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灾害与防治2008年5月16日上午10时位于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天池乡的绵远河(N31°28′58″,E104°09′02
(1)遥感 具有探测范围大、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特点。(3分)
(2)危害:摧毁房屋,加剧人员伤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诱发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分)
影响: 阻碍交通,增加救援难度,延长救援时间。
(3)台风、寒潮、暴雨、雪灾、洪涝、沙尘暴、海冰、森林火灾、赤潮、蝗灾、泥石流、海啸等。(5分)
2、四川绵竹清平乡泥石流死了多少?
8月13日凌晨,绵竹市清平乡因暴雨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清平乡6000余人全部受灾。截至17日11时,在“8
3、四川绵竹什么地方今天发生泥石流
发生泥石流的话百,一般伴随着强降雨,但是最近没听说过绵竹有下雨多的地方。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度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内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容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4、四川阿坝暴雨已造成伤亡,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危害到底有多大?
暴风雨引发的泥石流危害有: 危害渔业林业,严重的会造成人畜伤亡,摧毁房屋以及工农业设施,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农作物被淹没,等重大经济损失,主要危害有排水不畅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地植物根系缺氧,抑制生理活动,有暴雨引起的洪涝淹没农作物,使做使农作物新陈代谢难以正常进行,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爆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果树,林业和渔业,而且还摧毁农社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同的地形对暴雨形成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高原和山地,由于其阻挡作用,常常会形成绕流和爬硫等,引发暴雨,高原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带,一般来说,地面坡度比较大,多为阶梯台地,排水条件良好,受洪水影响的范围较小,不至于造成重重大灾害,
然而,如果遇到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比如说持续大暴雨就容易发生大水围城的重灾害,并且盆地和山尖平川地区工业都比较发达,加重了这些地区暴雨灾害的脆弱性,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面积辽阔,较少发生以冲击性为主的山地灾害而多以涝灾为主。
暴雨会引发山洪,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们人民与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引发暴雨的最主要原因是天气和气候,暴雨发生之后,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要因素,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和江河分布,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十分复杂,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地理环境
5、绵竹 地震
在绵竹市最偏远的小木岭,因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形成堰塞湖,对外交通完全中断,目前,尚有1000多矿工被困,命悬一线。
5月19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哀悼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
汶川今日可能发生6-7级余震
[未来三天灾区将有中到大雨 央视直播]
·全国人民哀悼遇难者 群众高喊中国加油
·唐山地震孤儿捐一亿 地产富豪捐多少钱
·都江堰3名干部抗灾不力被免职 2人局级
·泥石流吞没二百余人 韩部分网民放厥辞
·组图:地震7日祭 爱在生死相逢时(视频)
成都人的19日14时28分
[来世我还要做你的亲人!][寻找救援盲区]
·笑一传真:高喊“四川雄起,中国加油”
·东来连线:灾区赈灾物资发放现场见闻
·钱钢:汶川大地震期待一次壮丽涅盘
·北川乡镇快被淹没 糖,一颗都没发出去
水位越来越高已淹没房门
绵竹市区只有一条道路通向清平、天池两个乡,沿途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河谷。因山体滑坡,从汉旺镇一个叫金鱼嘴的地方车辆就完全无法通行了,其中有一段河床被堵形成堰塞湖,两乡共有2万人受困。17日下午,陆军航空兵某部用直升机将重伤员送回绵竹。截至昨日下午,两乡灾民大部分撤离。
但清平乡上游有个叫小木岭的地方,路途遥远,仍有数千人被困。巴蜀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一名员工说,他们公司有5个人被困山中,其中包括一名带有卫星电话的老板。该老板在16日打出电话,说里面有2000多人被困,包括了一个伐木场的工人,以及华峰公司、龙林公司和盐井村的矿工。
清平乡有清平磷矿、德阳市伐木场、华丰磷矿等单位。随部队救援的村民张琳建说,17日上午进入清平乡时,要涉水才能到灾区,一些民房门板已淹没;中午12点进入时,已无法涉水,需要借助橡皮艇了。
“再不救,他们就要被水淹掉了”
前天6名矿工自制木筏逃出,他们向有关部门汇报了小木岭被困群众的情况。前天傍晚,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派出了73人的突击队,队员前进了约2.5公里就遭遇了泥石流,不得不在晚上9时30分左右撤回营地。
昨天早上,陆战队队员再次朝山里进发,他们沿途发现4处较大的新增山体滑坡,最长一处约有1800米。早上8时20分开始,部队零星遇到从山里走出来的村民,打听到被困灾民情况后,采取小股突击的方式,利用山体滑坡的间隙冲过危险路段,抬出了8人,背出2人。
部队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对天池乡进行搜寻,同时寻找在该地区参与救援时与后方失去联系的一支高炮部队。他们发现这里群众已转移,那支部队也已向汶川方向突围。
另一路陆战队则往小木岭方向,突进了七八公里后,发现这里已形成堰塞湖。由于带有橡皮艇,截至发稿时,这支队伍仍在向小木岭进发。但他们的干粮只够吃两顿了,而且通讯设备电力不足,只能选择每8小时与后方联系一次。
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苏支前少将赶来指挥营救,在此等候丈夫的任学容哭着请求他派直升机对小木岭空投食物、水和救生圈,“再不救的话,他们就要被水淹掉了”。
■惊险逃生:搭木筏逃生 40人仅剩6人
“30多米深的黑水啊,冰冷冰冷的”
绵竹玉泉镇的徐国英已经在通往清平的金鱼嘴等了5天了,却一直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罗大贵从里面走出来。进入山谷的路被山体滑坡掩埋了,河谷里滚着翻倒的汽车,几十吨的石头横在河床上。
两天后,任学容也来到了这里,她的丈夫是小木岭附近金包银矿山的工人,地震后一点消息也没有。
像徐国英这样的矿工家属越聚越多,到昨天中午,已经有上百人了到此等候。
前天下午6时左右,从60多公里外的清平乡小木岭地震灾区跑出来6名矿工。
他们给徐国英们带来了一个惊人消息:小木岭山体滑坡形成围堰,里面水位正在抬高,上千名矿工被困其中,食草果腹。
他们6人则从本月13日开始,一路翻山过河,历尽艰辛。据他们介绍,他们拆下木板房门,捆扎在一起做成了木筏,当时一共有40人坐上了木筏,但走着走着,等到最后出来时只剩下6个人了,其他人都掉进水里了。
“那是30多米深的黑水啊,冰冷冰冷的。”一位矿工说。
空投的食物根本取不到
站在小木岭的山上可以看见茂县县城,距离10公里左右,但那个方向无法通行。13日早上9点,岳信云、王朝富、陈士忠、方礼华、赵由军5个磷矿工人从小木岭出发,朝清平乡方向走。
他们背了些衣服、水、少量干粮。第二天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几百个灾民。还碰到一个叫肖总的老板,他有卫星电话,并和外界取得联系,说很快有飞机进来救人。
听到这个好消息,5人留在原地等了一天。15日下午2点,飞机影子都没看到,他们觉得越等越危险,再次决定徒步逃生。
路上碰到一座山,翻山要两天,不得不渡水,并丢掉所有行李。5个人中,年纪最大的王朝富不会游泳,“你抱木板,我们推你过去。”方礼华说。路上,他们捡了一个养蜂人的衣服,并拿走一个铁盒子、一些大米,路上煮了几次粥维持生命。路上碰到了空投的飞机,但食物都丢在山岭上了,根本取不到。17日,他们终于抵达汉旺。
孔代良一行9个人13日早上从板棚子出发,昨天也走了出来,但他们的路更艰辛。山体滑坡将山谷围成了湖泊,大家用油桶、木板和铁丝捆绑成浮舟渡水。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本报记者 陈良军 肖海坤
6、泥石流监测
一、监测项目
泥石流监测除需进行与滑坡、崩塌监测类似的地表变形、降水量、地声、岩土体含水率监测外,一般还要进行泥位监测和视频监测。
二、监测频率
泥石流监测频率与滑坡、崩塌监测类似,自动化监测一般每天1次,必要时可以加密(如强降雨过程)。人工监测一般每月2~3次,必要时可以加密,如强降雨过程。
视频监测为实时监控,如受传输手段限制的话可选择1~2h发送一次监测画面。
三、监测成果应用案例
由于受到“5.12”汶川地震的影响,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岩体松动,诱发了大量的表层滑塌、崩塌、滑坡等灾害。为了应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地震后地方政府在文家沟等危险地段建设了以降水量监测为主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并向当地群众开展了广泛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2010年8月12日夜间至13日凌晨,连续8h降雨累计达227mm,诱发了450万m3土石倾泻而下,冲出文家沟,阻塞了绵远河,袭击了清平乡场镇,冲毁了大量房屋,在场镇中堆积了厚度超过2m的泥土、碎石。灾害来临前,地质灾害监测人员根据监测到的降雨数据和现场巡查的异常现象,判断泥石流即将发生,迅速报告乡镇政府,果断采取了紧急避让措施。最终,除在转移过程中躲避不及造成7人遇难外,当地5400名群众安全转移,伤亡代价降至最低。此次事件被认为是泥石流监测成果应用的一个典范,是成功预警泥石流灾害的一个样本。
此次灾害发生后,由于不利的地质地形条件依然存在,四川省组织建设了更为完备的泥石流监测系统。2012年5月,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走马岭沟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全面完成野外仪器部署和设备调试,开始投入试运行。监测预警系统采用遥测雨量站、远程视频、雷达泥位计、泥石流次声波仪、地下水渗透压力传感器等先进仪器设备完成野外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并将监测信息通过光纤、GPRS信号、卫星等现代通信手段完成数据及图像的远程传输。实现与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值班单连、会商系统的无缝对接,其结果将有效提升泥石流灾害隐患的实时监测预警能力。
7、发生山洪泥石流的降雨量一般是多少
泥石流形成不仅仅与降水量有关,比如泥土的吸水量 松散系数 等等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条件,对泥石流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方面在于地形形态和坡度是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和产生快速流动。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见图1)。 (1)泥石流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型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多为30°~60°的陡坡。其面积大者可达数十平方公里。坡体往往光秃破碎,无植被覆盖,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有崩塌、滑坡发育。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 (2)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流通区是泥石流搬运通过地段。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坡降较大,且多陡坎和跌水。泥石流进入本区后具有极强的冲刷能力,将沟床和沟壁上的土石冲刷下来携走。当流通区纵坡陡长而顺直时,泥石流流动畅通,可直泻而下,造成很大危害。反之,则由于易堵塞停积或改道,因而削弱了能量。 (3)泥石流堆积区:泥石流堆积区是为泥石流物质的停积场所,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边缘、地形较平缓之地。由于地形豁然开阔平坦,泥石流的动能急剧变小,最终停积下来,形成扇形、锥形或带形的堆积体,即洪积扇。当洪积扇稳定而不再扩展时,泥石流的破坏力减缓而至消失。 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3.水文气象条件 泥石流发生的水文气象条件是指暴雨给沟谷区域带来大量的汇聚水。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充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结构破坏,摩阻力降低,流动性增大,从而与水一起流动形成泥石流。春夏季节高强度的暴雨使得沟谷的水流和泥石混合形成泥石流,且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沿沟谷喷发出来,冲毁下游的建(构) 筑物,造成泥石流灾害。 4.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人类工程活动不当可促使泥石流发生、发展或加剧其危害。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稳定性破坏,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甚至那些已退缩的泥石流又有重新发展的可能。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等也可能形成泥石流。
8、绵竹暴雨图片 绵竹洪水图片 绵竹泥石流图片
我就是绵竹城里的,不过城里没有洪水。只有山区,清平和天池遭受泥石流,而我的老家偏偏就是天池的,哎!别说了,地震时房子就不在了,更别说现在,影子在那儿都不知道。
9、8·13四川绵竹泥石流的介绍
8·13四川copy绵竹泥石流1:8月13日凌晨3点过,四川绵竹(北纬31.6度,东经104.0度)清平乡突发泥石流,导致35千伏清平变电站百、天池变电站、徐家坝变电站受损全停,5条10千伏线路受损全停。由四川省电力公度司代管的绵竹电力公司清平供电所8名员工在岗,无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