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四大自然灾害

四大自然灾害

发布时间:2020-03-09 09:51:36

1、世界上的四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危害世界的四大自然灾害是:【旋风、火灾、地震、火山爆发】
每年的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主题,2007年的主题是:让地球充满生机。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了地球的生命

2、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灾种多、分布广、成灾比例高。除火山喷发外,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灾害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全球危害最大的水、旱、震、风等“四大天灾”我国都很严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54起特大自然灾害中,我国有8起,占15%;我国因灾死亡人数约占同期全球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4%。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因经济的飞速增长而有所恶化,自然灾害频频肆虐,人为灾害愈演愈烈,两者相互叠加渗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国多种多样的自然灾害按其成因归类,可分为4大类,即地质灾害、气候灾害、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通俗地讲就是踩在我们脚下的坚实的大地。地质是人类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基础,是由岩石、土壤、地球内部物质构成的一个实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当一种或多种自然力和人力施加在大地内外并超过某一阈值,就会导致地质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旦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便称之为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个灾害大家族。因能量释放方式的不同,地质灾害可以具体表现为地震、火山喷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现象。这种能量的释放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像地震,既有单纯的构造地震,也有人工诱发的地震。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一条带状区域内,大致从我国西南边陲的中缅边境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黑龙江下游,跨越边界进入俄罗斯境内。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我国至少有13个省会城市和京津两市都分布在此带上,所以危害很大。

震后灾区

俗话说,地震是群害之首。这一说法丝毫也不过分,因为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蔽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一般而言,全世界平均每年共约发生1500万次大小地震,其中约10万次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震级大于或等于里氏3级的“有感地震”;约1000次是会给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破坏性地震”;约18次为7级以上的“大地震”。作为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破坏性地震尤其是大地震的发生频率虽然不高,但其破坏力却极强。它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和交通阻断,而且还时常伴生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火灾、煤气外泄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从而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抵御的冲击,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发生实为人类面临的第一大天灾。

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系指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大量松散土体和岩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地质现象,并常与地震、崩塌、泥石流等相伴而生。当滑坡这种地质活动造成了公路、铁路、航道的堵塞,或者引起各类工程项目、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时,就形成了灾害。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灾害的多发区,仅四川省近10年来就已发生过上万次这类灾害,死亡人数达25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1981年,宝成铁路因滑坡而中断运行达2个月之久,修复费用达数亿元之多。1982年,长江鸡扒子滑坡造成航道壅堵,耗用工程费8000多元才得以疏通。1983年3月7日下午5时40分,位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洒勒山北麓发生了一次不多见的大滑坡:轰隆一声巨响,仅一分多钟的时间,只见一座宽达1.7千米的巨大山体带着刺耳的呼啸声迅速向山下滑去,6000多万立方米的滑塌土石顷刻之间就掩埋了面积达3平方千米范围内的3座村庄、200公顷水田和1座水库,270多人被土石掩埋。当时正在山上干活的一名农民眼见山摇地动,赶忙就近抱住一颗大柳树,结果转瞬间连人带树滑出了1000多米而幸免于难。另外,类似于滑坡的地质灾害还有泥石流、山崩地裂等。我国东部平原地带和沿海地区以及一些矿业城市,地面沉降和塌陷现象也较为广泛。

气候灾害

我国独特的季风气候是一种利弊兼存的气候类型。有利的方面是:它可带来丰沛的水分,为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气条件。从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由于没有季风,与我国同纬度的不少亚热带大陆地区,诸如中亚、西亚地区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都为广袤的荒漠与不毛之地。然而,由于季风带来的水量很不平衡,年内和年际闻的降雨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随时可能发生。从地形上看,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平均海拔1525米,2/3的国土是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带,且西高东低,呈明显的三大阶梯,导致水力的侵蚀与冲刷非常严重,从而更易引发洪涝与干旱灾害。

洪水

我国是一个饱尝旱涝之苦的国家。由于地域辽阔,加之季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变化,我国各地降水的动态变化较大。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经常会出现同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旱了又涝的情况,或在同一时期一地区多雨成涝,而另一地区少雨干旱的情况,即所谓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雨季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推进,而大江大河则自西向东奔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旱涝时空分布格局。总的来说,北方多旱,并多发生在春季;南方多涝,并多发生在秋季。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涝区则主要分布在淮河、长江、珠江的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常是东涝西旱;四川盆地则常常东旱西涝。

海洋灾害

我国东濒太平洋,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和16000千米长的海岛岸线。我国沿海的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精粹之地,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

赤潮

海洋灾害包括热带风暴(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冰、海雾、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赤潮等,其中尤以热带风暴、台风和风暴潮的危害最大,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台风的风力强度大时可超过12级,它从海面上带来的大量水气造成暴雨,一旦登陆,所到之处房倒树拔、暴雨成灾。我国受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两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自治区,但有时也会深入内陆腹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影响我国的台风近20个,其中登陆的7~8个,约相当于美国的4倍、日本的2倍和前苏联的30多倍。1922年8月2日的一场强台风,曾使广东汕头一带死亡4万~6万人。1975年第3号台风深入内陆,冲毁了京广线部分路段,成为建国以来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大灾难。

环境灾害

空气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废物也明显增多,对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灾害,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3、四大自然灾害有什么?

四大自然灾害是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旱灾,热带气旋,寒潮,沙尘暴,暴雨洪涝等。它们发生在大气圈。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裂,沉陷等,它们发生在岩石圈。
海洋灾害包括海啸,风暴潮,赤潮等,它们发生在水圈。
生物灾害包括虫灾,鼠灾,森林,草原火灾等,它们发生在生物圈。

4、突发事件分为哪四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依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 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4)四大自然灾害扩展资料:

北京34类突发事件将分级发预警

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市质监局官网公开,34类突发事件按照危害和紧急等程度分为四级进行预警,市民可于9月30日前登录该网站提交意见。

征求意见稿称,制定此标准是为规范北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快速地向公众提供权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征求意见稿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信息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目前,全市在此基础上可细化为34小类。

34类预警包括矿山事故、烟花爆竹、地震、空气重污染、房屋拆迁群体性事件、道路突发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霾等,“危险化学品”被列为第一类,分为四级。

其中,当危险化学品有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事故时,或事故已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或引发次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将发出危险化学品事故一级预警。

另外,政府部门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社区、农村现有广播、通讯设备等向市民播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中心应及时对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预警信息人员覆盖率、时效性评估等。

参考资料:网络-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新华网-北京34类突发事件将分级发预警

5、四大分区自然灾害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划分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划分的,在经济、旅游地理处理上没有太大意义。有的一省跨三区,跨两区 。在行政上也没有大意义,就是单单的自然地理界线(有的资料把中国地理分区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有哪些自然灾害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其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季节性的降水不均引起的旱涝灾害。黄河泛滥应该也算把。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南海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存在的自然灾害有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沿海还有台风,降水过多时还会引起水灾和河水泛滥(主要是长江),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土地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显著的高原山地气候,且位于地质不稳定地带,自然灾害有雪灾和地震吧!
丢了这些知识好久了,可能其中存在一些差错吧

7、危害世界的四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地震、这不用说了
干旱 、想想非洲有多缺水 中国的北方有多缺水
水灾 、海啸威力有多大??印尼死了多少人
台风、沿海一带经常受到台风洗礼 对经济对农作物的影响

8、四大自然灾害之首是哪种灾害?

灾情发生后,红十字会和全国公民为灾区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衣服和资金,以援助受灾居民。

全球每年发生的水旱灾害等各种各样的灾害极大地破坏着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造成了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在各种灾害中,洪涝灾害就其危害性来说,可列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9、四大天灾是哪些

智械,恶魔,虫群,玩家 亡灵也许算半个

10、中国有哪四大灾难??

一 、抗日战争
死亡3000万人,财产损失更不用说
二、黄河决堤
为防止日本推进,国民党炸黄河口,死亡40多万
三 、58年自然灾害
由于开发北大荒湿地,大肆砍伐树木大炼钢铁,生态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并引发自然灾害,过人吃人,死亡300万
四 、文化大革命
国民经济20年停止甚至倒退,死亡知识分子等1000万社会精英,同期日本德国崛起

与四大自然灾害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