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蔬菜苗期病害分为哪几种
蔬菜的苗期病害是育苗期间经常发生的一大类病害。主要发生在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甘蓝等幼苗上,严重时造成幼苗成片死亡,延误农时。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等,近年来保护地面积发展,苗期也发生蔬菜根腐病、灰霉病、瓜类枯萎病、番茄疫病等
1、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病苗基部产生圆形暗色病斑,早期白天幼苗表现为叶片萎蔫,夜间恢复,一旦病斑扩大绕幼苗一圈时,病部干缩,幼苗叶片萎蔫夜间恢复,一旦病斑扩大绕幼苗一圈时,病部干缩,幼苗叶片萎蔫死亡,但仍直立不倒伏。立枯病由丝核菌属中的立枯丝核菌引起,菌丝老时集结呈不定形鼠粪状、深褐色小菌核。传播途径主要是苗床土壤和灌溉水,此外种籽、地下害虫、土壤线虫等也可传播。
2、猝倒病:病苗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呈水浸状浅黄绿色,很快变为黄褐色并缢缩呈线状,病苗很快倒伏死亡。病害严重时可造成烂种、烂芽。病苗先从苗床一点发生逐步向外扩张出现成片死亡。猝倒病由腐霉属真菌引起,主要存在于土壤和土中的病残体上。
苗期病害发生规律
除沤根是由于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外,其它几种病害都是由病原菌侵染所致。
苗期病害多是在幼苗的易感阶段遇上不良的气候,而苗床管理不善时发生。
(1)幼苗子叶期至真叶未展开之前属于幼苗的易感阶段。此时子叶中养份消耗完,新根尚未扎实,幼茎没有木栓化,独立生活能力弱,抗病力最差。遇到低温阴雨天,幼苗生长弱,病菌易侵入造成病害。
(2)新根生长与土壤性状、土温有直接关系。在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冷凉,灌水量过大时,苗床土温不易提高,低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
(3)管理不善是造成苗期病害的关键因素。如利用旧苗床土育苗,不进行土壤消毒,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播种过密未及时分苗,保温不好,通风换气不及时等造成幼苗生长瘦弱。
苗期病害防治措施
苗期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栽培防病为主,结合施用药剂的综合防治措施。
(1)搞好苗床栽培管理 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增强抗病力。苗床应每年换用新的肥沃土壤,精细整地,施足优质腐熟肥,搞好防冻保温设施,最好采用地热线温床。采用(55-60℃)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药剂消毒种籽。播种密度不易过大,注意通风换气,调节苗床湿度,控制幼苗徒长。
(2)苗床消毒 旧苗床土一定要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如“多福合剂”,即多菌灵和福美双各一半混合后按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方法是先将药与15-30公斤细土混合,取三分之一撒在床面做垫土,三分之二在播种后作为覆土使用,覆土后用塑料膜覆盖,保持苗床湿润,防止药害发生。除“多福合剂”外,也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等,用法用量同前。
(3)苗病发生后的急救措施。由于措施不当苗床已发生病害时,应在苗床开始出现少数病株时,立即拔除病株,并对病区及其周围幼苗消毒,可撒上述药土,或喷洒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硫酸铜600-1000倍液,防止病害扩展。同时注意通风降湿。也可在病区撒石灰或草木灰杀菌防止蔓延。
2、能侵染蔬菜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有几种?
主要有以下五种真菌鞭毛百菌亚门如腐霉菌、疫霉菌等,通常引起蔬菜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霜霉菌在病斑表面形成霜壮霉层,白锈菌在病部形成白色疱状突起等。
子囊菌亚门一般都在茎度、叶、知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黑色颗粒物。
半知菌亚门一般都在茎、叶、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在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黑色道颗粒物。
版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
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较少,一般引起薯、果软腐、或花腐,没有臭味。这些特征都是各自病害特有的病症,根据各自病害特有的病症来诊断真菌性病害就好办多权了。
3、防治蔬菜病害常用的药剂可分为哪几类?
防治蔬菜病害的药剂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果按杀菌剂作用的方式可分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可杀得、百菌清、代森锰锌、大生、福美双等)和内吸治疗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瑞毒霉、乙磷铝、粉锈宁、福星等)两类。
按其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广谱性杀菌剂(包括各种保护剂)和专性杀菌剂(包括各种内吸治疗剂如多菌灵、瑞毒霉、普力克等)两类。
按其剂型可分为:粉剂(如35%阿普隆拌种剂)、可湿性粉剂(如多菌灵、瑞毒霉、速克灵、大生等)、乳油(如粉锈宁、福星等)、悬浮剂(多硫胶悬剂等),水剂(如普力克、武夷菌素水剂等)、烟剂(百菌清烟剂、速克灵烟剂等)、粉尘剂(如百菌清粉尘、灭克粉尘、甲霉灵粉尘、利得粉尘等)、颗粒剂(如米乐尔)、种衣剂(种衣剂7、8号等)。
按其组成的成分可分为单剂(如瑞毒霉、代森锰锌、大生、乙磷铝等)和复配剂(瑞毒锰锌、杀毒矾、克露、乙磷锰锌、炭疽福美等)。
按其防治的对象可划分为杀真菌剂(如瑞毒霉、普力克、代森锰锌、百菌清等)、杀细菌剂(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病毒抑制剂(病毒A、抗毒剂1号、八三增抗剂等)和杀线虫剂(米乐尔、滴滴混剂)等。
4、蔬菜上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绿色防控技术?
由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表现出斑点、萎蔫、畸形等病状,在发病部位表面长有各种霉状物,这是识别真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真菌性病害的种类很多,如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等。绿色防控技术如下:(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除病残体,以防病菌蔓延。(3)播前将种子用0.3%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消毒。(4)实行轮作,适期早播,错开适宜发病的气温,合理密植,适时追肥。(5)发病初期可用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5、作物病虫害中,真菌是怎么分类的啊?能举几个列子说明吗?还有防治药剂。
真菌大多数是由分支或不分支地菌丝、菌丝体构成。真菌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无叶绿素和其他荧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只能靠腐食性或吸收营养方式取得碳源,能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细胞贮藏的养料是肝糖元而不是淀粉。真菌细胞一般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Chitin)(低等真菌多为纤维素)。
有记载的真菌约12万种。根据真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分为四个门:藻菌门,属低等真菌;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属高等真菌;半知菌门是一类尚未发现有性生殖过程的高等真菌。
⑴藻菌门(Phycomycetes),约有1500多种。本门主要特征是菌体为单细胞或由无隔多核的菌丝所组成。如常见的葡枝根霉(R.Siolonifer(Ehenbex.Fr)Vuill)、制腐乳的总状毛霉等。
⑵子囊菌门(Ascomycetes)是真菌中最大的一门高等真菌,约35000种,主要特征是除少数原始种类为单细胞类型外,都是由有横隔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体。例如酵母菌、红色面包霉、赤霉、冬虫夏草等。
⑶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s)是高等真菌中的一类,约25000余种,主要特征是有担子(basidium),它能产生担孢子(basidiospores),每个担子上通常生长4个担孢子。最常见的有各种蘑菇、木耳、锈病菌等。担子菌没有单细胞类型,都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均有横膈膜。
原核生物的分类目前争议较大,所以暂不列举了。
6、常说的作物病菌分真菌什么的,什么意思啊?
一、真菌性病害:
1、病害症状:
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畸形。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2、常见病害种类:
黑粉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菌核病等。蔬菜上常见的有茄子黄萎病、瓜类白粉病、霜霉病;大田作物上如向日葵菌核病,西瓜、水稻的三大病害等。
3、化学防治方法:
真菌类病害种类繁多,常规用药可达上百种,我们常见的有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等。
二、细菌性病害
1、病害症状:
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斑点、腐烂、坏死、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2、常见病害种类:十字花科软腐病、茄科青枯病、马铃薯环腐病、水稻叶枯病、杏叶焦病、桃幼果病、细菌性穿孔病等。
3、化学防治药剂:
1)抗生素类:农用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
2)铜制剂类:氢氧化铜、王铜、碱式硫酸铜、噻菌铜
3)其他类:叶枯唑、三氯异氰尿酸、敌磺钠等。
7、蔬菜上的真菌病和细菌病有什么区别
症状:真菌性病害 无论发生在何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都会产生菌丝和百孢子.
细菌性病害 坏死与腐烂,焉蔫与畸形,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和孢子,并不能表面没有霉状物,病斑表面光滑度.
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所用的药是不同的,具体用法都会有说明的,但主要的是先判断植物患何种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近年来,在蔬菜生产中常常引起许多病害,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版害.据统计,在蔬菜生产中出现的病害约有1500种,常见的有950种左右.其中以真菌性病害最多,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其次是细菌性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左右;再者就是病毒性病害,约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还有5%左右的非侵染性病害.在这些病害中,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以及病权毒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表现相似,不宜区别.
8、蔬菜上真菌性病害有哪些绿色防控技术
由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表现出斑点、萎蔫、畸形等病状,在发病部位表面长有各种霉状物,这是识别真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真菌性病害的种类很多,如蔬菜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疫病、枯萎病等。绿色防控技术如下:(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除病残体,以防病菌蔓延。(3)播前将种子用0.3%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消毒。(4)实行轮作,适期早播,错开适宜发病的气温,合理密植,适时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