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象灾害百科 > 台风眼明显

台风眼明显

发布时间:2020-11-27 02:01:25

1、为什么宇宙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觉察到:当火车高速度离开我们的时候,会听到火车汽笛音调比它静止时候低些;相反,火车驶向我们的时候则高些。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1842年)。在光谱观测中也有这种效应。1910年,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发现:一座星云的某一元素光谱线比地球上同一元素的光谱线频率要低,这一现象称为“红移”。斯莱弗测定了41个星系的视向速度,有少数星系趋向我们“蓝移”(也有的称为“紫移”)。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测定24个星系,发现“红移”和距离呈线性关系:星系的距离越远,它的谱线“红移”即退行速度越大——似乎宇宙在膨胀。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从宇宙膨胀论出发,提出了一个宇宙演化学说。他认为,整个宇宙的物质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又称“宇宙蛋”,后来发生猛烈爆炸碎片飞向四面八方,形成今天的宇宙。这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原子模型”。1948年俄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把核物理知识同宇宙膨胀论结合起来,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度、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球内充满基本粒子,后来这些基本粒子发生核聚变引起爆炸膨胀,这被称为今天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原始火球”模型。1964年5月美国的阿诺.彭齐亚斯和罗勃特.威尔逊发现了3K宇宙背景辐射,很多人相信这一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至此,斯莱弗的偶然发现最终导致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诞生(1965年)。
为什么说“大爆炸宇宙理论”是错误的?
首先假定“大爆炸宇宙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光谱观测到的应该全部是“红移”现象,就像一个气球吹大后,其表面上的各个点(相对位置)都渐渐远去。然而,观测到的结果并不是这样的,恰恰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蓝移”现象,这正是“大爆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如果一定要用“大爆炸”理论解释的话,只能是一个被吹大的气球,另外一面又“瘪”下去了,显然,这样的解释是不合理的。
怎样解释比较合理呢?
用“旋臂涡旋宇宙理论”解释是比较合理的。我们知道:太阳系大家族位于巨大的银河系的螺旋臂上,由于银河系是运动的(指向银河系中心),太阳系也在旋臂上跟随一起运动的,如果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其他星系的话,其结果和斯莱弗、哈勃所观测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许多星系远离我们而去(红移),有些星系在向我们靠拢(蓝移),同时也验证了哈勃的线性关系:星系的距离越远,它的谱线红移即退行速度越大。
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找一张有关“台风”内容的VCD影片,用慢速度播放,从立面(俯视)注意“台风眼”的运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在画面上标上几个点,当台风旋转前进时,你就能观测到几个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点之间的距离变大,在特定的旋臂线上的点是在靠拢;另一种验证方法,也可以在纸上画上几条螺旋线,在各条螺旋线上标上多个点,当螺旋线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时,再计算各个点的位置时,你就能发现,红移量、蓝移量大小、红移(个数)数量、蓝移(个数)数量分布与观测点的位置有关。不妨试试,验证一下。
如果能证明“旋臂涡旋宇宙理论”是正确的话,他将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宇宙。

2、有些台风范围很大、形状很散,台风眼不明显,请问这些台风在哪里登陆具体是怎么确定?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公里~1000公里,高度可达15公里~20公里,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公里~19公里,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公里~70公里不等,平均约45公里。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

3、台风怎样形成

与台风眼明显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