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人参的病虫害防治

人参的病虫害防治

发布时间:2020-09-27 07:10:57

1、如何防治人参立枯病?

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我国参区普通发生,常造成参苗成片死亡,是参业生产中影响参苗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参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立枯病多为害一二年生幼苗,三四年生以上植株在生育初期,亦常受此病为害。病害发生时病菌侵害表土以下(3~6厘米)干湿土交界地方的茎部,被害组织初呈浅黄褐色,之后被害茎部腐烂和缢缩呈黄褐色长斑,逐渐深入茎内,最后植株死亡。发病部位有时生有淡褐色蛛丝状霉状物,有时附着小土粒状的菌核。病菌在出苗前侵染,可使小苗不能出土。发病后,从中心病株迅速向周围蔓延,幼苗依次倒伏,造成成片死亡。

立枯病菌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第二年春土壤温湿度适宜时,开始萌发侵染植株,逐渐向四周蔓延,此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

防治方法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疏松通气性好的沙质壤土,实行隔年整地、用充分熟化的土壤育苗;加强田间管理,勤松土挖好排水沟,保证参棚不漏雨,参地不积水,使育苗畦水分适宜,可减轻病害发生。播种前用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种10~30分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土壤处理,倒土做畦时用速克灵10克/米2,多菌灵10克/米2,绿亨50克/米2拌入播种层中,然后播种可控制立枯病的发生。幼苗出土后,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销毁,如发病面积大,将病区扒成堆,随即喷施15%立枯灵500倍液,70%土菌消15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等农药将发病地块封闭浇灌,使土层湿润3~5厘米,或灌到病土的周围,切断病源,可控制立枯病的蔓延。但注意药液不要喷到叶面上,叶面如沾有药液,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免发生药害。

2、我有一盆人参榕树的小盆景,请告诉我这个盆景的养护方法,包括习性、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

榕树是个喜大水大肥、能耐旱又能耐湿的树种,能在石缝中生长,也能在水中生长。树桩进入正常护理后,用腐熟的人畜粪尿或沤熟的饼肥作为追肥,每日进行一两次根外追施。移栽或换盆时,也可用沤熟的鸡粪、豆饼、骨粉掺入培养土充作基肥。充足的肥料会使枝干快长快粗,年可修剪的次数多,达到缩短培养期的目的。水的管理也很重要。榕树虽然耐旱又耐湿,但也不能因此而疏于管理,成活后的榕树长期渍水,易造成只长根不长枝干。三伏天两三天不浇水,树不会枯死,但一浇水,叶子就会青枯脱落,影响生长,因此,水的管理要见干见湿,三伏天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


野桩成为桩景,修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第一年先培其根基,养其精气,只抹掉不对位的芽,待第二年枝条长粗木质化后才可动剪。以剪为主,绑扎为辅,剪裁以一年一次为宜,长势壮旺的可动剪两次,待剪短枝条长出的叉枝粗壮后再次动剪。如此反复,如果修剪得当得法,不出四年,一盆好的盆景就会出现在你的手中。

3、怎样防治人参炭疽病?

人参炭疽病是人参幼苗和成株茎叶部的一种病害。一般新参区轻,老参区重,并不像黑斑病那样发生普遍,多是点片发生,发病重的点片参地,被害率可达100%。日本、朝鲜和前苏联,此病成为幼苗危险病害,常因炭疽病减产50%。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试验站1952年炭疽病流行,苗圃个别地块发病率达100%,造成根部停止生长,越冬芽不能形成,参根细弱,减产一半,损失严重。

(1)病状

炭疽病主要感染叶,其次是茎和果实。病斑初期在叶上表现小圆形暗绿色斑点,逐渐扩大,且薄而透明,易破碎成空洞。炭疽病的病斑比黑斑病的病斑小,多呈小形斑点,直径2~5毫米,最大者可达15~20毫米。严重病叶斑点多而密集,叶片常连同叶柄从植株上脱落(图16)。

图16 人参炭疽病

1.病叶 2.病菌,带有刚毛和孢子

(2)发病原因及危害

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刺盘孢属真菌。在病叶上形成分生孢子座,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单孢,短圆筒形,顶生一个孢子。炭疽病严重时,可使植株上的叶片全部脱落,成株地上器官只剩茎和带有果实的花梗。一年生幼苗,小叶连同叶柄枯死。因而导致参根发育不良,根重减轻,小根不能形成越冬芽。这样一二年生小根难免死亡。三年以上植株,常不能形成地上器官,处于休眠状态。长出地上器官者,植株瘦弱,不能正常生长。得病的果实不能成熟,种子不能做种。多雨年份或空气湿度大的季节,有利炭疽病菌的发生和发展。炭疽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最高为30℃,最低为10℃以上,空气湿度大炭疽病就开始发生,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此病停止。菌丝在日照下5个小时可死掉。炭疽病全年皆可发生,以7~8月发病最重。人参若在长时间直射强光照射下,生理机能易被破坏,有利此病的感染和发生。炭疽病菌主要在枯死的茎叶、花梗、叶柄上以菌丝、分生孢子座、菌核座等形态越冬。

(3)防治方法

同黑斑病。总之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药剂防治。对出现病害的植株对症下药,迅速进行控制。防治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多抗霉素100~200毫升/升浓度药液、7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等药剂对防治人参炭疽病效果较好。

4、如何防治西洋参根腐病的措施有哪些?

根腐病也是西洋参主要病害之一。人们往往看见参地里生长正常的西洋参植株很快失水萎蔫,将参挖出查看,参根几乎全部腐烂,只剩下连接参茎的一截参根和黑色空洞的根皮。根腐病经常成片发生,导致参苗成片死亡,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症状发病初期参根的芦头处先出现浅褐色病斑,然后蔓延到茎基部,致使地上部枯萎,紧接着向下蔓延到整个根部。若发病从主根下开始,则根表面被浸染部的根表皮呈现棕褐色斑点,进而出现褐色湿腐,可迅速向根上部发展,并浸入参根内部组织,使整个参根腐烂,呈黑色湿腐状,只剩下空壳。浸染初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后期叶片褪色变黄,萎蔫枯黄。尤其在7~8月份的尚温局湿天气,土壤湿度大时,该病发病会很快。

在生育后期被侵染的植株可越冬,但第二年不能出苗,或出苗后很快死亡。根腐病与锈腐病的区别有两点:①锈腐病健康与感病部位交界处有明显的隆起状的边缘,而根腐病则没有。②根腐病染病后参根很快湿腐烂掉,而锈腐病只是表面干腐,不会湿腐烂掉(图37)。

图37 根腐病症状(2)发病原因致病菌是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镰刀菌及镰孢菌,菌丝发达,分生孢子梗丛生,无色,简单分枝,顶生分生孢子。镰刀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中,为根系寄居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的病害,并具寄生及腐生性,其腐生能力强。镰孢菌可产生抵抗力强的厚垣孢子,能长期在土壤中存活。根腐病主要发生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湿度大时易流行,受害腐烂的参根及其周围土壤成为病害蔓延的中心。(3)防治方法①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防止参床土壤中水分过大。②土壤处理:田间试验证明,土壤熏蒸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时间掌握不好或熏蒸剂释放不完全,会对种子及参苗造成危害。另外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5~20克进行土壤消毒,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③生育期病害控制,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以石灰水、多菌灵等药液浇灌病区周围土壤,以便将病菌的侵染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绿亨1号主要对土壤真菌,特别是镰刀菌、腐霉菌、伏草菌及丝核菌等有很强的杀死作用,播种和栽参前及生育期都可用,每平方米1克的用药量,将药剂溶解在3000克水中,浇在1米2土壤上。作畦时可用耙子拌匀。集安人参研究所在老参地上应用,西洋参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8%~20%,保苗率提高14%~15%。吉林农业大学与抚松人参研究所共同试验结果,对防治西洋参根腐病效果明显。绿亨1号是新型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土壤杀菌剂,是值得推广的新农药。

5、怎样防治人参猝倒病?

人参猝倒病是人参苗期病害,受害幼苗成片倒伏死亡,损失严重。

(1)病状

受害幼苗的基部自土面处向上下两个方向蔓延,被害部位无明显病斑,茎呈水渍状缢缩软腐,稍呈暗绿色或淡黄色,使地上部猝倒,同时茎和叶发生腐烂,在被害部位表面常出现一层灰白色霉状物。症状与立枯病相似,但病部较湿,一般拔起植株时,病部不带土粒。

(2)发病原因

该病病原菌为藻菌类。菌丝无隔膜,孢子囊球形或卵形,游动孢子囊单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于病死的组织表面和它周围的土壤上出现一层灰白色的菌丝体(图15),并迅速繁殖蔓延。由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卵孢子便萌发,侵染蔓延。人参猝倒病多发生于春季,在温度低,湿度大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发病适宜温度14~18℃。尤以漏雨床和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规律基本与立枯病相似。

图15 猝倒病的带有藏卵器和发芽游动孢子囊的菌丝体

(3)防治方法

①以预防为主,播种前需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混合拌土。

②生长期间应注意排水、通风,如床面土壤湿度过大或板结应及时松土,降低土壤水分,降低发病率。

③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病土应用相应药剂消毒。

④可用绿乳铜12%乳油600~1000倍液,即10毫升乳油加水6000克,喷施80米2,可有效防治人参猝倒病。此外,所用药剂参考立枯病防治方法,基本可以控制此病蔓延。

6、怎样防治人参立枯病?

立枯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参区普遍发生,立枯病不仅为害1~2年生幼苗,三至四年生以上植株在生育初期,亦常受此病危害,一般发病率为6.2%~22.7%,常造成参苗成片死亡,损失较重,是参业生产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

(1)病状

立枯病病菌侵害表土以下(3~6厘米),干湿土交界处茎部,被害组织初呈浅黄褐色,然后被害茎部腐烂和缢缩呈黄褐色长斑,使植株死亡。病菌侵染幼苗,可使小苗不能出土,出苗后主要侵害茎部,发病后,从中心病株迅速向四周蔓延,幼苗依次倒伏,造成成片幼苗死亡(图14)。

图14 人参立枯病

1.病原菌丝体 2.立枯病幼苗

(2)发病原因

病原菌为丝核菌属真菌。该病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土壤温湿度适宜时,开始萌发侵染植株,逐渐向四周蔓延,此菌是一种偏酸性的兼性寄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当气温在12~18℃,土温在14~16℃,土壤湿度30%~35%,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病较多。东北地区5月末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为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7月上旬基本停止。华北地区约提早1个月发生。土壤5厘米深的温度在15~17℃,含水量为27%~32%,立枯病发生蔓延极为迅速。

(3)防治方法

①选用疏松的土壤或砂质壤土,实行隔年整地,用充分熟化的土壤栽参。

②作床后,在床面上每平方米施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并拌入5厘米深土层中进行土壤消毒。

③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④用绿亨1号2000倍液在人参出苗前灌溉土壤深入2~3厘米土层对人参立枯病防效达94.2%,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农药,主要对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有特效。

⑤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用400~6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以防未病植株发病。

7、怎样防治西洋参根腐病?

根腐病也是西洋参主要病害之一。人们往往看见参地里生长正常的西洋参植株很快失水萎蔫,将参挖出查看,参根几乎全部腐烂,只剩下连接参茎的一截参根和黑色空洞的根皮。根腐病经常成片发生,导致参苗成片死亡,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1)症状

发病初期参根的芦头处先出现浅褐色病斑,然后蔓延到茎基部,致使地上部枯萎,紧接着向下蔓延到整个根部。若发病从主根下开始,则根表面被浸染部的根表皮呈现棕褐色斑点,进而出现褐色湿腐,可迅速向根上部发展,并浸入参根内部组织,使整个参根腐烂,呈黑色湿腐状,只剩下空壳。浸染初期,地上部无明显症状,后期叶片褪色变黄,萎蔫枯黄。尤其在7~8月份的尚温局湿天气,土壤湿度大时,该病发病会很快。

在生育后期被侵染的植株可越冬,但第二年不能出苗,或出苗后很快死亡。根腐病与锈腐病的区别有两点:①锈腐病健康与感病部位交界处有明显的隆起状的边缘,而根腐病则没有。②根腐病染病后参根很快湿腐烂掉,而锈腐病只是表面干腐,不会湿腐烂掉(图37)。

图37 根腐病症状

(2)发病原因

致病菌是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镰刀菌及镰孢菌,菌丝发达,分生孢子梗丛生,无色,简单分枝,顶生分生孢子。镰刀菌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中,为根系寄居菌,可引起多种植物的病害,并具寄生及腐生性,其腐生能力强。镰孢菌可产生抵抗力强的厚垣孢子,能长期在土壤中存活。根腐病主要发生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土壤湿度大时易流行,受害腐烂的参根及其周围土壤成为病害蔓延的中心。

(3)防治方法

①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防止参床土壤中水分过大。②土壤处理:田间试验证明,土壤熏蒸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时间掌握不好或熏蒸剂释放不完全,会对种子及参苗造成危害。另外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5~20克进行土壤消毒,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③生育期病害控制,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以石灰水、多菌灵等药液浇灌病区周围土壤,以便将病菌的侵染抑制在最小的范围内。绿亨1号主要对土壤真菌,特别是镰刀菌、腐霉菌、伏草菌及丝核菌等有很强的杀死作用,播种和栽参前及生育期都可用,每平方米1克的用药量,将药剂溶解在3000克水中,浇在1米2土壤上。作畦时可用耙子拌匀。集安人参研究所在老参地上应用,西洋参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8%~20%,保苗率提高14%~15%。吉林农业大学与抚松人参研究所共同试验结果,对防治西洋参根腐病效果明显。绿亨1号是新型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土壤杀菌剂,是值得推广的新农药。

与人参的病虫害防治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