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种传病害检测检疫

种传病害检测检疫

发布时间:2020-08-25 07:43:38

1、豆种传花叶病毒病病害的检验与检疫的结果怎样?

鉴别寄主及症状:苋色藜:局部枯斑。昆诺藜:局部褪绿斑。豌豆:侵染后新生的第一片小叶明脉,脉变粗,随后小叶下卷,卷须也紧卷。病株节间缩短,顶端蔟生。蚕豆:叶扭曲,系统性深浅相间的斑驳,叶缘轻到中度下卷。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点。中国分离物55~60℃。日本分离物55~60℃.(Inouye,1967)。②稀释终点。中国分离物10-2~10-4,日本分离物10-4.(Inouye,1967)。③体外存活期。中国分离物3~4d。日本分离物4~8d(20℃)(Inouye,1967)。血清学检测:病毒具中等免疫原性。与菜豆黄色花叶病毒抗血清有微弱的沉淀反应,与马铃薯Y病毒属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等均无血清学关系,与本属其他侵染豆类病毒的亲缘关系尚未确定。Hampton.and.Mink(1975)报道,它与菜豆普通花叶、菜豆黄花叶和.紫藤脉花叶等病毒有血清学关系。美国分离物和日本分离物有血清关系(Mink.et.al.,1974)。在微量沉淀试验中,有些抗血清制剂可与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提纯液有反应,而在微量载玻片凝胶扩散试验中无反应。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豌豆种传花叶病毒,可由豌豆、蚕豆、小扁豆等种子远距离传播,由蚜虫非持久性传毒,对豌豆、小扁豆生产可构成严重经济损失。国内零星发生。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防治重点。

2、种传病害传病的方式有几种?

(一)直接侵染

种子上的病原物直接侵染幼苗,或继而为田间其他幼苗提供侵染源。1.病原物直接侵染幼苗

这类病害子代发病的唯一侵染源是带菌(毒)种子,种子不带菌,幼苗(子代)不能生病,如小麦散黑穗病。苗稻瘟也是种子带菌造成的,种子带菌引致苗稻瘟的有效率为0.3%~58.3%。

2.带病种子为直接侵染提供病原物

有些病害病原物在种子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既可直接侵染子代,并引起子代幼苗生病,同时,又为健株感病准备了病原物。如马铃薯晚疫病,带菌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来源,种薯上的病菌直接侵染薯苗,有的死亡,有的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带菌种薯另一个作用就是病薯上的病菌在土壤内继续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流水传播到地表,地表上的游动孢子借雨水溅飞作用传播到健株底部叶片,引致叶片发病。同时,病薯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在土壤中还继续侵染相邻健薯,被害健薯也能产生游动孢子,增大了土壤内晚疫病菌量,为田间健株生病准备了大量侵染源,这种侵染方式病株率可达27.1%,如果是病健薯同穴混播,大田健薯被害率可达到96%。

(二)扩散病原体

种传植物病害病原物通过种子扩散到田间或扩散到异地。植物病原物通过人类进行的生产和商业活动以及科学交流,把静止的植物病原物变为活体,使之有机会复苏和繁衍后代。

1.异地传播

植物病原物随同种子商业活动或国际交流从甲地传到乙地,从一国传到另一国,一些为险性病害就是以这种方式传播,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各国都制定了植物检疫法。

2.就地传播

农业生产年复一年地播种和收获,种子上的病原物也年复一年地随同种子到田间,又随同种子到仓库。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既扩大了种子数量,又保存了在种子上赖以生存的病原物。所以,一个地区某一作物所发生的种传病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年年加重,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禾谷类黑穗病、谷子白发病等一类单循环病害就是通过年复一年的病原物积累而暴发成灾的。

3、从几种危险性病害传播看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河南省气候温和,适于多种植物病害发生。近年来由于种苗调运频繁,使不少病拼先后传入。而原有分布不广的病害,加速扩散。 棉花枯、黄葵病:解放初期,河南省仅有抄3个县发生,到1967年己蔓延到3。个县市;1971年72个县市;目前几乎遍布全省,发病棉田面积已达100万亩以上。这完全是由于棉籽不经检疫,乱调、乱运所造成的。 玉米丝黑德病:解放初期,仅在奕川、篙县等局部山区零星发生,为害不大工960年以后,随着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如泥池、登封、柒川、禽县、汝阳、鲁山等二译多个县都有发生。1978年全县已有98.8%的大队发病,重病田发病率高达乳,4%。 水稻白叶枯病:1959年南阳地区从南京引进水稻种子l付,首次把白叶枯病引入河南。以后各地又多次从南方引进水稻种子,而引进了自叶枯病。现在白叶枯病已蔓延到全省几乎所有的稻区,重病稻田亩产只有功。多斤。 小窦腥黑铭病:解放初期,这个病害多分布在河南省西部的山区,为害很大。以后经过大力防治,为害明显减轻。但现在不仅原来的老病区普遍发生,而且新病区不断扩展。酬1970年推广进口小麦种子,凡种植这批麦种的地方,腥黑穗病普遍发生。

4、牛蒡花叶病毒病是怎么进行病害的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翠菊:接种3周后,植株基部的叶片表现脉坏死和叶黄化。克里夫兰烟:蚜虫接种后2~3周,病叶显示系统明脉、褪绿,随后脉坏死。而汁液接种2~3周后,接种叶先表现局部小坏死斑,再发展为系统坏死。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45~50℃。②体外存活期。1~2d(20℃)。血清学检测:检测得知,与麝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柑橘速衰病毒或小麦黄叶病毒无血清关系(Nakano.and.Inouye,1980)。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牛蒡黄化病毒,无种苗传植物途径。国内尚未发生。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5分,为低危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5、菊苣黄斑驳病毒病是怎么进行病害的检验与检疫的?

鉴别寄主:菜豆:接种叶局部淡黄斑,系统褪绿斑驳,黄斑和黄块。西葫芦:偶尔接种叶出现局部黄斑,系统花叶、环斑、叶畸形和小坏死块。昆诺藜:局部坏死枯斑,系统花叶。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53~56℃。②稀释终点。10-3~10-4。③体外存活期。5d。血清学检测:Quacquarelli.et.al.,1972c)。顶部和底部组分血清学相同。试管沉淀和凝胶扩散可以用来区别病毒株系(Quacquarelli.et.al.,1972;Avgelis.&.Quacquarelli,1974)。与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黄瓜花叶病毒属、芜菁黄花叶病毒属、豇豆花叶病毒属和番茄丛矮病毒属诸属的23种球状病毒均无血清学关系。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菊苣黄斑驳病毒,可由菊苣种子远距离传播。为害菊苣、欧芹。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5分,为低危有害生物。国内局部发生,为一般检疫性有害生物。因为害轻微,无须检疫。

6、植物检疫性病害有哪些

1、《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植物检疫工作由哪些部门主管?
答:《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农业、林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如何制定?
答:农业、林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名单,并报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3、《植物检疫条例》规定,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在哪些情况下必须经过检疫?
答: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4、省际间调运《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需要哪些手续?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植物检疫条例》第七条规定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5、《植物检疫条例》规定,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答: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但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应当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6、《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植物检疫机构对于新发现的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杂草该如何处理?
答:必须及时查清情况,立即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并报告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
7、《植物检疫条例》中疫区和保护区是如何划定的?
答:局部地区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应划为疫区,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出;发生地区已比较普遍的,则应将未发生地区划为保护区,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传入。
8、《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于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根据不同检疫结果,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答:《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于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未发现植物检疫对象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发现有植物检疫对象、但能彻底消毒处理的,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在指定地点作消毒处理,经检查合格后发给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17、森检机构对新发现的森检对象和其它危险性森林病、虫清查后如何进行报告?
答:森检机构对新发现的森检对象和其它危险性森林病、虫,应当及时查清情况,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彻底消灭,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向林业部报告。
18、专职检疫员在执行森检任务时有哪些职权?
答:检疫人员是代表国家依法执行检疫任务的行政人员,具有以下职责:
(1)进入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存放等场所,依照规定实施现场检疫或者复检、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和进行疫情监测调查;(2)依法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消毒处理、除害处理、隔离试种和采取封锁消灭等措施;(3)依法查阅、摘录或者复制与森检工作有关的资料,搜集证据。
19、出口、进口的应检物品如何实施检疫?
答: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省际间调运时应当按《植物检疫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检疫。从国外进口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再次调运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时,存放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凭原检疫单证发给《植物检疫证书》,不收检疫费。存放时间超过1个月或虽未超过1个月但存放地疫情比较严重,可能染疫的,按规定实施检疫。
20、《产地检疫合格证》应如何签发?有何规定?
答:《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规定,经产地检疫调查、室内检验,未发现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带有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经产地检疫合格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在调运前可凭《产地检疫合格证》直接换发《植物检疫证书》。《产地检疫合格证》有效期6个月。
21、《植物检疫条例》对违章调运有哪些处罚规定?
答:(1)未按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的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2)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证书、印章、标志、封识的;(3)未依照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4)违反规定,擅自开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森林植物用途的;(5)违反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

7、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怎样检测和检疫的?

鉴别寄主:

①昆诺藜:接种叶出现少量枯斑,系统性不显著褪绿花叶。

②苋色藜:接种叶针尖状局部坏死斑。

枯斑寄主:苋色藜、昆诺藜。

体外稳定性:

①钝化温度:60~65℃(10min)。

②稀释终点:10-2~10-3。

③体外存活期:土传小麦花叶病毒15℃可以保存1~3个月。在干叶中存活11年以上(MiKinney,Silber&Greeley,1965)。

血清学检测:病毒在兔子中的免疫原性很弱。纯化病毒注射兔子后,得到沉淀反应效价为10-3或10-3以上的抗血清。沉淀反应效价的高低取决于病毒的制剂,若加入抗血清之前,病毒已部分聚集,则制剂的沉淀反应效价较高。在琼脂扩散试验中,也得到这样的反应(Saito,Takanashi&Iwata,1946)。

琼脂双扩散试验表明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分离物与TMV及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均无血清学关系。但与土传小麦花叶病毒有明显血清关系。来自日本的病毒分离物和来自美国的分离物在血清学方面有些不同,它们都与烟草花叶病毒有很远的血清学关系。

电镜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小泡状无定形的内含体,而用电镜可观察到三种内含体。在液泡中经常发现的晶状内含体,显然是病毒粒子。其他两种内含体是在细胞质内。其中一种内含体显现结晶状,晶格空间比内含病毒所应有的晶格空间来得小,结晶状内含体周围聚集着病毒粒子。另一种内含体是无定形的,含有螺旋状的微管和分散的病毒粒子(Peterson,1970)。

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是土传小麦花叶病毒,可通过禾谷多黏菌传播,对大、小麦生产可构成重大经济损失。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8分,为中危有害生物。因无人为传播途径,且国内已普遍发生,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鉴于其农业生产的危害性,应列入国内防治重点。

地理分布:土传小麦花叶病于1919年在美国中部小麦上发现。日本、埃及、意大利、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等国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也发生了该种病害。已经扩展到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陕西等省份。

8、种传病害的发生与病原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1.与病原物数量的关系

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以及病毒与寄主植物接触后建立起营养与寄生关系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接种体。尽管真菌一个孢子就能实现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但往往是病原物接种体密度越大越有利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种传病害也是如此。早期的研究业已证实,小麦腥黑穗病田间发病率与种子上携带病菌冬孢子量呈正相关。所携带孢子量愈多,腥黑穗病愈重。

在自然条件下,寄主植物种子感病的几率不等,年度间和品种间种子带菌量会有很大差异,因而种传病害发生程度也会随着寄主植物种子带菌量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也应当指出,种子带菌量与田间寄主植物发病率不完全呈比例。因为寄主受害程度并不完全决定于种子带菌量这一个因素,还与品种的抗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2.与病原物生活力的关系

种传植物病害田间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量有关。但种子携带的病菌不一定全部具有生命力。因而病害的发生又涉及种子上病原物的生活力,或者说是病原物的寿命。植物病原物生活力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原生物属性、在种子上的存活的方式、环境条件及环境中的拮抗微生物等。种子内外病原物群体中有的有生命力,有的无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植物病害病原物对植物才有寄生致病力。因而在研究和选择种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时,或者研究利用种子上病原物数量预测种传病害发生程度时,事先应作种子上病原物生物活力测定,从种子上病原物总量中减去无生命力的病原物才是真正的植物病害病原物数量。

3.与种子感病程度的关系

种子感病程度对种传病害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种子感病重,相应地种子带菌量也多,致病效应大;二是种子感病重,种子生活力减弱,发牙力降低,幼苗生活力弱,抗性下降,易遭病原生物侵染而生病,不仅感病率高,而且病害也重。

9、怎样综合防治种传病害?

对种传病害的防治,以清除种子上或种子间携带混杂的病原体,即消除初侵染来源是最主要的原则,生产中应采用以下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指由国家专门机构,依据有关法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及流通中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品,采取一系列旨在预防为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和定殖危害的技术及行政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为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和国内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和环境,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间或国内地区间的义务。种传病害中有很多属于检疫对象,它们可通过种苗传播,因而对种传病害必须严格检疫,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二)使用无病种子

用不带病的种子作播种材料是防治种传病害最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可以通过建立无病留种田和脱毒繁殖等方式获得无病种苗。在一定的隔离区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的种子严格处理,生长季节及时防治病虫害,收获前仔细检查,清除病株、病穗,留种田单收单脱粒,防止在收获时和脱粒时种子被病原物污染而带菌。一些利用无性器官作繁殖材料的作物,如马铃薯可切取种薯幼芽0.3mm以内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取不带毒薯苗,在有保护条件的地方如在防虫网室内先繁殖无毒种薯,而后扩大无毒原种生产。

(三)种植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控制种传病害一方面要注意品种抗性的变异及当地病原生理小种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用兼抗性品种,防止控制了一种病害又造成另一种病害上升。另外,农作物品种对病害的抗性表现各式各样。有的成株抗性与幼苗抗性一致,有的不一致;有的作物叶部抗性与种子抗性一致,有的不一致。因而利用抗病品种控制种传病害,一定要进行品种抗性鉴定,确定作物的抗性表现。

10、小麦病害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怎么区分

种传病害是在种子内越冬或越夏 没有再侵染 小麦播种前温汤浸种即可杜绝 如小米散黑穗等

土传病害通过土壤传播 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通常有再侵染 如小麦全蚀病等

与种传病害检测检疫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