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猴头菇栽培常见病虫害

猴头菇栽培常见病虫害

发布时间:2020-08-25 09:47:01

1、猴头菇的培殖技术

猴头菇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生长发育条件: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2.温度
猴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划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以袋栽培为例)
1.品种选择
栽培的主要品种有C9、H11、H5.28、H401、H801、Hsm。出菇快,产量较高的优良菌株主要有C9、H5.28。
2.栽培季节
猴头菇的栽培季节,应根据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6-20℃为最适宜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华南地区春季在2-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10月接种栽培为佳。
3.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
培养料的配制:
1.培养料的配方:
① 棉籽壳50%,木屑30%,麦皮16%,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② 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③ 木屑69.5%,麦皮25%,黄豆粉2%,石膏或碳酸钙2%,糖1%,尿素0.5%
配制时,先将主料拌和均匀,再将其它辅助料如石膏粉、过磷酸钙或糖等溶解于水后,缓慢喷洒入培养料中,料:水=1:1.2-1.5,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拌料后,将料堆成堆稍闷半小时,使料充分湿润,而且吸水均匀,防止干湿不匀现象。因为猴头菇喜欢酸性,培养料中不宜加石灰,使料的pH控制在4-5之间。
2.装袋:前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规格不一,但以15×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常用,每袋可装干料0.2-0.25kg。装料前先将袋口一头用线绳扎好,装料时将料压实,上下松紧度要一致,且袋口要擦干净,以避免杂菌从袋口侵入。装满料后,从中央打上通气接种孔,再用线绳将另一口扎紧。
4.培养料的消毒:
采用高压消毒灭菌,也可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4h以上,停火后再密闭4-6h。
5.播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袋接5个穴,接种后,将菌筒搬入培养室,按“井”字形堆叠发菌,培养室内温度维持20~25℃,空气湿度65%左右,遮光培养。于菌丝生长旺盛期(接种后15天左右),温度降低至20℃左右。经20-28天培养,菌筒的菌丝基本长满,应及时将菌筒搬入菇棚进行催蕾出菇。 6.出菇期管理:
丝长满后,应进行条件改变处理,加大温差,给予散射光,并进行立架出菇。
1.调节温度:实体形成后,温度应调节在14-20℃之间,以利其迅速生长,温度过高时,应早、晚开窗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子实体生长缓慢,应适当增加温度,促进其生长。
2.保持湿度:水应掌握“勤喷、少喷”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左右。湿度过大,会引起子实体早熟,质量差;湿度过低,生长缓慢,易变黄干缩。
3. 加强通风换气:持空气新鲜是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通气不良,CO2过多,易出现珊瑚状畸形菇。
4.掌握适宜光线:头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若光线不足,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对已形成的子实体,甚至造成畸形菇。但要防止阳光直晒。
7.采收:
一般猴头生长7-10天,当猴头菌刺约0.5cm时,即将产生孢子前及时采收。猴头采收后,清理菌袋菇根和老菌皮,扎紧袋口,继续培养10天左右即或形成第二批菇。一般管理好可采收3-4批菇,生物转化率达90-115%左右。
8、关键技术
(1)装料、接种、培养猴头菇的人工栽培主要是用瓶栽和塑料袋栽培。瓶栽即用750毫升的菌种瓶和水果罐头瓶装料,每瓶装料0.15~0.2干克(折干料重),边装料边将瓶子在地上轻轻叩动,使瓶内培养料上下松紧一致。料要装至瓶日,不要装得太浅,否则会形成辆长头小的子实体。瓶口不要塞棉塞,棉塞一方面易感染杂菌;另一方面,棉塞易与子实体原基相连,拔棉塞时会伤害子实体,改用一层中间打孔的塑料膜和三层报纸封口。
塑料袋栽培有小袋式和长袋式两种方法。小袋式是用12厘米 X 27厘米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0.2千克(折干料重),袋口套颈圈。长袋或用 12厘米X 50厘米的塑料简装料,每袋装料0.4千克(折干料重),两头套颈圈。袋口的封扎方法同瓶栽法。
料装好后,菌种瓶放在 1.47 X 105帕压力下灭菌 1.5小时;菌种装置于9.8 /104帕压力下灭菌 3~ 3.5小时,或采用常压灭菌6~8小时。灭菌后待瓶、袋冷却,即可进行接种。
接种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批取蚕豆大的菌种块从瓶、袋口接入,长袋式栽培的两头都要接种。接种完毕,移到保温性好的培养室培养发菌。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2一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一般30天左右长满瓶、袋,待菌丝长满或已有部分原基出现时,移入栽培室。
(2)出菇管理瓶栽和袋栽的均垒成墙式出菇,底部垫一层砖,将菌种瓶、袋横放在砖上,码4一6层为宜,为防止子实体长出瓶、袋口后相互之间连生在一起、上层与下层的瓶、袋口应反方向放置,去除瓶、袋口包扎物,袋栽的去除颈圈,袋口自然收拢不撑开。出菇阶段温度应控制在 15~20℃范围以内,最高不能超过22℃。温度高,子实体生长快,但球小、色黄,而目易腐烂。温度低于 14℃或高于 25℃,子实体均很难形成。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湿度高于95%,袋口容易染菌。子实体也易霉烂;低于70%,子实体干缩变黄。室内要注意通风,早晚计窗换气。出菇期间,要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子实体长出后一般经7一10天即可采收,采收后7~10无菌丝恢复生机,又可长出子实体。一般每瓶、袋可采收2~3次,但产量主要还是取决于第一潮。整个生长周期为50一60天。
(3)采收子实体充分长大,菌利长度在0.5厘米以内,孢子大量弹射前进行采收。此时菇体鲜重最高,子实体洁白,风味佳,没有苦味或仅有轻微苦味。如茵刺伸长到1厘米以上,则味苦,风味差。
采收时用小刀自袋口将子实体取下,柄留1一2厘米以利下一次采收;也可直接将菇体带柄拧下。
采收的鲜菇放在垫有纱布的筐内,随即销售或烘干、晒干。 在过去猴头菇一直都是野生的,多产于大山林中的荫蔽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到深山密林里采集野生猴头菇作为食品和药物的习惯。据说,至今在河南伏牛山一带的群众中还流传着唐代士卒在山林中采食猴头菇的故事。
选购猴头菇:新鲜时呈白色;干制后呈褐色或淡棕色。一些人工栽培的猴头菇,以形体完整、茸毛齐全、体大、色泽金黄色者为主要标志。

2、蘑菇栽培过程中哪些主要的病虫害

在蘑菇栽培全过程,由于遭遇极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其他生物的侵染,致使蘑菇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的影响,因而降低了产量或产品质量,这种现象称为蘑菇患有病虫害。
引起蘑菇菌丝或子实体病变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因。病因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属于环境因子造成的,是非生物的生理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各种病原生物侵害造成的,病原生物包括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侵染性病害具有传染性,对蘑菇的菌丝或子实体产生竞争养分或毒害作用,有的侵害生物技能竞争养分又能排出毒素引起毒害作用。常见的病虫害与其他食用菌大同小异,有菌丝培养阶段的竞争性杂菌,如菌床感染链孢酶、青霉、黄曲霉、木霉、轮枝霉、疣孢霉、鬼伞等;菌丝或鲜子实体受到线虫、蛞蝓,干菇储藏期的谷蛾、谷盗等侵害。

3、猴头菇如何种植

一、猴头菇培养料①: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②: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它们混合搅拌后,浇水搅拌均匀即可,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不宜过多或过少。
二、灭菌。选择聚丙烯塑料袋最为培养袋,具体规格为15×32cm的,每袋装入基质8两到1斤,装入是适当的压紧,装好后用细绳扎紧。接下来就是高温灭菌处理了,灭菌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常压是将其栽培袋放入灭菌锅中,将其加热至100度,持续10-12小时,之后停火在焖5-6小时即可。而高压则是放入高压灭菌锅中,保持压力1.2-1.5千克每平方厘米2-3小时即可。
三、接种。将灭菌冷却后的栽培袋送入接种室,进入前要用药剂喷雾消毒,常用的是克霉灵杀菌剂。接种时工作人员要经过一系列的消毒工作后才能进入接种室,以免接种失败。接种时先将菌种瓶外表消毒灭菌后,在打开种菌瓶,将上层的老菌丝去除,在打开栽培袋,用工具将菌丝接入袋中,再封口,动作一定要连贯迅速,一般每瓶种菌能接种30袋。
管理上重要调治好温度,接种背面4天,室内温室以26℃~28℃为好,使菌丝在最适的情况中加快吃料,定植舒展,形成上风,增加杂菌净化。5~15天内,跟着菌丝发育,袋内温度上升,袋温比室温高2℃,此时室温应调至25℃阁下为好。16天以后菌丝逐渐进入推陈出新旺盛期,应控制在20℃~23℃为适。春季种植气温较低,可接纳加温发菌,增进菌丝一般发展发育。春季注重防备低温,发菌期请求室内枯燥造就,氛围相对湿度请求70%以下,并且注重避光。

4、猴头菇菌种栽培的方法有哪些?

【种植技术】
一、栽培配方
1、棉籽皮麦麸配方:棉籽皮82%,麦麸15%,尿素1%,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水比1:1.2~1.3。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麦麸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
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4、玉米芯麦麸配方:玉米芯86%,麦麸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
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麦麸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6、玉米芯豆饼粉配方:玉米芯88%,豆饼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7、木屑麦麸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
二、栽培方式
由于猴头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使其栽培场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区栽培猴头菇宜在塑料大棚进行,菇农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库房、山洞、室内等场地。建造塑料大棚,应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20~25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2.8米,南墙高1.6米。墙体要厚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窗口以利通风。棚内地面下挖0.5米,棚顶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进行猴头菇栽培。
1、瓶栽 一般选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猴头菇,用料210克,出菇时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横放出菇。
2、袋栽 一般选用13厘米×2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3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40厘米×0.047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头菇。袋栽猴头是河北省猴头栽培的技术特点。袋栽猴头产量高、品质好、储存期长。
三、栽培管理
(一)配料
根据配方要求选料、配料。
1、翻晒:配制培养基前,所用主料均应在太阳下翻晒3~5天。达到杀菌目的。
2、预湿: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应将其装入尼龙编织袋,压入水池中,湿透后再用。这项工作应在堆闷前4~5小时进行。
3、拌料: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辅料(麦麸、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方法是把麦麸、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过筛)、豆饼粉等干辅料搅拌均匀,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于少量水中,洒在主料堆上,随后仔细搅拌。可用搅拌机搅拌,也可用铁锨、耙子等人工搅拌。搅拌均匀后成堆,并盖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拌料速度要快,最好于早晨气温低时进行,以防培养料发生酸变。培养料配制好后,要马上进行含水量检验,用手抓一把料紧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提前预湿的原料控水后加入辅料,搅拌均匀后成堆,进行含水量检验,方法同上。
(二)装袋
把塑料袋口张开,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料塞进袋内。当装料1/3时,把袋料提起,在地面上轻轻抖动几下,用手将料向下压使料紧实。继之,再装料、再抖动、再压。装至满袋时,于袋口拳击数下,补充缺料,使袋料紧实无空隙。袋头留6厘米,捆口或加套环塞棉塞。13厘米×27厘米、17厘米×37厘米菌袋一头开口,17厘米×40厘米菌袋两头开口。栽培量大时一般采用机械装袋,缩短装袋时间,缩短了从拌料到灭菌的时间,有效防止培养料酸败。
(三)灭菌
料袋灭菌可用高压锅,也可以用常压灶。其使用方法,已在前面作过介绍,这里着重讲常压灭菌注意要点。
1、及时进灶 装袋完毕,要立即将料袋装进灭菌灶,并迅速加温开始灭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将物质分解,导致酸败。特别是高温季节,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2、合理叠袋 料袋进灶应叠放成一行一行,自下而上排放。行与行之间,袋与袋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隙,使汽流能自下往上畅通,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灭菌不彻底。 3、控制温度 进袋完毕立即旺火猛攻。上汽后,要注意放气,把冷空气排尽。排气后,使灶内温度尽快上升到100℃,做到中途不停火,不加凉水,不降温,持续灭菌,保持12~14小时。尔后将火埋住,焖24小时。灭菌过程中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并要注意锅中水位,勿烧干锅。
(四)接种
无菌接种是猴头菇栽培生产中最关键、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可在接种室或接种箱进行,接种室操作程序如下:
1、将灭菌后的袋送入接种室,用克霉灵杀菌剂进行喷雾消毒。当菌袋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接种。
2、进入接种室前,工作人员要洗手,换消过毒的白大褂、帽子,换上拖鞋,带上菌种进入接种室。
3、接种前工作人员要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双手、消毒菌种瓶外壁,点燃酒精灯,通过火焰消毒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打开菌种瓶,除去老菌丝。打开被接菌袋口,用接种工具将菌种迅速接入袋口内,然后封口。每瓶菌种可接30~35袋。
(五)发菌管理 即菌丝体培养。菌袋进入培养室后,在适宜条件下,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为了使其顺利完成发菌,为高产优质打下坚实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堆放菌袋 根据自然气温确定菌袋入培养室后的堆放方式。气温高时一般单层横排于架上,袋之间要有空隙,菌袋多时,也可取“井”字双层排放。气温低时可双层或多层排放。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而灵活掌握。
2、调节室温 菌袋初入培养室的1~4天,室温应调到24℃~26℃,以使所接菌种,在最适环境中尽快吃料,定植生长,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从第五天起,随着菌丝生长,袋内温度上升,比室温高出2℃左右,为此应将室温调至24℃以下。第十六天以后,新陈代谢旺盛时期,室温以控制在20℃~23℃为宜。
3、控制湿度 发菌期(8~9月),菌丝是依靠基内水分生产,不需要外界供水,所以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能达60%即可。阴雨天湿度大时,应开窗通风。但发菌需保证黑暗条件,通风宜在夜间进行。室内空气湿度大时,往往会使棉塞潮湿,导致杂菌滋生。
4、查菌袋(菌瓶) 菌袋入培养室后3~4天,一般不宜翻动。7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有否污染杂菌。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传染。 (六)出菇管理 菌袋经过20多天发菌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即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猴头菇的生长发育。此时应从如下方面加强管理:
1、进菇棚开口 常用的猴头菌出菇棚,有室内与塑料大棚两种。实践证明,塑料大棚比室内菇房生态条件好,生长快,菇健壮,还可避免畸形菇。两头开口菌袋进菇棚立体排放堆高8~12层,注意为防止菌袋发热,每两层菌袋放一层竹竿,并对菌袋起固定作用。菌袋有套环拔掉棉塞,或将袋口松开,换上直径4~5厘米的套环。一头开口菌袋进菇棚对头立体排放堆高8~12层,然后开口。菌瓶立体对头排放堆高8~12层,打开瓶塞。以增加通气量,促进原基生长。
2、调整温度 菌袋进菇棚后,温度要调至14℃~20℃。在适宜温度刺激下,原基很快形成,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菇棚内温度低于12℃,原基不易形成,已形成的猴头菇容易发红。温度超过23℃,子实体生长发育也缓慢,菌柄增长,菇体形成菜花状畸形。温度超过25℃,子实体会萎缩死亡。因此菇棚温度调整至适宜14℃~20℃是猴头菇栽培成败的关键。
3、保持菇棚湿度 当菌袋进菇棚后,需要向菇棚空间、地面喷水,使菇棚相对湿度达到85%~90%,保持菌袋料面湿润,保证原基形成,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菇棚湿度低于70%,原基不易形成,已分化的原基会停止生长;如果菇棚湿度高于95%,加上通风不良会造成杂菌滋生,子实体腐烂。
4、通风 当菌袋进菇棚后,注意菇棚通风换气,保持菇棚空气新鲜。通风少时,会出现畸形菇。通风多时应注意通风与保湿的关系,应先喷水后通风,保证菇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90%,保持空气新鲜,以利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5、光照 保持一定光照,子实体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200~400勒克斯光照,菇棚光照太强菇体发黄品质下降,影响价格。光照太弱原基形成困难或形成畸形菇。
6、采收 猴头菌出菇是通过上述管理调整,保证最佳条件,一般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猴头菇子实体成熟志:菇体色白,表面出现菌刺,在没有弹射孢子前适时采收。适时采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采收过迟,菌刺过长,孢子大量散发,子实体变得疏松,发黄,苦味浓,品质和食用价值均下降。
7、补水保湿 第一茬菇采收后,随手将料面的残菇、碎清理干净。停止喷水3~4天,注意通风使菌丝体获得充分的新鲜空气,随后进行补水。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方面的管理,可获得三、四茬菇,生物学效率达80%~120%。

5、猴头茹种植。栽培技术。原料配方。

猴头是一种著名的食用菌,味道鲜美,历来作为高级席宴上的四大名菜之一,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药效特别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一、生活特性 猴头是一种木材腐生菌,它和其它高等菌一样,都吸收生物中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生长素等几种营养成份,除此而外,需要外界条件的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等条件。 1、营养:猴头生长需要碳等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蔗糖等。氮源主要有蛋白质源有机态氨、但也能用尿素、盐氨、硝酸盐作为氮源。猴头也需要钙、镁、铁、锌、钼等微量迹物营养和维生素等物质。这些营养元素一般采用的培养料如木屑、米糠、甘蔗渣、玉米芯、淀粉等都含有营养物质。 2、温度:猴头是一种中低温性菌类,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2~28℃,最适宜25℃左右,超过35℃低于6℃,生长基本停止,子实体最适宜18~22℃,若低于4℃或高于25℃子实体完全停止生长。 3、湿度:猴头菇生长需要的湿度为两个方面,菌丝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物含水量为55~65%之间,子实体生长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65~90%,低于75%子实体表面干萎、发黄、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4、光照:猴头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必须有光才能形成,但只要微亮的光或散射光照能满足它的生长。 5、空气:猴头是一种好气性的真菌,但子实体和菌丝体对空气的要求有所不同,菌丝体在二氧化碳较高的条件下,对仍然照常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中,如空气不流通,生长缓慢或成畸形,甚至死亡。 6、酸碱度:猴头生长适宜的酸碱度微酸,PH4.5~6.5最适宜生长,PH7.5以上和以下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栽培技术 猴头有两种栽培方法,一种是采用瓶子栽培,另一种是采用塑料袋栽培。 一、猴头瓶栽技术 A、原料配制: 木屑78% 麦麸20% 蔗糖1% 碳酸钙1% B、 甘蔗渣79% 米糠20% 石膏1% C、 玉米芯70% 麦麸25% 石膏2% 过磷酸钙3% 以上三种配方含水量以55~65%为宜,拌匀后装入瓶中,要求不松不紧,压平培养基表面,洗去瓶壁内外沾染的培养基,塞上棉塞,进行高温灭菌。 灭菌方法:土法灭菌从水沸起继续蒸7~8小时。高温灭菌,在1.5公斤/厘米的压力下维持2小时,冷却后接种。 接种方法:将灭菌后瓶子放入接种箱,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气体消毒,半小时后可接种,接种时将猴头原种瓶打开,用铁铲挖指头大一块,放入培养基上,塞上棉塞,每瓶原种可接100~120瓶,接完后放在22~28℃条件下恒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随时观察杂菌污染,若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淘汰。 经15天左右的培养,菌丝已生长整个培养基的二分之一时,表面就会逐渐形成子实体,子实体长到棉塞的时侯,应及时拔掉棉塞,进行子实体阶段培养。 培养子实体阶段,需要的温度偏低一些,保持18~22℃为宜,空气相对湿度90~95%,十天左右即可采收,猴头成熟时,子实体大、刺长、色带黄。采法是用锋利的小刀在瓶底下部将子实体切下,留下根部以利再生。子实体采收后,如不立即食用,则应剖开,晒干或泡于浓盐中送往罐头厂加工,总之尽早杀死猴头,防止熟后消耗。 二、塑料袋栽: 配方1、棉籽壳95%,过磷酸钙2%,石膏2%。 2、锯木78%,麦麸20%,白糖1%,石膏1%。 3、玉米芯75%,麦麸23%,石膏2%。 4、稻草粉50%,麦草粉50%。 5、农作物杆混合粉98%,石膏2%。 以上配方,任其选用一种配方,将原料充分拌匀后,加入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时装袋。 塑料袋选择: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薄膜都行,塑料袋厚度一般3~6丝,直径22cm为宜,剪成长45cm长的袋子,将拌好的料装入袋中,要求不松不紧,装好后袋子两头套上硬质塑料项圈(项圈直径4~5cm,高1.5~2cm为宜),再将塑料薄膜翻出来,用牛皮纸封口,外用橡筋将皮纸紧缠在项圈上,即进行高温灭菌。 灭菌方法:一般采用土法来灭菌,从沸水上大气起保持4~6小时即可,待冷却后接种。 塑料袋栽培猴头菇,接种可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在室外接种也可以,但必须在低温季节才行,否则杂菌感染严重,每瓶菌种可30~50袋,一般在塑料袋两头放上菌种,再按原来的方法扎上即可。 接种后的塑料袋可重起来,根据自然气温高低可重3~6层,但必须随时检查中间是否产生高温,除外界自然温度外,菌丝在生长过程中本身产生一定热量,总之一定控制温度在22~28℃,生长条件下,一般在正常情况下,接种后菌丝从两头向中间长,30天左右可长满,然后再从平地堆高5尺或上架进行出菇管理,中间应留人行道约1米,便于管理采收。 为了使出菇快、产量高,一般在菌丝长满后,开始上架时,一使去掉塑料袋口子两头的牛皮纸,加强空气流通和温湿度的管理,特别是温度很重要,子实体生长阶段一定保持10~18℃之间,并在通气的同时,要求有一定的散射光线,促使子实体形成,若发现菇蕾时,应立即增加湿度管理。 三、管 理: 从播种后,一般40天左右就可出现小猴头菇,若发现这种现象,增加空气湿度,猴头菇生产需要的空气相对温度85~95%,但根据子实体大小多小以及气温干湿而定,猴头菇越多越大,需要的氧气和水份越多,一般每天洒1~2次水,阴天和雨天不需要喷水。 猴头菇生长是一批一批的,每批采收后,将床料面死菇清理干净,停止5~7天喷水,让菌丝恢复一段时间,再进行喷水,即长出第二批平菇,一般种一批可采4~5批平菇。 四、采 收: 猴头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成熟标准是菌刺充分展伸,即可采收,采收过早会影响产量,采收过迟猴头菇变黄萎缩,也会减轻体重,采收方法:用手捏住菌柄,稍为一扭就会采下猴头菇。为了不伤害培养料,最好用小刀从猴头菇脚根割下,然后再挖去料中的脚根。采收后可立即鲜销或盐渍出售,也可晒干。

6、猴头菇种植技术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猴蘑,猴头,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
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5册207页有记载:“本品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对猴头菇多糖的药用功效概括为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生理功能。
栽培条件

猴头菇(图2)
头菇的生活史从担孢子萌发开始,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单核菌丝体,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只有两种性别不同的单核菌丝,通过异宗结合后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双核菌丝。此时菌丝组织化,最后形成子实体。
生长发育条件:野生猴头菇多发生于森林不太稠密,空气较流通,湿度较高及20℃左右的环境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及维生素等。人工栽培时,适宜树种的木屑是最经济而优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壳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麸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还有尿素、蛋白胨、铵盐、硝酸盐等。
生长发育过程还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此外,猴头菌在生长中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
2.温度


猴头茹(3张)
头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4.空气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5.光照
猴头菇(图3)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6.酸碱度
猴头菇属喜酸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在pH2.4-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4最适宜。当pH在7以上时,菌丝生长不良,菌落呈不规划状。子实体生长阶段以pH4-5最适宜。

栽培方法
(以袋栽培为例)
猴头菇
1.品种选择
栽培的主要品种有C9、H11、H5.28、H401、H801、Hsm。出菇快,产量较高的优良菌株主要有C9、H5.28。
2.栽培季节
猴头菇的栽培季节,应根据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6-20℃为最适宜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华南地区春季在2-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10月接种栽培为佳。
3.培养料的配制及装袋
培养料的配制:
1.培养料的配方:
① 棉籽壳50%,木屑30%,麦皮16%,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② 草粉50%,木屑26%,麦皮20%,石膏或碳酸钙2%,糖1%,过磷酸钙1%。
③ 木屑69.5%,麦皮25%,黄豆粉2%,石膏或碳酸钙2%,糖1%,尿素0.5%
配制时,先将主料拌和均匀,再将其它辅助料如石膏粉、过磷酸钙或糖等溶解于水后,缓慢喷洒入培养料中,料:水=1:1.2-1.5,使含水量达到70%左右。拌料后,将料堆成堆稍闷半小时,使料充分湿润,而且吸水均匀,防止干湿不匀现象。因为猴头菇喜欢酸性,培养料中不宜加石灰,使料的pH控制在4-5之间。
2.装袋:前装培养料的塑料袋规格不一,但以15×55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常用,每袋可装干料0.2-0.25kg。装料前先将袋口一头用线绳扎好,装料时将料压实,上下松紧度要一致,且袋口要擦干净,以避免杂菌从袋口侵入。装满料后,从中央打上通气接种孔,再用线绳将另一口扎紧。
4.培养料的消毒:
采用高压消毒灭菌,也可采用常压灭菌,当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4h以上,停火后再密闭4-6h。
5.播种发菌
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每袋接5个穴,接种后,将菌筒搬入培养室,按“井”字形堆叠发菌,培养室内温度维持20~25℃,空气湿度65%左右,遮光培养。于菌丝生长旺盛期(接种后15天左右),温度降低至20℃左右。经20-28天培养,菌筒的菌丝基本长满,应及时将菌筒搬入菇棚进行催蕾出菇。

管理
6.出菇期管理:
丝长满后,应进行条件改变处理,加大温差,给予散射光,并进行立架出菇。
1.调节温度:实体形成后,温度应调节在14-20℃之间,以利其迅速生长,温度过高时,应早、晚开窗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子实体生长缓慢,应适当增加温度,促进其生长。
2.保持湿度:水应掌握“勤喷、少喷”的原则。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左右。湿度过大,会引起子实体早熟,质量差;湿度过低,生长缓慢,易变黄干缩。
3. 加强通风换气:持空气新鲜是促进子实体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如果通气不良,CO2过多,易出现珊瑚状畸形菇。
4.掌握适宜光线:头菌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若光线不足,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对已形成的子实体,甚至造成畸形菇。但要防止阳光直晒。
7.采收:
一般猴头生长7-10天,当猴头菌刺约0.5cm时,即将产生孢子前及时采收。猴头采收后,清理菌袋菇根和老菌皮,扎紧袋口,继续培养10天左右即或形成第二批菇。一般管理好可采收3-4批菇,生物转化率达90-115%左右。
8、关键技术
(1)装料、接种、培养猴头菇的人工栽培主要是用瓶栽和塑料袋栽培。瓶栽即用750毫升的菌种瓶和水果罐头瓶装料,每瓶装料0.15~0.2干克(折干料重),边装料边将瓶子在地上轻轻叩动,使瓶内培养料上下松紧一致。料要装至瓶日,不要装得太浅,否则会形成辆长头小的子实体。瓶口不要塞棉塞,棉塞一方面易感染杂菌;另一方面,棉塞易与子实体原基相连,拔棉塞时会伤害子实体,改用一层中间打孔的塑料膜和三层报纸封口。
塑料袋栽培有小袋式和长袋式两种方法。小袋式是用12厘米 X 27厘米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0.2千克(折干料重),袋口套颈圈。长袋或用 12厘米X 50厘米的塑料简装料,每袋装料0.4千克(折干料重),两头套颈圈。袋口的封扎方法同瓶栽法。
料装好后,菌种瓶放在 1.47 X 105帕压力下灭菌 1.5小时;菌种装置于9.8 /104帕压力下灭菌 3~ 3.5小时,或采用常压灭菌6~8小时。灭菌后待瓶、袋冷却,即可进行接种。
接种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批取蚕豆大的菌种块从瓶、袋口接入,长袋式栽培的两头都要接种。接种完毕,移到保温性好的培养室培养发菌。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2一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一般30天左右长满瓶、袋,待菌丝长满或已有部分原基出现时,移入栽培室。
(2)出菇管理瓶栽和袋栽的均垒成墙式出菇,底部垫一层砖,将菌种瓶、袋横放在砖上,码4一6层为宜,为防止子实体长出瓶、袋口后相互之间连生在一起、上层与下层的瓶、袋口应反方向放置,去除瓶、袋口包扎物,袋栽的去除颈圈,袋口自然收拢不撑开。出菇阶段温度应控制在 15~20℃范围以内,最高不能超过22℃。温度高,子实体生长快,但球小、色黄,而目易腐烂。温度低于 14℃或高于 25℃,子实体均很难形成。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湿度高于95%,袋口容易染菌。子实体也易霉烂;低于70%,子实体干缩变黄。室内要注意通风,早晚计窗换气。出菇期间,要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子实体长出后一般经7一10天即可采收,采收后7~10无菌丝恢复生机,又可长出子实体。一般每瓶、袋可采收2~3次,但产量主要还是取决于第一潮。整个生长周期为50一60天。
(3)采收子实体充分长大,菌利长度在0.5厘米以内,孢子大量弹射前进行采收。此时菇体鲜重最高,子实体洁白,风味佳,没有苦味或仅有轻微苦味。如茵刺伸长到1厘米以上,则味苦,风味差。
采收时用小刀自袋口将子实体取下,柄留1一2厘米以利下一次采收;也可直接将菇体带柄拧下。
采收的鲜菇放在垫有纱布的筐内,随即销售或烘干、晒干。

7、食用菌栽培过程常见的病虫害及预防方法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主要病害有黄枯病,绿霉,链孢霉,黄曲霉,毛霉等等感染。主要虫害有菇蚊,菇蝇,螨类等等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是严格培养料消毒灭菌处理。使用优质菌种。做好环境治理。防治高温,高湿。

8、种植猴头菇

如果在两亩地面积种植猴头菇,不包括大棚建设资金,单纯生产资金。大约需要8-10万元左右。各地物价有差异,仅供参考。如果能够科学管理。亩产鲜菇可以达到20000斤以上。

9、猴头菇栽培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1)栽培季节

栽培一次可收3茬,约需两个月。根据猴头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人工栽培猴头的适宜季节在东北地区8~10月,华北地区9~11月,长江流域10~12月,南方地区11~12月至翌年1月。

(2)栽培场所

室内、菇房、温室、大棚等设施条件下都可生产猴头。

(3)栽培工艺

猴头生产主要采用熟料栽培法,常见的有袋栽和瓶栽两种方式。工艺流程如下:

配料→装袋(瓶)→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鲜销或烘干

(4)品种选择

商品猴头菇,子实体头状,不分枝,乳白色(干子实体微黄),肉质,内实,无柄,表面密布菌刺,刺长1~1.5厘米,圆柱形。

(5)常用配方

①棉籽壳79%,麦麸20%,石膏粉1%,含水量60%。

②木屑69.8%,玉米粉20%,麦麸10%,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1%,含水量58%。

③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含水量60%。

④豆秸68%,木屑20%,麦麸1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

⑤蔗渣80%,麸皮10%,米糠8%,过磷酸钙2%。

⑥酒糟50%,木屑30%,麸皮10%,米糠8%,过磷酸钙2%。

⑦农作物秸秆混合粉98%,石膏2%。

(6)袋栽技术

①装袋、灭菌、接种及发菌 选用15厘米×30~50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拌料、装袋方法同常规,最好使用塑料颈圈,以利菇体生长。灭菌可用常压或高压,指标同常规。接种时,短袋从袋口接入;长袋从一侧打穴(5穴,穴深1.5厘米)接种、封口、套袋。培养室要求空气干燥,相对湿度70%以下,通风良好,22~25℃,黑暗或有较弱的散射光。

②出菇管理 当菌丝体长至半袋时,就陆续发生子实体(猴头菇的特点),进入出菇期管理。

开袋口:短袋拔去棉塞,垒成菌墙(图4-38);长袋卧放,撕去胶布,穴口向上,置于出菇架上,袋上用塑料膜覆盖,膜与穴口间应有空隙,2~3天掀动一次,促使菌蕾形成。当菌蕾直径达2~3厘米时,揭去薄膜。

图4-38 袋栽猴头出菇现场

水分:生长前期,空气湿度保持在95%左右,当菌刺长到1厘米时,应降至90%。湿度低于75%,子实体会干萎、发黄、生长缓慢。喷水视菇房空气湿度情况掌握,避免向子实体直接喷。

通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场所,猴头子实体个大、质紧、色白,菌刺长短适中,产量高,商品性好;否则子实体松软,菌刺少而粗,生长缓慢,产量低,甚至会出现畸形。

光照:散射光利于猴头子实体的发育。虽然子实体在黑暗条件下也能形成,但常发育不良,易畸形。

(7)瓶栽技术

原料拌匀后装入瓶中,要求不松不紧,压平培养基表面,洗去瓶壁内外黏附的培养基,塞上棉塞,进行灭菌。灭菌、接种及培养方法同常规。经15天左右的培养,当菌丝已生长整个培养基的一半时,表面就会逐渐形成子实体,子实体长至棉塞时,及时拔掉棉塞,进行出菇管理。此时适当降低温度,保持18~22℃,空气相对湿度9%~95%,10天左右即可采收。

(8)采收

猴头子实体要在七八成成熟时采收。成熟标准:子实体坚实,孢子未弹射,菌刺充分展伸,菌刺长度1~1.5厘米。过熟采收菇体变黄萎缩,商品价值低,影响下一批菇形成,造成减产。采收后清理料面,并停水5~7天。适宜条件下,15~20天后会发生第二批菇。一般采收3~5次,但采收次数越多,个体越小,品质越差。

10、如何种植猴头菇?

【种植技术】
一、栽培配方
1、棉籽皮麦麸配方:棉籽皮82%,麦麸15%,尿素1%,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水比1:1.2~1.3。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麦麸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
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4、玉米芯麦麸配方:玉米芯86%,麦麸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
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麦麸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6、玉米芯豆饼粉配方:玉米芯88%,豆饼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7、木屑麦麸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
二、栽培方式
由于猴头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使其栽培场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区栽培猴头菇宜在塑料大棚进行,菇农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库房、山洞、室内等场地。建造塑料大棚,应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20~25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2.8米,南墙高1.6米。墙体要厚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窗口以利通风。棚内地面下挖0.5米,棚顶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进行猴头菇栽培。
1、瓶栽 一般选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猴头菇,用料210克,出菇时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横放出菇。
2、袋栽 一般选用13厘米×2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3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40厘米×0.047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头菇。袋栽猴头是河北省猴头栽培的技术特点。袋栽猴头产量高、品质好、储存期长。
三、栽培管理
(一)配料
根据配方要求选料、配料。
1、翻晒:配制培养基前,所用主料均应在太阳下翻晒3~5天。达到杀菌目的。
2、预湿: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应将其装入尼龙编织袋,压入水池中,湿透后再用。这项工作应在堆闷前4~5小时进行。
3、拌料: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辅料(麦麸、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方法是把麦麸、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过筛)、豆饼粉等干辅料搅拌均匀,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于少量水中,洒在主料堆上,随后仔细搅拌。可用搅拌机搅拌,也可用铁锨、耙子等人工搅拌。搅拌均匀后成堆,并盖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拌料速度要快,最好于早晨气温低时进行,以防培养料发生酸变。培养料配制好后,要马上进行含水量检验,用手抓一把料紧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提前预湿的原料控水后加入辅料,搅拌均匀后成堆,进行含水量检验,方法同上。
(二)装袋
把塑料袋口张开,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料塞进袋内。当装料1/3时,把袋料提起,在地面上轻轻抖动几下,用手将料向下压使料紧实。继之,再装料、再抖动、再压。装至满袋时,于袋口拳击数下,补充缺料,使袋料紧实无空隙。袋头留6厘米,捆口或加套环塞棉塞。13厘米×27厘米、17厘米×37厘米菌袋一头开口,17厘米×40厘米菌袋两头开口。栽培量大时一般采用机械装袋,缩短装袋时间,缩短了从拌料到灭菌的时间,有效防止培养料酸败。
(三)灭菌
料袋灭菌可用高压锅,也可以用常压灶。其使用方法,已在前面作过介绍,这里着重讲常压灭菌注意要点。
1、及时进灶 装袋完毕,要立即将料袋装进灭菌灶,并迅速加温开始灭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将物质分解,导致酸败。特别是高温季节,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2、合理叠袋 料袋进灶应叠放成一行一行,自下而上排放。行与行之间,袋与袋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隙,使汽流能自下往上畅通,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灭菌不彻底。 3、控制温度 进袋完毕立即旺火猛攻。上汽后,要注意放气,把冷空气排尽。排气后,使灶内温度尽快上升到100℃,做到中途不停火,不加凉水,不降温,持续灭菌,保持12~14小时。尔后将火埋住,焖24小时。灭菌过程中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并要注意锅中水位,勿烧干锅。
(四)接种
无菌接种是猴头菇栽培生产中最关键、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可在接种室或接种箱进行,接种室操作程序如下:
1、将灭菌后的袋送入接种室,用克霉灵杀菌剂进行喷雾消毒。当菌袋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接种。
2、进入接种室前,工作人员要洗手,换消过毒的白大褂、帽子,换上拖鞋,带上菌种进入接种室。
3、接种前工作人员要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双手、消毒菌种瓶外壁,点燃酒精灯,通过火焰消毒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打开菌种瓶,除去老菌丝。打开被接菌袋口,用接种工具将菌种迅速接入袋口内,然后封口。每瓶菌种可接30~35袋。
(五)发菌管理 即菌丝体培养。菌袋进入培养室后,在适宜条件下,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为了使其顺利完成发菌,为高产优质打下坚实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堆放菌袋 根据自然气温确定菌袋入培养室后的堆放方式。气温高时一般单层横排于架上,袋之间要有空隙,菌袋多时,也可取“井”字双层排放。气温低时可双层或多层排放。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而灵活掌握。
2、调节室温 菌袋初入培养室的1~4天,室温应调到24℃~26℃,以使所接菌种,在最适环境中尽快吃料,定植生长,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从第五天起,随着菌丝生长,袋内温度上升,比室温高出2℃左右,为此应将室温调至24℃以下。第十六天以后,新陈代谢旺盛时期,室温以控制在20℃~23℃为宜。
3、控制湿度 发菌期(8~9月),菌丝是依靠基内水分生产,不需要外界供水,所以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能达60%即可。阴雨天湿度大时,应开窗通风。但发菌需保证黑暗条件,通风宜在夜间进行。室内空气湿度大时,往往会使棉塞潮湿,导致杂菌滋生。
4、查菌袋(菌瓶) 菌袋入培养室后3~4天,一般不宜翻动。7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有否污染杂菌。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传染。 (六)出菇管理 菌袋经过20多天发菌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即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猴头菇的生长发育。此时应从如下方面加强管理:
1、进菇棚开口 常用的猴头菌出菇棚,有室内与塑料大棚两种。实践证明,塑料大棚比室内菇房生态条件好,生长快,菇健壮,还可避免畸形菇。两头开口菌袋进菇棚立体排放堆高8~12层,注意为防止菌袋发热,每两层菌袋放一层竹竿,并对菌袋起固定作用。菌袋有套环拔掉棉塞,或将袋口松开,换上直径4~5厘米的套环。一头开口菌袋进菇棚对头立体排放堆高8~12层,然后开口。菌瓶立体对头排放堆高8~12层,打开瓶塞。以增加通气量,促进原基生长。
2、调整温度 菌袋进菇棚后,温度要调至14℃~20℃。在适宜温度刺激下,原基很快形成,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菇棚内温度低于12℃,原基不易形成,已形成的猴头菇容易发红。温度超过23℃,子实体生长发育也缓慢,菌柄增长,菇体形成菜花状畸形。温度超过25℃,子实体会萎缩死亡。因此菇棚温度调整至适宜14℃~20℃是猴头菇栽培成败的关键。
3、保持菇棚湿度 当菌袋进菇棚后,需要向菇棚空间、地面喷水,使菇棚相对湿度达到85%~90%,保持菌袋料面湿润,保证原基形成,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菇棚湿度低于70%,原基不易形成,已分化的原基会停止生长;如果菇棚湿度高于95%,加上通风不良会造成杂菌滋生,子实体腐烂。
4、通风 当菌袋进菇棚后,注意菇棚通风换气,保持菇棚空气新鲜。通风少时,会出现畸形菇。通风多时应注意通风与保湿的关系,应先喷水后通风,保证菇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90%,保持空气新鲜,以利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
5、光照 保持一定光照,子实体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200~400勒克斯光照,菇棚光照太强菇体发黄品质下降,影响价格。光照太弱原基形成困难或形成畸形菇。
6、采收 猴头菌出菇是通过上述管理调整,保证最佳条件,一般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猴头菇子实体成熟志:菇体色白,表面出现菌刺,在没有弹射孢子前适时采收。适时采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采收过迟,菌刺过长,孢子大量散发,子实体变得疏松,发黄,苦味浓,品质和食用价值均下降。
7、补水保湿 第一茬菇采收后,随手将料面的残菇、碎清理干净。停止喷水3~4天,注意通风使菌丝体获得充分的新鲜空气,随后进行补水。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方面的管理,可获得三、四茬菇,生物学效率达80%~120%。

与猴头菇栽培常见病虫害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