

表1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

2.2 灾害规模及影响范围

2014年6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受短历时强降雨影响(本区6~10时过程雨量达107.0mm,且8-10时之间占70%以上),浙江省遂昌县黄沙腰镇大熟村大熟会自然村北西侧冲沟发生泥石流,泥石流物质沿冲沟出口处一直堆积至村东周公源河床,堆积最大宽度约150m,最长处约600m,堆积厚度一般约0.5-1.5m左右,局部地段为2.0~2.5m,方量约35000m3(照片3)。

本次泥石流共造成17户79间村民房屋倒塌、35户123间村民房屋受淹,约100亩农田、750m防洪堤、600m机耕路及3座桥梁被毁,大熟电站严重受损,直接受灾人数18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220余万元。本次泥石流发生时,因预警及时,成功避让,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目前,大量泥石流物质堆积于红头岭脚至大熟会自然村东侧周公源河道一带,杂乱无章,影响着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等活动(照片4)。

照片3 泥石流松散物质堆积(镜向上游)

照片4 冲毁村庄及有关设施(镜向下游)

2.3 泥石流产生的原因

(1)泥石流所处冲沟纵坡陡,沟道狭窄、弯曲,沟内原本堆积有较多块石,沟道存在一定程度的堵塞情况,为泥石流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沟道右岸斜坡碎块石土厚度大,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条件差,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3)近期持续强降雨,尤其灾害发生前过程降雨量达107mm,冲沟汇水面积达2.3km2,大量汇水难以及时、顺畅的排泄,沟道堵塞造成水位骤涨,源源不断的汇水冲刷坡面松散土体,造成土体下滑,夹杂原有碎块石在水动力作用下混合形成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

3 地质灾害巡查监测

3.1日常巡查监测

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及时预警,镇政府、国土所、村委员会安排了监测人,24小时值班监测,并保持信息畅通,做好值班、动态监测记录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放防灾明白卡,农民自我防范意识较强。

3.2 灾害应急预警机制

2014年6月27日,遂昌县起动了强降雨预警,水利、国土、气象等部门及时预警,遂昌县黄沙腰镇大熟村村主任和巡查人员在排查过程中,发现险情,随即组织人员积极应对,最快速度将18户75人及贵重财产进行撤离和搬移。灾害发生以后,县政府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抢险领导小组,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组织受威胁人员紧急撤离和避险,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且安排赈灾资金救助受灾村民,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险调查。而且,灾情也引起了省国土厅、市国土局等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多次莅临现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

4 地质灾害避险安置

灾害发生后,遂昌县国土资源局,国土所、镇政府等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遵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本着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置警戒线、警示牌,除抢险救灾队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该危险区域;使用电话、短信形式,紧急通知灾害区附近的生产人员安全转移到避灾安置点。

5 经验与启示

此次地质灾害发生前,由于县政府及、国土、水利及气象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人员积极应对、群众防灾意识强且积极配合,最快速度将18户75人及贵重财产进行撤离和搬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居民及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此次成功避让,不仅提高了遂昌县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也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对突发地质灾害应变能力,主要经验如下:

(1)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作为“生命工程”的任务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多次部署和细化各项防灾措施。国土资源系统组织学习传达贯彻,确保了在发布预警后的极短时间内,受威胁群众能够有组织地安全撤离。

(2)灾害发生前,监测人员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这是本次成功避险的前提。

(3)县国土资源部门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培训演练重点,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增强防灾工作效果。培训为识灾、辨灾打下了基础,演练为群众及时避灾赢得了时间。

(4)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范责任,将各项防灾措施下沉至基层一线,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动态巡查、排查,强化监测人员履职尽责,狠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主动预防避让,着力提高基层操作层面防灾能力和意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环境概况

1.地形地貌特征

丽水市位于武夷山系腹地,属山地地貌,除山间盆地和河谷外,海拔高度多在500米以上,千米以上山峰约3573座,相对高差在800~1500米,龙泉黄茅尖海拔1929米,青田温溪镇海拔仅7米,两者地形高差达1900余米。地势呈西南高,北东低,西南部中山广布,地形起伏差异大是丽水市地形地貌最大的特点。丽水市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多在300~400米,形成许多三面群山环抱一面开阔的“V”字型狭长沟谷,巨大的地形高差、陡坡、深谷形成的陡峻临空面,往往有利于山坡物质势能的释放与能量转换,因而有利于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加之植被不够发育,在暴雨径流冲刷时,极易把砂、石、土挟带到沟谷中,不利堆积,也是产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有利地貌。

2.地质条件

丽水市主要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基底变质岩系(前寒武系)→侏罗系火山岩系→白垩系火山岩夹沉积岩系→第四系。经历多次造山运动和长期风化作用,岩层褶皱强烈、断裂节理发育,成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丽水市仅西部出露有前寒武系变质岩,其余大部分市为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的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及陆源碎屑岩,在河谷及山间盆地中分布第四系的河床相或山麓相沉积层。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较为发育,分布面积约500余平方公里,本市构造以断裂为主,火山构造亦十分发育。

基于岩性的不同,风化层厚度也有一定差异,变质岩区、白垩系陆源碎屑岩分布的低丘陵区及火山盆地内部风化层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而侏罗系的熔结凝灰岩分布区和部分次火山岩、岩浆岩分布区地表风化层仅为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且界面明显,这给滑坡体的形成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广泛发育的古滑坡体、山前堆积物、崩积物连同风化壳物质共同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物质条件。

频繁的地质活动产生的多期断裂构造面以及多组节理面将岩层(岩体)肢解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独立块体,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独立块体脱离母体就有可能形成危及人类的地质灾害。

本市遍布的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变质岩中往往夹有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片理化薄层,当岩层出现侧向临空并在一定诱发因素的作用下顺层滑坡将会产生。

3.区域构造与地震概况

(1)区域构造概况:丽水市地质构造以断裂发育为特点,褶皱不明显。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配以北西向断裂,形成构造形态的基本骨架。

北东向构造带由北东向变质岩基底断块隆起和一系列约50°方向压性断裂组成,主要有遂昌县昌裘至上定断裂,遂昌县城至大柘构造带,松阳县高亭至里庄构造带,庆元县竹口至龙泉断裂,龙泉市至缙云新建构造带,庆元县至青田海口构造带。

北北东向构造带由一系列10°~30°强烈断裂带及受它制约的北北东向白垩系构造盆地组成,主要有遂昌湖山至里东构造带,遂昌根竹口至龙泉大桂溪断裂带,云和县大岭头至庆元县中村断裂带,丽水市至景宁县构造带。

北西向构造带主要有遂昌县关塘至龙泉市安仁至景宁县白鹤断裂带,松阳县古市至景宁县渤海构造带,青田县海溪至石平川断裂带。

南北向构造带青田县境内吴岸至湖边断裂带。

(2)地震概况:丽水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政和-海丰地震亚带,该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过较大地震,亚带中庆元等地发生过5~5.5级地震,1574年至今400余年来虽有多次地震发生,但烈度均不超过六度,属基本稳定区,另据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分析,政和-海丰地震亚带在未来100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级,对丽水市的影响为三度。另外,沿丽水-余姚深断裂带有基性岩、超基性岩呈串珠状产出,1917年3月1日、1976年3月30日及11月24日、1998年2月24日在庆元县-景宁县间、缙云县与仙居县交界处、丽水市莲都区水东和庆元县城东先后发生4.75级、1.6级、1.3级和3.7级。

综上所述,丽水市区域地质构造处于相对稳定,地震影响较小,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产生不起主导作用。

二、地质灾害基本现状

1.以往地质灾害简况

据《丽水地区志》记载,丽水市自然灾害(主要指水灾)从公元656年(唐显庆元年)至1948年共发生31次(年),主要县(市)为丽水、青田、缙云、遂昌、松阳;1949年至1979年共发生6次(年),主要县(市)为青田、缙云、丽水、云和、庆元等。据现有资料统计,从1980年至1991年丽水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9起,1992至2002年共发生地质灾害67余起,主要发生区是庆元、青田、景宁、丽水等县(市)。

近十年来丽水市发生的重大规模的较为突出的地质灾害有:

(1)1992年8月31日,受16号台风影响,景宁县澄照乡岩下村多处诱发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死亡13人,重伤8人;同日在该县大地乡叶坑下村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死亡7人、失踪2人。

(2)1994年12月23日,由于地表遭受乱采滥挖,加之连日降雨,致使龙泉市小梅萤石矿区整条巷道塌陷,死亡7人。

(3)1995年10月8日,330国道线青田腊口段发生山体崩塌,造成一辆正在行驶的瓯海至金华客车被压,死亡37人。

(4)1996年8月1日,受8号台风影响,本市普降大暴雨。青田县石平川和青田钼矿遭受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57人,多人重伤。同日,青田县的其他乡镇也发生多起地质灾害,死亡多人,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5)1998年6月22日景宁县毛洋乡滑坡-泥石流,冲毁民房14幢,死亡19人,4人失踪。

(6)1999年3月25日在省道丽浦线(云和境内)43千米+800米处发生公路边坡崩塌,造成紧水滩电厂厂车坠入石塘水库,导致18人死亡。

(7)1999年4月21日在金温铁路(缙云境内)100千米+770米处发生山体崩塌,造成从杭州开往温州的603次列车6节车厢脱轨,5人受伤,毁损路基160多米,铁路中断运行29小时。

(8)2002年8月15日遂昌蔡县坑发生滑坡-泥石流,导致3人死亡。

2.隐患点及分布

据初步实地调查证实,目前有地质灾害迹象并有少量滑坡发生,有可能诱发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达335处,直接威胁着全市205个村庄2500余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中处于蠕动发育状态,已出现地裂、塌陷等现象,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运输安全主要隐患点30余处,即:

庆元苏湖乡包谢

庆元举水乡张地

庆元县淤上乡圹根等村

庆元隆宫乡张地

庆元县安南乡坑节、山圹等村

庆元县竹口镇新窑

云和县朱村乡上湾

云和乡崇头柳山头

云和县黄源乡荫桥坑

松阳县玉岩镇乌岩

景宁县澄照乡岩山

景宁县大地乡叶坑下

景宁县鹤溪镇岭脚

景宁县英川镇董村

景宁县雁溪乡岙头村

景宁县外舍乡双坑

景宁县鸬鹚乡茶亭对村

龙泉市龙渊镇牛头岭

龙泉市龙渊镇宫头、剑湖

缙云县石笕乡流坑

莲都区丽新乡小陶

青田县鹤城镇山头

青田县山口镇腊口矿饶士工区

青田县船寮镇白山

青田县黄洋乡石平川

青田县黄洋钼矿区

青田县万山乡关坑

青田县贵岙乡洪岩头

青田县舒桥乡西武头

遂昌县金竹下坪头

另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土流等灾害并造成损失的其他隐患点还有:如青田县山口镇彭山、景宁县桑溪、金温铁路及丽缙复线等交通干线不稳定边坡等27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3、如何看待宜宾泥石流巨龙谣言事件?

不得不说现在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的素质普遍在提高,但是网络的发达使得造谣的成本变得非常的低,而且网络的不可控性、广传播性使得谣言传播的非常的快,所以呢一小部分道德低下的人便随意造谣散播,殊不知这样做会引起的多大的麻烦。

宜宾地震发生后,各区、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全市上下正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然而,此时却有一些谣言在社交媒体上疯传,造谣生事,颠倒是非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我认为造谣的人一是因为平时吊儿郎当,没什么本事,平时也不被人关注,于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取别人的关注,同时借此满足自己虚荣心就比如这次宜宾泥石流巨龙事件我觉得就是有人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就是造谣的人可能是对社会不满,于是想制造一些子午须有的消息来引起社会的动荡,借此满足的自己的报复心理。

所以我们作为广大的网友之一,我们对于这些造谣事件,一是希望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给出重度的惩罚,再一个就是我们自己要理性的对待网上的信息,注意甄别判断,在事情水落石出之前不要随意的传播谣言,不然自己也就变成帮凶了。

4、2018年6月24日九寨沟泥石流是真的吗?

九寨沟景区因地灾风险7月1日起临时关闭

5、近年来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自然灾害

1,1998年5月6日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等地遭遇建国以来非常罕见泥石流灾难,造成100多人死亡,2000多人无家可归。

2,2005年雅加达西南部一个村庄遭遇泥石流袭击,造成至少140人死亡。

3,2005年6月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东南拉古纳海滩当地时间1日早晨5时左右发生泥石流,6幢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豪宅和一段街道被冲下山,另有两人受轻伤。

4,2006年2月17日上午,一场历史罕见的泥石流突然无情地吞噬了菲律宾南莱特省圣伯纳德镇的村庄,将包括200多名小学生在内的几千人活埋在了泥浆之下。法新社称,此次泥石流是世界过去10年来造成的死亡人数最高的一次。

5,2008年9月24日开始持续不断的降雨使北川县城附近多处山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正在筹建的北川“地震博物馆”老县城一半以上被泥石流掩埋。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地震遗址很可能“瞬间消失”。

6,2008年9月10日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难。

7, 2008年11月5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

6、四川美姑县特大泥石流爆发是什么时候?

1997年6月5日凌晨,在暴雨激发下,四川美姑县则租古滑坡复活,2100万立方米物质直接进入沟谷后转化为泥石流,形成大规模灾害。据统计,有莫乃火、尼居巴哈、扎拉古和尼居洛呷4个村受灾;损坏房屋307间,毁耕地437公顷,损失存粮21万千克,死亡大牲畜4084头,死亡和失踪15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29万元。冲入沟谷的滑坡物质,一部分以泥石流方式运动,绝大部分物质堆积于沟床内,致使沟床抬高100米,并形成三个堰塞湖。

最下游的一个堰塞湖,于1997年6月8日局部溃决,再次形成泥石流,冲出松散碎屑物质20余方,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7、2010年重大泥石流灾害有哪些?

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因风暴、降雨等发生多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其中造成至少30人以上死亡的事件包括:

1月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著名旅游岛屿格兰德岛因连降大雨引发两起山体滑坡,造成至少30人死亡。

3月1日,乌干达东部布杜达行政区遭遇大规模泥石流袭击,导致3座村庄被埋,搜救人员找到94具遇难者遗体,另有约320名村民失踪。

4月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连降暴雨并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截至4月9日,此次灾害已经造成212人死亡,161人受伤,另有100多人失踪。

6月15日,孟加拉国东南部科克斯巴扎尔县和班多尔班县因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至少48人死亡,数十人失踪。

6月17日,缅甸西部与孟加拉国交界处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造成至少46人死亡。6月21日,巴西东北部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灾害袭击,造成至少44人死亡,1000多人失踪。8月6日,印控克什米尔列城因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至少166人死亡,约400人失踪。8月7日,巴基斯坦北部遭受暴雨袭击,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至少63人死亡。

9月2~5日,持续3天的强降雨以及大雨引发的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危地马拉全国至少45人死亡,近5万人受灾,财产损失估计高达3.75亿~5亿美元。

9月28~29日,由于持续降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和恰帕斯州河水泛滥并发生多起泥石流,造成至少33人死亡。

8、四川丹巴突发泥石流形成堰塞湖后有人员伤亡吗?

截止至2020年6月17日18时没有人员伤亡的消息,截至6月17日上午9时,丹巴县已累计疏散5000余户两万余人,已成功救援14人,失联2人。今天(6月17日)凌晨3时许,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泥石流,烂水湾阿娘寨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丹巴县小金川河河道壅塞,造成G350烂水湾段道路中断。

截止6月17日上午6时,堰塞湖险情威胁下游6个乡镇17个村、4所学校、2座寺庙、3所卫生院。丹巴县立即启动应急三级响应,成立了“6·17”抗洪抢险指挥部,下设13个工作专班,并组织应急抢险、交通保畅、医疗救援等200余人的救援力量严阵以待;州、县、乡、村各级迅速反应,救援工作正有序推进。相关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8)6月6号遂昌泥石流扩展资料

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危害

堰塞湖的形成有四个过程,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有可能导致重大洪灾。灾区形成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后果严重。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9、甘肃暴洪泥石流致多少人受灾?

2018年7月6日消息,甘肃陇南市文县县委宣传部6日对外通报,6月29日以来,文县连续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方因短时强降水引发暴洪泥石流,境内“两江八河”水位短时间猛涨,白水江文县城关镇断面流量监测值一度达到每秒436立方米、尚德镇断面流量达到每秒730立方米,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大值。

截至7月4日下午6时,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县20个乡镇212个村11082户41649人不同程度受灾,未造成人员伤亡,紧急转移安置327户1275人,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27033.93万元。

道路交通方面,国道212线东峪口至堡子坝陶家湾段、尚德镇横丹电站出水口段等洪水冲毁路段目前已抢通。此外,河水路、何马路等7条省道255.8公里、3条28.712公里县乡公路和65条通村公路750.6公里不同程度受损,堡子坝镇马儿河坝等7个村通村道路尚未抢通。

据通报,截至目前,7条10KV线路受损2.3公里,16个村因灾断电,马儿河坝等7个村尚未恢复供电。同时,14个区域通讯信号中断,尚有8个基站通讯信号未恢复。据统计,文县暴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玉米、水稻、油菜籽、花椒、核桃等农作物和白芨、党参等中药材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达891.97公顷,成灾面积达693.85公顷,绝收315.4公顷,冲毁耕地2445亩。

与6月6号遂昌泥石流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