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威宁台风湖

威宁台风湖

发布时间:2021-06-16 10:02:54

1、此次黑格比台风对部分城市造成了什么损失,有无人员遭难?

8月4日凌晨3点30分左右,今年的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江乐清登陆,到目前为止,并无人员遭受伤亡。上午10点,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黑格比”今天上午将由台风级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级,上午10点台风中心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境内,预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1级。据估计,“黑格比”将于5日上午从江苏中部移入黄海,逐渐减弱。

此外,中央气象台于今天上午10点继续发布暴雨蓝色和强对流天气蓝色双预警:预计,从今天下午2点至明天下午2点的二十四小时内,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上海、甘肃东部以及陕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会有大暴雨,其中浙江东北部等地局部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雨。在浙江玉环地区,虽然台风登陆已经过去了数个小时,但是风势和雨势并没有减弱多少,在主城区的道路两旁,许多树木被风连根拔起,路边停靠的部分车辆受损。

此外,台风“黑格比”的到来,也对登陆地区的防汛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8月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会商,分析研判了江河洪水态势和近期的降雨趋势,会商结果认为,在目前看来,长江、淮河、太湖等水位均呈现退势,不过长江中下游干流部分的江段、洞庭湖、鄱阳湖以及太湖水位仍超过警戒线。淮河中游以下部分河段水位超过预警,高水位态势仍然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目前水利部仍将维持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防汛态势仍然不能放松,浙江省海上作业渔船11907艘除400多艘外,均撤离到安全区域,其余正在有序撤离。一定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各项工作。此外,4个中央督查暗访组仍将在长江干流沿线督促指导检查巡堤和查险等工作。

2、贵州利奇马台风影响吗

不会,
台风影响我国的路径有三:1.西行路径。即向西经过海南岛影响广东、广西、北部湾、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台风势力十分强大的才能影响到贵州。2.西北行路径(也是影响我国最多的台风)。可以从广东省北部一直到山东省的沿海登陆,如利马奇。可以影响到我国中部地带,造成、中部地带的强降水天气(利马奇给济南的降水相当于近万个大明湖的水量)。3.北行路径。主要从朝鲜半岛、日本群岛登陆,对我国影响不大。

3、台风暴雨时 在野外要格外注意哪些危险

原题如下:台风暴雨时,在野外要格外注意哪些危险A、电线杆倒塌B、电线杆断线C、公路塌方D、树倒枝折这道题为多选题,答案是ABCD台风暴雨天气注意事项1、台风暴雨天气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建议乘公交车,并注意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

4、台风最可怕的地方是什么?

这几天史上最强台风“山竹”来的太吓人了,国家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一直到9月17日8时,“山竹”台风登陆深圳珠海江门湛江阳江等14个市,有95.1万人受到影响,有4人因灾死亡(广州3人因树木倒压所致,东莞1人因构筑物倒塌所致)。俗话说风水风水,有风就有水,台风带来了急剧降水,而雨水还未带来重大伤亡。


这让我开始思考,住在那里才能避害躲灾保平安呢?还是传统中国人的择水而居最为合理和谐。“水乃生命之源”,润泽万物、滋养生灵,对水的追求,人类从未停止过。而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因水而兴盛。同时,水也表达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孔子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也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古人心中,是一种超高的境界,既有智者的灵动,还有泽被万物的无私。人们总是对水满怀亲近而又崇敬的特殊情感。所以择水而居,已经成为自古以来人类居住的首要选择。


 


1、蓄水功能。谁的知道,水坝就是相当于一个相当规模的湖泊,可以在水多的时候将雨水蓄积起来,当雨水太多的时候可以帮助减轻城市排水的压力。记得当年98年长江中下游抗洪救灾的时候,我家也在长江边上,就是因为靠着湖边才得以没有受灾。


2、防旱功能。反之,当雨水太少的时候,湖泊也可以因为平时蓄积的水而救济,记得小时候,即使停水了一周,大家也是很淡定,因为再不济也可以去湖边打水,不至于渴死呀。




3、调节温度功能。同时,一定规模的水域是可以调节局部温度,在天冷的时候,水温温的,很舒服,而天热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跳进去感受水的凉爽,即使在水边也是让人心旷神怡呀。




但是多大的水域规模在是合适呢?中等规模的湖泊。居住在北方的朋友肯定还是会觉得很忧虑,因为没什么宜居的湖泊呀!所以我特意看了一下,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湖泊。北京的青龙湖,约6000亩自然大湖,这样大,相当于是颐和园、玉渊潭、北海、中南海总面积之和。这么大就像一台天然的加湿器,春夏季湖面上有成群的候鸟,生机勃勃。

5、台风去向

A.什么是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 “大风”演变而来的。
事实上,几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热带气旋。
B.台风的命名和编号
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气象部门采取了对台风命名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cn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采用对台风编号的力、法。凡是东经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范围内有台风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现的先后,顺次进行编号。例如,1999年发生的第一个台风,编为9901,第二个台风,编为9902……依此类推。
这种对台风编号的力、法,目前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台采用。有的国家考虑到国际上台风英文名称沿用已久的习惯,除了编号以外。还同时标明该次台风的英文名称。
C.台风的分类
在气象学中,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作了不同的分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曾经制定了一个热带气旋的国际统一分类标准:中心最大风力在7级(<17.1米/秒=的热带气旋叫做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称作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在10-11级(24.5-32.6米/秒)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或飓风。
D.台风的源地
全世界每年平均有80-100个台风(我们这里将其它地区的热带气旋也称为台风)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经统计发现,西太平洋台风发生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
a.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这一带是西北太平洋上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全年几乎都会有台风发生。l一6月主要发生在北纬15度以南的菲律宾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附近海面,6月以后这个发生区则向北伸展,7-8月出现在菲律宾吕宋岛到琉球群岛附近海面,9月又向南移到吕宋岛以东附近海面,10-12月又移到菲律宾以东的北纬15度以南的海面上。
b. 关岛以东的马里亚纳群岛附近。7-10月在群岛四周海面均有台风生成,5月以前很少有台风,6月和11-12月主要发生在群岛以南附近海面上。
c. 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上(台风多集中在该群岛的西北部和北部)。这里以10月发生台风最为频繁,1-6月很少有台风生成。
d. 我国南海的中北部海面。这里以6-9月发生台风的机会最多,1-4月则很少有台风发生,5月逐渐增多,10-12月又减少,但多发生在北纬15度以南的北部海面上。
E.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c.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如下图所示。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
F.台风的危害和利用
台风在海上移动,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的船只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对农业、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但是,台风也并非全给人类带来不幸,除了其“罪恶”的一面外,也有为人类造福的时候。对某些地区来说,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地区庄稼的生长、农业的丰收就不堪设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西印度群岛的飓风和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几乎占全球强的热带气旋总数的百分之六十,给肥沃的土地上带来了丰沛的雨水,造成适宜的气候。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正是有了台风,才使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确保农业丰收;也正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才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在酷热的日子里,台风来临,凉风习习,还可以降温消暑;所以,有人认为台风是“使局部受灾,让大面积受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6、2019年8月10“利奇马”台风最新消息

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2.4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台风“利奇马”具有登陆强度强、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害影响重等特点。

台风“利奇马”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级(16级,52m/s),是2019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台风中第三强(仅次于2006年台风桑美和5612号台风)和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台风中第五强。

(6)威宁台风湖扩展资料:

台风命名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利奇马”是越南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意为一种水果。


7、世界上台风或者是飓风最多的地区是哪里?

台风知识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 "大风"演变而来的。

事实上,几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热带气旋。

台风的命名和编号

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气象部门采取了对台风命名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美国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cn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循环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

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采用对台风编号的力、法。凡是东经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范围内有台风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现的先后,顺次进行编号。例如,1999年发生的第一个台风,编为9901,第二个台风,编为9902……依此类推。

这种对台风编号的力、法,目前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象台采用。有的国家考虑到国际上台风英文名称沿用已久的习惯,除了编号以外。还同时标明该次台风的英文名称。

台风的分类

在气象学中,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作了不同的分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曾经制定了一个热带气旋的国际统一分类标准:
中心最大风力在7级(<17.1米/秒=的热带气旋叫做热带低压;
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称作热带风暴;
中心最大风力在10-11级(24.5-32.6米/秒)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或飓风。

台风的源地

全世界每年平均有80-100个台风(我们这里将其它地区的热带气旋也称为台风)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经统计发现,西太平洋台风发生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

1、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这一带是西北太平洋上台风发生最多的地区,全年几乎都会有台风发生。l一6月主要发生在北纬15度以南的菲律宾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的附近海面,6月以后这个发生区则向北伸展,7-8月出现在菲律宾吕宋岛到琉球群岛附近海面,9月又向南移到吕宋岛以东附近海面,10-12月又移到菲律宾以东的北纬15度以南的海面上。

2、关岛以东的马里亚纳群岛附近。7-10月在群岛四周海面均有台风生成,5月以前很少有台风,6月和11-12月主要发生在群岛以南附近海面上。

3、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上(台风多集中在该群岛的西北部和北部)。这里以10月发生台风最为频繁,1;6月很少有台风生成。

4、我国南海的中北部海面。这里以6-9月发生台风的机会最多,I一4月则很少有台风发生,5月逐渐增多,10-12月又减少,但多发生在北纬15度以南的北部海面上。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有关台风的结构、与之相关的天气、以及侵袭我国的台风路径、台风的预报和防台措施等详细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板块里为大家介绍。

台风的危害和利用

台风在海上移动,会掀起巨浪,狂风暴雨接踵而来,对航行的船只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台风登陆时,狂风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对农业、建筑物的影响更大。

但是,台风也并非全给人类带来不幸,除了其"罪恶"的一面外,也有为人类造福的时候。对某些地区来说,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地区庄稼的生长、农业的丰收就不堪设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西印度群岛的飓风和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几乎占全球强的热带气旋总数的百分之六十,给肥沃的土地上带来了丰沛的雨水,造成适宜的气候。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北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正是有了台风,才使珠江三角洲、两湖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确保农业丰收;也正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才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节省万吨原煤;在酷热的日子里,台风来临,凉风习习,还可以降温消暑;所以,有人认为台风是"使局部受灾,让大面积受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8、没有台风,为什么长江还会发生洪灾?

主要自然原因是,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因为长江支流众多,因为流域面积广,因为降水丰富,还有加上漫长的雨季和过多的水量, 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在最近几十年里,由于长江上游陡坡复垦和砍伐森林,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河道淤泥导致长江中下游湖泊和农业周边的农民,湖泊的防洪能力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发生洪水灾害。


2020年注定就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发生了太多太多不幸的事情了,在我们从澳大利亚大火,非洲蝗灾还有全球疫情中恢复之前,现在我们的国家正面临严重的洪水,根据水利部的统计,截至最近,全国共有433条河流经历了超预警洪水,其中33条河流超过了历史记录。

根据水利部相应的防洪干旱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工作规定,防洪干旱灾害的防御等级现已升级到二级,也许没有人能想象到我们国家洪水的形成与太平洋有关。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观察到,当地海水每七年左右升温一次,每次升温,大量鱼类和鸟类都会死亡。后来,西班牙殖民者来到这里后,他们从印度人那里听到了这种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厄尔尼诺,因为气温上升经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

因此,它被命名为圣宝贝,也叫小男孩,但在我国被称为厄尔尼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我们知道河水会有自己的流向,事实上,海水是一样的。在地球上,太平洋中的海水将随着地球的旋转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此时,南美上空携带大量热量的水将流向西太平洋,因此西太平洋的温度更高,而东太平洋则更低,以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里。

9、台风风眼

木星大红斑大约位于木星南半球20度的区域,呈椭圆形。自1665年首次发现以来,它的形状和大小(1、4万乘4万千米)几乎没有什么 改变,只是有些年份,它呈鲜红色,几年后,又变成浅红色。再过几年,又变得非常 鲜明,以后又逐渐变浅,变来变去,使人感到神秘,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人们在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看着木星大红斑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有人说,它是木星表面的一个 大熔岩湖。通红的岩浆,在这个湖中上下翻腾。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冰凉的氨凝结物,稳稳地在木星的大气层中漂浮。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大量含磷化合物形成的长寿命旋涡,慢悠悠地在木星表面上燃烧。要么,就是一股激烈上升的气流,或者是一个超级的巨大风暴等等。
1979年,美国“旅行者”1号飞船飞临木星上空,试图揭开大红斑的奥妙。从飞船拍摄的照片看,大红斑很象一个巨大的旋涡,可能是木星表面的“飓风带”。它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大约6天转动一周。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要维持如此巨大而经久不衰的旋涡,必须有一个巨大而稳定的能量来源。显然,传统观念认为木星不具备这个条件,。面对同样的照片,在另一些人看来,大红斑又好象是静止不动的。相反,是周围的大气在围绕红斑转动。大红斑究竟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谜。
木星大红斑的成因是比较深奥的,在天体演化中与金星逆向自转,天王星趟在轨道上自转的成因有密切的联系。
“天体自转论”认为,木星的中心内核是由非能量的星内物质所构成,从非能量性的物质内部不断转化出来的“物能流体”(既有物质的吸引力,又有能量的动能是物质和能力前身的混合物质)的运动,必须形成统一的运动,才能在新生的行星球体表面运动,带动整个球体产生自转运动。否则,如果非能量性的物质球体内是分散向外转变“物能流体”,必然会相互碰撞,导致运动力相互抵消,而很难形成统一的运动方向。
因此,一个新生的行星在刚生成时,“物能流体”必然是从非能量性的物质球体内部的中心,不断的从某一点出来的(类似喷泉)。“物能流体”从某一出口处出来后,吸附在新生行星的表面上,必然会形成统一的运动方向。可见行星自转的运动方向取决于行星刚产生时“物能流体”的运动方向。所以,金星逆向自转和天王星趟在轨道上自转的“奥秘”,取决于行星内部“物能流体”初始的运动方向(在深层物理学中,太空没有真空,超微子大海和引力子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地球上,如果用十万匹马向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用力拉,都休想使地球的自转速度有丝毫的减慢。就能举一反三的思考,行星在太空的自转运动需要多大的动力才行。搞理论研究的万万不可从抽象到抽象的研究科学,而应从事实到抽象,再从抽象到事实的去研究科学。)
以上所述,很容易使我们猜想到,木星大红斑的下面很可能是从木星内核非能量性的物质球体内转化出来“物能流体”出口处的“喷泉”区域。因为“物能流体”的温度约为4千米左右,出口处的“物能流体”是比较集中的。显然就相对的高一些。再说,从内核中硬挤压出来与外层物质碰撞也会产生一定的热能。从自转速度看,木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行星,整个外壳刚刚形成固体的、目前表面还向外释放少许的余热。所以,只有“物能流体”的出口处“喷泉”的区域的温度相对高一些,由此产生木星大红斑现象。
“物能流体”的运动不但带动木星内核球体产生自转运动。显然,被带动的液体自转运动赤道最快,而两极最慢。(如太阳大气的自转运动,就是赤道快而两侧慢,关于太阳的自转问题另文专题探讨)。形成固体外壳层的整个木星的自转速度应与赤道自转速度差不多,而赤道两侧高温液体的自转速度相对滞后,并且越接近木星表面温度越低,自旋运动会越滞后。导致整个木星的固体外壳自转速度快,而大红斑熔岩液体涡旋速度慢,这一快一慢相对与木星的固体外壳来说,大红斑看上去是逆时针涡旋,同时大红斑的上空浓厚的大气和云块也是围绕着大红斑旋转的。
因为木星固体层的外壳目前向外散发着余热,并被浓厚的大气和云块所包围,由于木星快速旋转,所以会看到木星表面排列着许多明暗相间的条纹。木星大红斑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是高温的。所以人们会看到一些红色或者黄色的云块不时升起,又很快沉没在变幻无穷的云层中,有些云朵被大红斑“吞”掉的现象。
前几年彗星撞击木星,观测结果令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感到非常意外。原来通过观测资料计算表明,传统观念认为木星是由气体组成的理论是错误的,木星的表面是固体的。其实,这早在《天体自转论》假说之中,笔者虽然早已推论出来,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向世界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任何时期宣扬重大新假说,刚开始都是极其困难的)。当今世界,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无疑会对开创性的重大科学新发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站在现代物理学的角度看,天体的演化是深奥而又神秘的。站在深层物理学的角度看,天体的演化则是简单而又单调的。
推测;
目前,根据万有引力测到木星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3倍,这仅是根据木星外壳物质的部分万有引力测到的。因为,俩个非能量性的星内物质球体之间是斥力关系,其中会抵消一部分引力。所以,木星外壳物质的实际平均密度应大于地球外壳物质的平均密度。

10、这次台风都哪几个城市会受到应响

浙江沿海,上海,江苏沿海以南有影响。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内浙东地区的沿海平原和容丘陵,浙中地区的盆地,浙西南地区的丘陵和山地,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各类地貌齐全。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平原、丘陵、盆地为主。

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

与威宁台风湖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