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气候与特产 > 哈利波特产业統計圖

哈利波特产业統計圖

发布时间:2021-05-04 12:30:45

1、给一下哈利波特4-7的最详细介绍!

我对楼上的回答无话可说,太好了
我来介绍一下哈七吧
凤凰社派出一队警卫去德思礼家接哈利,德思礼一家也安全离开了女贞路。警卫们用复方汤剂变出7个哈利分头出发,哪知计划泄露遭到围攻,哈利安然脱险,但穆迪牺牲了。
哈利成年后第一天,8月1日,比尔和芙蓉在陋居举行婚礼,人们在吃喝时,金斯莱送来消息,说食死徒已占领魔法部。哈利,罗恩,赫敏逃到格里莫广场12号暂住,其间通过克利切了解到真正魂器的去向。三个人设计进入魔法部,从毫不知情的乌姆利奇身上得到魂器。但逃离时无意间暴露了他们的居住地,只得逃亡。
罗恩因与哈利有分歧而离开他们,其余二人到高锥克山谷去,在历史学家巴希达的住处遭遇纳基尼,险些被捉住,但哈利的魔杖断了。
一天夜里,哈利发现了格兰芬多的宝剑,在野外。同时也遇见了罗恩。两个人一起用宝剑毁掉了挂坠盒。
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丽塔写的有关邓布利多的传记炒得沸沸扬扬,哈里也了解到更多有关邓布利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邓布利多留给哈利一个金色飞贼,留给赫敏一本魔文书,留给罗恩一个熄灯器。赫敏对书中出现的,传记中邓布利多给好友的信中的以及高锥克山谷墓地中一个墓碑上出现的同一个神秘符号感到奇怪,因为此符号卢娜的父亲曾佩戴过,所以三个人去了卢娜家。
卢娜的父亲告诉他们这是死圣的标记以及死圣的故事,但同时通知食死徒来捉他们,三人再次脱险。
但他们终于被捉到了马尔福庄园被囚禁。多比来救了他们,在与食死徒的打斗中,他们抢来几根魔杖,哈利得到了德拉克的。三个人赶在伏地魔回来前逃走,但多比被杀了。
他们来到了比尔的家,同时还救出了奥利凡德先生,卢娜,迪安和妖精拉环。经过计划,他们化装进入古灵阁,终于偷到了赫奇帕奇的金杯。
他们发现有一个魂器在霍格沃兹于是回去,在有求必应屋发现了并毁掉,罗恩和赫敏用蛇怪毒牙毁掉了金杯。伏地魔带领食死徒到霍格沃兹,双方死伤惨重,斯内普被伏地魔杀了。哈利为了救其他人去找伏地魔,但并未被伏地魔杀死,在他脑中,邓布利多告诉了他一切。
在霍格沃兹大厅,哈利与伏地魔决斗,哈利赢了,伏地魔彻底死了。哈利同时得到了死圣的三件宝物,他自己的隐形衣,飞贼里的重生石,以及长老魔杖。
19年后,哈利与金妮到车站送孩子们上学。

这是我看过后自己写的哦。

2、哈利波特系列为什么那么成功?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书—电影—周边—主题乐园。。。。加之哈利波特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魔法世界,你只要点击百度哈利波特贴吧家族就可以发现,喜欢任何一种风格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喜欢的东西

·孩子为什么喜欢《HP》系列
哈利在魔法世界的一切就像我们现实生活的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对一切都是那样迫不及待,在那儿,他有自己的“死党”赫敏、罗恩,有自己喜欢的人——秋、金妮。有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和自己最讨厌的一门课,就像现在的孩子一样。
·成人为什么喜欢《HP》系列
我认为成人喜欢哈利波特是因为哈利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自小失去父母,被德思礼一家虐待,守护魔法石,消灭了密室里的蛇怪,知道了自己父母的死因——误以为是小天狼星背叛了他们,彼得去追踪惨遭杀害,事实却截然相反,在真相大白的时候却让他逃脱了,在三强争霸赛中目睹了敌人的复活和朋友的死亡,魔法部的矢口否认和教父的死,他最尊敬的校长也离去了……
种种的一切让大人们也深受感动,因为哈利经历过的,他们也经历过,或者是他们未来也不可能经历的哈利善良、勇敢、忠诚,这些是现实生活中都必备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把哈利塑造成了大英雄
大家都知道,哈利小时候就饱受磨难,他必须去完成他该做的,从“神秘人”(伏地魔)手中一次次的逃脱,对伙伴的关心,完成连一些优秀的大人物也不能完成的事,正义一次次战胜邪恶,给了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希望,给了读者力量和勇气。

一群美国心理学家日前举行了一个研讨会,专门分析哈利·波特为何如此受欢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这男孩巫师很了不起。

这名畅销儿童小说的主角是个孤儿,也是个英雄。他会犯错但最后总会逢凶化吉,他童年时受一群讨厌他的亲友虐待,但仍对未来满抱希望,且从未丧失爱的能力。

这研讨会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为期四天的周年会议逾千个小组讨论的其中一个。

曾当过小学教师的心理学家利厄·迪克斯坦医生说:“他充满冒险精神,能承受许多挫折,但又不致具侵略性、自大或情绪低落。”

参加讨论的专家指出,由苏格兰女作家罗林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之所以吸引广大读者,除了因为故事有趣外,还对小读者和心理学家有帮助。

儿童心理学家本尼迪克说,她现在通过关于哈利·波特的问题来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

小儿科医生及儿童心理学家迪克斯坦说,这系列小说“不纯是让孩子和成人逃避现实寄托幻想的,而是帮助他们坚强克服生活中的挫折的工具。”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来自康涅狄格州的贝塞医生却说他曾治疗过一些过分沉迷《哈利·波特》的孩子,他们用这本书作为武器,证明小孩子不必服从成年人。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后,他才发觉这套书原来真有助父母跟孩子沟通,讨论道德与价值观问题。

END~~

3、《哈利波特》为什么这么成功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书—电影—周边—主题乐园。。。。加之哈利波特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魔法世界,你只要点击百度哈利波特贴吧家族就可以发现,喜欢任何一种风格的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喜欢的东西

·孩子为什么喜欢《HP》系列
哈利在魔法世界的一切就像我们现实生活的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对一切都是那样迫不及待,在那儿,他有自己的“死党”赫敏、罗恩,有自己喜欢的人——秋、金妮。有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和自己最讨厌的一门课,就像现在的孩子一样。
·成人为什么喜欢《HP》系列
我认为成人喜欢哈利波特是因为哈利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自小失去父母,被德思礼一家虐待,守护魔法石,消灭了密室里的蛇怪,知道了自己父母的死因——误以为是小天狼星背叛了他们,彼得去追踪惨遭杀害,事实却截然相反,在真相大白的时候却让他逃脱了,在三强争霸赛中目睹了敌人的复活和朋友的死亡,魔法部的矢口否认和教父的死,他最尊敬的校长也离去了……
种种的一切让大人们也深受感动,因为哈利经历过的,他们也经历过,或者是他们未来也不可能经历的哈利善良、勇敢、忠诚,这些是现实生活中都必备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把哈利塑造成了大英雄
大家都知道,哈利小时候就饱受磨难,他必须去完成他该做的,从“神秘人”(伏地魔)手中一次次的逃脱,对伙伴的关心,完成连一些优秀的大人物也不能完成的事,正义一次次战胜邪恶,给了现实生活中生存的希望,给了读者力量和勇气。

一群美国心理学家日前举行了一个研讨会,专门分析哈利·波特为何如此受欢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这男孩巫师很了不起。

这名畅销儿童小说的主角是个孤儿,也是个英雄。他会犯错但最后总会逢凶化吉,他童年时受一群讨厌他的亲友虐待,但仍对未来满抱希望,且从未丧失爱的能力。

这研讨会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为期四天的周年会议逾千个小组讨论的其中一个。

曾当过小学教师的心理学家利厄·迪克斯坦医生说:“他充满冒险精神,能承受许多挫折,但又不致具侵略性、自大或情绪低落。”

参加讨论的专家指出,由苏格兰女作家罗林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之所以吸引广大读者,除了因为故事有趣外,还对小读者和心理学家有帮助。

儿童心理学家本尼迪克说,她现在通过关于哈利·波特的问题来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

小儿科医生及儿童心理学家迪克斯坦说,这系列小说“不纯是让孩子和成人逃避现实寄托幻想的,而是帮助他们坚强克服生活中的挫折的工具。”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来自康涅狄格州的贝塞医生却说他曾治疗过一些过分沉迷《哈利·波特》的孩子,他们用这本书作为武器,证明小孩子不必服从成年人。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后,他才发觉这套书原来真有助父母跟孩子沟通,讨论道德与价值观问题。

4、苏州哈利波特产业园离哪个火车站近

驾车路线:全程约22.2公里

起点:苏州2.5产业园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10米,右转

2.行驶30米,右转进入东长路

3.沿东长路行驶130米,右转进入方中街

4.沿方中街行驶290米,左转进入中新大道东

5.沿中新大道东行驶160米,过右侧的南洲村约240米后,右转进入星华街

6.沿星华街行驶140米,朝中环东线/娄江立交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35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中环东线

8.沿中环东线行驶3.2公里,过西沙桥,朝娄江快速路/G312/G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娄江立交

9.沿娄江立交行驶,过西沙桥约1.7公里后,直行进入娄江快速路

10.沿娄江快速路行驶800米,直行进入沪霍线

11.沿沪霍线行驶2.3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娄江快速路

12.沿娄江快速路行驶8.2公里,朝北环快速路/齐门路/火车站/虎丘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北环快速路

13.沿北环快速路行驶880米,过右侧的华通大楼,在齐门路/西汇路/广济路/火车站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380米,直行进入北环东路

15.沿北环东路行驶680米,朝西汇路/广济路/齐门路/北园路方向,左转进入西汇支路

16.沿西汇支路行驶130米,右转进入西汇路

17.沿西汇路行驶280米,过右侧的肯德基(汽车北站店)约60米后,右转进入江乾路

18.沿江乾路行驶520米,左转进入苏站路

19.沿苏站路行驶1.1公里,右转

20.行驶3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苏州站

5、哈利波特英文简介

哈利波特英文简介:

Harry Potter is a series of seven fantasy novels written by the British author J. K. Rowling.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七部奇幻小说系列。

The books chronicle the adventures of the adolescent wizard Harry Potter and his best 

friends Ron Weasley and Hermione Granger, all of whom are students at 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书中记录了少年巫师哈利波特和他最好的朋友罗恩韦斯莱和赫米恩格兰杰的冒险经历,他们都是霍

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生。

The main story arc concerns Harry's quest to overcome the evil dark wizard Lord 

Voldemort, whose aim is to subjugate non-magical people, conquer the wizarding world, 

and destroy all those who stand in his way, especially Harry Potter.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哈利试图战胜邪恶的黑暗巫师伏地魔,他的目标是征服非魔法人,征服魔法世

界,消灭所有阻挡他的人,尤其是哈利波特。

Since the 30 June 1997 release of the first novel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the books have gained immense popularity, critical acclaim and commercial success 

worldwide.

自从1997年6月30日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和《哲学家之石》发行以来,这些书在世界范围内

获得了巨大的普及、好评和商业上的成功。

The series has also had some share of criticism, including concern for the increasingly dark tone. 

该系列也有一些批评,包括对日益黑暗的基调的担忧。

As of June 2015, the book series has sold about 450 million copies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67 languages,and the last four books consecutively set records as the 

fastest-selling books in history.

截至2015年6月,该丛书已售出约4.5亿册,并已被翻译成67种语言,最后四本连续创下历史上销

售最快的图书纪录。

A series of many genres, including fantasy and coming of age (with elements of mystery, 

thriller, and romance), it has many cultural meanings and references.According to 

Rowling。

一系列众多的体裁,包括奇幻和成熟(带有神秘、惊悚和浪漫的元素),它有许多文化意义和参

考。根据罗琳的说法,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工作中的表现要比男性好。

the main theme is death,although it is primarily considered to be a wor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re are also many other themes in the series, such as love and prejudice.

主题是死亡,虽然它主要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的作品。系列中也有许多其他的主题,例如爱情和偏

见。

(5)哈利波特产业統計圖扩展资料: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从小被寄养在姨丈家里的哈利波特,饱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原本是巫师,并且被录取为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中的一员。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哈利开始了他的魔幻旅程,一切都那么新奇,在那里,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罗恩和赫敏。许多魔法课程也正在等着他研习:有飞行课、黑魔法防御术、魔药学与变形魔法等等,当然还有让所有魔法师疯狂的魁地奇球赛。

另一方面,魔药学的斯内普教授似乎总是对哈利不友善;哈利也无意间发现了魔法石的秘密。

邪恶的阴谋在平静的霍格沃茨里悄悄地滋长,哈利、罗恩与赫敏决定一同去探个究竟,凭借他们的勇敢智慧,哈利最终阻止邪恶阴谋的发生保护了魔法石,同时哈利也第一次直面他的宿敌:伏地魔。

 参考资料:

网络-哈利波特

6、哈利波特产业链对企业的启示

好商品是好销量的根本与保证。哈写的精彩才会有这样惊人的销量。

酒香不怕巷子深,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出来的。。罗林来从第一本到第七本再到最近出版的诗翁比豆故事集,慢慢发展成畅销作家的。。

企业要遵从大众的价值观。比如哈里面的主旨,就符合大多数人的标准。

要多元经营自。比如电影比如游戏。但是要保证主业,发展太快,资金链断了而破产的企业不是少数。

可以创新就最好创新。人们愿意为好东西百买单。价廉物不美的东西,是企业和消费者都贪便宜的产物,最后都会后悔。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重要。

产品要升级。哈利就是一部一部的度写的深刻的。不能一鸣惊人就要蓄力,鸿号之志一定要的。

7、用现代企业经营的观点分析《哈利波特的魔与道》的商业运营模式,知识产业文化,产业链的问题!谢谢啦

哈利·波特品牌征服的启示

我们人类的语言是如此多种多样,而人类在不同阶段语言也是不一样的。在人文化生存的年代,人们的语言是倾听;在技术化生存阶段,人们的语言是卓越;在数字化生存阶段,人们的语言是速度;而在品牌化生存的全新年代,人们的语言是征服!

品牌,是正确的商业语言。当消费者徜徉于商场,从货架上选购商品时,他们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品牌,而并非不同的企业。消费者才不会管你这家企业是做了6sigma,还是上了 ERP!因此,品牌是更加彻底的客户化的思维。它完全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讨论消费决策过程、决策机制和决策模式。

品牌具有大众文化节点的特殊意味。实际上,品牌就是大众口味的提炼和升华版本。一个个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品牌是商业社会中的闪亮结点,就像从夜空中俯瞰城市所看到的万家灯火一样。当然这些亮点是注意力的亮点。

品牌的诉求相对稳定,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的品牌,而只是随波逐流的过客。但大众口味常变,所以真正的品牌,要么具备快速符合大众口味的能力,要么符合人们潜意识中相对恒定的价值诉求。我们看到,在商业社会中,大部分的品牌都不幸成为大众文化的匆匆过客。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商业的新点子只有 20% 能获得投资转化为商品,而这些投资中只有 20% 能最终成功。

艺术如果做得太深奥,欣赏的人就少了,所谓曲高和寡,正如达利的抽象画少有一般大众能欣赏的一样。因为绝大多数品牌面对的是一般大众,所以品牌没有必要做得太深奥、太抽象。高深到不可理解的地步,效果往往要打折扣。品牌的理想状态是既能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机部分,又能建立自身的传统,成为永恒的价值和追求。比如说奔驰、柯达、可口可乐和哈雷摩托,就是既传承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长远向往,又具备把握时代脉搏的创新精神。

品牌,是对注意力的征服

品牌和消费者是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品牌和消费者的力量消长和力量对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消费者购买强势品牌,实际上是将自身的选择权交给了强势品牌;同时,他们会质疑弱势品牌。在强势品牌面前,消费者觉得自己像陷入情网的少年,被它的力量所征服,被它的魅力所迷惑;在弱势品牌面前,消费者又觉得自己像个智者,舒适地、志得意满地对品牌指手划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争当市场领导者的重要性。

其实,品牌是品质的符号和象征。那么什么可以品牌化呢?我们看看如下的概念是不是已经成为品牌。

人物:格林斯潘、斯皮尔伯格、米兰·昆德拉。

事件:嬉皮士运动、存在主义思潮、文艺复兴。

地方:加勒比地区、长城、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活动:奥林匹克、财富论坛、世界杯足球赛。

组织:欧洲绿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诺贝尔奖委员会。

服务:波士顿管理咨询、个人理财产品、四季酒店的星级服务。

技术:企业资源计划 ERP、奔腾芯片、克隆。

概念:后现代主义、国际化、生产外包。

思想:全面质量管理 TQM、加里哈默竞争战略、学习型组织。

经过精心打造,张扬的人物、前卫的思潮和创新的产品都成为了卓越品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需要沟通并且可以沟通的事物都可以品牌化。人类已经进入到注意力制胜的全面品牌化时代。

什么成就品牌

品牌思维,正对传统的量化逻辑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跨入无人之境后最想做的事情是评点唐诗宋词;中国顶尖的公众人物,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津津乐道于西方交响乐;万众瞩目的富商,功成名就后却醉心于打打闹闹地拍电影。如果说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心智必会贴近快乐与梦想,那么,真正的品牌从一开始就像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它就是快乐与梦想。

品牌的征服,实际上是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这个逻辑过程是什么样的呢?请看下面的品牌征服的模型(参见图 1-2),征服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认知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偏好的变化、习惯的变化、忠诚的变化和认知的再次变化。

索尼、迪斯尼、范思哲、3M、百威、李维斯、英特尔,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超级品牌,无一不是产生于激情和梦想。我们能用标杆学习之类的管理工具重复同样的梦想吗?即使可行,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乏味的事情呢?更何况激情、亢奋、直觉、惊讶和情愫这些梦想的元素是不能用量化的语言来描述的。你大概不能说你做了一个三西格玛的梦、还是六西格玛的梦吧。

打造品牌,依靠的是直觉而不是空洞的分析,是艺术而不是陈旧的公式,是激情而不是完美的计划。我们生活在现在,但我们已经活在未来。品牌,是酷时代的通用话语。酷经济,不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是用国民生产“酷”值。酷经济的指标是快乐程度、散热效果、不确定的美感和快感模式等。

怎样将品牌建立在梦想的基础之上呢?将概念变成一个神话、一个寓言或者一个传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微软在讲故事,GE 在讲故事,牛津和哈佛也在讲故事。很多品牌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它们的历史、它们正在做什么、它创始人的传奇经历等。比如苹果电脑就通过故事让其创造性和叛逆性的核心品牌文化具备了某种近似宗教的特征。

从一开始,苹果就是一家特立独行、不守规矩的公司。苹果电脑的 CEO 就是一个胆大妄为的梦想家,苹果电脑的产品永远代表了“前沿和创新”。而它的专卖店的前卫环境则进一步强化了苹果品牌的梦想文化,其最新推出的 iPod 和 iTune 等创新产品更是将这种文化推向顶峰。所以,其实品牌的语言是征服,用快乐与梦想征服消费者的心灵。

我想说,从现在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管理者和学者用品牌的语言来沟通。如果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发现在几乎所有的管理语境里,大家都一拥而上,拿着品牌说事儿,就像热热闹闹去赶大集一样,那我们一定不要觉得太奇怪,因为品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所必然出现的潮流。在出现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之前,我们确实有必要让自己正确理解品牌。

目前全球的青少年都过早地接触成人的文化。哈利·波特的出现,帮助青少年重拾自己童年时应有的想像力和朴素的正义感。即使是成年人,也迫切需要这种回归童年的感受。哈利·波特就好像很多人在童年时梦想成为的偶像,所以,这个品牌讲述的故事非常容易深入人心。

品牌,就是征服心灵

在哈利·波特这个品牌的核心诉求里面,好玩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附属目标。比如这个魔法小子的道德品质,他的善良、勇敢、友谊、勤奋等都是附属的价值。好玩是文化,我们看看西方的教育体系就可以理解这一点。在西方的学校里面,老师会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觉得好玩,西方教育的娱乐性是我们在中国所想像不到的。

比如在英国的小学里面,当老师讲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时,他会让小朋友们站成一排,紧紧地靠在一起,你贴着我,我贴着你,吵吵嚷嚷地挤成一团,他说:ok,这是固体;然后他让这些小朋友站开一些,彼此间留一些空隙,然后说:这是液体;最后他只留两三个小朋友站在上面,彼此间的空隙很大,然后他说:ok,这是气体。在小朋友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当中,三种物理状态的区别一目了然。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分子间的空隙不同,导致了物理特性的不同。

哈利的学生生涯充满了奇趣的学习,巫术老师们会煞有介事地教会他们很多神奇的东西,穿墙走壁、上天入地等,非常好玩。我相信每一个英国或者美国的学生在看哈利的时候都会想像自己也正在这个魔法学校中学习魔法,而不是学习数理化。所以这个品牌征服的是心灵,是孩童们心灵深处的渴望,也是童心未泯的成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这和我们看泰坦尼克的浪漫爱情时将自己的放到那个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场景中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不过是哈利这个小子将这一切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欲罢不能。

《哈利·波特》一书的作者罗琳女士的一席话颇为耐人寻味: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其目的不是要教会孩子们什么特定事物。这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教你如何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

孩子们肯定能从《哈利·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这本书的构思并不复杂,但矛盾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充满童趣。主人公哈利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物,在孩子看来,和自己差不多。哈利的主题是什么?是魔法和邪恶。难道这不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天天所看到的东西吗?我们看到无数的商业成就、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就像魔法一样神奇,同时我们也看到邪恶的事情,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ok!看到了之后,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像哈利这样的厉害小子去打败恶魔,或者干脆自己就是那个到处飞的魔法小子,去铲除邪恶。

所以哈利的真正魅力可能正是在于我们从中看到了现实世界的影子,它是魔幻世界,也是现实世界的映射版本。我们都知道《传奇》、《魔兽》这样的电脑游戏有无数的粉丝,那我们也可以理解哈利·波特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粉丝。

让品牌成为一种现象

经过作者、文学经纪人、出版社、电影制片人,以及一系列营销高手的运作,《哈利·波特》不仅家喻户晓,还形成了一个超乎想像的财富链。《哈利·波特》系列一共 7 本,前 5 本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 2.7 亿册,如果以平均每册 20 美元的价格计算,其市场价值已达 50 多亿美元。

这一切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商业营销机制,单靠作品本身的影响力是根本达不到的,所以罗琳在接受采访被问到为何成功时就常常说:“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因为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这么成功。”关键是哈利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就像中国的很多很多现象一样。很多人都在谈论他。人们都从不同角度谈论着这个魔法小子,越多人探讨这个品牌,这个品牌的力量就越大。

经过品牌运作,哈利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媒体长篇累牍地对其进行报道,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所有西方大媒体都对哈利现象进行了报道和深入分析。比如《金融时报》、《经济学家》、《时代周刊》、《商业周刊》、《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电视里充斥着哈利的各种信息,杂志上成天都在讨论着哈利的下一个冒险。

让品牌成为一种现象,是品牌的至高境界。某某现象说明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这种知名度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是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比如我们说的超女现象、奥运现象等,都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一个品牌成为现象是需要经过精心包装和打造的。

复杂的世界需要简单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将复杂性简单化的产物。因为品牌是价值的集合体。每一个麦当劳快餐厅都是价值的综合体,每当我们在街上看到麦当劳的快餐厅时,我们很清楚自己可以从里面获得什么:干净、整洁的环境,优良的服务,新鲜的食品,等等,从而大大简化我们的决策过程。如果一个品牌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我们的决策过程,那一定是因为它是一个强势品牌,它的价值和诉求非常持续,并且清晰。这在品牌里面非常重要。

同样的,哈利的出现符合人们对神秘的向往,不仅仅是小孩和青少年,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欲望。人们都是很好奇的。人们都在追求快乐。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有这么一个小孩,他聪明,勇敢,打坏蛋,帮助别人,那么人们怎么会不喜欢他呢。其实哈利的主要情节并不复杂,所展现的价值也很简单,那就是勇敢、友善和进取。这些人类的简单价值观通过魔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非常有魅力的故事。

口碑就是一切

既然复杂的世界需要简单,那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主张简单化。少就是多,也就是说越简单的信息越是容易传播,简单的东西都是好传播的。我们都知道电影的营销特别注重口碑传播,一部新电影往往就看它首映过后几周内的表现。如果表现不佳,也就意味着这几周的口碑十分不佳,这部电影可能将很快转为 DVD 销售,迅速退出影院市场。

所以说泛娱乐化的品牌需要泛娱乐化的营销,这种营销一定是口碑为主的营销。这些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任何市场机制或宣传费用都无法买到的东西。《哈利·波特》是典型的口碑畅销商品,它的力量建基于读者对家人和朋友的推荐。它也是在正确的时机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孩子们总是喜欢罗琳女士如此擅长讲述的幻想冒险故事,成年人也喜欢故事中的怀旧之情,她这种现代方式的逃避主义品牌立即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但是最重要的是,就连罗琳和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也都承认,他们的财富归功于故事中那些魔法的鼎力相助。“乔罗琳讲故事的技巧固然无庸置疑,”布朗先生总结说,“但归根到底是她走运了。”

快乐,力量无穷大

哈利的所有魔力在于市场营销,这是一种快乐营销。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在推销哈利·波特品牌方面很有一套,特别是对那些最难讨好的男孩读者们做得很成功;同时,罗琳女士堪称一位最机敏的市场推销人,她的书就运用了市场推广的手法,例如出现在购物商场打上品牌的扫帚柄,以及琅琅上口的口号。她对孩子们想要什么东西有那么一种直觉。

经过改编的电影也进一步加速了哈利·波特品牌的风行。时代华纳对一部电影约5000 万美元(合 2700 万英镑)的宣传费使图书业的促销预算相形见绌,并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读者。票房收入也使零售商的销售显得微不足道:根据电影票房数据分析网站 Boxofficemojo 的统计,迄今为止《哈利·波特》 3 部电影的收入就超过了 14 亿英镑。书商们自认为是他们创造了哈利·波特奇迹,但是他们并未充分意识到,其实他们应该感谢华纳。布朗先生怀疑,这样将反过来使罗琳女士的写作手法更接近电影,她对故事情节的铺设都瞄准了电影改编版本。

伴随电影一起蜂拥而至的还有大量“哈利·波特”商品。对孩子们及其备受烦扰的父母而言,哈利·波特可能是目前市场上被利用得最多的品牌之一,随处都是“哈利·波特”的书籍及其副产品。然而在今天各种大型特许经营的潮流中,“哈利·波特”在特许经营方面实际上利用率甚低。

就全球来讲,儿童电影的商品销售特许证通常会签发多达数百个,但是华纳仅为哈利·波特电影发出 75 个。其中部分原因是罗琳女士的坚持,她对品牌的使用保留控制权,并否决她认为不适当的这类特许证。而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也保持了克制,除成人和特别装订版本外,它不愿让各种副产品降低该书的声誉。

反面的声音

因为哈利的故事中充斥着妖魔鬼怪,所以西方的基督教团队对此表示担忧。有人就在英格兰的基督教电台中说:哈利电影中所用的语言有时候是很“strong”的,strong 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不太恰当”的意思。而且有些画面过于刺激感官,比如那些怪兽的造型和一些正邪交战的场面。所以基督教组织建议父母先看电影或者小说然后再将小孩纳入进来,认为这样更加恰当。

实际上,当我们看到连基督教的机构都讨论哈利的影响,这足以证明哈利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一个魔法小孩,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它超乎现实生活经验,又让人感到熟悉亲切。

一本儿童读物,首印 500 万册依然供不应求的事实,使其成为书界的一个奇迹,也使其他畅销书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当人们惊喜地发现《哈利·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电视、电脑面前的孩子们重新喜欢上了看书的时侯,我们不禁想追问,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何时能赢得如此众多的小读者。

立体的整合营销

英国在 19 世纪就提出了“快乐的作品给孩子以愉悦”,而我们的一部分作家至今仍没有真正思考过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走“告诉你一个道理”的老路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并没有反映真正的儿童生活,而只是反映了成人理解的儿童生活,或是希望儿童过的一种生活的状况。这种虚伪的关爱阻碍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到了回顾与反思的时候了。

《哈利·波特 4》全球首映,首映前 3 天票房全世界超过一亿美元。哈利·波特已经像米老鼠、加菲猫一样,出现在成千上万种商品上。哈利·波特带来的市场到底会有多大,实在难以估量。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的电影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英国难以计数的书店的推广,没有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讨论、新闻和报道,哈利是不会这样尽人皆知的。这个品牌是通过电影院、玩具店、超市、报纸、杂志、音像店等渠道共同打造而成的。

打造中国故事品牌

为什么不打造中国自己的强势故事品牌?一个哈利成为英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是最近几年英国重要的文化品牌,将英国的影响力扩散到世界各地。很多很多年前,一个国家的影响是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实现的,现在的时尚是通过文化。看看风靡世界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未来的世界是文化主导的世界,未来商业的力量一定出自文化的力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的就是商业的。它的意思就是说: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具有差异化和独特性,这是一个卓越品牌最基本的特征。不然汇丰银行也不会说自己是“全球营销,当地智慧”。

中国故事品牌之殇

一个故事品牌打造成像哈利·波特这样也是到了相当境界了。但哈利的惊人成功几乎让我们自己忘了我们中国也是有大量的强势故事品牌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哪咤闹海、大闹天宫,它们哪一个不具备大品牌的风范?我们这些充满神奇想像力的文化品牌哪里去了?而我们似乎还沾沾自喜于西方世界十分了解我们的传统、追求和文化呢。错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西方人除了长城、烤鸭和李小龙之外,对中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罗琳是有天才的,她直觉地知道人们需要什么。看看:童心、魔法、文化、学校、风景、冒险、苏格兰,她将这些时尚和流行元素很好地结合进了哈利的故事中,让我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基础是作家与小读者的平等,作家不应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这才是儿童文学成功的关键”,即“儿童本位”。

每当我们看到一些电视节目中一些小孩模仿大人的口气说“我们应该为了什么什么而读书”这种虚伪的腔调时,就觉得很不舒服。孩子的天性是非功利的,孩子天生都应该是快乐的。将成人社会的约束绑在儿童的身上,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是为了功利性的目的而努力,那其实是对他们心灵的很大伤害。

“西游记”,尤其是“大闹天宫”的故事,“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这都是中国的优秀故事品牌。但是它们今天在哪里?中国故事都过早地凋谢了。它们没有像哈利·波特这样被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国内一些作家已经受到“哈利·波特”的启发,纷纷决定把自己作品中的形象打造为品牌。比如中国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就和长春电影集团公司签约,将其全部作品的影视拍摄权授予了长影集团,并以其作品中的代表形象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创造童话动漫影片,以打造中国版“哈利·波特”。

好玩的力量

中国的很多故事里面会出现大量的教条,很多可爱的卡通形象会在搞了一些很酷的事情之后忽然对道德发表一些看法,这是很可笑的。我们的故事需要轻松一些,不一定是搞笑,但是娱乐感和轻松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的是快乐,不是索然无味的教条。西方的故事中从来都充斥着大量幽默元素。我们的故事品牌需要更加轻松,更加酷一些。

不仅仅是故事品牌,所有的品牌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出现的,品牌的征服也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而具备了征服的力量。从远古的凯撒、成吉思汗,到近代的拿破仑和巴顿,再比如说:哈利·波特。仅仅从营销的角度来理解“哈利·波特”的惊人成功显然是不足的,一个品牌,尤其是一个时代产物的品牌,是深深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的。哈利·波特就是这样一个打上了深刻娱乐文化烙印的品牌。

英国的娱乐文化由来已久,比如 BBC 里面受到普遍欢迎的《Who Wants to be millionaire?》(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节目,其他的比如《Who's the weakest link?》(谁是最弱的连接?)、《Survivor》(幸存者)、《Blind date》(和谁约会)等节目都是娱乐文化的典型。

泛娱乐化的世界需要泛娱乐化的形象。美国出版了一本《写给哈利·波特的信》,这本书收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孩子写给哈利·波特的信。从中可以看到它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光是离奇的魔法世界,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是这个魔法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多共同之处。这种将现实与魔幻巧妙杂糅在一起的写法,能使孩子产生真实感、亲切感,又能使他们得以摆脱现实束缚,进入到充满奇妙故事的想像世界。

中国的品牌,尤其是故事品牌,是可以借鉴哈利·波特的品牌手法迅速崛起的。牢记一点:品牌是征服,不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臣服。如果在你的词典里还是过时的“顾客是上帝”,那么你等着被市场淘汰吧!在我看来,消费者并不是上帝。如果你的顾客表现得像个上帝,那是因为你的产品不够差异化,很可能他可以从离你200米远的另一家店里买到它。
你好,敖哥!!!!!

8、电影《哈利波特》耗资多少钱打造?

100万册总的销售额就是5900万元,那么,10%的版税就是590万元的收入,依此类推,也就是说,仅仅从我国市场上,罗琳的这5本书就大约可以得到1500万元的收入。而就全世界而言,用日进斗金来形容罗琳也就毫不为过。
《哈利波特》在出版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创造商业神话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魔法世界里蕴藏的商业价值,很快又被嗅觉敏锐的美国电影制片商华纳兄弟公司察觉,我们再来看看创造商业神话的第二个魔法,它就是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哈利波特》。
调查:哈里波特的商业链条
2001年,华纳兄弟公司耗资1.25亿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由于有了书籍销售的铺垫,在加上好莱坞片商大场面、大制作和一些成熟的营销手段,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经突破1亿美元大关,迄今北美票房累计2.68亿美元,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电影。电影拍摄到第三部,哈里波特也更换了导演,在影片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上,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吸引了哈里波特迷,而罗琳则从电影票房中再一次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李宁说:“2138万票房通过电影院收上来之后,与院线公司、发行公司和进出口公司进行分账,同时进出口公司向外商分帐。”
李宁告诉记者,对于哈里波特这样的大片,各国一般采用的是分账式发行,这也就意味着,作为哈里波特的片商,华纳兄弟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国电影发行公司的票房收入中提成,那么提成的比例有多大呢?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营销部经理刘树森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放映的第一周提成50%,第二周提成40%,第三周提成30%。”
解说:刘树森告诉记者,他所说的提成比例仅仅是在亚洲地区,而在北美地区,这个比例还要高,一般是放映的第一周提成70%,第二周提成60%,第三周提成50%,三周以后又是一个提成比例。而罗琳的收益则可以通过华纳兄弟公司的提成延伸到各国的票房收入里面,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罗琳与华纳兄弟公司签订的电影版权额具体是多少,但我们可以从票房收入来看看华纳兄弟公司的收入,以今年6月份哈里波特3在北美上映第一周为例,在这一周里,这部电影一共获得了937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按照70%的提成,华纳兄弟公司在第一周至少赚取了6559万美元。
陆续面世的小说和电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哈利波特热潮,现在,哈利波特迷们已经是爱屋及乌,只要是与哈利波特有关的产品,都能成为抢购的对象。这种热度之下,哈利波特的商业价值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挖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利波特的第三个魔法。
调查:哈里波特的商业链条
记者也了解到,在国外整个电影收入中,票房收入一般只占30%左右的比例,还有40%来自于DVD,15%来自付费电视,其余部分则来自广播电视等其他渠道;而在哈里波特影片放映之后,哈里波特的衍生产品更是及时推出,层出不穷。《哈利.波特》电子游戏由美国著名的电子艺术公司获得版权,哈迷们可以玩角色互动游戏,可以像哈利.波特那样拥有魔法,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自由变幻各式各样的东西。还有哈里波特的玩具、时装、首饰、游乐城等,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帝国,这些也给罗琳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刘军告诉记者,“举个例子,哈里波特的肖像权,就以1亿美元的天价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
哈里波特的流行也带来一股哈里波特的热潮,这是美国的“哈里波特”《少年魔法师》,这是法国的“魔眼少女佩吉.苏”系列小说,还有韩国的哈里波特“退魔录”和俄罗斯的哈里波特,甚至JK罗琳推荐的书目也成为畅销书籍。哈利.波特也正在沿着米老鼠、超人、蝙蝠侠的历程进入大众文化名人殿堂,成为全球又一个新的偶像。
我们都知道小说和电影中的摩幻世界并不存在,其实,创造《哈利波特》商业神话的所谓魔法,就是一个建立在成熟市场机制上的,完善的营销开发体系。从小说到电影到相关产品,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能挖掘出哈利波特最大的商业价值,把人们对哈利波特的每一分关注,都变成利润。

9、《哈利波特》从儿童读物发展为社会化,谈谈你的看法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哈利波特虽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但它保留了人们最想看到的。比如神奇,惊险,梦幻,还有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多重的艺术效果得到合理巧妙的运用,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因为作者深知这些能够打动人。如果哈利波特没有在孩子心中造成冲击,那么在成人中也不会造成影响。于是又将其改成电影,由于电影是文化,流行艺术的传播媒介,因此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就像你说的社会化。这不能不说是儿童读物的艺术反响,但这种社会化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先进的信息科技。毕竟文学的魅力是不会停留在“社会化”的。

10、为什么哈利波特在世界上那么成功?

在书籍方面,罗琳之所以取得成功,首先归功于她对梦想的坚持和创作的热情。普遍的观点认为罗琳在一次火车旅途中看到一位小巫师而产生了创作灵感,其实不然。在罗琳小时候她就进行过文学创作,虽然这之后遇到很多挫折,但她却始终坚持梦想。其次,小说的成功也归功于罗琳的创造性思维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收到父母的影响,罗琳自幼阅读许多名著,在哈利系列小说中,她还充分运用其遣词造句的能力,创造了很多新鲜词汇,同时借鉴同类幻想小说。其实英国的魔幻文学作品历史悠久,比如托尔金的指环王系列和纳尼亚传奇。在哈利波特小说中,罗琳的故事没有局限于幻想世界,而是巧妙地把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结合起来,为广大读者创造出绚丽的魔幻世界,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的麻瓜,也感受到梦想的真实和美好。这也是哈利波特小说最感动我的地方,我们这个时代缺乏梦想和真情。
至于电影,是华纳兄弟公司买下了罗琳的版权进行电影创作,我想一方面由于拍摄技术的先进,精良的特效,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导演和演员们对原著的深刻和透彻理解,才获得了那么卓越的票房成绩。
罗琳是否后继有人,就要看到底还有多少作家能秉持一颗热情和纯洁的创造之心了。其实,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神话传说,为什么没有作家也能创造一部中国的幻想小说呢?有梦想,就有可能。我坚信哈利波特的奇迹还会再度发生。

与哈利波特产业統計圖相关的内容

其他城市天气预报