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豇豆各种病害及防治
温室大棚豇豆(长豆角)种植栽培技术管理要点 1良种选择,要选择适合早春种植的抗病品种,如:鲁农高科的长浪系列、林峰绿箭系列、金豆子系列。播前要精挑细选,剔除杂粒、小粒、发霉粒。 2适期播种。一般温室种植应选择在立春前后,有5-7天晴好天气后播种。播种前应在土地上晒种2-3天,可以杀死种子表皮细菌,增强种子想吸水能力,提高发芽率,做到苗齐苗壮。 3种子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应该使用咯菌腈进行包衣处理,预防根腐病和立枯病的发生。 4土壤施肥,整地时要施3000-5000公斤农家肥和15*3品牌复合肥50公斤 5种植管理技术 a,豇豆种植提倡高垄栽培,株行距30*60/80大小垄栽培。每穴播种4-5粒,出苗后剔除小苗弱苗,每穴留苗2-3株.出苗后用精甲.咯菌腈+生根剂2000倍淋茎。 b适时引导爬蔓,可以用吊绳引导爬蔓,2米左右适时打顶,增加侧蔓生长。侧蔓50CM左右打去边尖。 c肥水管理,每10天左右浇水一次,随水冲施尿素7-8公斤,结荚期冲施15公斤左右平衡复合肥/亩。 d适时采摘,不要采摘过晚或过早,过早没有产量,过晚影响商品性。 e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豆角锈病、炭疽病、轮纹病、细菌性疫病和白粉虱、蚜虫、豆野螟。具体用药咨询当地农技部门。(这个是我发我会种的一篇小文,可供参考)
2、豆角虫害图片及治疗?
豆角枯萎病
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现粉红色霉层。
防治措施:最好与禾本科作物水旱轮作,增施石灰改良土壤减轻病害发生。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4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株灌50--150克,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也可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拌干土200公斤,沟施于播种行,每亩施200公斤 。 豆角根腐病
根腐病引起豆角枯蔓死藤。根腐病的病原称腐皮镰孢菌菜豆专化型能侵染豆角和菜豆。一般早期症状不明显,直到开花结荚时植株较矮小,病株下部叶片从叶缘开始变黄,慢慢枯萎,一般不脱落,病株容易拔出。茎的地下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有的开裂深达皮层,侧根脱落腐烂,甚至主根全部腐烂。病原菌都以菌丝体、厚垣孢子等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有较强腐生性,能在土中和厩肥中腐生存活多年。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工具和带菌肥料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致皮层腐烂。一般在土质粘重、过湿、偏酸、肥力不足和管理粗放的连作地上发病较严重。
防治措施:尽量避免豆角和菜豆连作,能实行2--3年轮作更好,并注意选用较抗病和耐病的品种。及时拔除、烧毁病残株。堆肥、厩肥要发酵腐、熟透。使用酵素菌肥也有助于抑制和消灭土中病原菌。选择地势较高、疏水性较好的地块,深沟高畦整地,并适量施用石灰,防止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播种时用艾菌托或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配成1:50的药土穴施或沟施。发病初期可用选用普菌克、艾菌托1200倍液、或根腐宁800--1000倍、或枯萎灵500倍,或敌克松1000倍灌根,每隔10天左右一次,灌2--3次。 豆角煤霉病
煤霉病(叶霉病)主要为叶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可见灰黑色霉菌潮湿时叶背可见灰黑色霉菌。
防治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清洁田园;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防止湿度过大。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洛氨铜水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豆角病毒病
症状叶片出现深、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畸形。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失收。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防治蚜虫,截断蚜虫传播途径。滴水观音:喜温暖湿润及稍有遮阴的环境,但花期要阳光充足。须保证每天3-5小时光照,不然叶柄会伸长影响观赏价值。滴水观音耐寒力不强。夏季需要在遮阴情况下,经常喷水降温保湿。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饼水等液肥与化肥(复合肥或磷酸二铵)轮换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时,切忌肥水浇入叶鞘内以免腐烂。在盆栽滴水观音中,追施硫酸亚铁能使滴水观音叶片变大、变厚、变绿,平滑有光泽,叶柄不易伸长,从而保证叶片美观。同时能促进花蕾形成,延长花期。具体方法是:将硫酸亚铁稀释成2%的溶液,每隔1个月浇施一次,每次要浇透。
3、豆角常见的病害图谱及防治?
其实豆角常见的病害有很多比如说他会被昆虫掉一部分,所以你应该打一些杀虫药。
4、豆角什么病害,发病原因有哪些
豆角锈病危害
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10~30℃均可萌发,其中以16~22℃最适。日均温24.5℃,相对湿度84%,潜育期9—12天。
豆角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左右,高湿昼夜温差大级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苗期不发病,秋播菜豆及连作地发病重。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供参考一下,祝天天开心
5、豆角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如何科学防治豆角病虫害
豆角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豆角红根病
病征:该病害于苗期发病,幼苗感病会导致幼苗茎基部变红褐色,严重时略有凹陷。
防治方法:想避免这种病害发生,要在豆角幼苗刚出土时,及时将豆角种皮清除干净(有种皮残留的植株则易发生红根病),再就是要提高地温,将地温控制在16℃以上,保证根系能够正常活动,幼苗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其抗病能力增强。
二、豆角锈病
病征: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着生淡黄色的斑点,然后变成锈褐色,后期形成小脓包状隆起,刮开后有红褐色粉末,这种病菌是豇豆单孢菌属,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豆角(豇豆)。当日平均气温达到21~28℃时,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连续5天便可发生这种病害。
防治方法:选用适当的通风方法,在晴天的上午不能盲目地通风,应抓住有利时机先将棚温提升到35℃以上2小时左右,然后再打开风口通风,这样在降低棚温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菌传播。发病初期,可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或施粉必清等进行防治。
三、豆角炭疽病
病征:该病害主要发生于豆角的茎蔓,产生长形病斑,病部初为紫红色,凹陷,严重的呈红褐色。这种病害主要是在豆角的幼苗期感病,当棚温达到17~27℃时最易发病(尤其在露水多,空气湿度大时发病重),若低于13℃则停止传染。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
因为该病菌主要以种子为传播载体,所以种子消毒很关键,可选用多菌灵或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即可有效预防。一旦发病可在加强管理的同时选用药剂防治如安泰生,施保功等药剂。
四、大棚豆角斑枯病
发生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发病。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
2、发病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
五、大棚豆角叶霉病
发生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农药防治。发病初期喷400倍多菌灵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液5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加瑞农700倍液。每亩药液50―60公斤,7―10天1次,连续2―3次。
豆角病虫害防治还需提前做好准备,以免病虫害发生时对豆角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各位农户也要科学掌握防治豆角病虫害的方法,科学用药!
6、豆角这是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斑潜蝇
又称鬼画符,属于双翅目潜蝇科害虫。主要为害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大豆,菜豆,西瓜,冬瓜,丝瓜等多种植物。
防治:可用灭蝇胺,阿维菌素,功夫,乐斯本,潜蝇宝,锐劲特等交替喷雾防治。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蚜虫飞虱,蓟马
可以喷施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功夫,藜芦碱,联苯菊酯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7、豆角什么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豆角褐斑病
合理密植,改善植地环境的通透性;注意田间卫生,结合管理及早清除初发病叶,有助于减轻受害。
加强管理,提高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改直播为营养杯育苗;改轻基肥为重基地;改偏施氮肥为配方施肥;改不整枝为摘心整枝;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
及早喷药预防控病。从植株抽蔓上架时开始,结合防治其他叶斑病,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及早喷药预防1―2次或更多。
用药除参照豇豆煤霉病防治用药外,还可喷施30%氧氯化铜悬浮剂+75%百菌清& #40;1:1& #41;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注意喷匀喷足。
供您参考!
8、豆角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1)豆角疫病
症状:主要危害茎、叶及荚果。茎部染病初时呈水渍状,后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叶、蔓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病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大为圆形淡褐色斑,表面生白霉。荚果染病后,病部生白霉、腐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
(2)豆角枯萎病
症状: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4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150克,每隔7~10天灌1次,连灌2~3次。也可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拌干土200千克,顺垄沟施,每亩施200千克。
(3)豆角煤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果。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层,尤以叶片背面显著。严重时致使早期落叶,仅残留顶端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量大减。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豆角病毒病
症状:叶片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畸形。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防治:注意防治蚜虫,从苗期就开始注意防治蚜虫,截断蚜虫传播途径。
9、豆角主要病害如何识别与防治?
(1)豆角疫病
症状:主要危害茎、叶及荚果。茎部染病初时呈水渍状,后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叶、蔓枯死,湿度大时,皮层腐烂,表面产生白霉。叶片染病病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扩大为圆形淡褐色斑,表面生白霉。荚果染病后,病部生白霉、腐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
(2)豆角枯萎病
症状:植株发病时,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其维管束组织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4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150克,每隔7~10天灌1次,连灌2~3次。也可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拌干土200千克,顺垄沟施,每亩施200千克。
(3)豆角煤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果。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层,尤以叶片背面显著。严重时致使早期落叶,仅残留顶端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量大减。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豆角病毒病
症状:叶片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下形成袋形,叶片通常向下弯曲,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变畸形。感病植株矮缩或不矮缩,开花延迟,严重时造成减产。防治:注意防治蚜虫,从苗期就开始注意防治蚜虫,截断蚜虫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