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雷击破坏案例

雷击破坏案例

发布时间:2020-07-20 13:35:47

1、举出一些被雷击伤的案例

因天灾遭遇不幸
1.悲剧发生在2004年3月10日周三下午3时50分左右,淅淅沥沥的春雨正落在新加坡裕廊体育场碧绿的草坪上,新麒二队的队员们正在裕廊体育场进行着一堂普通的训练课。突然,空中响起一声闷雷,队中身材高大的中国球员姜涛顿时四肢伸展着倒在绿茵场上,旁边的人看到一股焦烟从他身上冒起。事发之后,有人马上给姜涛作人工呼吸,但无济于事。之后有救护车飞速赶来,把他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可是,医院的心电图显示,姜涛没有任何反应。救护人员于下午4时零5分证实他已气绝。据医生事后断定,姜涛已经在被闪电击中的一刹那当场死亡。警方把此案列为“非自然死亡”处理。
2.哥伦比亚的卡利竞技足球队在2007年10月24日的一次训练中,因遭雷击而酿成二死三伤的惨案。其中,24岁的前锋乔瓦尼-科尔多瓦,本赛季以来已进球11个,是俱乐部最佳球员,他被雷电击中后造成了严重烧伤,内脏也受损,在医院抢救中不幸身亡,另一位球员埃尔曼-加维里则被雷电击中后当场死亡。
3.刚果民主共和国的bena tshadi俱乐部是这个悲剧的主角,在一场比赛中,一道闪电突然降临,酿成了这个悲哀的突发事件。那是在1998年10月,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的一场比赛中,主队bena tshadi暂时同basanga战成1-1平,这时一道闪电击中了一名球员身上的螺丝钉,“闪电杀死了bena tshadi在场上的11名球员,从20岁到35岁。”这是金沙萨的l'avenir日报的报道。场边也有30多人受伤,最奇怪的是,客队的11名队员都安然无恙。

2、雷击事件

雷击

【雷电形成的原因】

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闪电和雷鸣。
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

通常雷击有三种主要形式:其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其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其三是“球形雷”。

【雷电的威力】

雷电电流平均约为20 000A(甚至更大),雷电电压大约是10的10次方伏(人体安全电压为36伏),一次雷电的时候大约为千分之一秒,平均一次雷电发出的功率达200亿千瓦(一般电饭锅的功率低于1000瓦)。

我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电站,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只有一次雷电功率的千分之一。

当然雷电的电功率虽然很大,但由于放电时间短,所以闪电电流的电功并不算大,一次约为5555度。

全世界每秒就有100次以上的雷电现象,一年里雷电释放的总电能余约为17.5亿千度。

若一度电的电费为0.30元,全世界一年的雷电价值为5.25万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由于雷电时间极短,人类还无法捕捉这种电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研究出利用雷电电能的方法。

【雷电的危害】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达会引起雷击火险,由于雷电主要产生于积雨云中,而积雨云是空气强对流的产物,所以电闪雷鸣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等恶劣天气,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有时会被雷劈开),农作物遭冰雹袭击,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雷电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触目惊心的,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对国民经济和生命安全危害日趋严重,所以防雷意识的加强,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将灾害降至最低,这些被社会各界和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防范技巧】

1、单位防雷电六大办法

(1)单位应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2)单位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规章,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

(3)建设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4)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用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6)雷灾发生时应及时向市防雷所上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避免再次雷击。

2、个人防雷电十大秘诀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雷击的急救】

一、主症
皮肤被烧焦,鼓膜或内脏被震裂,心室颤动,心跳停止,呼吸肌麻痹。

二、急救

1.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乳罩、腰带等。

2.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

3.手导引或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命门等穴。

4.送医院急救。

三、预防

1.雷雨天不在室外走动或大树下避雨,拿掉身上的金属,蹲下防雷击。关闭电视、收音机,拔掉天线。

2.打雷时远离电灯、电源,不靠近柱和墙壁,防引起感应电。

3.在高楼须快入室,在高山快下来,下游泳快上岸。

4.关好门窗、家电、电视机及关电门。

5.在室外者感到头发竖立,皮肤刺痛,肌肉发抖,即有将被闪电击中的危险,应立即卧倒或原地,可避免雷击。

3、雷击伤后遗症

雷击伤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引起局部或全身各脏器的损伤,包括电流烧伤和电弧烧伤是电击伤的一种类型〔1〕。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及致伤机制与电烧伤相同〔2〕。触电造成人体损伤最突出的表现是组织的烧伤,可由接角电流、电弧、电火花或弧光以及引燃衣物等所致,前两种情况是真正的电烧伤,而后两种和一般热烧伤无异〔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牧民,藏族。因在野外放牧时突遭雷击,立即昏迷倒地,约2h后醒转,会阴部、双下肢、臀部、面颈胸部广泛电击伤,觉创面疼痛,不能站立行走,爬行约10余分钟后被人发现送当地乡卫生院给予输液、抗感染、创面涂敷龙胆紫、暴露疗法等治疗3天后,于2005年9月28日用担架抬入我科。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7.2℃,脉搏10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4/10kPa。会阴部、双下肢、臀部、面颈胸部见约20%电击伤创面,均涂敷龙胆紫,其中会阴部创面深达肌层以下,肛门括约肌坏死,阴阜、大小阴唇、阴道前部、尿道口均已坏死,灰白色,触痛觉消失,肛周开裂,可见深臀肌呈熟肉样改变。左大腿内侧、双侧腹股沟等处焦痂开裂,其下肌肉呈熟肉样改变。另外左下肢后外侧、右大腿后外侧等处创面焦痂尚完整,触痛觉消失,未开裂。面颈胸部见约6%烧伤创面,呈电弧烧伤样改变,表皮呈焦褐色,无渗出,但皮肤弹性存在,触痛敏锐。实验室检查:WBC 14.2×109/L,N 85%,肾功、电解质正常。诊断为:全身多处雷击伤Ⅲ°14%,深Ⅱ°6%。入科后立即给予清创、暴露疗法、留置尿管、补液、抗感染、上翻身床等对症支持疗法。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及护理

2.1.1 泌尿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严重电烧伤后因大量肌肉坏死而造成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有较强的肾毒性,因此在其烧伤早期补入大量液体,按时使用利尿药,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肾小管堵塞〔3〕。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防止肾功能减退或衰竭。记24h尿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小便颜色。

2.1.2 消化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大面积烧伤后,机体首先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胃肠道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强烈收缩造成血流量减少,胃肠道黏膜缺血,可致胃肠黏膜完整性被破坏而引发应激性溃疡〔3〕。因此应观察患者呕吐、大便的颜色。给予西咪替丁0.4g加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1.3 全身感染 此病员属于深度大面积烧伤,入院时血象较高,大部分创面已感染,面临着全身性感染的威胁。给予头孢噻肟钠2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8h,以防止全身性感染的发生。严密观察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律、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白细胞计数。

2.1.4 创面局部的护理 (1)创面的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始终,严格执行无菌隔离制度,防止感染。上翻身床,创面给予暴露疗法,保持室温在28℃~30℃,保持创面干燥,密切观察创面分泌物的颜色,棉垫保持干燥柔软,严格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2)会阴部剃除阴毛,清创后行暴露灯烤疗,双下肢分开约60°〔4〕,用3‰的新洁尔灭液冲洗会阴2次/天,并保持干燥。(3)留置尿管,用庆大霉素8万U加生理盐水500ml行膀胱冲洗1次/天,防止发生尿路感染。分开臀沟、阴唇放置引流物,以防臀沟两侧粘连及阴道瘢痕闭锁。

2.2 做好基础护理 (1)建立翻身制度。做到定时翻身,使用翻身床者每4~6h翻身1次,平床者每2~3h翻身1次,翻身后用热毛巾擦健康的皮肤,并在骨突出部位用50%的酒精按摩〔5〕,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严格交接班制度。(2)给予口腔护理2次/d防止口腔溃疡,口唇上涂甘油保护,防止干裂;(3)患者创面较大渗出物较多,为保持床褥的清洁、干燥,我们在创面下及骨隆突处垫了无菌棉垫,棉垫每天更换1次,床单、被褥2天更换1次。(4)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定时通风,每次1h。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病室内空气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过氧乙酸拖地2次/天,室内物品用过氧乙酸擦拭1次/天。(5)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每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功能锻炼3~4次,防止肌肉萎缩、创面瘢痕增生,挛缩畸形,影响肢体功能。

2.3 加强营养支持 烧伤后肠道组织结构受损,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受损,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故伤后24h内应该进少许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其后逐渐吃含蛋白丰富、高维生素、粗纤维食物,保持负氮平衡。根据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以防止低蛋白血症,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及组织修复能力。皮肤烧伤后在上皮生长与组织修复过程中对锌的需求明显增多,缺锌对创面上皮细胞DNA和胶原合成减少,创面愈合受阻,应给予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6〕。

2.4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烧伤部位特殊,大小便失禁,创面感染、腐臭,生活不能自理,感情上接受不了,产生了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精神抑郁。医护人员对患者表示同情和理解,尊重患者,对其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护理。语言不通,经常请翻译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经常给其安慰、鼓励、启发和诱导,取得了患者与家属的信任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为促进其早日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雷击伤病例在电烧伤中并不多见,一旦发生多是深度大面积烧伤,会给患者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早期及时治疗和全面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该患者烧伤部位特殊,皮肤损害程度重,护理难度大。我们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并积极配合治疗,控制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 -~
看来白痴是不少列``估计是被雷击过伤了脑吧``

4、古今中外由于雷击而造成人身伤亡和其他损失的典型事例

闪电是雷雨云体内各部分之间或云体与地面之间,因带电性质不同形成很强的电场的放电现象。由于闪电通道狭窄而通过的电流太多,这就使闪电通道中的空气柱被烧得白热发zd光,并使周围空气受热而突然膨胀,其中云滴也会因高热而突然汽化膨胀,从而发出巨大的声响——雷鸣。在云体内部与云体之间产生的雷为高空雷;在云地闪电中产生的雷为“落地雷”。

落地雷所形成的巨大电流、炽热的高温和电磁辐射以及伴随的冲击波等,都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足以使人体伤亡,建筑物破坏。如,1986年4月25日7时20分,湖南省溆浦县的观音阁、双回井、低庄乡等地,乌云压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随着一道强烈的闪光,一声震耳的霹雷——落地炸雷,殃及了3个乡6个村庄,顿时一片混乱,雷声、雨声、风声、哭声、喊声混杂在一起。据地、县联合调查组调查,当场雷击死答亡7人,伤10人,其中重伤3人,有一名死者的头发、衣物全被烧化,身躯也被烧焦变形,惨不忍睹。

5、请列举古今中外由于雷击而造成人身伤亡和其他损失的典型事例,分析产生的原因,总结防雷的几条原则

2004年,我国多次发生雷灾,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雷电灾害呈现出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表明农村地区防雷工作及防雷意识亟待加强。根据各地上报的雷电灾情实例,现公布2004年的10大雷击人员伤亡事件。

(一) 6月26日,浙江临海市发生强雷暴天气,共造成17人遭雷击死亡,13人被击伤,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 6月27日,湖南常德市出现了强雷暴天气,共造成3人死亡,6人重伤;同时造成医院、电力、通信、水利、民航等14个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雷击,桃源、汉寿等5个县受雷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元。

(三) 7月4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发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了雷暴和冰雹天气,雷击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

(四) 7月4日16时30分左右,广东省罗定出现雷击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五) 7月14日,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及周围乡镇一带遭雷击,造成5人死亡,9人重伤,7人轻伤,是近年来河北省发生的最严重雷击伤亡事故。

(六) 7月23日,北京市居庸关长城地区突发雷雨天气,雷击造成至少15人受伤,社会反响较大。

(七) 9月20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麻缨塘乡发生一起严重的雷击致人伤亡事件,共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八) 9月6日,广西武宣县出现雷雨天气,武宣一中26名师生被雷击伤。

(九) 9月18日,广东省湛江市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11人受伤。

(十) 10月1日,海南省定安县突然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龙河中学初三年级出外观光、野炊的学生3人死亡,11人受伤。

防雷事项:

1)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2)切记,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另外,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3)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协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4)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5)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6、飞机不能被雷电打中么?

2007年10月27日晚上,从首都机场飞往昆明的国航CA4174次航班在起飞后不久遭到雷击,雷达受损,致使飞机返航。该航班机组人员说,起飞不久后,在飞机达到335 m~457 m高度时,前部雷达罩突然遭到雷击,造成雷达故障。经过测量,飞机前端雷达罩被雷击出一个 50 cm×50 cm的洞,洞内焦黑。从统计学角度来看,飞机每飞行数万小时就可能会遭雷击一次。那么,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是如何防雷的呢?

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是不安装避雷针的,但飞机还是有避雷装置的。实际上避雷针是一个引雷针,安装在地面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它的作用是将空中的雷击所产生的电流,通过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引到大地,从而保护了财产和人身安全。而飞机飞行和地面是不产生接触的,所以飞机都没有避雷针。飞机上的防雷装置是安装在飞机主翼或尾翼尖端处的“静电释放器”,它是像刷子一样的金属放电刷,约3根手指粗,由几十根很细的针组成,总的电阻相对机身来说是非常小的。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放电刷能够将飞机外壳累积的大量电荷放至大气中,有的飞机上安装的静电释放器多达十几个。另外,飞机外壳中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结构一般都装有避雷条,比如,机头雷达天线罩的表面贴有避雷条,尾翼也埋了避雷条,它们的作用是为了使雷电电流顺利通过机壳表面。因此,当飞机受到雷击时,上述的防雷装置会帮助电流经过机壳传输到机身或机翼伸出的金属放电刷而迅速放电。由于飞机外壳金属的屏风作用,雷电电流并不会进入机舱内部伤害到里面的乘客。但是直击强大电流形成的磁场,所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就是通常讲的二次雷击,往往会对飞机上的电子或电气设备如通讯系统、导航系统和操纵系统造成影响,严重的会造成系统的中断损坏,发生飞机失事的重大事故。

航空部门为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程。每架飞机在执行飞行任务之前,机组人员会从空中交通指挥中心拿到一份飞行航线经过区域的天气预报,这样在飞行过程中就可以采取绕行或调整高度的办法来避让飞机可能遇到的雷雨云云层。另外,在飞机机头驾驶舱的下面有一部机载雷达,让飞机探测到前方的雷雨区。http://www.kxzy.net/kxzy/kjbnews/News_View.asp?NewsID=589 这个比较简洁

飞机上的避雷装置
飞机上的避雷防御系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飞机在停泊时配置使用的,即在飞机机身安装一条避雷带,与地面连接。因为飞机停迫在陆地上,其实质类同于地面的建筑物,同样要安装避雷装置。最好的防雷击方法是把飞机停在安装了防雷系统的停机坪内。如果必须停泊于停机坪外,应安装一条专用的接地线,将飞机的机壳与大地连接起来。
不过飞机专用的接地线庇护了飞机及机内人员,不能有效保护机外维修人员在雷雨天工作,有时这些维修人员会受雷击经飞机机身触电致伤。例如,2002年7月15日凌晨,香港5名飞机维修工人在雷暴警告下仍冒雨在香港新机场停机坪检修飞机。由于飞机遭雷击,电流击中正在机身下工作的修理技工,致使他们受伤送院治疗。他们仅仅受伤,完全依赖于机场停机坪中防雷系统的保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类是飞机在飞行状态中使用的,该配置包括气象雷达等雷暴预报系统,它能告知飞行员在前方的天气变化,让飞行员有充足的时间作好预防措施或远离雷暴云带。加上地面的气象预报,飞行员只要正确操纵,绕过或迅速脱离雷雨区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另外飞机上还安装了避雷器,当飞机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不得不穿行于雷雨区时,避雷器会把飞机遭遇的雷电流分流到机身外,并引导雷电释放到天空中。从而避免油缸及机上控制、通讯设备遭受破坏,保障机上的乘客以及飞机本身的安全。
这种避雷器一般安装在机翼的翼尖处,也叫放电刷。飞机一旦遭受雷击后,电流可以从放电刷释放到空气中去。放电刷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哪怕舷窗之外雷声滚滚、电光闪闪,仍可保障机舱内的乘客安然无恙。然而,当雷电击中机身后,这种突然加载到飞机壳体上极强大的电流霎时间流向飞机的各部位,立即产生破坏力很强的电波和感应过电压。尽管雷电流很快会通过放电刷离飞机而去,尽管飞机上的电子仪器没有和机壳存在着任何直接的接驳点,可是那短暂的过压突波存在着破坏这些仪器设备的可能,从而酿成飞机失事的悲剧。例如,2004年5月28日上午10时35分,一架执行环慈善飞行的南非AQUILLA小型飞机从我国桂林飞往长沙,进行慈善募捐宣传活动。因天气原因,飞机决定备降武汉。备降途中,飞机进入岳阳上空,而此时天空下着倾盆大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飞机突遭雷击坠毁,机上只有南非籍飞行员一人,他在事故中遇难了。
在机舱内遭雷击
上述因雷击机毁人亡的例子不多,大多是飞机仪器设备或机身局部受到损伤,飞机尚能飞行与降落,机舱内人员安然无患。然而也有例外,即飞机遭雷击后倒无多大损伤,而坐在机舱内的人员却受了伤。美国的一本医学期刊报道了一个实例:
一名空中服务员两年前在飞行的飞机舱内被雷电击中而受伤,此后出现记忆力衰退、手部麻痹、精神涣散等症状,至今仍然头痛和健忘,需要定期接受康复治疗。雷电击人致伤、致亡都不鲜见,据统计,地球上每秒钟大约发生100次闪电雷击,每年因雷电伤亡者不计其数,可是在飞机的机舱内遭受雷击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据该刊介绍,当时这名服务员坐在飞机尾部的乘务员座位,飞机起飞不久,他突然感到全身颤动,并看见机窗外一阵闪光,飞机被雷电击中。其他人看到这名服务员全身被光圈围绕。此后,这名服务员就一直迷迷糊糊,当晚他头痛、耳鸣和恶心想吐,左边手臂有点麻痹。虽然第二天他到医院做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是此后复诊时,医生发现了他左手失去部分知觉。4个月后,在脑部检查发现这位服务员部分神精受损,并进一步检查发现他轻度失忆,且注意力集中困难。
这是迄今为止极罕见的案例。美国的丹佛圣安东尼医院负责治疗这位空中服务员的迈克尔医生表示:美国每年约有100人被雷电击毙,1000余人被雷电击伤,不过在航行中的飞机机舱内遭受雷击是从来没有的案例,虽然航行中的飞机遭受雷击是屡见不鲜的事故。这种飞机受雷击而完好无损,而机舱内人员却因此受伤,这在全世界也许也是首例。
当代的防雷标准
飞机的防雷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今天世界上对飞机防雷性能提出的技术标准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现代的军用飞机。由于在战争状态下,用于军事斗争的飞机往往没条件像民航飞机那样,从容改变飞行高度、路线,绕道避雷雨区,所以对军用飞机的防雷技术要求更高了。另外,假如能够提高军用飞机的避雷性能,则意味着其抗电子干扰性能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其军用技术级别也有了实质上的提升,所以军用飞机的防雷击系统是相当先进的,它们在设计时已作了周密的考虑。
在设计军用飞机时,往往把飞机机身分成若干个雷击性质相近的破坏区域,根据各雷击破坏区域的可能被破坏情况,决定飞机上的一些电子仪器适宜安装在哪个位置,以利于远离雷电过压突波可能造成的破坏。美国联邦航空局制定了联邦航空条例(FAR)规定,飞机必须能够承受灾难级闪电的袭击,在任何可预见的情况下,飞机的设备、系统都能发挥其基本功用,必须保障“飞机遭雷击后,无论其损坏部分是电机设备、电子仪器或机身结构,都不可以影响飞机继续安全飞行”。因此,必须对飞机紧急系统及仪器采取额外的保护。条例中提出重点保护的电子仪器有:引擎参数仪表、飞翼防冰系统、电源、燃油流动仪表、航空仪器、警告灯电源、通讯系统、导航系统、引擎火警警报系统等等。
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的这一规定,已被世界航空制造业普遍认同,例如战斗机必须达到这一标准方可进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的军队服役。近来,欧洲生产的BT002战斗机在欧洲战斗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沃顿工厂电子战试验场进行了防雷试验,成功地经受住20万安培的模拟雷击,满足了该机型的验收标准的要求。试验中,飞机所有必要系统均呈开启状态,模似雷击电流从机头贯入,从发动机或翼尖流出。飞机完成了电流在2.0~15.0万安培间数百次的雷击试验,最终还完成了高达20万安培的最高电流雷击试验。世界航空制造业对飞机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之严格,由此可见一班。
http://iask.sina.com.cn/b/4745138.html?from=related 这个细

7、古今中外由于雷击而造成人身伤亡和其他损失的典型事例

2004年,我国多次发生雷灾,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雷电灾害呈现出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表明农村地区防雷工作及防雷意识亟待加强。根据各地上报的雷电灾情实例,现公布2004年的10大雷击人员伤亡事件。

(一) 6月26日,浙江临海市发生强雷暴天气,共造成17人遭雷击死亡,13人被击伤,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 6月27日,湖南常德市出现了强雷暴天气,共造成3人死亡,6人重伤;同时造成医院、电力、通信、水利、民航等14个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雷击,桃源、汉寿等5个县受雷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元。

(三) 7月4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发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了雷暴和冰雹天气,雷击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

(四) 7月4日16时30分左右,广东省罗定出现雷击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五) 7月14日,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及周围乡镇一带遭雷击,造成5人死亡,9人重伤,7人轻伤,是近年来河北省发生的最严重雷击伤亡事故。

(六) 7月23日,北京市居庸关长城地区突发雷雨天气,雷击造成至少15人受伤,社会反响较大。

(七) 9月20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麻缨塘乡发生一起严重的雷击致人伤亡事件,共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八) 9月6日,广西武宣县出现雷雨天气,武宣一中26名师生被雷击伤。

(九) 9月18日,广东省湛江市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11人受伤。

(十) 10月1日,海南省定安县突然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龙河中学初三年级出外观光、野炊的学生3人死亡,11人受伤。

防雷事项:

1)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2)切记,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另外,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3)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协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4)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5)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8、雷击事例

2004年,我国多次发生雷灾,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雷电灾害呈现出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这表明农村地区防雷工作及防雷意识亟待加强。根据各地上报的雷电灾情实例,现公布2004年的10大雷击人员伤亡事件。

(一) 6月26日,浙江临海市发生强雷暴天气,共造成17人遭雷击死亡,13人被击伤,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 6月27日,湖南常德市出现了强雷暴天气,共造成3人死亡,6人重伤;同时造成医院、电力、通信、水利、民航等14个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雷击,桃源、汉寿等5个县受雷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多万元。

(三) 7月4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发生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了雷暴和冰雹天气,雷击造成6人死亡,9人受伤。

(四) 7月4日16时30分左右,广东省罗定出现雷击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

(五) 7月14日,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及周围乡镇一带遭雷击,造成5人死亡,9人重伤,7人轻伤,是近年来河北省发生的最严重雷击伤亡事故。

(六) 7月23日,北京市居庸关长城地区突发雷雨天气,雷击造成至少15人受伤,社会反响较大。

(七) 9月20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麻缨塘乡发生一起严重的雷击致人伤亡事件,共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八) 9月6日,广西武宣县出现雷雨天气,武宣一中26名师生被雷击伤。

(九) 9月18日,广东省湛江市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11人受伤。

(十) 10月1日,海南省定安县突然出现雷雨天气,雷击造成龙河中学初三年级出外观光、野炊的学生3人死亡,11人受伤。

防雷事项:

1)发生强对流天气时,如果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2)切记,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另外,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3)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协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机。

(4)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5)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无特殊需要,不要冒险外出;将门窗关闭;尽量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回答时间:2007

与雷击破坏案例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